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六)

不過這個怎麼說呢,有不過,那麼真可以說,北方異族和大漢的兩路諸侯,他們想法還有不同,那是。如果說北方異族純粹就是心性,覺得己方都如此倒黴了,那麼顯然,也不會說讓大漢好過。這個就是他們的想法,是啊。可以說在對方那兒出來瘟疫了,那麼怎麼北方異族都得說把瘟疫給整到大漢來,那樣兒他們才能說是心理平衡點兒,沒錯。可馬超還有曹操

你能說後者是個奸雄,確實有和北方異族一樣兒的想法,那都正常。但是前者,那絕對不是說爲了平衡什麼的。可以說大漢要真也有瘟疫了,先北方異族的,那麼馬超肯定想方設法,都把瘟疫給傳播到北方異族地盤兒上去。這個不爲了別的,就只爲了能讓他們的實力損失

這個在他看來,確實就是根本了,沒錯。在其人那兒來說,是必須要那麼做,真是少不了啊。所以說大漢一旦說先有了瘟疫,那麼顯然,北方異族也會有,那就只是時間問題罷了。而後者地盤兒上出來了瘟疫,一樣兒前者也會有,真也是時間問題罷了,是啊。所以說這個

其實都是,都正常,是啊。因此,其實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是想北方異族出來瘟疫,可別傳播到大漢地界來,那樣兒怎麼都是好。但是顯然,從人心、人性的角度來說,不太可能。就北方異族,他們那個性格作風,自己倒黴,也不會讓大漢好過,那是。沒有說千日防賊的,至少大漢這邊兒,真心還防範不住啊,沒錯。就像己方這邊兒瘟疫了,那麼北方異族同樣兒

是防範不住,早晚是必傳播到他們地盤兒上,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肯定也是,那沒錯。所以這個其實都是,雖說雙方想法還有不同,那不假,可結果,其實都想着己方這邊兒有瘟疫了,那麼對方也必須有,這個纔是。想法不同,那正常,可最後結果,做法卻都一樣兒

那也是。北方異族是自己不好,也讓大漢不好,心裡平衡。而大漢這邊兒,馬超更主要是想着北方異族損失、倒是曹操,他卻有和北方異族一樣兒的想法,那是。不過其人也是,依舊是想了,是讓北方異族損失更多,這個肯定有啊,那沒錯。畢竟這個已經算是大是大非了

畢竟和北方異族,那算是有很大的關係了,是啊。如果說大漢這兒先出來瘟疫,曹操肯定想辦法說讓北方異族那兒也傳染上,那是。而且還得說,是讓他們損失更大,和馬超涼州軍學。但是他更多的原因是什麼,其人自己清楚,真的。而且瞭解曹操的,那肯定也知道。可以說自己主公當然不會說就沒有馬超那樣兒的想法,可更多的呢,那還得說是心裡的想法

不是讓北方異族損失更多佔據這個更多原因,他們覺得是自己主公心裡的不平衡導致的,那也正常。但是不管如何,這個他和馬超都沒區別,只要說大漢這邊兒先流行了瘟疫,那麼他們二話不說,就得想辦法讓北方異族那兒也傳染上。別說是他們,哪怕就是孫策,他也沒

和兩人想法有什麼大區別,那是。只是其人其勢力都不在北方,所以哪怕就算是再想,可也幫不上多少忙,是啊。因此,這個肯定還得說是看馬超和曹操、看涼州軍與兗州軍的,那是一點兒沒錯。有他們兩大主力在,基本上也是沒大問題。就說把瘟疫傳播到北方異族地盤兒那兒,那真是可以。所以說這個也是彼此彼此了,那確實。因此,這個事兒也是,大家都

一樣兒。確實,如今北方異族已經開始做了,要把瘟疫給傳播到大漢的地界。所以以前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想法還是簡單,確實也是沒思考到人心、人性上面,至少如今來看,大漢地界肯定也會流行瘟疫的,不過就是嚴重不嚴重的問題罷了。想來有着馬超還有曹操、涼州軍與兗州軍那麼防範,說實話,大漢地方的瘟疫,哪怕是傳播過來了,應該也沒那麼嚴重吧

至少應該比北方異族那兒要輕。畢竟那地方,就單獨涼州軍細作有多少?真心不少,北方異族一樣兒在大漢地界有他們自己的細作,可那人真心少啊,一點兒不假。並且馬超也好、是曹操也罷,他們在細作管理上面,尤其是對北方異族的細作,發現就嚴厲打擊,一點兒都

