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刺史府中拜會陶謙

要說馬超是不會這麼輕易中招的人,但是不關心則已,關心則亂。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他一心只想着怎麼才能繼續雙方的合作,結果大意之下入了他人彀中。

糜太公把整個計劃和馬超說了下,他考慮了一下後,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爲了合作的事,這個計劃馬超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才點了頭。但他怎麼想怎麼不是那回事,但又沒辦法,眼前大家是要一起去對付陶家父子纔是大事,所以馬超也就不再去多想了。

糜太公的方法,不,準確說應該是糜貞的方法也不是很複雜,但對馬超來說,他依舊覺得很彆扭。

此時糜太公手中拿着一個小盒子,打開了盒子後,他把裡面的東西拿給了馬超,“賢侄,拿着這個玉佩,你也知道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糜太公把玉佩交給了馬超,馬超是不想要啊,但這東西是必要的一個道具,有了它才能說是很真實,所以沒辦法他還是收了下來。

“賢侄,明日老頭子我就動身去刺史府見陶恭祖,開始實行第一步。而你這幾天好好準備準備,要是需要你的話自然會通知你,到時候你可要好好表現,千萬別被人看出破綻來!”

糜太公叮囑着馬超,此計中馬超是重要人物,他要出點兒問題,那什麼都別玩了,直接找閻王爺玩去吧。

馬超點了點頭,心說這老爺子對我也太沒信心了吧。想這全天下,哪有人比自己看過的戲更多的了,不就是演出戲嘛,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跑嗎,真是的,等着瞧好吧。

糜太公見馬超一臉自信,他也放心多了。又一想,湛盧劍的擁有者當然不會是一般人,自己確實有些過於擔心了吧。

到了馬超在糜府中的第三日,糜太公動身去了刺史府。徐州刺史府也在東海郡,不過是在東海的郯縣,離朐縣還有一段距離。

糜太公到了郯縣後,直接就到刺史府去拜訪陶謙。陶謙聽下人說是糜太公來訪的時候,他也沒明白對方爲什麼而來,不過卻不可不見,所以他趕緊到了門口把糜太公請了進來。

陶謙字恭祖,揚州丹陽人,今年四十有八了。膝下有兩子,大兒子陶商,今年二十八歲,不成材不成器的。小兒子陶應,今年二十四歲,倒是能比他大哥強點兒。

陶謙長得倒是慈眉善目的,不過你要真以爲他這人就這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陶謙是行伍出身,在軍中幹了近二十年,一點一點才混到了如今的地步。年輕時的他絕對是個殺伐果決的人,只可惜如今年紀大了,想得更多的是安度晚年,兒孫繞膝,能享受多年的天倫之樂。

在他看來,這輩子仕途上做到一州刺史已經到頭了。全天下加一起也不過就十幾個刺史,在大漢那也是封疆大吏,手握重權。可以說是一方的土皇帝也不爲過,陶謙對現狀已經是相當滿足。

不過錢財這個東西沒人會嫌多,他也看上了糜家的錢財。如果能和糜家聯姻,自己刺史的地位只會越來越穩,自然也能從糜家得到不少的好處。

陶謙和糜太公兩人見過禮後,陶謙先開口了,“老兄你怎麼得空到我這來了?”

糜太公笑了笑,“恭祖啊,咱們相識這麼多年,你當了解我來找你自是有要事的啊!”

果然,這老傢伙來沒好事,陶謙心想。不過臉上依舊笑容滿面,“既然如此,老兄你就慢慢說。”

糜太公聽了陶謙的話後,就把自己的來意和他都說了。

他是這樣說的,“恭祖啊,老兄我對不住你,我糜家對不住你啊!”

糜太公邊說邊做出非常愧疚的樣子出來,陶謙則是一愣,“老兄此話從何說起?”

“恭祖你前些時日來過我府上找過我。”

“是,那次是向老兄求親纔去的,老兄已經答應了,莫非老兄想反悔不成?”

陶謙想到糜太公可能的來意,當時就把臉沉了下來。怎麼說自己也都是一州刺史,一商賈家族就敢對自己出爾反爾,是不是自己該有點兒力度了。

“恭祖兄你想哪兒去了,我怎能出爾反爾!”

“哼,不是最好!”

