第56節 王家老三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56節 王家老三

咱三河縣城八街十二巷,全城一千來間商鋪,其中一小半,都在王家名下,“王半城”這稱呼,可不是憑空吹出來的。

王家的鋪面大多租賃了出去,自家只開着三十來間的鋪面,或售米麪油鹽,或售棉布綢緞,還有五金製品,日雜用物,反正多是關乎衣食住行的營生,其生意差不多也佔據了全城的一小半,每年賺個上萬的銀子,是穩穩的。

王太爺一妻四妾,生育了四個兒,都早已娶了妻生了子。兩個女兒,一個嫁在雙度市的羅家,一個嫁在洪雅縣的陳家,都給王太爺添了外孫孫的。

王太爺現今六十有二,精力早不如前,便遵着“嫡長之制”,把家主的位子傳給了嫡長子王觀榮,其他三子分別掌着些店鋪生意。

每日的晚飯後,王家便有個“晚茶”的講究。名作“晚茶”,實則是把四個兒子聚在一堆,或盤點盤點生意,或談論談論雜聞,各抒己見,羣策羣力,當然,若是遇着了大事兒,最後把舵的還是王太爺。

四個兒子都聚在了茶室,一邊兒陪着父親喝着晚茶,一邊兒報告着店鋪的生意。

新年時節,生意自是興旺,不過都是些進貨出貨的數據,自有四個兒子按了常規處理,用不着王太爺勞神費心。

說完生意,第三子王觀榮問道:“今日上午,父親被於老太爺請到蔣家,卻是何事?”

“哦,公議,三事兒。”王太爺呷口茶湯,“你不問,爲父的也得說說,讓你等也曉曉時事,長長見識。”

王太爺:“第一事,縣團練所的祝大蟲子犯了事兒,被拿在了監牢,其空下的團總之位,給了安忠良。”

次子王觀華:“這祝團……祝大蟲子,犯下坐監的罪惡,早晚的事兒。”

第三子王觀富:“嗯嗯,祝大蟲免了團正,安忠良奪回團正,自在情理之中。只是,這手段,卻是好生的厲害。”

王觀榮:“嗨,手段?祝大蟲犯下事兒,下在獄中,免去團正,本在情理;那安忠良本是團副,順位升做團正,也在情理噻,何來的手段?”

王觀榮:“大哥呀,這事兒,你只看了目下,沒看到過往。小弟且問你,這安忠良本是團總,卻是因何被貶作了團副的?”

第四子王觀貴:“嗨,這事兒,整三河誰個不知?自打咱三河辦練,安忠良便任着團總。前年吧,嗯,前年,秋後稅賦,許多的鄉鎮都延了時日,沒能及時足額的上繳到縣,劉知縣發了衙告的,團練們督稅不力,致使各鄉各保故意拖延,失了縣衙的威望。這團練督稅不力,必是得着了團總的指示噻。所以麼,安忠良便被劉知縣免了團正,還好,給了他個團副的職務,以觀後效。”

王觀富:“督稅不力?嘿嘿,哄鬼哩,督稅不力?前年秋收,一連整月的陰雨,就沒見着個晴天,那穀物怎生晾曬?”

王觀榮:“三弟說的倒是實情。那鬼天氣也是怪哈……穀物都水淋淋的堆在曬場裡,甚或好多人家,都爛在了田裡的,你叫這些個農戶,拿甚來完稅完賦?”

王觀華:“是噻,這天氣的事兒,誰也作不得主的。再說了,農戶們延遲稅賦,也不是啥稀奇的事兒噻。”

王觀富:“再說,這課稅繳賦的事兒,本是皁班的主責,團練雖也有協督稅賦的責任,但凡未有抗稅拒捐的亂民生事,怎找得着該團練的負責?”

