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錢帛動人心

民以食爲天,糧食對於天下百姓來說,都是第一要務。前漢初的賈誼上書給文帝時說:“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又說:“儲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爲富安天下”。而景帝時,時任御史大夫的晃錯也在其《論貴粟書》中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並極力向景帝倡議重農事,重積蓄,提出“薄賦斂,廣積蓄,以實倉寡”的建議,前漢之強盛,可以說就是由此而始的。

而到了本朝的時下,雖然天子的國帑常有不足。但地方的豪強富者田連阡陌,他們的塢堡莊園內是“廣起廬舍,高樓連閣,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魚蠃梨果,檀棘桑麻,閉門成市”,還建造了各種糧窖、谷園、倉樓等,儲存的糧食從來就不會少。

閻行冒險攻下這處塢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爲的這塢堡內儲蓄的糧食。可是眼前的存糧實在是不能讓他滿意,他皺着眉頭,走到一座小山面前,抽出環首刀插入鼓起來的麻袋之中,環刀一絞一拔,黃燦燦的麥粒就從麻袋裡流了出來,他伸手接過一把麥粒,看了看麥粒的成色之後,又放到鼻子邊聞了一聞,然後纔將麥粒重新塞入麻袋。

這處糧倉應該是座種倉,種子是要單獨設倉保存的,不能與其它糧食相混,那些空着的位置上都標記有“黍種”、“麥種”、“粟種”的字樣,當下正值春耕之時,閻行猜想那些種糧許是都發放下去給佃戶莊客耕種了吧。

而且各類作物的種子都是精心選出的,各類種子彼此也需分別儲藏,否則“必有蕪雜之患”,種倉存放條件也高於一般的糧倉,閻行察看了糧倉內外,還特地觀察辨別了麥粒的顏色,就是爲了確認這一處糧倉是塢堡的種倉。

閻行轉身拍了拍還在四下張望的大牛的肩膀,說道:

“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溼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谷與米的儲藏之法不盡相同,都是要單獨設倉儲存的,這一處不過是小小的種倉罷了,無什好看的,走吧!”

大牛緩過神來,連忙點頭應諾,和虎頭兩個人跟着閻行走出了糧倉,只是回頭的時候,忍不住還是回頭看了幾眼,有點難以置信。

“僅此一戰,這一切就都是我等的了?”

閻行不知道大牛內心還在感慨糧倉裡儲藏的糧食,他來自後世,又生於豪強之家,見多識廣,這點糧食他還沒放在心上。在看完了糧倉之後,閻行馬不停蹄,就要趕着過去察看塢堡的庫房了。

庫房也在後院,閻行帶着神情有點恍惚的大牛和虎頭,大步趕到庫房處,正好甘陵被其他人從牆頭輪換下來後,也巡視到了這裡,閻行朝他招呼一聲,也帶着他一起進了這處塢堡的庫房。

因爲之前已經有手下經過搜查過,庫房有點亂糟糟的,兵器架上的刀劍和鎧甲已經被分發一空,還堆在庫房裡的是一筐筐的銅錢和一箱箱的綾羅綢緞,看起來密密麻麻的,平鋪着排列,再加上二三十個漆盤上擺放着的金餅、銀器,一眼望過去,的確是金光耀眼,琳琅滿目。

閻行哂然一笑,這些滿滿堂堂的財貨纔像是一個豪強之家應有的樣子,他走近過去,看着一隻盛滿緡錢的筐子,他伸手將一串五銖錢提了起來,緡錢提到半空,因爲年久繩朽,穿銅錢的細麻繩竟然不堪重負,直接斷裂,瞬間丁當之聲接連不斷,這些五銖銅錢像是瞬間有了生命一樣,從閻行手中四散而逃,掉落在地上之後還繼續滾動跳閃,最後只留給了閻行一截已經爛掉的麻繩。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閻行苦笑着搖搖頭,蹲了下來撿起面前的一些五銖銅錢,看了看甘陵一眼,繼續說道:

“這些五銖錢,也不知是這塢堡幾代的主人經營持家得來的,許是持家有道,許是巧取豪奪,可惜最終這一切都和他們沒有半點關係,白白便宜了你我這等‘流寇’啊!”