“只是恭祖兄有所不知,這也怪我,已經慢慢把此事淡忘了,所以從沒和恭祖兄你提起過。”糜太公做出了一副回憶狀,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和陶謙說了。

糜太公說,話說這事他自己本來也是不知道,而是聽他父親臨終前說有這麼一個事。

他父親在年輕時有個最要好的朋友,名叫馬平,這馬平雖說沒什麼大本事,而且還比他父親年紀小了很多,但這些卻並沒影響兩人之間的交情。兩人雖爲異姓,但勝似親兄弟。馬平乃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一直以復興家族爲己任,這乃是他平生最大的願望。

而第二大願望則是能和糜家聯姻,只是那時他父親雖有了糜太公,但馬平還未曾婚配,所以自然也就達成不了。不過他父親對小兄弟夠意思,把家中祖傳的兩塊玉佩的其中一塊送給了馬平,告訴他說,如果馬家下一代有女,則拿玉佩來徐州,糜太公就會娶她。

如果馬家下一代只有男丁,那麼第三代中,如果馬家有男,糜家有女,馬家後人只要持此玉佩來徐州,則兩家聯姻。反之馬家有女,糜家有男也是一樣的。

就這樣兩人定下了約定,不過再後來,馬平不知所蹤。糜父雖然也派人打聽過,但一直都杳無音信。但糜父卻一直沒有忘記當初的約定,直到臨終前他把此事告知了糜太公,並且叮囑他,今後馬家後人如果持信物來徐州,那麼一定要履行當初的諾言,結果馬家後人果然就在前幾天拿着玉佩來了。

糜太公把事對陶謙都講完後,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編瞎話的能力,而且還把自己已過世的父親帶上了。雖然如此做不好,但他相信自己父親在天有靈,知道自己是爲家族才迫不得已這樣做的,他會原諒自己,糜太公確實不是那麼不知變通的人。

陶謙聽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不信,怎麼自己一去求親後就蹦出個馬家後人來,這也太巧合點兒吧。但要說都是假的吧,糜太公人家講得那是有板有眼,而且還把自己先人都加上了。陶謙覺得編假話也不至於把先人都扯進來,這是對已過世的父親大不敬啊。

陶謙是想錯了,糜太公爲了馬超能做上自己的女婿,已經是不惜一切代價了,那是下了血本的。

陶謙又想了想,其實這事無論真假,自己已經變被動了這卻是沒錯的。人家之前答應了婚事是不假,但那也只是口頭上說的罷了,而且當時在場的就只有自己和糜太公兩人。對方要是來個死不承認的話,雙方各執一詞,誰都沒證據,沒證人,那這事可能也就是不了了之。

對方也許不會死不承認,但如今又出來個馬家,論時間,人家是在上一代就答應的,還有信物。是,明知道這事八成是假的,但有何證據證明啊。糜父早就不在了,能查出來什麼,馬家?又能查出來什麼。你說沒有這回事,但人家糜家就說有,而且人還有人,有信物證明,你說別人會信誰的,反正多數的不會信他陶謙多少就是了。

怪就怪自己那天太大意,口頭答應根本就不牢靠,可自己一高興就大意了,所以纔有了今日的麻煩。陶謙如今也來不及自責,自己既然是變被動了,那就只能讓人家牽着鼻子走。只等對方劃下道來,不管是什麼,自己好好接着就是了。

陶謙對糜太公說道:“老兄有何好的解決辦法就直接說吧!”他無奈啊,只有妥協。

“沒錯,恭祖,此事我糜家一定要給你個交代,都是我個人的錯!”

“老兄有話,但說無妨!”陶謙是面無表情地說道。

“好,按照我個人的意思就是,既然那馬家小子和陶商公子都想與我糜家聯姻,都想娶貞兒,那麼大家就來一次公平競爭,恭祖你看可好?”

“公平競爭?如何競爭?”陶謙問道,他也知道糜太公這是要出招了。

“所謂公平競爭,自然就是說對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三局兩勝制,三題決勝負!”

“三題決勝負,哪三題?”

“三題中的前兩題自然是文題和武題了,恭祖兄想必你也聽說過我家貞兒曾說過她此生一定要嫁給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所以前兩題自然是文題和武題!”

“那出題者乃何人?”陶謙非常關心這個。

“既是公平競爭,那當然是要公平起見了。我意是由恭祖兄與我家貞兒各出一題,至於是文是武,還是由恭祖兄先選擇吧!”

陶謙心想,讓我先選,你對那馬家後人就那麼自信?我先選就我先選,他沉思了片刻說道:“老兄,我選擇出武題!不過我要求可以找任何人代替當事人參加武比,雙方都可以!”

