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船頭議教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23節 船頭議教

小張管家和菊兒相送到九眼橋頭,於老太爺一行別過成都,徑向三河進發。

這江船,是老爺子專屬的,兩個私家船伕,終身專爲老爺子掌船,行船經驗自是老到,又極會處事的。

經錦江,入岷江,水流平緩,又是順水行來,便停了槳,只留一人掌舵,任隨了船兒漂盪。

大刀大炮,分別站了船頭船尾。船伕接了老爺子的吩咐,船頭支起一張小方桌,三張小竹椅。老爺子、袁老管家,再者,便是小孫孫了。

三杯峨嵋毛尖,熱騰騰的,氤氳着濃香。

“嗯,小孫孫,餘棟臣這人,你可記得?”老爺子知道小孫孫心裡糾結,老大的不愉快,便提起這話頭兒來。

小孫孫搖搖頭:“餘棟臣,啥人?”

老爺子:“兩年前,大足打教,領頭的那人兒,你說給我的噻,忘了?”

小孫孫:“哦,憶起來了。那年,大足打教,領頭鬧事的,便是這餘棟臣。”

老爺子:“嘿嘿,果如你當年所言,這事兒,鬧大啦。”

小孫孫:“咋啦?”

大足教案,老爺子也是昨日上午,才聽小張管家說得。

第一次大足教案,發生在兩年前。龍水鎮天主教堂落成,適逢“靈官廟會”,百姓圍觀,與教士言語衝突起來,富紳蔣贊臣振臂一呼,大夥兒便燒了教堂和醫館。事後,賠銀五萬兩,鬧事頭兒也被官府通告緝拿。

嘿嘿,這法人教士,拿了五萬兩銀子的賠償,重又修起個新堂來,比那被毀的還要氣派。

又是“靈官廟會”了。法人教士甚是擔心,害怕去年的事兒重演。

於是,這李約瑟,法人教士的頭兒,便拿了法蘭西國的啥子個文書,找到知縣老爺。你想你想,這法蘭西國,可得罪得起?一個小小的知縣老爺,三魂早嚇掉了兩魂。

胳膊沒人家粗呀,沒得法,知縣老爺一方面派了團丁,護了教堂,全副武裝的爲它站崗放哨,一方面,貼出公告,通令取消廟會。

這靈官廟會,一年一度,可是停得的?媽呀,官府這通告,把大夥兒惹急了。

去年挑頭鬧事的富紳,說是上山爲寇了,其實,就隱在表兄餘棟臣家中。把那停廟的公告細細看了,甚是氣憤,便與餘翠坪、餘海坪、李玉亭、李尚儒等等,一衆親朋好友,商議起來,定是再毀教堂,壞得法人好事兒。

於是,煤窯礦工、紙廠夥計、更有挑夫販卒,都受了邀約,上千人馬,持刀挾棒的,衝進教堂,逢物便砸,逢人便打,再後來,一把火,燒了教堂,擊殺教民十數個。

鄰近的龍水場、蔣家壩,聞風而動,響應起來,也將個新建教堂毀了,也殺得十數個教民。便是彭若瑟,教士頭兒,也捱了一頓痛打。

場面鬧得大了,大足知縣老爺,端的沒得法了,便向重慶府衙求助。

嘿嘿,這大清的官衙,平時辦事兒拖拖拉拉,唯這事兒,火急火燎的,立馬派了大軍,前去彈壓。

嘿嘿,這場面,可真夠熱鬧。起事的百姓,均是窯工夥計,種莊稼地倒是在行,論起排兵佈陣,真刀真槍地對打起來,豈是官軍的對手?再說了,拿着個棍棍棒棒,鋤頭斧鎬的,又豈能擋得這強弓硬弩?一仗下來,好多人頭落地哩,血流成河,風雲爲之變色哩。

那頭兒,蔣贊臣,餘棟臣,便領了大夥兒,幾千號人馬,真的入得深山,安營紮寨,作起草頭大王來了。官兵呢,雖是兵強馬壯,卻不熟地理,又是仰攻山頭,多次攻寨,均告失敗。

就是現在,仍有大部兵馬,散於大山之中,圍攻不息。

成都將軍府幹啥的?不就是專管着這大西南的安寧麼?這些個軍情戰報,早已擺在了張全有的案頭,於信達每日必讀的,豈會不知?只是不好拂了爺爺的談興,裝模作樣地由着老爺爺搖頭晃腦,唾沫橫飛。

