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三)

就等着水軍訓練好了,再去滅江東軍啊,那是。少不了,必須的。沒什麼機會的話,那還不就得說靠着這些,沒錯。不訓練好水軍,誰實話,馬超是真心就不會去滅江東軍了。一直都對付兗州軍,那也都沒辦法,是啊。有選擇的話,誰不想柿子就挑軟的捏呢,他也沒區別。可實際上,真就沒什麼更好的選擇,真的。因此,其人也不是不知道,這個結果,反正就如

今這樣兒了,那也是。可以說一切還都在所料之中啊,不錯。一切還都是正常的,確實是。馬超想到了,那都是。對付不了江東軍,因爲去進攻,那就是滅他們。而佔據揚州的郡縣,他是覺得沒大意義,真的。所以說其人都考慮清楚了,只要說己方水軍訓練好了,那麼就帶

兵去滅江東軍,這個是必須的。馬超就是那麼期待的,而在這之前,確實就是要好好去對付兗州軍,那沒錯。從豫州開始,他也知道,確實是己方一統天下前進腳步。多少要看曹操和兗州軍的,反正己方是不可能據有豫州全境,自己也沒說必須那樣兒。但是卻不得不承認

這個其人清楚啊,己方一定會佔據豫州郡縣的。最後就只是多少的問題,那都不錯。顯然馬超是想多佔據兗州軍的郡縣了,不過看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到時候肯定要阻截己方、全力那樣兒,那麼也是,己方可真是佔據不了太多的地方啊。肯定不會是全境,他都沒想說是進攻豫州所有的郡縣,其人沒那個想法。所以在馬超和涼州軍他們那兒來說,己方也是盡力就

好,是啊。哪怕最後實在說也是佔據不了兗州軍豫州太多的郡縣,可好歹說己方努力、盡力了。那肯定都少不了,確實。如果說連努力、盡力都沒有,那麼最後也別說是什麼好處、好事兒都是你的了,那可不是啊。哪怕就他也都不是那麼樣兒的想法,可以說己方最後進攻

滅了江東軍是一定的,這個少不了、錯不了。但是確實,到底最後損失多少,那其人也不清楚。馬超只能說是己方儘量少損失,那最好。那樣兒他都是滿意了,其人是那樣兒。不過就只是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滿意罷了、而且確實,那遺憾就多了,是啊,所以說這個……

想法不同,結果是一樣兒的、而只是過程不同罷了。都想着說對自己對己方好,那是。這個馬超、曹操、孫策,他們可真心沒大區別啊,不錯。因此,這個事兒一直都是那樣兒。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可能說等着馬超帶兵來進攻、滅他們。那不可能,就只是說越晚越好啊,那是。那樣兒的話,至少己方的機會,那其實是越來越多了,不錯。那是孫策和江東軍,他

們想看到的,是。馬超和涼州軍,他們反而是想着早點兒了,這個自然。那是相反的,確實。曹操呢,他和兗州軍更多還是站在孫策江東軍那邊兒。不過哪怕馬超和涼州軍很快去滅江東軍了,他也不會多說什麼,一切還都算是在所料之中啊。只是如今來看,說馬超和涼州

軍,他們卻還不會很快就去進攻揚州、滅江東軍。實在也是因爲他們水軍沒訓練好啊,這個他沒有什麼不知道、不清楚的。還是,其人還有兗州軍,那都瞭解。不過也是,肯定不會說期望着涼州軍水軍馬上訓練好,然後去進攻揚州、滅江東軍。那肯定都沒有,反而曹操想法,還真是馬超他們越晚去越好了,那自然。他與孫策還有江東軍,其實想法都差不多了。

都正常,是啊。如果說想法都不同,那倒是不太正常了。就像馬超帶兵去滅江東軍時候,曹操最開始肯定是要帶着兗州軍保住江東軍啊,那是。只有說真保不住了,也是沒辦法,最後發現滅了他們對自己對己方利大於弊,他自然就不會再想着保住江東軍了。其人就只能說和馬超涼州軍一樣兒,最後都是滅了江東軍。這個也不是說一次兩次了,太多了,曹操就是

那樣兒想法,從來都沒改變過好吧。因此,對他來說,馬超什麼時候去滅江東軍了,這個其實也可以說真就是讓天下又少了一路諸侯。從三分天下變成了二分天下,己方和涼州軍,一起分了大漢。還不同的是,己方沒人家那樣兒的實力,相同的是都當着北方異族是大敵

