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

官軍招安,當年還是闖塌天的時候,劉國能部下十幾營足有數萬人馬,但真正被收編的能有一萬就不錯,其餘的都是被左良玉、賀人龍這些人借各種名義奪走。

想想也是如此,但凡流寇被招安,無論你從前在農民軍中是什麼身份地位,也別想能安安穩穩的當官兵,而且劉國能還打聽到一件令人心灰意冷的消息。

除了自己,其餘幾個沒有反意的義軍頭領都死了。

這不是死於官軍之手,因爲劉國能和張獻忠、羅汝纔不同,他們爲了幫助朝廷和從前義結金蘭的弟兄反目,從此與各路的流寇都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不過你若是能保持原有的實力,起碼自保還是能做到的,可問題就出在這裡,像劉國能這種被招安的頭領都打算跟着朝廷幹,但卻都是被安排個不要緊的官職打發。

爲了配合朝廷的命令,手下原本的老營也是拆的拆散的散,從沒有什麼怨言,可五省官軍還是打心眼裡瞧不起他們這些往日的流寇,加上羅汝才、張獻忠等人復起,對他們的提防也就更深。

到如今,各人手上的兵權沒剩下多少,被昔日兄弟尋仇的時候纔會連抵抗能力都沒有,聽說都是力戰身亡。

劉家雖然是歸德府的大戶,但卻一直沒人有什麼官身,規模再大也就是地方豪強的性質,所以纔會一直被官家欺壓。

所以在劉國能受到山東軍的消息,說是山東總兵願意收編自己部卒的時候,心底其實嘆了口氣。

他只希望對方能和左良玉不同,或者說比左良玉好一些,給自己留下點心腹保命,他總覺着李自成不會輕饒了自己。

“劉遊擊,進去吧,大帥要和你單獨談談。”

這天一早,剛剛受到消息的劉國能來到位於開封府城內的軍營中,聽到門前兵士的話,他深深吸口氣,大步走了進去。

進去的時候,劉國能一眼就見到揹着手站在最北側的那人,帳中除了他自己就只有這個人,自然是那位山東總兵無疑了。

儘管沒看見正臉,但劉國能卻依舊從背影中看得明白,知道眼前這位大帥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怕也就在二十六七歲上下,當時就有些吃驚。

從前還是闖塌天的時候,榮陽大會他也名列十三家之一,各方的大王頭目都是見過,無一不是年近四十,虎背熊腰的壯漢,這樣的年輕人是如何駕馭整個山東軍的。

在外面那些畢恭畢敬的軍士個個都是精神抖擻,看樣子比自己的老營都要精銳。

來之前,劉國能自然要做做功課,既然今後要在山東軍下轄混,就要把內部的分制搞清楚,不過知道這些的他卻有些吃驚。

千總這個職銜在其它地方早就爛大街,但是在山東軍內卻不然,能坐到這個位置,基本都是在正兵中自領一營的角色,已然是不簡單了。

守備的職銜,要麼是在正兵中總領一府的大將,要麼是戰兵中的副營官,前者爲一府中地位極高之人,後者則是精銳中的骨幹,隨時可能補正,要是成爲山東十二戰兵營營官之一,更是風光無限。

山東軍中的四名方面大將,是除了總兵以外地位最爲顯赫的,但這四個人除了副總兵黃陽以外,其餘三個在朝廷上也就是個參將的銜頭,只比自己高出一級。

知道全部的劉國能,其實是帶着受寵若驚的心思來的,心道這位山東總兵爲何要給自己個如此高的職位。

他連忙的朝最前方那年輕人跪了下去,一邊報上自己的名號和籍貫,一邊爲自己前一段時間跟着賀人龍來開封城外做出的事情道歉。

不過若是一般的人,在這種時候一般都是要將責任推卸到賀人龍等人的身上,但劉國能卻並沒有提這些,只是不斷的說自己鬼迷心竅,罪該萬死。

“...卑職只求大帥法外開恩,能給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些話王爭聽過不少,一般人被招安也就是說這些,不過劉國能話中的態度卻也能聽出些真誠。

招安的形式劉國能見過一次,若是按官府常見的套路,這個時候那山東總兵無非就是要說些皇帝聖明的話。

不過劉國能低着頭跪在地上,卻聽王爭說道:

“劉家原本是歸德府地方望族,因爲受了商丘知縣與陸家等豪強的污衊,這才被扣上叛賊的帽子,本帥都已經調查好了。”

聽對方講到這裡,劉國能眼中先是不解,而後再是濃濃的驚喜,這時又見王爭朝他微微一笑,溫和的道:

“如今河南等地戰亂紛紛,遼東戰事吃緊,所以本帥已經提你爲山東軍駐開封府正兵統領,你所部兵馬盡數充爲山東軍正兵。”

說到這裡,王爭向前走了幾步將他扶起來,道:

“至於商丘知縣和陸家,本帥已經知會了李巡撫與歸德知府,相信不久後便會有相應處置。”

反應過來後的劉國能眼中已經帶有淚花,拼命的“通通”磕頭,帶着哭腔說道:

“大帥大恩,某劉國能此生不敢忘!”

王爭方纔話已經說得夠清楚,劉國能不是傻子,山東軍在開封府的除了王爭親率的十二營戰兵以外,根本沒什麼正兵。

任命自己爲開封正兵統領,也就是將兵事將全權交給自己的意思,劉家在山東軍的扶植下也將在歸德府重新破土,漸漸的成爲一方豪強。

“劉統領你這是做什麼,快起來,山東軍在戰時沒有跪禮,今後你還要和其餘的兄弟多多學習軍禮。”

王爭與他微笑說了幾句,背手轉過身去,淡淡說道:

“如今遼東戰事吃緊,料想本帥不會在河南久留,到時這開封府一應諸事可全交劉統領了,還有,杞縣李氏那邊,你需要多跑跑。”

杞縣李氏的事情劉國能已經聽說過,居然是山東軍議司左軍議李巖的親族,據前段時間傳出的消息來看,開封府地方豪紳的事情也就是李氏做主,自然需要多多協商。

山東軍是督臣楊嗣昌檄令援剿的客軍,只要還有人在這河南地界上就依然能打着援剿的名頭,不過這名頭也不能做太多事。

好比聚耕農莊,很多事都需要藉助豪紳的名義暗中進行,麻煩的很。

接下來的幾月,由於杞縣李氏和劉國能的互相協助,再加上山東方面增派了不少民夫,所以很快就在開封一帶建起了幾處農莊。

這些農莊是以李氏的名義搭建,但內中卻依然是王爭在操控。

求訂閱,求推薦,求月票,下一更十一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四十二章:終滅鄭氏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五十九章:設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