王老太爺:“其中的隱情,誰都看得明的。劉裕謙那老東西,被祝小紅迷了心智,欲要提拔小舅子祝大蟲兒,得尋個由頭呀。只是劉知縣這個‘督稅不力’的罪名,按在安忠良的身上,實在難以服人呀。”

王觀富:“父親這一說,也只看得表面,未及實質。這安忠良本是於家的走卒,向來便唯於家舵爺之命是從,這個,自然瞞不過劉知縣。劉知縣撤了安忠良的團總,換上自己的小舅子,不過是欲要奪回團練所的實權。”

王太爺:“嗯嗯,咱家小三兒果是明智,能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勝過爲父矣,嗯嗯,勝過爲父。”

王觀富:“嗨,兒子不過閒來無事,喜歡琢磨這些個閒話閒事兒,怎當得父親如此的誇讚喲。”

王觀華:“三哥,小弟有一問。這劉知縣既是要奪團練之權,爲何對這安忠良的處置,卻又留他個團副的職位呢?何不一擼到底,貶作團丁,甚或乾脆除了團籍,豈不一勞永逸?”

王觀富:“唉,四弟呃,這劉知縣有所顧忌的哩。一則,‘督稅不力’這罪名,實難服衆,二則,安忠良歷來的團正,做事又甚是小心謹慎,尋不着大的過錯的,三哩,最是要緊,安忠良背後站着的人,劉知縣是斷斷不敢亂惹的。”

王觀貴:“於舵爺……倒是哈,一手遮天的人物,這劉知縣也不知哪根神經發了叉叉……”

王觀富:“豈只於老太爺喲。團練所八九十號丁勇,其中的骨幹二三十個,個個都是於家護衛隊出身,其實,都是於家隱在團練所內的走卒,安忠良哩,自然是這一衆走卒的頭兒。劉知縣若是做得過了,安忠良率了這班子手下反起堂來,劉知縣拿甚來對付?”

王觀榮:“嘿,照了三弟這分析,安忠良爲甚就不反呢?不但不反,連辨也不辨一聲,把個罪名和責罰,竟生生地忍在了肚裡,卻又何解?”

王觀富:“這個,便是手段了。我在望山書院時,讀得《左傳》,上面有個故事,鄭段謀着其兄的伯位,鄭伯不但不壓制,反倒處處遂其意,事事壯其志,讓鄭段弄得天怒人怨,鄭伯一擊而殺之……”

王觀榮:“三弟說的這個故事,我曾聽蔣先生講過的,叫做‘鄭伯克段於鄢’。”

王觀富:“欲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安團總隱忍不發,便是鄭伯克段的謀略。”

王太爺:“嗯,咱小三兒好個心機,便是於家那小孫孫,怕也不輸他半分的。”

王觀富:“於信達,一個小娃娃,聲名倒是不小,咱總得鬥他一鬥的。”

王太爺:“嘿,小三子休生此心。咱三家哩,同氣連枝的,休要爭那閒氣,專心賺咱的銀子纔是正經。”

王觀富:“父親放心,孩兒心中自有分寸的……父親才說一事,還有兩事哩。”

王太爺:“哦,第二事,李若瑟那廝來得公函,過了十六,便會派人來咱三河,再談徵地建堂的事兒。”

王觀富:“以前聽得父親說過,咱們也議過的,這個與洋人談判的事兒,劉知縣躲在後面,把父親你和於老爺子,蔣先生頂在前面,實則呢,倒是於家那娃娃在背後拿着主意。”

王太爺:“嗨,這也是沒得法兒的事。於這洋人洋教,咱與於舵爺、蔣夫子懂個屁喲。唯那小孫孫於信達懂得,只有聽他主意了噻。”

王觀富:“嘿嘿,我倒要看看,這個小娃娃能耍出個啥樣的西洋把戲來。”

王太爺:“哦,第三事,今日公議的正事兒,便是城中垃圾的清運。咱們議了半天,初擬了個章程,共是五款,明日再招了全城名望公議。”

王觀榮:“這滿城的垃圾,堆得小山般的,又髒又臭,滿城住民誰個不怨?早該清運了纔是,有甚值得公議的?”

王觀富:“嘿嘿,大哥就是急性兒。既是於王蔣三家會議,又有劉知縣參與,這公議,必有新奇之舉。父親且一款一款,說來聽聽。”

王太爺便把公議的事兒,從頭到尾說了個仔細。

王觀富:“父親,這垃圾清運的主事人,需得公推?又是怎樣個公推?”