沒錯。可以說他們對北方異族的細作,那從來都是非常狠,甚至都超過了對敵軍細作,是啊。因此,這個三路諸侯,都那麼狠心,試問北方異族的細作,在大漢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是啊,沒多少,那真不錯。所以說這個彼此的細作數量,怎麼都是不對等的,大漢在北方異

族地盤兒上的細作多,而對方在大漢地界的細作少,這個也是。這個也確實,彼此需要還有所不同,畢竟北方異族實力在那兒擺着呢,他們不會去想大漢那邊兒還來主動進攻。對方想法那不過就是想着找到什麼機會,那是。如果說有好機會的話,他們不會說不大舉南下,那肯定是。但是沒有好機會的啊,確實就得說是蟄伏了,沒錯。這個人之常情,都正常,那

是。很多也算是從大漢漢人那兒學到了不少,是啊。不過北方異族也知道,己方學到了漢人的一些皮毛,但是精髓的東西,學不到啊……北方異族確實和南邊兒的異族、異國都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他們嘴上不會多說,但是在心裡卻也都承認、認可,漢人有

地方,那是絕對超過己方的,沒錯。這個超過了己方的,那不是總體實力。這個己方實力,用騎兵大舉南下,這個大漢那邊兒的實力就不如。但是必須承認,漢人有着謀略,有頂級謀士,己方卻沒有。漢人會種田,己方人就不怎麼會、不擅長那個。就只是會放牧、逐水草而

居,和漢人的文明比,那確實還差……畢竟人家會種田,只要不是大旱乾旱、不是大蝗災,那麼就沒太大問題,是啊。至少比己方這個草原,其實要保靠不少。畢竟漢人種田,這個比己方就只靠着水還有草,那是強不少,真的。雖說都可以說是靠老天吃飯,但是人家漢人,動手能力更強,己方的族人確實是不成了。當然了,不管如何,這個己方也沒說就放棄放牧

去種田什麼的,那絕對沒有。沒有一點兒,在草原這得天獨厚的條件,要說不好好利用的話,那都不對了,是啊。所以說這個肯定也是,必須利用起來啊,沒錯、不放牧什麼的,那也不可能啊。結果都放牧了,也就沒種田的了。確實不是一個沒有,實在也是太少了,那沒

錯。和漢人怎麼都是不能比啊。己方族人都是放牧的,確實沒幾個種田的。所以漢人種田肯定比己方強、比己方厲害。那麼同樣兒,己方放牧也是超過了對方,那都不錯。漢人在放牧這上面和己方比,確實也是比不了比不上,那是。己方放牧就是比漢人強很多,那都不錯。漢人擅長種田,這個己方是不行。而己方擅長放牧,這個漢人也是不行。所以說雙方都是各

有擅長的。不過這個說起來,並非就是能一下說比較什麼的。至少己方這邊兒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北方異族確實也想了,如果說漢人也有一片草原的話,就憑他們的本事來說,不說放牧超過己方,至少不會說現在這樣兒就是了。可以說他們不會說就比己方差多少,那是。但是如果說給己方土地、良田的話,這個己方最後依舊卻是不如漢人會種田,是啊。其

實北方異族不是說就一點兒不懂,至少他們也知道,就己方地盤兒上,也是有良田的。只是己方以放牧爲生,沒必要去開墾良田,那是。有那人力物力,確實不如說多放牧了,是啊。開墾土地什麼的,那真是不需要啊。如今就只有那麼些土地,其實都足夠了,真的。所以說

北方異族不是什麼都不懂,只是和漢人一比的話,他們確實,不會說去開墾良田種田。就只是放牧了,要說北方異族的地界,確實有未開墾的良田,一點兒沒錯。比如一千八百多年後的東北平原,那就是在北方異族的地盤兒。他們也知道,己方這兒也有良田,不過不會去

開墾,是啊。所以也看得出來,北方異族和漢人,怎麼都不同。可以說漢人看到了良田,那最後怎麼都得說想辦法給開墾出來,那是。但是北方異族是一點兒都沒有,那也不錯。就漢人會、而他們卻不會。這個很大不同,是啊。可以說還得是漢人,畢竟不會讓土地,尤其是良田荒廢了,真的。至於說北方異族,讓他們放牧,那確實是可以。但是種田就算了,也

是。漢人的話,不擅長放牧,這個可以說是和種田相比。漢人是不擅長放牧,也沒有草原啊,那是。所以說漢人從其他方面,那也是發展了,比如說養殖方面,就從這上來說,那絕對也是首屈一指的,沒錯。北方異族是擅長放牧那不假,可漢人也有養殖,這個是可以養活

