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

嘴上的話,他確實不會多說,但是心裡卻也承認,己方實力,那不如人家啊。孫策對冀州軍的實力,反正心裡是認可的。他對袁紹其人,實在是沒什麼瞭解,這個也是。畢竟那就是事實,一點兒不錯。連曹操心裡都認可當初冀州軍的實力,知道己方兗州軍可不如他們啊,那是。那麼其人都那樣兒,更何況是孫策了,確實,嘴上不會多說,但是心裡就那麼樣兒的

想法。而袁術呢,在孫策看來,真就徹頭徹尾是個傻×,這個原因實在是太多了,是啊。從他還沒稱帝的時候,孫策就那麼看的,一直說到了其人稱帝時候,對方更是那麼看了。並且他是很清楚,話說和自己想法一樣兒的,那不要太多啊,真的。可不就是,那除了自己

還有不少人,真就說怎麼都不是自己一個,那是。那以前的話,確實沒那麼多人認爲,只不過這個“冢中枯骨”,確實這四個字就是袁術的專利。沒有說別人是被如此形容,並且最後他是拿着玉璽稱帝,真心就沒幾個不覺得其人是傻×的,是啊。所以說這個也都沒錯,那

是……而孫策更是那麼認爲了,可以說他從一開始,就那麼個想法,其人確實,不光覺得袁公路是冢中枯骨,也一樣兒是傻×。而拿着玉璽稱帝,袁術傻×算是到頭兒了,沒錯。真就是,也許他不稱帝的話,敗亡的時候還要晚,這個正常,是啊。但是一稱帝,可以說掌控着朝廷的曹操曹孟德,他是第一個就得反對袁術,沒說的。而其人確實也都那麼做的,聯合

幾路諸侯,最後是給袁術滅了……如此也算是註定了吧,那是。可以說他稱帝,最後的結果就註定了,沒錯。那時候的袁術,除了實在說是跟着他混的,手下人沒辦法,其他的,誰不和其人劃清界限,沒一個不是的。看看袁家、再看看袁紹,就不難知道了。而演義裡說最

後袁術想投靠袁紹,不管到底說如何,至少在這個時代,確實沒有,一點兒沒錯。想來他是那麼看不上袁紹,絕對的羨慕嫉妒恨,試問其人還能北上去投靠袁紹?至少這個時代真沒有,袁術就只是往北跑而已,沒有想着找袁紹的想法。他還能不知道嗎,袁本初他們是等着

看自己敗亡、看自己笑話呢……別管歷史上其人什麼樣兒、演義裡都如何,至少在這個時候,袁術是真就不會去求袁紹什麼的,沒錯。就看說他要超過後者那麼一次,可以說就絕對是不會北上投靠袁本初冀州軍。在其人那兒來說,更重要的,肯定不是那些,而且後者他們真心是想看自己笑話,所以還用多說嗎?因此,在袁術那兒來講,不會那樣兒就是了。別管

說歷史上、演義裡都如何,反正這個年代他是怎麼都不會那麼做。不過和歷史還有演義肯定都有一樣兒地方,那都是。就簡單說稱帝、最後走向敗亡,那沒大區別。而在最後敗亡時候也是劉備給他滅了的,可以說其人第一就是看不起看不上袁紹,這個都已經是在袁術骨子

裡了,那是。然後排在第二的,讓他看不起看不上的,那就是劉備,確實。在其人眼裡,劉大耳朵不是什麼漢室宗親,就只是個“織蓆販履之徒”,這話一直都是袁術掛在嘴邊兒形容劉備的。而在他眼裡,可不就一直都那麼看的嗎,那是。應該說從諸侯討董的時候,其人就是那麼個想法了,然後一直都沒變過。不過袁術卻認識到,劉備比袁紹強,這點沒錯,他

是認可的。那麼這個其實原因、就是因素很多了,沒錯。哪怕劉備是漢室宗親,但是在他那兒,依舊是張口一個“織蓆販履之徒”,閉口一個“織蓆販履之徒”。其人那麼樣兒稱呼劉大耳朵早都習慣了,那是。而且別說是袁術,就讓手下那些個,說實話也真是,聽自己主公那麼稱呼劉備劉玄德,真心都習慣了。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也都那麼稱呼劉備,是

啊。所以也是,紀靈一樣兒看不起看不上劉備,沒有圓轅門射戟,沒呂布威脅一下,他可真不會說給劉備面子就是了,真的。因爲其人很清楚,自己要依舊進攻劉玄德的話,就等於是不給呂布面子。紀靈怎麼都是個武將,他看不起看不上劉備不假,但是對呂布,其人還是

有些想法的。至少後者那天下第一的武將,可真心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不錯。那就是實際、是現實、也是事實,一點兒沒錯。因此,最後說如何選擇、如何做,紀靈還是很清楚的沒錯,所謂這個“光棍兒不吃眼前虧”,那真是都不錯,所以說他最後就那麼選擇