王太爺:“丁縣丞決了意地致仕,於老舵爺便定下了公推的決議。但怎樣個法子,卻是沒議。怎麼,小三子對這主事之職,可是有想法?”

王觀富:“嘿嘿,實與父親說,兒子有心做這主事之人哩。”

王觀榮:“呸!主事垃圾清運,有甚意思?我就不明瞭,三弟竟要謀這費力不討好的差使,可是發了官癮?”

王觀富:“嗬嗬,清運垃圾,算得官職麼?大哥呃,小弟謀這垃圾清運,是有計較的。”

王太爺:“這屋中都不是外人,小三子就別藏着掖着的了,且把你的盤算說來聽聽。”

王觀富:“其一,這每年的垃圾清運費,當在三千兩以上。以前丁縣丞放在衙庫,祝永康揣在包包裡頭,若是咱主了這事,自然是放在咱家的錢莊噻。保管費咱是不收的,但放了出去,每年生息幾十幾百兩,總是有的噻。”

王太爺:“嗯嗯,這個,自然。”

王觀富:“其二,那些個聘用的人工,每月在咱錢莊支取月餉,這月餉之銀若是能存在咱錢莊,也不收他的保管費了,卻也是能放出生息的;再有,便是他們取了銀子購物,總在咱王家鋪中爲多,不管放出生息還是售物得利,雖是小錢,但總歸是錢。俗話兒說,蚊子腿再細,也是肉噻。”

王太爺:“嗯,咱王家老祖始作生意,也是一個銅板兒一個銅板兒積起來的。這個積少成多,方是正經的生意之道哩。”

王觀富:“第三,咱們王家在這三河地界,雖是小有富名,但在權勢聲名上,總被於家蔣家壓了一頭,爲啥?只因咱老王家歷來只想着怎樣賺取銀子,於這交際鄉紳,勾通官衙方面,實在欠缺得很。若是咱主了這事,總少不了要與一衆的名望商紳交際,便是縣衙官爺那裡,總是說得上些話兒的噻。”

三個兄弟望了王觀富傻看,王太爺卻是不今天的點頭:“人說知子莫若父。小三子今日一說,倒教老父我好生的慚愧,平日竟是小瞧了你,未知你胸中竟有如此的韜略。”

王觀富:“還有哩,第四,這個垃圾清運的事兒,誰都知道的,費力不討好的差使,若是做得好了,鄉情民望,嗨,這個鄉情民望,雖說是虛的,但也說不定的,哪天便用上了呢?”

王太爺大笑:“哈哈!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第48節 雨蘭回門第59節 討價還價第31節 運動運動第58節 公推主事第69節 持家不易第35節 巴黎風情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114節 梅子試衣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121節  不賣與你第08節 丁家舉人第33節 重慶之行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58節 公推主事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48節 雨蘭回門第157節 三封快信第70節 先生受騙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106節 陸少情變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78節 騙子告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07節 驚魂始定第41節 洋人來了第37節 不見花姐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40節 華佗之術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52節 惡人惡行第41節 洋人來了第08節 丁家舉人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125 呆子鹽監第83節 謀定而動第123 藏南事發第08節 丁家舉人第141節 那就開刀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77節 你個騙子第141節 那就開刀第94節 蔣家笑談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127節 戰時軍鹽第77節 你個騙子第06節 香香討計第17節 將軍衙門第97節 自貢兩井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82節 不若那地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96節 結拜義兄第23節 船頭議教第98節 自貢葉家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25 呆子鹽監第107節 驚魂始定第16節 張大管家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168節 智者千慮第34節 黃家二少第09節 丁萍兒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80節 難得糊塗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05節 於慈恩大婚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07節 義女虹兒第90節 西洋技師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93節 藏南(二)第60節 全城掃除第58節 公推主事第09節 丁萍兒第84節 謀生之計第71節 膺品字畫第93節 藏南(二)第31節 運動運動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31節 運動運動第71節 膺品字畫第16節 張大管家第07節 義女虹兒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08節 丁家舉人第34節 黃家二少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122 龍蛇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