家畜的,哪怕說沒有草原也一樣兒。所以就從這上來說,北方異族不是說就比漢人有更大優勢,當然了,有草原就代表了有馬、戰馬,這個大漢地方比不了。出產戰馬的就三個州:涼州、幷州還有幽州,就這三個地方有戰馬。其他地方不是沒有馬,可那不是戰馬,說是駑

馬,那還差不多。那種馬,反正拉個東西、當勞動力沒問題,作爲家畜可以。但是要上戰場,真心不好使。那和戰馬一比,可不就是駑馬嗎,沒錯。而且除了涼州、幷州還有幽州之外的大漢其他州,能產馬匹的,其實也沒多少,真的。所以說這個產量也不行、質量更不行了。因此,要說戰馬,那就得是涼州軍涼州所產的戰馬。然後如今來看,就是幽州的戰馬

幷州戰馬不是不行,但是如今來看,馬超和涼州軍把戰馬產出的質和量都放到涼州了,而幷州的話,反正在戰馬這個事兒事兒,這些年沒管那麼多。而曹操兗州軍,他們實在是缺戰馬,所以後來居上,幽州實際超過了幷州。在質量上面,超過了點兒,那都沒錯。所以現在

在大漢戰馬質量的排名,第一一直都是涼州,這個基本也是不會改變了。而第二就是曹操兗州軍的幽州,超過了幷州,也不容易。最後自然是幷州了,就那麼三大產戰馬的州,涼州軍有三分之二,而兗州軍也有三分之一啊,就只有江東軍,什麼都沒有,確實這個也是差距

沒錯。畢竟江東軍屬於一直都缺戰馬,那是一點兒沒錯。以前的話,和幽州諸侯有交易,和公孫瓚、公孫度,之後和袁紹還有公孫度加上北方異族,他們都有戰馬的交易。不過之後孫策還有江東軍不和北方異族交易了,而袁紹的幽州也被兗州軍奪去,之後遼東公孫氏也被滅,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就只剩下了和曹操兗州軍交易戰馬。和馬超涼州軍,反正正規的渠

道,江東軍是得不到什麼好戰馬的,都不如幽州出產的。而他們確實,可以從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那兒買些涼州的戰馬,可孫策還有江東軍,都捨不得那錢,太貴了,真的。而且那些勢力也不一定賣,除了富商巨賈之外,就世家大族還有豪強地主,他們可都

不怎麼賣戰馬,尤其是涼州產的。因此,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沒有戰馬產地,確實就只能說靠着曹操兗州軍幽州的戰馬了,那都沒錯。1603381054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二六四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二)第三七四章 戰長安叛軍攻城第八一五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一)第八三四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一)第九六二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續)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九四七章 襄陽城四面被圍第八一二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第六八七章 曹孟德發落大將第四五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八)第二十三章 知消息馬曹反應第七七六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續)第八九一章 涼州軍欲往房陵第六十二章 曹操班師回許都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大營馴馬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九六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二)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八九〇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第六一八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續)第五四二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續)第一百章 馬騰到雒陽城第二九〇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續)第五四六章 馬超再攻懷縣城(續)第二八八章 木鹿大王在行動(續)第四四七章 主母親見陸伯言第三五二章 曹孟德平定東郡第六五二章 降將出謀賺馬超第八二〇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完)第一三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一)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三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六)第一五四章 孟獲聚衆說敵計第四九七章 心中不平找李郭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九八四章 黃忠帶兵返西陵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七四四章 鏖兵樂成暫休戰第六六二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二)第六三一章 胡車兒戰韓莒子第三七〇章 商定欲圍長安城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第九九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四)第四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七)第四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八)第五四四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九)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三八九章 馬超帶兵入沔陽第二〇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九四七章 襄陽城四面被圍第二十八章 聯合進攻西陵城(續)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九)第三七九章 涼州軍得勝回營第七九九章 馬孟起帳中思索第七二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第一四九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五八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二一〇章 涼州軍信使又至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五二三章 嚴顏安邑戰敵將第七三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四)第五五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六)第三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七)第四五四章 李恢趙雲說賭約第四二二章 詐降計將計就計第七十一章 涼州江東入遼東第一三二章 換主將董卓出發第八九六章 益德出馬欲守城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三六五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一)第三七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四)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五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四)第五九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六)第三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二)第五四〇章 見家主傳遞消息第二六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四八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八)第二八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七)第四四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四)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五五八章 召伯瞻馬超叮囑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三二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一)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五八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三)第一九五章 南蠻軍再次敗退第七十四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