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

來福將遼東發生之事,對着李如楠細細的說了,李如楠聞言,頓時如遭雷擊,他千防萬防,就是怕家人出事,沒想到他往朝鮮走了一遭,努爾哈赤居然真的反了。

李家九兄弟,如今就只剩下了一個李如柏,李如楨和李如楠,其餘的六個兄長,都死在了努爾哈赤的手裡。

如今老父李成樑憂憤而亡,李家這棵大樹算是徹底倒了,身邊的將官聞言,一個個也是惱恨不已。

傅成道:“大人!咱們即刻就殺回遼東去,爲老督撫報仇雪恨,將那建州女真斬殺乾淨!”

楊元也道:“李大人!遼東出了這等大事,我等還是速速返回的好!”

楊元和陳愚忠自打被李如楠救了之後,就歸了李如楠的帳下,雖然楊元的官階還要高過李如楠,卻一直以下屬自居。

李如楠此刻面若寒霜,一雙眼睛幾乎都要噴出火來,咬牙切齒道:“努爾哈赤,女真韃子,老子與你誓不兩立!”

當即發佈軍令,所有將士登船,即刻返回金州衛,路上李如楠又把當下遼東的戰局,向來福細細的問了。

來福料理了家中諸事,這纔出來,適時楊鎬已經就任遼東經略,李如楠一聽,不禁心中大急,楊鎬到了遼東,這麼一說,歷史當中發生的薩爾滸大戰,豈不是不可避免了。

就在李如楠自仁川出發之時,遼東大地上,也已經是戰雲密佈。

努爾哈赤已經探知大明徵集了二十萬大軍,分四面圍攻赫圖阿拉。沒兩日的工夫,楊鎬派來赫圖阿拉城下戰書的人便到了。

“近承帝命,徵調將校。四十七萬,統屬楊鎬。聞報跪降,性命可保。若敢拒卻,犁庭掃穴。”

下戰書的人才離開,探馬便送來了情報,東路的劉挺已經兵出寬奠堡,西路杜鬆也已經兵出瀋陽。

努爾哈赤聞報,當即召集了部署,道:“明軍四面來攻,明國皇帝以楊鎬統屬諸軍,此人朕也知曉,此前在朝鮮,他蔚山一戰,累的明軍折損甚重,如今來攻,卻也無需懼怕他,傳令各部兵馬,全部進入都城,準備出征。”

衆將領命,紛紛下去準備兵馬。

兩日之後,南面的探馬來報,李如柏率六萬人馬出了清河城。不多時,西面的探馬來報,杜鬆的六萬人馬已經過了撫順城,正朝着赫圖阿拉而來。

努爾哈赤召集衆將道:“明兵已經分路進軍,南路最先發現敵兵,清河雖近,但是路途崎嶇,行軍不能快,車輛不能重,所以不會是主力,他們先出現,是引誘我們向南進兵,而杜鬆的西路必然是精兵,宜當先破此路,只要擊敗了杜鬆的人馬,其他幾路便不足爲患。楊鎬自以爲得計,四面出擊,卻不想犯了兵家大忌,管他記錄來,我只一路去,傳令下去,留下三千人馬在赫圖阿拉守禦,其餘所有兵馬,全部向西進兵。”

次日一大早,建州的遊騎探馬發現,杜鬆的兵將已經行進到薩爾滸,此刻,明軍打頭的人馬正要開始過河,奔向渾河南岸的界凡城。

明軍隊伍前面豎着一杆大旗,被山風颳得嘩嘩響,旗上面寫着一個大大的“杜”字,旗下的戰馬上,是一員虎將,單手提刀,頭上沒戴盔,挽着髮髻,一臉橫肉絡腮鬍須。

身上沒有披甲,短褂沒有係扣,寒風刺骨,竟然絲毫都不覺得冷,露出前胸腱子肉,像石頭塊一樣,皮肉上滿是傷疤,一看便知,此人是個勇猛無敵,久經沙場的悍將,正是杜鬆。

爲了鼓舞明軍的士氣,杜鬆當先騎馬下河,此時節,遼東大地上已經是天寒地凍,渾河水面上還沒凍結實,大軍一到,單單是這腳步震撼,就讓河面上的冰開裂了,衆軍士一見杜鬆先行,也紛紛跟着下河趟水。

杜鬆的親兵連忙追上,道:“大帥!還是將盔鎧甲冑穿戴上,也好禦寒,若是撞見敵軍,省得麻煩!”