“那麼,賠償呢?這次,又賠了多少銀子?”小孫孫笑眯眯地問道。

“嗨,十五萬兩,整整的,十五萬兩!”老爺子就差頓足捶胸了,“還有呢,燒了民房無數,劫了財貨無數,死了百姓無數,更有官兵圍剿,糜資無數。”

“嗬嗬,就這?”小孫孫仍是笑嘻嘻的。

“嗨,你這娃娃,咋就不激忿呢?”老爺子嗔怪起來。

“激忿?憑啥激忿?”小孫孫笑嘻嘻地。

“嘿,你這娃娃,畢竟年幼無知。你說你說,這麼個洋人洋教,啥玩意兒嘛?哦呸,可惡!哦呸呸,甚是可惡!”

小孫孫:“老爺爺啦,其實,這事兒,一個巴掌拍不響,單怪洋教一方,不妥哩。”

老爺子睜圓了雙眼,瞪着小孫孫:“啥話呢啥話呢?”

小孫孫:“打教,這事兒,鬧得真是,砸了那麼多建築,燒了那麼多民房,死了那麼多人,肯定是壞事兒。但是呢,不同的人,看這事兒,卻有不同的理解。在百姓看來,自是洋教惹的禍;在洋人看來,卻是中國的百姓不對;官府老爺呢,既說百姓不對,也說洋人不是。總之啦,偏聽一方之言,偏信一方之議,難免管中窺豹,看偏了要點。”

老爺子:“哦,我的傻孫孫,怕是又要來甚高見了。”

小孫孫:“我沒看過洋教的書,但是,聽得先生講來,這洋教,信奉基督。這基督呢,本義是教人向善的,跟釋迦牟尼有得一比哩。”

老爺子:“先生?哪個先生,這樣講來?”

小孫孫:“自然是尊經書院的先生啦。好幾個哩,洋先生哩,都是洋人教士,都是信奉基督的。”

老爺子:“既是洋人,且又是信着基督,自然沒甚真話了,你這娃娃,怕是上當受騙囉。”

小孫孫:“纔不哩。咱書院,那些個洋先生,對人最是彬彬有禮的了,和善得很哩。而且,教習的知識,真真好哩,開人眼界,啓人心智哩。”

爺子:“咱不說你先生,你且說說這洋教,嗯,基督,這啥玩意兒?”

小孫孫:“哈哈,基督不是玩意兒,是個人之名,很似於釋迦牟尼,或者呢,類於咱中國的孔聖孟聖。”

老爺子:“哦,這樣說來,爺爺總算明白了,孔孟是咱中國的聖人,釋佛是天竺的聖人,這基督呢,便是西洋的聖人。只是麼,這基督聖人的徒兒,咋就爲非作歹,不做人事兒呢?”

小孫孫:“嘿嘿,依孫兒想來,根源兒,不在這洋教本身。就比如這佛教吧。爺爺是知道的,咱中國,自古便有孔孟的儒學,莊周的道學,舉凡諸子百家,可曾有釋迦牟尼?沒有噻。這佛教,創自印度,兩晉時始入中原,上千年來,漸傳漸廣,深入民心,爲咱國人廣泛接受。在其傳播擴散的過程中,可曾有過打打殺殺?爲啥這基督洋教,本也是教人爲善的教義,入咱中國來,便惹起這麼多的是是非非,這麼多的燒砸搶劫,這麼多的血腥殺戮呢?”

老爺子:“嘿,你這比照,有意思。嗯,有意思。”

小孫孫:“依孫兒看來,這禍亂呀,大家都有責任的。教會呢,做法太過激進了,收些教民呢,又良莠不齊,仗了教會的強勢,欺良霸善,確有不對之處;恃教逞強;咱國民百姓呢,做法就全對?見着教堂便燒,見着教民便打,順帶着,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無辜之人也被燒被打,甚至還有挾了打教之名,報起私仇來了。爺爺,你說,如此打教,就佔了全理兒?”

老爺子沉思起來,好一會兒,方道:“你娃娃,倒是另闢蹊徑,另有一理兒。”

小孫孫:“再則,大清官府,也是有責任的。那些個官老爺呀,在百姓面前自是威風八面的,卻懼着洋人,便如懼着鬼神般的,怕得要死。一有了民教衝突,便向着洋人,千方百計地打壓百姓,實則幫着洋人欺負百姓。百姓受得教民的欺凌,卻是有苦沒處訴,有冤沒處伸,心中的怨氣累積下來,便是怨恨了。這怨氣怨恨,總得外泄,稍有星火,便先是嘴角言語,再是拳腳相加,最後,便放起火來,打起人人,刀槍棍棒的,聚起成百上千的人兒,小事兒,就演變成大事了。”

老爺子:“嗬,咱孫兒,真真了得,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地。”

小孫孫:“爺爺這話,孫兒聽着,咋就寒磣得慌哩?”