他們大舉南下了,這個怎麼都是要阻截對方,是啊。其人如此想法,也依舊是沒變過。大是大非,已經可以說是脫離了這個利弊關係。說曹操哪怕認爲弊大於利的,他都會主動去做,那麼就是這個關於北方異族的事兒,是。利弊關係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比那重要的,是……

彈汗山的涼州軍細作,也是包括在北方異族地盤兒上的涼州軍細作,他們都不斷在進行着污染河水的行動。反正這個是少不了的,可以說當初從自己主公那兒學到了這個後,涼州軍細作就算是把這事兒發揚光大了,真的。並且他們不光說就只有污染河水的行動,還有其他的。比如說也讓北方異族圈養的動物,讓它們接觸那些病死豬、牛、羊,那些動物的屍體、

腐爛的肉。甚至直接就給它們吃,爲了讓那些動物更多病死,甚至說傳播出來瘟疫,涼州軍的細作,那真都是拼了。結果效果還算是明顯的,至少北方異族已經開始有人得了瘟疫……不過他們自己確實,還是不知道、不清楚啊。雖說不是從鮮卑彈汗山開始的,可也是從鮮卑

地界開始的,就從中部開始了。鮮卑和大漢其實差不多,這個差不多不是說別的東西,就只是說三方。大漢的三路諸侯的分佈、三分天下是:馬超佔據了一半還多的領土,整個大漢分一半,東西兩部分的話,涼州軍地盤兒是佔據了整個西部(除了九真和日南)。並且東部

的話,幷州部分、司隸部分、荊州部分還有交州部分,那四個地方都是馬超涼州軍的地盤兒,是他們的。所以涼州軍又成了天下第一大勢力、又是天下最強的實力(大漢)。而曹操兗州軍呢,除了涼州軍的那四塊兒地方還有孫策江東軍的揚州之外,東部其他的州那都是他們的。分別是:幽州、冀州、兗州、青州、豫州、徐州,這些州都是兗州軍的地盤兒(西部

有九真和日南兩郡),那沒錯。所以曹操兗州軍,那妥妥的天下第二大勢力、也是天下第二實力諸侯(大漢)。最後的孫策江東軍,他們從交州被馬超涼州軍奪走後,地盤兒就只剩下一個揚州了。雖說也是全境、也還是天下最弱的,並且也是最小的勢力。但是必須承認

怎麼有個交州、多一個州,那總比少了好,沒錯。可惜啊,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可都知道,交州己方可守不住,那都不錯。而事實證明了,可不就是那樣兒嗎,確實。最後的結果就是,二十萬人馬都扔那兒了,可還不是讓涼州軍給奪走了五個郡。而剩下兩個己方實在是不想要、不能要,給了兗州軍那也好。事實證明了,給了他們,那都是好事兒。對己方對他

們,那可真都是。大漢是這麼個情況,其實說鮮卑和他們差不多,確實是有原因的。至少鮮卑那地方也是三分天下,這個都一樣兒。可不同的是,大漢是馬超涼州軍最強、而兗州軍還有江東軍,他們屬於弱了。必須要聯合、聯盟,一起對付涼州軍,那樣兒才行。可鮮卑卻不是那樣兒,他們那兒可真就是三分天下、三方實力不說是一樣兒吧,可確實,沒說像大漢

那樣兒,涼州軍算是一家獨大,那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要聯合到一起對付前者。這個和連、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三方實力其實都沒說差距很大,打來打去、打去打來,是誰都沒那和得了誰,這個是。而且三方確實,是有何大漢三路諸侯還相同的地方。看大漢,是馬超涼

州軍地盤兒與曹操兗州軍地盤兒、孫策江東軍地盤兒,他們三方彼此都接壤。涼州軍地盤兒挨着兗州軍還有江東軍;兗州軍地盤兒也挨着涼州軍和江東軍啊;江東軍地盤兒一樣兒挨着涼州軍和兗州軍,所以說三方地盤兒彼此都接壤、相鄰,一方可以隨便攻擊那兩方,那

那麼同樣兒的,某一方也是要面對着另外兩方的攻擊,是啊。大漢就是這麼個情況,而鮮卑呢,其實也差不多。這個說差不多,肯定不是說和大漢一樣兒,那還是不同的。畢竟大漢是三分了不假,但事實就是涼州軍天下第一勢力、而兗州軍天下第二、最後江東軍最沒勢力,就那麼一個州,確實夠可憐的。但是鮮卑和大漢就不同了,和連、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三方