杜鬆聞言,大笑道:“入陣披甲,不是大丈夫。本將軍自結髮從軍,到現在老了,還不知道盔甲重幾斤幾兩,你想用它累老夫嗎?”

躲在暗處的建州遊騎,見明軍過河,紛紛跑到渾河的上游,把木頭的水壩,一口氣拆了七八個,有土石的水壩拆不了,就打開閘門放水,渾河水眼見着上漲。

杜鬆帶領的兵馬,才過河一少半,也就是兩萬多一點的時候,水頭轟隆隆地衝下來,轉眼之間,河水從大腿漲到了肩膀,河裡的兵馬急忙往兩岸跑,離河岸近的,逃上了岸,河中間的被水頭衝倒了,有數百兵將都被河水沖走。

渡河的炮車、楯車、營帳等輜重,也被大水沖走幾十輛,一個都沒有拽到南岸。

杜鬆也不在意,上了岸,整理兵馬,繼續向界凡城進軍,又向河北岸的副將張銓喊話:“你自原地紮營,等本將軍拿下山城,回營吃飯。”

張銓帶領三萬多人馬後退,在薩爾滸紮下大營,杜鬆則親自率領着兩萬多兵馬,沿山路進兵,路過兩個屯寨,所有遇上的女真韃子盡數殺絕,所有的房屋、倉庫、馬圈,一概點火燒燬。

正當杜鬆一馬當先,得意地往山中行進,突然聞聽後隊大亂,原來是界凡城的護衛人馬,

抄了杜鬆大軍的後路。

一隊女真騎兵突然殺出,斬殺明軍後隊三百多人,明兵立刻結陣反擊,女真人殺了一陣,便打馬撤退,明軍是步兵,沒有辦法追趕,眼看着建州騎兵一溜煙地跑進樹林子裡。

杜鬆傳令,後隊嚴加警戒,命令才傳出去,又有一隊女真騎兵從前隊正面殺來,人馬還未近身,箭矢先至,開路的明兵紛紛倒地。

杜鬆見狀大怒,揮舞大刀,撥打流矢,雖然身無盔甲,一箭也沒有碰到身上,打落箭支同時,馬向前衝,到女真兵馬前,擺刀就砍,女真人畏懼杜鬆勇猛,也不敢回馬交戰,撥馬頭敗了下去。

杜鬆被前後衝擊兩次,再不敢大意,先派出前後哨兵打探,大軍兩側設立衛士,然後才往前走,進兵的速度慢了下來。

在杜鬆小心前行時,他的副將張銓剛剛在薩爾滸紮下大營。代善與扈爾漢率領的女真先鋒部隊,悄悄開到了薩爾滸的上游,前哨發現明軍的大營,扈爾漢當即命令兵馬停下,等待努爾哈赤的大隊兵馬。

不多時,努爾哈赤率領大隊兵馬趕到,當即分派人馬,安費揚古率領兩萬人馬,過河追擊杜鬆,他帶六萬大軍,出擊薩爾滸,用兩倍於明軍的兵力突襲。

努爾哈赤的大軍趁着夜色潛行,靠近了明兵大營,當即命令十個牛錄的騎兵,先行出擊,攻打薩爾滸明軍大營最薄弱的一角。

三千鐵騎,一聲吶喊,打馬衝鋒,明兵也發現了建州兵馬,立刻開炮,火光四起,喊殺震天。

然而黑夜之中,大炮的準頭要差得多,雖然打得兇猛,卻絲毫沒有阻擋女真騎兵衝鋒的步伐,如同一陣旋風般在煙火彈片中衝向了明軍大營。

見先鋒部隊已經衝了進去,努爾哈赤當即催動剩下的人馬向前,一時間女真騎兵,如同決堤江水,涌入了明軍的薩爾滸大營。

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爭鳴,廝殺在了一處。明軍主帥不在營中,女真兵馬數量又過倍,不到一個時辰,三萬多明兵,伏屍山野,全軍覆沒,兵器、車馬、旌旗,斷臂殘肢,鋪滿了好幾面山坡。

