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節 走商之名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04節 走商之名

咸豐二年,西曆1851年,廣西金田村,幾個二楞子,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領頭的叫做洪秀全,跟大清朝掐起了架來。

開始呢,小打小鬧,後來呢,越鬧越歡。1853年3月,幾哥們兒竟奪了江寧城,頭兒洪秀全呢,乾脆,做起了皇帝的買賣來,自稱天王,定都天京,國號太平天國。

哈哈,天京?你小子,四大名著《紅樓夢》,可曾讀過?這《紅樓夢》,別名《金陵十二釵》,天京,便是這個金陵城了,老百姓呢,俗稱石頭城,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之地哩。後來,小四子朱棣,奪了侄兒朱建文的皇位,遷都到了北京,便改稱南京了。天京,哦,南京,六朝古都之地呢。

話說,《三國演義》,孫權小兒佔了江東,見這石頭城雄踞長江之濱,扼水陸之要衝……

哎呀哎呀,瞧老叔我,這破筆,剛開頭兒,咋就偏題了哩?

話說,太平軍佔了南京,阻斷了長江水道,江淮食鹽無法上運。老百姓沒了食鹽可吃,這事兒,可就鬧大發了。

時爲咸豐當政,熱鍋上的螞蟻般,急急下令:“川鹽濟楚”。

這下子,三河於氏家族的誠義實商號,因了這“川鹽濟楚”,迎來了第二次井噴。

大家知道的,於家走商,第一大單生意,便是鹽茶。淮鹽進不來,川鹽產量有限,供需平衡被打破,那鹽價,還不蹭蹭蹭地往上竄?偏偏,這於家手頭,又握着大把大把的“鹽引”,想不狠賺一把,都不成啊。

再者,洪秀全扯旗造反,滿清朝廷豈能坐視?但凡手中之兵,管它八旗綠營,只是能跑得動的,都拿了大刀長矛,一窩蜂兒地上。只是八旗兵早已爛成一堆廢材,綠營兵也好不了多少,竟被洪天王領着一一羣泥杆子打沒了,僅靠了曾國藩練得湘軍,李鴻章練得淮軍,幾經波折,堪堪地才保住了大清皇帝的龍椅。

這一開打,場面可就熱鬧囉,雙方數百萬的大軍,你衝我殺,縱橫決蕩,三河於氏便來生意了,嗯,大生意哩。

士兵要吃飯,好呀,我來供應;打仗要武器,好呀,我來供應;還有其他嗎?好哇好哇,一切一切,我來供應。

你想你想,幾百萬人馬,專業掐架,不事生產。掐架,總不成光着身子餓着肚子掐呀。這吃呀用呀穿呀行呀,這是一筆多大的生意呀?於家,能不大發嗎?

太平天國這事兒呢,吳名說書,沒個交代。嗯,既是說到這事兒了,咱呢,就借了於小山的考證,作一點兒補敘,嗯,科普科普吧。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據洪秀全自述,是受了天父之命,下凡來拯救蒼生,而今做了皇帝,便自號天王,一衆哥們兒便是天兄天弟。開始呢,大夥兒齊了心,專揀了清妖往死裡揍。後來,嘿嘿,就鬧彆扭了,天兄天弟們,相互掐起來了。

1856年2月,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在這次內訌中,相繼被殺。連帶着,數萬精兵良將,也失了性命。太平天國的中堅力量被毀殆盡。更要命的是,一衆天兄天弟們,受這內訌,失了天國信仰。

洪天王手下,本是良將如雲。其中翼王石達開,最是能幹。沒多久,因了洪天王的猜疑,翼王負氣出走,謀劃奪取四川,另闢他途。

1863年4月,翼王石達開率着十萬部衆,來到咱這山旮旯,嗯,橫斷山區,大渡河邊,爲山洪所阻,全軍覆滅。翼王本人呢,是年6月27日,被四川總督駱秉章,凌遲在了成都府。

十萬天國將士覆滅之地,就是安順場啦。

八十多年後,三萬紅軍,沿着當年石達開圖川路線,也來到這地兒,嗯,安順場。十七個紅軍戰士,兩條小木船,硬生生地衝上了對岸。這便是壯舉:飛渡大渡河。

回說這太平天國運動,前後凡十四年載。1864年8月,曾國藩編練的地方團練——湘軍,攻陷天京,其時洪秀全已餓死,其子幼天王洪天貴富,被俘,不久被凌遲。

天王,整沒啦?