他們可不光說是實力相比之下都差不多、沒大差距。就是在勢力上,其實也沒什麼大差距,真的。如果說從地盤兒上來說,三方可能還有不同,這個是。但是就只是從人口上來講,其實他們都沒太大差距,都是那些,誰也沒說特別多、誰也沒說特別少。因此,就是這樣兒了

鮮卑那邊兒和大漢,怎麼說都是不同的。而且鮮卑地盤兒其實也不小,只是有地方都沒多少人,真是妥妥的地廣人稀啊,那是。和大漢都不能比,話說益州、荊州還有揚州,反正在大漢的州里,那絕對是地盤兒大的地方。但是地盤兒大不假,可那幾個州一樣兒是人口也多

啊,那都不錯。也就是荊州,這些年戰事太多,爲了爭奪一個荊州,當年多少諸侯在那兒戰,還那麼多年。所以說那地方損失大了去了,第一個就是老百姓,因此,那地方人口哪怕挺多,卻也比不上比不上益州和揚州了,是啊。益州經過當年劉焉的發展、黃巾之亂還沒怎麼波及,馬超當初拿下那兒的時候,確實也沒說破壞多少。因此,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那

地方人口多了去了。看每年都能給涼州軍提供個十萬人馬,甚至還多,就足以看出來那地方如何。綜合實力就說是天下第一大州,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畢竟益州除了說當初馬超帶着涼州軍從劉璋手裡奪取了之後,可就真心沒什麼大戰事了。南蠻的戰事,那還在益州比較少

人口的郡縣進行的,那是。所以說還能有什麼影響?所以說那地方在天下肯定是數一數二的,一點兒沒錯。哪怕就算是排不上個第一,怎麼說排第二,也沒問題啊,真的。再說揚州,那地方從孫堅時代就開始發展了,這個是實話,只是那時候不是現在這樣兒,都沒法比。而

從孫策那兒開始,就真是大力發展,畢竟是大本營是後院,所以……而且黃巾時候,好像也真是沒什麼大戰事。所以就看憑藉一個揚州,六個郡,孫策就能三分天下、成爲天下第三路諸侯,那地方就一點兒都不能小看、小覷啊,確實。揚州那地方,讓孫氏父子經營了那麼久,真心實力都不是吹出來的。看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就從來沒染指過一個郡縣,確實也

能說明點兒問題,是吧。至少揚州六個郡,加一起的實力,那排不了天下第一州,但是前三,肯定沒問題。甚至還就在益州前面,這個都不一定啊。至少有一點其實沒錯,就是如今的揚州比益州來說,前者是不一定就超過後者;但是說前者就不一定比後者差。而且必須承

認,前者那是有超過後者的地方,那是一定的。這個也是事實,那卻一點兒沒錯。揚州、江東軍的大本營、他們的後院,有着……

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回到原地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三七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四)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二八九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七七三章 諸葛亮緩兵之計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五四〇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五)第四八八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續)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二九八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下)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一八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六)第三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一六二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一)第五三八章 入得酉陽見文魏(續)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七〇八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完)第三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第九四〇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續)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六六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一)第二三一章 戰猛獸兵敗撤退第四九〇 孫策質璽借人馬(續)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六三〇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完)第三二六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下)第二二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三)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一百零一章 雒陽城人才來投第九七七章 令明帶兵到棘陽第七八九章 裡應外合破臨湘第六一一章 劉備帳中點文丑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整軍募兵第四六六章 神秘來人見馬超第四四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五)第九一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七)第五九五章 逃徐州袁術末路第二四一章 漢軍大破叛賊(下)第五九〇章 兗州江東到泉陵第七〇三章 城破大軍入高邑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八八六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完)第四三九章 到槐裡聚太守府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各有算計第四六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七)第四一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一)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七二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一)第四七五章 直臣諫言命消殞第一五八章 崔福達父子終相見第二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完)·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三)第六〇四章 聯合馬超伐袁紹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第二九六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上)第二九〇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續)第二一九章 衆人商討欲退兵第八六一章 馬孟起意取襄陽第二〇七章 中軍帳讓弟認錯第四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三)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七九〇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三八〇章 再遣將駐守三江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三五四章 三人組帶兵殺敵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四)第四七一章 吳班夜歸成都城第三〇九章 馬孟起拜訪公孫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八九一章 涼州軍欲往房陵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一三六章 荊州事五溪發難第三八〇章 許都曹孟德問詢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四四三章 趙雲城頭說雷銅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八八四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續)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四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六)第七五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四)第二八五章 說服木馬歸己方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一七八章 福達生擒楊鋒子第四三四章 去校場孟起閱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