努爾哈赤見一戰得勝,當即命令麾下的兵將,馬不停蹄,全部過河,丟下薩爾滸戰場,前去追擊杜鬆的大軍。

與此同時,杜鬆正飛馬前後奔馳,指揮大軍兩面開戰,明兵舉火把前攻界凡城,後隊人馬又迎戰安費揚古的兩萬大軍,卻毫無懼色,殺到性急時,杜鬆連聲狂笑,刀鋒過處,女真韃子紛紛落馬。

雙方正在相持不下,努爾哈赤率領的大隊人馬趕到,三面合圍,杜鬆人馬登時潰敗。

杜鬆單騎橫衝直撞,無人能夠阻擋,費英東催馬上前,將杜鬆攔住,戰在了一處,明軍雖然潰敗,杜鬆卻絲毫不懼,手中的大刀如同潑風一般朝着費英東看了過去。

費英東戰了半晌,漸漸不敵,周圍女真騎兵則乘機射箭,杜鬆連忙揮刀格擋,費英東則連連進招,杜鬆左右分心之下,一支利箭射入他的脖子,當即落馬而死。

杜鬆戰死,明軍卻不肯投降,人人如同發了狂一般,同身邊的女真韃子,以命搏命,最終,兩萬多明兵全部戰死,無一人生還,至此,大戰第一天,努爾哈赤便滅明軍西路六萬衆。

惡戰一天,女真韃子也是人馬疲乏,努爾哈赤當即下令,全部兵馬進界凡城休息。人馬才進城中,便有探馬來報:“北路總兵馬林,率兵四萬,已經開到薩爾滸東北三十六裡遠的尚間崖,紮下三座大營。”

努爾哈赤得報,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道:“好險,如果馬林早到一天,或是杜鬆晚來一天,在薩爾滸會和,我國兵馬兩面受敵,勝負難說了。也是上天保佑,明兵錯過了一天,讓我大金獲勝。今晚早睡,明日全軍北進。”

北路總兵馬林,不是不能早一天出擊,而是他根本沒有想與杜鬆會和,當努爾哈赤攻打薩爾滸張銓大營的時候,馬林的探馬偵查到了這個戰局,參將潘宗顏催促馬林加快進兵,與杜鬆夾擊建州兵馬。

馬林卻是不許,道:“經略大人命令大軍向南走,進兵赫圖阿拉,沒有說向西與杜鬆匯合,如今豈能違了經略大人的軍令。再者,兵法有云:‘勞師遠襲,必撅上將。’杜鬆貪功冒進,這才被女真韃子抓住了機會,唯今之計當穩紮穩打,不可冒然輕進。”

潘宗顏急道:“難道便坐視杜鬆兵馬受挫?大帥見死不救,是與杜鬆有仇嗎?即使有不共戴天之仇,國難當頭也不該假公濟私,宜當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馬林見潘宗顏急了,笑着道:“本將軍與杜總兵同朝爲官,何來私仇?只是如今兩虎相鬥,其勢不具生,必會兩敗俱傷,到那時,杜鬆的西路大軍雖潰敗了,建州也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到時候咱們這北路人馬臨其境,滅其兵,毀其城,踏平建州,破敵的首功,歸了咱們北路,豈不是好事?如果違令與西路合兵,觸建州之鋒芒,損兵折將,只能是給劉挺、李如柏兩人做了嫁衣裳,本將軍還得揹着違令的大罪。”

潘宗顏反覆勸說,可馬林只是不答應,見說不動他,怒氣衝衝地走了。

當晚,在杜鬆戰死界凡城下的時候,馬林領兩萬兵馬,在尚間崖紮營,令潘宗顏領一萬兵馬,在尚間崖西面三裡遠的飛芬山紮營,龔念遂領一萬兵馬,在尚間崖西南五里遠的挖共萼漠紮營。