沒啦。老天王幼天王,都沒啦。但這太平天國,轟轟烈烈的,卻是還得整起走。

翼王石達開,麾下一員虎將,名喚李文彩,率餘部退走廣西。一直戰到1872年4月,才被清軍剿滅。其活動範圍,就在四川廣西貴州三省了。這地兒,也正是三河於家生意的主打地域。

這樣說來,天下動盪了二十餘年,三河於家的戰時軍需生意,也就做了二十餘年。

這些個事兒,勿需贅言。都擺在明面兒上,整個三河縣誰個不知?

三河於家,卻有另一個生意,卻是大家不知的。因爲,這生意,不能擺在明面兒上。

啥生意?走私噻!而且,走私鴉片噻!

鴉片,原產希臘。公元前3400年,兩河流域已大面積種植,名之“快樂植物”。公元前2100年前,鴉片已經成爲獸醫和婦科藥品。

公元前300年,鴉片這東西,是古希臘人的日常飲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聖經》《荷馬史詩》都有描述,稱之“忘憂草”,說,上帝也喜歡,時不時地要來點,以提高神力。

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藥,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等功效,學名“忘憂草”,俗名“阿扁”。

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波斯,“阿扁”這名兒,誤讀作“阿片”。

早在公元667年,阿拉伯向大唐進貢的方物中,有種藥材名叫“底也伽”,其實就是鴉片。

公元七八世紀時,罌粟作爲藥材,從印度傳入中國。國人呢,又誤讀起來,“阿片”讀作“鴉片”。

這個稱謂之名麼,是考古界的問題,但國醫聖手們,對其療效卻是評價極高,言之鑿鑿地,“神方千卷,藥名八百中,黃丸能差千阿,善除萬病”。

這東西,一直是作爲醫藥使用的。開始大規模吸食,氾濫而成毒品,卻是在明朝中後期。

大約1600年吧,荷蘭人佔了臺灣,把北美洲印第安人的菸斗和菸葉,帶了進來。有人試着,把鴉片混入菸草吸食,頓有飄飄欲仙之感。嘗試之人把這“至樂無憂”之感,講給旁人聽,一傳十,十傳百,自然就有人效仿開來了,漸漸地,盛行於整個臺灣島。

待到崇禎當政,下令禁菸。明末的“禁菸”,專指吸食菸草,並非後來的禁吸鴉片。

菸草被禁,便有人創新起來,嘗試着,吸食純鴉片。這感覺,我的媽呀,比夾在菸草中吸食更過癮,又逃過了“禁菸”之令。於是麼,吸食鴉片,氾濫成災。

18世紀中葉,有個官員,黃喻普,爲官臺灣,親見臺民吸食鴉片的過程,深感此物危害甚重,斷言:除了殺掉吸食者,便再無他法,令其戒除惡習。

鴉片禍害我神州,其實是與皇帝老兒分不開的。

《大明會典》記錄,藩屬國進貢,暹羅、爪哇、孟加拉等國,定期進貢“烏香”,其實,就是鴉片。數量極少,連皇室所需也滿足不了,遂派太監四處尋購,價同黃金。

萬曆老兒,大名鼎鼎,大家知道的噻。整日裡不理國事,躲了在後宮,同着一夥道人,專一研究長生不死之神藥: “XX高”。

萬曆老兒,真真奇葩,三十年不上朝。爲啥呢?據這老傢伙說,一上朝就頭暈眼花,就呵欠連天,就四肢無力。其實啊,據專家考古,“XX高”的主要成份,就是鴉片呢。

清朝的道光帝,也很奇葩:簡樸得實在過頭了些。大家知道,他是很堅決禁菸的。其實,早期,這位公子哥兒也是一位鴉片愛好者哩。

做親王時,一次,道光和着其他貝勒爺,共吸鴉片。好一頓吞雲吐霧,感覺極爽極爽,無與倫比,便詩興大發起來,一揮而就,行雲流水,盛讚說,這東西,真正快樂之源哩。

上流社會的雅事,逐漸被附庸風雅追逐時尚的中下層官員士紳所仿效,擴散到整個社會。國際鴉片販子捕捉到了這個商機,大量鴉片便輸入到中國,於是,全民皆煙,於是,林則徐虎門銷煙,於是,兩次鴉片戰爭。