因爲陶謙對自己兒子太瞭解了,字都認不全,你讓他文比?說笑嘛,作弊也不一定行啊,再說你知那馬家後人的學問怎麼樣,萬一對方也都能會呢,所以不行。但他卻想到了一個可以拿下武比的方法,所以加上了後半句。

糜太公只是想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因爲他對崔安很有信心,既然可以找人代替上場,那麼崔安也是可以上的。

“既然如此,那我家貞兒就出文題了!”糜太公笑道。

“正該如此,不過卻不知第三題由誰出?”陶謙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這個依恭祖的意思呢,要說這第三題那只有他老不可!”糜太公說道。

陶謙一聽,他老?難道說是……“老兄說的是……”

“無名老人!”兩人異口同聲說道,說完相視一笑。

“如此甚好!”陶謙只是稍微想了下就答應了下來。

要說文比的題由糜貞出,那馬家後人必然贏得此局。而武比是由自己出題,自己請的人也會拿下此局。而關鍵就在這最後的是第三局上,既然由無名老人來出,那就再合適不過了。因爲這老爺子絕對不會幫任何一方作弊,所以是絕對的公平,想來糜太公也是因爲知道如此才推薦的無名老人的吧。

要說公平比試這個主意是糜貞想出來的,不過她也只是想出了文比和武比,而最後的比試是糜太公想出來的。雖說增添了許多變數,但絕對是公平就是了。

而他也把這些和馬超說過了,馬超也是同意的。因爲在他看來,自己可能用不到第三局就勝利了,而糜太公看馬超如此自信,更爲重要的是他覺得湛盧劍的擁有者又同時會星象占卜術的人,贏得勝利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所以他敢提出第三局由無名老人來出題。

說起這無名老人,那是個神秘人物。他叫什麼名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就連他自己都忘了。而他的具體年紀,那是絕對超過了百歲,至於再具體是多少歲和別的東西也沒人知道。

所以大家都叫他無名老人,這老爺子就他自己一人,好像也沒什麼親人朋友。平時也很少看見他,所以在徐州人的眼裡,這無名老人就是怪人一個。

陶謙以一州刺史的身份去請他出個題,那還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整不好這老爺子都能親自過來,他確實不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但對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東西那可是非常感興趣的。

如果能引起了他的興趣,那他是一定會過來的。

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四〇三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第八五二章 蘄春城下故人見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二)第四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八)第四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九)第四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七)第一九六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二)第五六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三)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七五五章 曹子孝欲問江東第五七三章 兗州軍兵臨下邳第七〇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一)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二十四章 漢中江夏皆行動第六八八章 江東周瑜諫主公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九〇三章 三人出招謀敵軍第三六〇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七)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四九六章 涼州軍一戰零陽第九七七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一)第五五四章 兩軍收兵同鳴金第二九七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續)第九八四章 黃忠帶兵返西陵第八一三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八)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四戰聯軍第一四五章 崔福達戟挑敵探第九十八章 馬超宮中見張讓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五)第一一四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完)第三九五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續)第八十五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續)第九一〇章 曹孟德帳中議事(續)第四九四章 郭嘉帳中說福達第九五八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第三六八章 孟獲召集衆人議第九九七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二)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六三三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第七二一章 關雲長對戰趙子龍第五七六章 丹徒縣令迫呂布第八七二章 劉玄德聚衆商議(續)第四六〇章 定人選欲奪雒縣第三七二章 兩軍前徐榮身死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四四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九)第五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一)第七七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三)第六五七章 涼州軍苦戰江陵第七一四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六)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八六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五)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二八四章 別何後孟起出手第二六四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完)第七〇七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九)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九)第四五五章 制賭約首局初敗第二五三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續)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一六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九七一章 激戰臨沅終破城(續)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九二二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第二五九章 押送帶來回大營第三九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六)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三三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四)第六〇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八)第四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五)第四八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七)第二一八章 作交換欲再深入第一一七章 孫文臺欲戰波才第七八五章 龐士元計取臨湘第九三七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七三〇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續)第七九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五)第一八一章 深夜出營見馬超第四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七)第一七二章 張遼帶兵到襄平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八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六)第四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一)第一四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一)第二六二章 漢軍初遇羌兵第九四〇章 戰蘄春各人反應第七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第二九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二)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八四三章 劉備帶兵赴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