馬林命令在三座大營的周圍,深挖溝塹,架起火炮,排列楯車,佈置騎兵,三座大營成犄角之勢,防備建州兵馬。

次日天剛矇矇亮,努爾哈赤便命代善率領一個牛錄先行打探,代善領命,帶着兵馬在明軍三座大營的四周,轉了兩圈,查看清楚地形和明軍的兵力部署,隨後便派人稟報到界凡城中。

努爾哈赤接到情報,當即命令各旗收尾相接,合爲一路縱隊北進,併力出擊馬林。努爾哈赤親自統率前鋒兵馬,先到挖共萼漠,兵臨龔念遂的大營前,令扈爾漢率領三個牛錄的騎兵,攻擊明軍大營。

龔念遂早接到消息,披甲持刀,帶着親兵守在寨門前,扈爾漢連攻了幾次,都不能攻入,努爾哈赤隨即親自帶了三個牛錄,撲向明軍大營,大刀砍斷兵車,推倒盾牌,後面女真韃子見自家大汗破了營,緊跟其後,一個衝鋒,攻破大營,大殺敵兵,龔念遂陣中戰死,剩餘兵將逃向尚間崖的中營。

馬林還沒有來得及出兵增援南營,龔念遂已經陣亡,建州兵馬隨後衝到尚間崖。

馬林的中營溝塹深且寬,溝上有吊橋。溝外騎兵已經列出衝鋒隊形,溝內側戰車連接,當做城,架着火炮。戰車裡面,步兵列成方陣,準備向外攻擊。建州兵馬剛剛接近馬林大營,馬琳連忙下令開炮,一時間,煙塵四起,彈片橫飛。

努爾哈赤下令代善率領十個牛錄做前鋒,士兵周身盔甲,還配有護手、護臉和護頸,手持長槍大刀,馬匹也披鐵甲帶頭盔,露着馬耳朵和馬眼睛,二十個士兵作爲一組,並排衝擊。扈爾漢率領十五個牛錄緊跟其後。

女真兵士也果真悍勇,頂着煙火箭矢衝殺,與馬林騎兵戰到一處。代善左臂被彈片擊中,左手不能動彈了,他把左手綁在胸前,單手揮刀,率人衝到溝壑前,搶奪數個吊橋,女真兵士從橋上殺入敵營,掀翻戰車,涌入營中,後隊人馬跟隨進入。

馬林見漫山遍野都是建州兵馬,銳不可當,於是帶着幾十個護衛,趁亂逃出戰場。營中明軍,無人指揮,一敗塗地。

飛芬山西營的潘宗顏領兵馬來增援中營,正撞見女真騎兵,一場大殺,也全軍覆沒,潘宗顏當場陣亡。

天剛過午,聲息煙滅,北路馬林四萬大軍潰敗,陣中被斬殺兩萬多人,被俘一萬多,逃回開原的,不到一千人。

努爾哈赤隨後收兵於古爾本,探馬來報:“南路李如柏的六萬兵馬,在都城西南二十里的地方紮營,不向前方進兵。”

南路探馬報完退下,東路探馬跟着來報:“劉挺進兵到董鄂部時,與守軍交戰,建州兵士戰死近千人,劉挺如今正朝着赫圖阿拉急速進兵,現在距離都城一百五十里。”

努爾哈赤得到情報,當場命令扈爾漢調出一萬兵馬,趕回都城增援。

努爾哈赤則率建州兵馬回界凡城慶賀,斬殺明軍被俘虜的將士祭旗,激勵兵將,殺豬宰羊,飽饗將士,養精蓄銳。

轉天,努爾哈赤召集衆將,合計征戰李如柏和劉挺的辦法:“我國兵馬連續征戰,已經疲乏,不宜與敵硬拼,現在李如柏按兵不動,是在等劉挺,劉挺也急速進兵,如果兩路合兵來戰,我國兵馬難以取勝,大家有什麼破敵的辦法?”

