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戶侯(求訂閱)

閻行的話沒有說全,董卓執掌朝政之後,大量的拔擢士人,其中對蔡邕、荀爽這些享有高名的名士更是不顧以往的升遷慣例,而是大手一揮,蔡邕、荀爽這些名士就青雲直上,數日之內接連升官。

這既是董卓在表明他雖說是武人一個,但也崇尚文風,願意和士大夫共執朝政的心意,而且他得位不正,就如同袁紹在攻打宮省之後,也是心存不安。

以袁紹爲首的一班黨人已經選擇不和廢立天子的董卓合作,那董卓也就只能夠拼命拉攏其他目前看起來還是中立的士人,其中像那些名重海內的名士,就更是他竭力拉攏的對象。

這苦心孤詣,驟然之間得到滔天的權勢和富貴,缺乏根基承受,也不是一件好事。

董卓自身的實力不弱,但也僅僅是在軍事方面佔據優勢而已,入據朝廷之後,面對碩大的漢家朝廷,就像一頭犛牛進入了瓷器店一樣,不僅不能夠肆意奔騰,還要小心翼翼,防止打碎這些被視爲奇珍異寶的瓷器。

他往日統兵作戰的那套方法在面對這些朝廷上的案牘政務的時候,效果寥寥,所以他除了使用權術拉攏一部分的朝臣之外,也只能夠繼續向何進等人一樣,依賴士大夫來維持當下搖搖欲墜的帝國朝廷。

雖然眼下看起來董軍的氣勢十足,董卓的權勢也是如日中天,曹鳶等人願意與他們結交,固然有意氣相投的因素,但董軍反客爲主,控制住了雒陽朝廷這一事情只怕也是一大要因。

但是董卓無法依靠自身勢力掌控朝堂,加上袁家兄弟也不是甘居人下之輩,一方是刻意拉攏,又心存忌憚,一方是表面配合,又暗中下絆。雙方眼下還能並立,不過是缺個導火索罷了,分裂的態勢就在朝堂一片其樂融融中愈發分明。

閻行沒有明說,但是他的話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主意,閻興經過了涼州之行之後也變得愈發成熟穩重起來,他突然輕聲說道:

“朝廷諸公此意原是好的,只不過,軍中將士卻頗有些怨言,如牛、董、徐、段等校尉也不過是被表了一箇中郎將的職位,衆多兒郎們千里迢迢趕來勤王救駕,所獲功名卻甚少,軍心爲重啊!”

甘陵也看向閻行點了點頭,顯然他也贊同閻興的看法。閻行知道甘陵的意思,他擰起了眉頭,確實如他們所言,董卓爲了維持朝堂的平衡,是有意在將天平往那些朝堂之上的士大夫傾斜了一些,雖然只是收買人心之意,但落在軍中的將校眼裡,就變得是有些厚此薄彼的感覺了。

一旦董卓和士人分裂,那不僅自視甚高、容不得背叛的董卓會暴跳如雷,這些被董卓的威勢壓抑着的,都是奔着功名利祿、財帛女子千里迢迢趕來京師的外鎮兵馬,也會很快就露出他們本來的面目。

閻行知道這種事情最後慘烈的後果是甚麼,所以他沒有順着閻興的意思說下去,反而轉首看向策馬在一旁,若有所思,卻一直默默不語的周良。

周良是從李儒帳下過來的新人,但又在三輔之時,就私下底和自己暗中合作,向自己投誠過。他就像一根架在懸崖邊上的獨木橋一樣,地位頗爲尷尬,但作用卻不容忽視。

閻行還是一直留意這個他帳下目前唯一的文士的,他也知道周良頗有急智和口才,所以對他也是以禮相待,雖然在一些緊要事情上,他還是隻和甘陵、閻興、馬藺三人商量。

“元善,你觀方纔那北軍中的三位,如何?”

閻行和曹鳶交談比較多,他了解到曹鳶胸有城府、爲人沉穩多思,而且頗有帶兵用兵只能,隱隱有大將的風采。但是魏鉉、孟突兩人交談不過,只是從孟突縱酒高歌舞劍、魏鉉目睹騎士縱馬行兇憤慨變色,推斷他們都是重義氣、重志氣、重俠氣之人,周良和他們的交談中話雖不多,但是旁觀者清,所以閻行在岔開談及閻興剛剛的深層話題的同時,也有意從周良口中得知他對剛剛結交的曹鳶三人的評價。

周良捏了捏頜下稀疏的鬍鬚,想了想,沉吟着開始說道:

“曹君此人,行止沉穩有度,遇事冷靜多思,確實是有爲將之風,不過察其神色變化,曹君也是一個追求功名利祿之人啊!”