老爺子:“我的個小孫孫呀,先別寒疹不寒磣的。你且說說,這洋教,可對應對之策?”

小孫孫把個腦袋直晃:“對策?莫得!莫得!”

老爺子瞪了小孫孫:“咳,怎就莫得呢?”

小孫孫眨巴着小眼珠子,盯了老爺爺,滿臉的無辜。

老爺子:“跟你說個事兒。劉知縣,你是知道的,找我多次的了,說是法人教士,名作李約瑟的,要到咱三河縣來,傳那播勞什子的基督之教。劉老兒自是不樂,卻又抵擋不得,問我拿對策……”

小孫拍着雙手,一臉的興奮:“哇噻,來啦?終是來啦?”

老爺子一臉的惱怒:“你個小屁娃!老爺爺我是愁眉苦臉,日夜憂嘆,滿頭白髮也不知愁白了幾根根……你倒好,幸災樂禍,落井下石,見死不救,樂極生悲……”

小孫孫:“哎喲喲,哎喲喲,我的個好爺爺,你的這些個詞,酸不溜嘰的,少來哈。”

老爺子:“嗬,你屁娃,你且說說,爺爺我疼你不疼?於今問你討個計策,咋就這麼難呢?枉了爺爺我疼你一場……”

小孫孫:“唉呀唉呀,俗話兒不是說麼,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俗話兒又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俗話兒還說,塞翁失馬……”

老爺子:“哦呸,別整些個沒用的廢話。老爺爺且問計於你,可有對策?”

小孫孫:“唉呀,爺爺您這不是強人所難麼?你想你想,劉知縣,堂堂的大老爺們,尚且黔驢技窮,我個小娃娃,計將安出?咹,計將安出?”

老爺爺一臉的鄙視:“嗬嗬,堂堂的尊經書院,堂堂的西洋先生,就教出個不成才的東西?嗬嗬,計將安出,虧你說得出口。”

小孫孫:“老爺爺,少來激將之法哈。實跟你說,咱尊經書院不開設基督之課,那些個西洋先生也不講授基督之教,俗話兒說得好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老爺爺:“咹?這些個基督洋先生,不講授基督之教?”

小孫孫扁扁嘴:“基督之學,有甚意思?倒是格物之學啦,算術之學啦,機械之學啦,孫兒喜歡得緊!”

老爺爺盯了小孫孫,喃喃道:“格物之學……算術之學……機械之學……什麼東西?亂七八糟……”

小孫孫一臉的期待:“嗨,爺爺可曾聽說,天津礦務學堂,或者江南水師學堂,要不,孫兒……”

老爺子:“打住!打住!休得異想天開!”

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1節 虹兒之死第03節 金川之戰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96節 結拜義兄第71節 膺品字畫第16節 張大管家第25節 嘉州商號第95節 洋玩意兒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92節 藏南(一)第67節 談判(三)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49節 一城垃圾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49節 一城垃圾第09節 丁萍兒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67節 談判(三)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76節 又見三絕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111節 一樹桃花第07節 義女虹兒第08節 丁家舉人第14節 袍哥人家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111節 一樹桃花第05節 於慈恩大婚第23節 船頭議教第89節 莫得商量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80節 難得糊塗第105節 尋着大姐第125 呆子鹽監第14節 袍哥人家第47節 藍風生第37節 不見花姐第18節 尊經書院第67節 談判(三)第118節 疑雲重重第19節 大足教案第75節 百順酒樓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44節 吳疆哥哥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81節 城郊有地第133節 孰輕孰重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70節 先生受騙第94節 蔣家笑談第09節 丁萍兒第93節 藏南(二)第07節 義女虹兒第82節 不若那地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30節 菊兒之心第61節 月圓之夜第14節 袍哥人家第90節 西洋技師第72節 主教親臨第09節 丁萍兒第55節 師孃高見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33節 重慶之行第112節 洋醫之辯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71節 膺品字畫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119節 醉仙酒樓第28節 大話《三國》第65節 談判(一)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40節 華佗之術第132節 童家二娃第09節 丁萍兒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27節 再訪蔣宅第90節 西洋技師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08節 丁家舉人第62節 強人剪徑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39節 再訪蔣宅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159節 崇明敘事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51節 知府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