這些個陳年舊事,吳名說書已然講到。吳名沒講到,或者吳名不知道的,卻是這三河於家,竟然也做鴉片生意。

於家走商,從廣西雲南及藏地乃至緬甸,販回內地的藥材,就有鴉片。開初,量極少,僅供藥用。後來,嘿嘿,後來,不好說的,大家心知肚明的,就是那麼碼子事兒。

跟別人不同,於家這單生意,做得極爲隱秘。

其時,雲貴已然廣泛引種,盛產鴉片,內地流行的,多爲“雲土”或“貴土”。於家卻不趟這渾水,根本不插手雲貴鴉片,而是直接進口“緬土”。

還有哩。別人多爲生貨,需加以熬煉纔可吸食,於家卻在緬甸設有“菸廠”,批發給販子們,已是熬煉好的成品貨:“熟土”,可以直接吸食的。再則,別人基本上都是從“官道”挾帶走私,需交納很多稅捐關釐,還有大筆保護費,於家則是以運輸五屯駐軍軍需和駐藏大臣用品的名義走私,有正規清軍充作護衛。既然是“軍需”,自然就沒有了稅捐關釐之說了。

後來,清朝皇帝禁菸,官道也查得緊了,於家索性就棄了“官道”,專走“小道”了。

這生意,於家極爲隱秘。不設煙店,開辦煙館,只做批發,固定的大宗的批發。

從緬甸原產地收購生土,當地熬煉,“土路”運輸,內地批發,都只由一人負責。這個大掌櫃,終生居住緬甸,只受於家遙控,對外不使用於家名號。

神秘的掌櫃,神秘的“土路”,神秘的走私渠道,神秘的銷售網絡,在於家,也只兩三個頂級人物知道。

在外人看來,於家所做,都是拿得上臺面來的,正經生意哩。

於家收購“原土”,熬煉成“熟土”,所在的地點,便是世人皆知的“金三角”。

那條神秘的“土路”,便是後來的“江西黃”,黃師爺“黑水探源”時,偶然發現的“茶馬小道”。

那位,嫌我囉嗦?

吳名說書,整整七場,也只說得個大概。我寫這事兒,提煉又提煉,濃縮又濃縮,千頭萬緒,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況且,還科普了許多歷史掌故,端的了不得哩。咋就囉嗦了呢?

爲啥翻這些陳年舊帳?嗨,不整清楚不行哩。

因爲,“下回分解”,來龍去脈,關聯着呢。

第06節 香香討計第112節 洋醫之辯第10節 虹兒作妾第22節 太爺之憂第123 藏南事發第98節 自貢葉家第96節 結拜義兄第62節 強人剪徑第90節 西洋技師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111節 一樹桃花第07節 義女虹兒第45節 葉兒妹妹第41節 洋人來了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44節 吳疆哥哥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52節 惡人惡行第63節 劫後之謀第161節 地攤生意第64節 洋人再來第15節 成都將軍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14節 袍哥人家第35節 巴黎風情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123 藏南事發第61節 月圓之夜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99節 共營鹽井第30節 菊兒之心第121節  不賣與你第50節 祝大蟲子第83節 謀定而動第36節 縣衙戲耍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95節 洋玩意兒第16節 張大管家第45節 葉兒妹妹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07節 義女虹兒第158節 小刀報信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67節 談判(三)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22節 太爺之憂第48節 雨蘭回門第36節 縣衙戲耍第57節 縣衙公議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76節 又見三絕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15節 成都將軍第79節 先生懼內第25節 嘉州商號第56節 王家老三第01節  金氏之祖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0節 虹兒作妾第56節 王家老三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63節 劫後之謀第46節 花燭之酒第29節 信兒主事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24 上上之策第157節 三封快信第99節 共營鹽井第06節 香香討計第157節 三封快信第47節 藍風生第122 龍蛇混雜第123 藏南事發第77節 你個騙子第43節 先聲奪人第97節 自貢兩井第121節  不賣與你第15節 成都將軍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45節 葉兒妹妹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92節 藏南(一)第28節 大話《三國》第23節 船頭議教第11節 虹兒之死第45節 葉兒妹妹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08節 丁家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