那麼做了。很正常,確實啊。不過其人也是,紀靈可以說看不起看不上劉備,但是對方手下,他卻不敢小看小覷了,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都沒錯,綜合了那麼多的原因、也是因素吧,最後呂布一個轅門射戟,其人直接就妥協了。可以說紀靈不管說是想還是不想,最後妥協都是註定的。畢竟看看他們三方,劉備、袁術還有呂布,可以說前者還有後者,是怎麼都

不希望和袁術的人馬戰起來。所以說劉備和呂布,他們想法既然都沒大區別,那麼最後這個戰事就很難說打起來啊。歷史演義就是如此,呂布最後來個轅門射戟,是解決了問題。當然了,真說起來,就紀靈自己,他真就想和劉備死磕?這事兒還真是,其實是不一定了。不

過有袁術的軍令在那兒,其人還能如何?好在最後呂布是給了,算是個臺階吧,至少袁公路確實是怪不到紀靈太多了,沒錯。很大的怨,都轉移到呂布那去了。而後者,那絕對是爲了自己爲了己方啊,別說爲了劉備,那太扯了。你讓呂布爲了劉備,那就是開玩笑呢,真的。

可真也是,劉大耳朵這個人,也不怎麼樣兒。至少最後他是沒給呂布求情,直接一句話,讓曹操下定決心咔嚓了呂布。是,就只從人品這個角度來說,後者不怎麼樣兒。但是他對你劉大耳朵有不好的地方不假、可你劉大耳朵怎麼不說人家一樣兒也算是幫過你呢?是,就只從呂布那兒來說,他就只爲了自己爲了己方,那是。但是其人轅門射戟,算是幫了劉大耳朵

吧、然後偷襲徐州,也沒說斬盡殺絕,把劉大耳朵的家眷都給送回去了。是,其人爲了自己爲了己方,但是必須承認,呂布是有幫劉備的地方,這個還不好否認。而劉大耳朵一句話,讓呂布直接就被曹操給咔嚓了,這個不得不說,其人人品也許比前者強,但是實際就強很多?

反正馬超看不起看不上劉備,那怎麼都是有原因的,是啊。反而說他倒是能看得上呂布,哪怕其人人品確實。不過不說歷史、不談演義,就只說這個時代的呂布,他可真是,至少馬超覺得,其人有自己的一些苦衷,那都沒辦法。你說不咔嚓丁原?不咔嚓董卓?馬超覺得自己是他的話,估計也會那麼做。只是這個時代,其人是認了丁原還有董卓當義父,這個最後

咔嚓了他們,確實在這個時代,哪怕再有理由,其實也依舊讓多少人唾罵,沒辦法。所以說這個時代也是,至少馬超的話,肯定不會隨便就拜誰當義父,那不開玩笑嗎?但是呂布這個,你要說丁原的事兒,你還能說自己被逼無奈。但是到了董卓那兒呢,還不是你自己樂意去做那乾兒子的?所以說馬超也是,他沒認爲對方人品就好,可必須承認,這個時代的呂奉

先,其實還是他自己可愛的一面,真的。就說當年爲了父親報仇,帶千人就敢去鮮卑,這個事兒真心沒幾個人能做得出來、能做到。關鍵是最後還成功了,所以哪怕就是丁原,他有不小的意見,但是其人卻也知道,呂布真心是立功了,那沒錯。檀石槐什麼人?久在幷州的

丁原還能不知道?他太清楚了,真的。所以哪怕呂布是私自出兵,動兵去了鮮卑,但是立功了,也可以功過相抵。在治軍上面,其人就是這樣兒。其實真正說起來,這個應該是賞罰分明,功是功、過是過,相抵的話,那就算了。可丁原不光是如此想法,他更多的是想利用

呂布,還不能一直給他兵權。而其人最後也是那麼做的,讓呂布認自己當義父、然後讓他當個主簿。反正這個事兒丁原是自以爲得計、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做得太好了,真的。但是實際上呢,其實就已經算是註定了其人最後的結果,真的。反正呂布那麼樣兒一個人,你不光說逼迫他,還讓其人拜你當義父。就這麼一個事兒,如果說你丁原要有好下場,那他

就不是飛將呂布呂奉先了,真的。然後爲了限制其人,讓呂布當了主簿,估計這樣兒的事兒,可能也就丁原做得出來。反正結果是註定了,他自己不知道、還覺得自己做得好呢。事實證明了一些問題,這個倒是不用多說了。而呂布咔嚓了自己那個所謂的義父丁原,他可真