費英東道:“東路兵馬雖然稍弱一點,但是劉挺勇猛又有謀略,如果先破東路,之後出戰李如柏就容易了,我國兵馬疲乏,當用計勝劉挺。”

休整了一日,次日天色還沒有亮,努爾哈赤命令費英東率領左翼四旗,安費揚古率領右翼四旗,到榆樹屯的阿布達裡崗,埋伏山谷兩側,阻擊劉挺。

天矇矇亮的時候,建州大軍到達埋伏地點,阿布達裡崗的山谷平坦開闊,便於騎兵出擊,兩側山巒疊障,便於大隊兵馬埋伏。

東路劉挺率領四萬關內的兵馬,出寬奠堡,要走三百二十里的山路,才能到達赫圖阿拉的東面,路途遙遠,翻山涉水,難分方向,近兩日連遭小股建州兵馬襲擊,更是走不快,行軍差不多十天了,如今距離赫圖阿拉還有七十里,大軍紮下營帳休息。

過了一日,軍士吃完早飯,戰馬餵了草料,收拾營寨,準備繼續進兵。

這時,一個明軍的傳令兵,騎馬從前面的山谷跑來,一直跑到劉挺跟前才勒住馬頭,舉着令箭對劉挺道:“總兵杜鬆傳令劉挺大人:西路大軍已到建州城下,叫劉挺大人火速合兵攻城。”

劉挺聞聽,大怒道:“本將軍與杜鬆一樣是總兵官,他來傳令,拿本將軍當他的副將嗎?”

傳令兵忙說道:“不是命令大帥,只是軍情緊急,拿令箭當信物。”

劉挺不悅道:“爲什麼不按約定好的,到城下鳴炮傳信?”

傳令兵愣了一下,道:“建州不是平原,四面大山,炮聲傳不遠,這裡到建州有五十里遠,不如飛騎快捷。”

劉挺指着身後兵馬道:“不用你家總兵說話,本將軍正帶着大軍急着進兵。”

傳令兵拱手道:“既然如此,標下回稟杜大帥去了。”

說完,撥馬揚鞭,跑進阿布達裡崗。

劉挺想喊他,問問前面的路,看傳令兵頭也不回,只顧打馬飛奔,又一想,不用問了,跟着他回馬的方向走得了。劉挺打頭,領着大軍走進了建州兵馬的埋伏圈。

原來那傳令兵乃是李永芳的家丁裝扮,李永芳剃髮易服,做了努爾哈赤的臣子,又見努爾哈赤連戰連捷,這便鐵了心要做女真人的走狗了。

劉挺兵馬大部分走進山谷時,兩側山林裡突然一陣吶喊聲傳來,建州兵馬全線出擊,將明兵長長的隊伍攔腰切成兩段,前後包圍,鐵騎衝殺。

劉挺倒也不愧是疆場老將,指揮人馬組成方陣,拼死抵抗。

兩軍剛接戰,戰場外衝來一大隊明朝騎兵,打着“杜”字帥旗,轉眼衝到劉挺軍前,劉挺一看,覺得慚愧,心想:一定是杜鬆打下了建州,前來救應。

劉挺的士兵閃開道路,杜鬆的兵馬一直跑向近前,還有十步遠的時候,杜鬆的兵馬突然數箭齊發,射向劉挺,一支箭矢射穿劉挺的右肩膀,鑌鐵大刀“噹啷”一聲落地,這時,衝進來的“明兵”已到跟前,來將揮刀砍在劉挺頭上,東路總兵劉挺,當場殞命,死於馬下。