甘陵點了點頭,也深有感觸地說道:

“弱之肉,強之食。聯軍之於漢軍,我等之於董軍,此間主人之於我等,皆爲此理!”

閻行臉色也恢復凝重,甘陵的意思他當然聽得懂,他重新低頭撿起了幾枚五銖銅錢,放在手邊細細端詳。

他手上雖然都是五銖銅錢,模樣也大致相同,但質量、紋路上卻有些天差地別。其中一枚五銖形制較規整,錢文端正,銅色微紅,面、背有橫劃、點星紋路,錢面從右到左篆書“五銖”兩字,“五”字交筆彎曲,“銖”字偏旁的“金”字頭部較大,四點較長,“朱”字頭圓折,中間直筆,兩頭較細,錢幕則爲光背。

而另一枚銅五銖錢製作則較爲粗糙,錢體輕而大,錢幣的直徑增大了,重量卻反而減輕,銅色渾濁,錢面出現平淺的橫劃紋路。

還有一枚看起來是嶄新的五銖錢,銅色略黃,錢文筆畫粗淺,錢面竟然出現了重文,它的重量也是最輕,除了星紋、橫劃紋外,還雜入了數道短線紋。

這些銅錢有新有老,閻行若有所思地放在手裡把玩,眼光深邃而銳利,好像正在見證着漢帝國的由盛而衰,由強變弱,秩序與混亂,弱肉和強食,彷彿就在他的手間變化。

把玩了一會,閻行忽然起身將銅錢重新甩入盛滿緡錢的筐中,他拍了拍手,好像有些厭煩了一樣,鄭重地說道:

“清酒紅人臉,錢帛動人心!派原先軍中幾個穩重的老人過來看着,不要讓其他人再進到這庫房裡來!”

“諾!”

甘陵連忙拱手應諾。

閻行點點頭,也不回顧,他擡腿朝外面走去,朝甘陵、大牛、虎頭三人說道:

“主宅裡的煙霧估摸也散盡了,我等也該是時候回去那邊了!”

47、臨危紛議戰和策(下)50、賈詡之才79、楊阿若77、孟德脫險21、巫女與卜筮19、陛下不能相活邪7、豺虎遘患刀兵起12、盡洗污濁清吏治81、樽俎90、雒陽見聞(完)75、夜訪46、成家68、兵前先有禮使至(3)10、吾妻妾之私我者61、詩歌相和24、殺馬(下)20、不宜異法偏內外92、雒陽見聞1140、敗軍殺將11、太守行春恩威重(5)38、陳倉大戰315、戰前分遣文武事16、效死83、前40、元戎親出制侵陵59、圖謀21、破門5、車陣79、楊阿若75、約定20、白波谷43、虎嘯返山雍涼驚(15)11、天之將傾顏面變67、學圃55、攻守異議久不決15、考校35、翻臉44、賈文和11、匈奴人 (求訂閱)34、亂世之日促以短17、養寇4、仕宦顯達人常情(4)57、西望宮闕戰未寧32、南北使者45、虎嘯返山雍涼驚(17)84、雒陽見聞3103、運去英雄不自由(9)48、鹿鳴呦呦宴賓客54、忌恨77、拯救61.逃亡者66、兵前先有禮使至(上)78、空城13、脫繮28、多少長安逐利客(下)82、雒陽見聞123、解圍24、收服6、欲將輕騎逐46、駔儈15、張掖32、牛輔168、書生亦有浩然氣13、梟桀79、徐琨82、李郭19、胡騎48、戲志才1、車隊67、觀望50、賈詡之才74、閻仲29、機關用盡不如君83、陷落109、南國金鼓入大江(559、合作2、重逢92、天子之氣10、最是倉皇辭廟日(下)44、春入愁城42、軍市女閭64、舟師亦無挽瀾力(1)5、爲政伊始業之基(5)44、逃亡292、天子之氣28、智可及愚不可及23、解圍73、長戈如林斜陣行(2)22、聲東擊西兵家計(13)23、雪花57、殺奴21、年號建安還舊都94、銜鋒冒刃攻堅事(上)68、書生亦有浩然氣70、 城頭更添巾幗英(中)47、蕭牆14、逆襲 (求訂閱,求推薦)52、密謀91、雒陽見聞1019、陛下不能相活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