心是半點兒後悔都沒有,沒有。只能說再有一次的話,自己還要那麼做。哪怕說天下人多少都唾罵自己,可自己都認了。他當然知道,其實自己沒咔嚓丁原之前,其人就已經知道最後結果如何了。但是哪怕讓天下人就那麼罵自己,可也阻擋不了說咔嚓了對方,真的。由此

也是看得出來,呂布對丁原的怨恨,真心就已經是不死不休了,沒錯。丁原屬於沒有什麼自知之明的一個,最後結果註定了,也難怪。不過董卓的話,確實是有點兒倒黴了。不過怎麼說呢,說他也算是註定了,可以那麼講吧。因爲就算是沒有呂布咔嚓他,估計其人最後也得不到什麼好處,最後還是免不了說被人咔嚓,是啊。歷史、演義還有這個時代,呂布咔嚓

了董卓是因爲女人,這個還真是。演義是因爲貂蟬,王允來個連環計,呂布咔嚓了董卓。而歷史上和這個時代,都沒有貂蟬,可確實,是因爲女人,最後讓他們反目成仇的,呂布下了狠手。其實也正常,說起來董卓也是,他有比丁原強的地方,那不假,甚至就很多,是。

可其人最後卻也沒說和對方有什麼大區別,結果都是被呂布咔嚓了,也都是。這個也是他沒看清呂布,他到底說是個什麼樣兒的人,真的。至少絕對不會因爲說你是他義父,其人就不咔嚓你了。丁原那不就是前車之鑑?只是在董卓那兒,他肯定不會覺得自己不如對方,是

對方不如自己,那比不上比不了自己更多吧。但是其人結果倒是和丁原也沒大區別,都是讓呂布咔嚓的。要說後者也真是,不光說一堆人就看不上他、唾罵其人。呂布妥妥一個義父殺手啊,真的。要不劉大耳朵爲什麼一句話,直接就讓曹操下定決心,就直接咔嚓了呂布,那堅定地態度,真是……其實在曹老闆那兒,他想法肯定就是,這呂奉先說投靠自己,然後

也認自己當義父……其人那可是奸雄啊,呂布是怎麼都留不下了。那麼這個事兒假設一下呢,如果說當初劉大耳朵是給他求情,讓曹操留其人一命,那麼曹老闆會如何?這個事兒也真是不好假設,但是有一點不錯,就是曹操做那對自己對己方有好處、有利益的,他認爲利

大於弊的事兒。所以其實是不一定,其人只要認爲留下呂布是利大於弊,那就會放過;認爲留下讓是弊大於利,自然就不會放過了,可不就是如此。

第一八九章 涼州軍再勝蠻軍第六十七章 將軍府宴請衆人第二一一章 馬孟起下令進兵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五)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一)第九〇六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第四一二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續)第四七七章 事敗露吳懿出招第一二八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七)第五十八章 樊城破梟雄末路(完)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八十二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六)第三九三章 擒住孟達回三江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八)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續)第三八〇章 許都曹孟德問詢第六五一章 甘寧帶兵攻江陵第二七一章 謀士計破燒當(四)第七六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五)第二二三章 涼州軍攻三江城第四十二章 武安國拜主馬超第一二二章 崔福達生擒波才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入三江城第九二七章 房陵城頭作動員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一七四章 奉聖旨崔鴻返茂陵第三七三章 見士卒劉協出面第三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第四七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六)第二二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六)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四九五章 孟起奉孝言戰事第二七四章 謀士計破燒當(七)第二四九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一)第二三八章 孟起再臨三江城第五三〇章 涼州軍二攻酉陽第二七五章 木鹿大王苦定計第三七一章 李稚然兵髮長安第五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〇)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二九七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中)第一六五章 涼州軍再次進兵第四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第六五三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三)第一五〇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續)第一六〇章 馬超聚衆議來信第五三三章 董承受命往豫州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三)第五一六章 曹操帶兵入司隸第五六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九)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七三七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第一六四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三)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四三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第二三九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五)第九六二章 曹操帳中罰三人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二四八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第一六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一)第九六二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續)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二一六章 得時機謀士投韓遂第一二一章 南蠻軍衆人商討第九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六)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八)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七七七章 魏文長奉命送信第二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第六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湘南(續)第七二三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完)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五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八)第五八五章 涼州軍佔領辰陽第四一〇章 狄道城外兄弟別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二三八章 孟起再臨三江城第七八六章 謀太史郭嘉出招第十九章 呂布擊殺檀石槐第五六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四)第九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八)第三六七章 祝融夫人忙問詢第八九四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第二一〇章 涼州軍信使又至第七〇七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九)第七四八章 許都城劉協欲動第一八四章 北宮反勸韓文約第一六二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五)第二六八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三)第六一〇章 曹仁魯肅談判定第二三一章 戰猛獸兵敗撤退第五二七章 吳元雄奪取安邑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四五八章 借道郪縣奔成都第六〇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三)第三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一)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三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