東路前軍覆沒,安費揚古和費英東催動兵馬,圍剿東路後軍,明兵參將康應乾陣亡,遊擊喬一琦自殺,至此,東路大軍全軍覆滅。

遼東經略楊鎬,在瀋陽城花天酒地,沒有向四路兵馬發過一道軍令,以爲二十萬大軍包圍建州,兵到即勝。當他手握酒杯,接到的戰報是:西路和北路十萬精兵,全軍覆沒。

楊鎬這才驚慌失措,急派快馬令南路與東路回兵,軍令傳到前線,東路大軍已經潰敗。

南路李如柏得令退兵,女真追兵已到,李如柏不敢與之交戰,六萬兵馬倉惶潰退,返回瀋陽城。

薩爾滸大戰,歷時四天,建州女真以少勝多,擊敗明朝二十萬大軍,由是一戰,大明的國勢日益消減,建州女真則日益壯大。

努爾哈赤隨即派人分路打掃三處戰場,收取山坡溝壑裡的騾馬、車帳、兵器等輜重,各樣物資運送到赫圖阿拉城外,堆得如同小山一般。

戰場清理完,努爾哈赤率領兵馬回到都城赫圖阿拉,按着出征的功勞簿,賞賜立功諸將,在城外大營裡殺牛羊,擺宴席,慶賀大勝明軍,鼓樂喧天,舉城同歡。

中軍營內,衆將到起,鼓樂聲停止,努爾哈赤也是志得意滿,洋洋自得道:“大明皇帝以二十萬人馬,號稱四十七萬,分兵四路,併力來圍攻,八旗兵馬出關拒敵,使明兵不能越過邊境一步,各路都被擊破,其宿將猛士,暴骸骨於外;士卒死者,不下十餘萬,我國大獲全勝。”

座下的人都舉酒碗歡呼,酒席開始,盡興豪飲,歌舞整夜。

等散了宴席,努爾哈赤將扈爾漢,費英東,安費揚古,何和禮四人留下,頓時換了一副表情,剛纔還得意洋洋的,此時卻是憂心忡忡。

扈爾漢見狀,道:“大汗爲何愁眉不展!”

安費揚古也道:“如今勝了明國的兵馬,本當高興纔是,大汗怎的像是有心事?”

努爾哈赤聞言,道:“如今雖然勝了明國的四路兵馬,然那人卻不再軍中。”

扈爾漢聽了,當即反應過來,道:“大汗說得可是那李如楠!”

努爾哈赤點頭道:“正是此人,那李如楠與我女真仇深似海,如今他父兄皆因我建州女真而亡,且此人乃是明國不可多得之良將,之前在朝鮮,在漠北屢挫強敵,倘若此人到了,卻不好對付!”

安費揚古道:“大汗多慮了,量一個黃口孺子,能有多大的本事,他不來便好,若是來了,正好爲額亦都和褚英報仇雪恨!”

何和禮也道:“大汗!那李如楠雖然厲害,可如今也不過一指揮使罷了,麾下的兵丁不過萬餘,如何能抵擋我大金十數萬大軍!”

努爾哈赤擺了擺手,道:“你們說得雖然有理,可是朕以爲,李如楠絕對不是這麼簡單的人物,他在金州衛,蓋州衛,復州衛經營多年,朕幾次派人過去打探消息,結果派去的人沒有一個回來的,聲不見人,死不見屍,朕料想,非但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實力,恐怕就連明國皇帝都不知曉!”

衆將聽努爾哈赤如此言語,盡皆默然,他們雖然心裡不覺得李如楠如何了得,可是努爾哈赤都這般重視,也不禁加了幾個小心。

就在努爾哈赤這邊還在爲李如楠的事,滿腹愁腸的同時,李如楠也已經帶領着出征朝鮮的兵馬,返回了金州衛。

李如楠方一上岸,便對來順等人道:“知會所有人等,前來金州城中議事!”

第六十一章 不了了之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二十二章 金陵第八章 良將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十七章第五十六章 有人眼紅了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十三章 葉赫老女小蘿莉第十六章 定計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八章 護犢子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六十五章 和談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八十二章 神秘莫測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十七章 作死者必死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二十四章 定計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八章 殺第六章 吹牛將軍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七十六章 啓程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六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六十四章 恨!第十四章 活命第七十章 刺客第四十九章 鴉片販子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九十三章 死戰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二十章 軍權第七十五章 逃第五十章 商機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六章第二十九章 分辨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六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一百零四章 恩賞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三十七章 討債第三十七章 討債第五十三章 大發橫財第八章 王妃第六十四章 恨!第五十八章 一炮雙響第五十七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六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四章 全面戰爭之大明遠征軍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七十四章 憤怒的努爾哈士奇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七章 求婚還是搶親第九十章 援兵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十七章 海賊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二十二章 除倭小分隊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七十四章 憤怒的努爾哈士奇第四十六章 一個聲音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二十二章 金陵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十二章 葉赫那拉第七十章 刺客第三章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九十三章 死戰第五十章 朝鮮義軍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