閻行點點頭,他也能夠感覺得到,曹鳶爲人穩重有度的同時,內心其實還是有一顆追求功名利祿強烈慾望的心。這並不稀奇,時下的風尚就是如此,時人慷慨好大言的同時,同樣也不掩飾自己對功名富貴的追求慾望,相反的,那些沒有強烈進取心的,又貧苦落魄的人,更加會受到世人的蔑視。

韓信未成名之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前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朱買臣的妻子面對只能夠讀書賣柴,毫無長進的丈夫說道“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絕然離開。時風就是如此,一個人貧窮困頓,就會受到他人的蔑視,所以每一個有志之士,都不得不爲了博個出人頭地,而奮發激揚,磨礪名節,追求建功立業。

就如前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一樣,他面對別人勸諫他功利之心過盛之時,他坦然說道:“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爲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本朝樑竦在登高望遠的時候,也發出了類似的感慨,“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如其不然,閒居可以養志,《詩》、《書》足以自娛,州郡之職,徒勞人耳。”

一個是要追求五鼎食和五鼎烹,一個是要生當封侯,死當廟食。說他們功利心過重也好,說他們積極奮發也好,但時下的風氣多是如此,特別是在像閻行、曹鳶這些胸有大志又聲名不顯的人的身上,都可以體現出來。

曹鳶雖然據他自己說是曹氏的旁支遠房,但就算是真的曹氏支脈,他們家族的平陽侯爵位也已經斷絕,可是從他依然要以前朝開國的名臣曹參的後人自居,就可以看出他從軍鏖戰,奔着就是要藉着天下紛亂的時機,建功立業,以軍功封侯,振興昔日家族的輝煌了的。

閻行和他是同一類人,所以他能理解曹鳶這種追求功利的軍中漢子,也能夠包容帳下有周良這種貪財好色、德行有虧的文人,他神色淡然,對着周良說道:

“你繼續說下去!”

周良也不隱晦掩飾,他又繼續說道:

“至於魏、孟二君,雖說都是爽直豪邁的敢戰之士,但細分又有所不同,魏君好義,孟君壯志。”

說道這裡,周良就沒有把話說完,但閻行也明白他的意思,在周良看來,好義者能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而壯志者則是壯志在胸,敢爲常人不敢爲之事。漢風多豪邁,周良也跟大多數人一樣,更偏愛那些敢言壯志的少壯之士。

“少君,那軍中徵白波一事,卻不知要動用哪支兵馬?”

甘陵聽完周良對曹、魏、孟三人追求建功立業的評價之後,他也引動心絃,開口向閻行問道。時下雒陽駐紮的各路兵馬還真不少,不僅是曹鳶等人想要建功立業,甘陵他們也是攢住了勁頭相要一展身手,再加上他也是多少知道閻行留在董營之中的心思的,所以也有此一問。

“先前入京之時,太尉已經留牛中郎將率兵駐紮河東,若不出意外,也定是從雒陽各軍之中抽調精銳,兩相匯合,一同進軍。”

“如此,那我等也有機會,入河東討伐白波、匈奴人了!”

“正是,昔時孝文皇帝對李將軍曾言‘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如今天下紛擾,我輩卻是正當其時,自當戮力同心,沙場建功,博他個萬戶侯!”

閻行安坐在馬上,慷慨高聲地說道。甘陵、馬藺等人也被他的情緒所感染,紛紛踔厲風發,揚鞭策馬,大聲應和道:

“正欲隨君沙場建功、揚名立業,大丈夫處世,就該馬上建功,博他個萬戶侯!”

35、旌旗獵獵大軍臨7、軍令狀20、白波谷22、彼之得志我之憂(上)108、南國金鼓入大江(4)62、單于有意難留客11、天子一見三嘆息(上)72.走馬谷66、兵前先有禮使至(上)96、謀大事者不顧身77、孟德脫險83、正亂需結外強援37、鐵馬蒙氈81、致命的魚網104、運去英雄不自由(10)77、長戈如林斜陣行(6)66、兵前先有禮使至(上)87、按兵不動另有因3、 玉瓦俱碎90、雄與雌(下)63、胡漢43、虎嘯返山雍涼驚(15)42、君自安坐享太平(上)66、兵臨城下夙夜驚80、遊騎!突騎 !49、衣帶詔現風波起(下)寫在第一卷末尾的一些話(重要!)59.借將62、知子莫若親生父74、閻仲20、邂逅49、風摧秀木塵雲霧10、投軍 (求訂閱)77、出兵58、西望宮闕戰未寧(下)14、軟肋69、詔書22、虎膽15、三校尉86、真情假意23、金柝連聲魍魎消70、 城頭更添巾幗英(中)13、聲東擊西兵家計(4)56、狠招49、關東與關西26、老薑慨嘆韶華逝花點時間,說一些看似廢話的話38、獵獵旌旗大軍臨45、走狗烹81、致命的魚網74、馬邑13、 巡營8、自託無爲非士情65、抉擇50、山中王孫歸來兮76、爾虞我詐97、形勢逆轉67、 夜話216、塢堡防線54、分崩離析64、志向與招攬83、雒陽見聞284、兗州與豫州61、必以李侍中爲質8、朝食14、人心不齊軍力散55、攻守異議久不決63、挾持23、 聲東擊西兵家計(完)42、鐵騎聲聲催號鼓(上)62、歌謠37、一紙書信十萬兵18、創軍立事棄宿恨76、爾虞我詐63、胡漢47、逃亡521、壞消息40、陳倉大戰581、新政230、虎嘯返山雍涼驚(3)56、奸人竊發14、逆襲 (求訂閱,求推薦)105、南國金鼓入大江72、袁家兄弟85、 鑿臺之圍(上)36、降服5、爲政伊始業之基(5)85、 鑿臺之圍(上)13、脫繮73、禍起55、浮屠何所用8、朝食2、重逢70.盧龍12、李駢87、雒陽見聞671、事變74、閻仲21、巫女與卜筮34、伏弩飛騎逞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