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三)

要說北方異族,他們確實,知道不少曹操和兗州軍的情報,這個肯定是。但是他們更多的,看還是表面的而已。就像北方異族知道其人是奸雄,那性格作風,就是做對自己對己方有利的事兒,利大於弊就好。可他們卻不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曹操所想的,不光是那麼簡單的事兒了,確實。表面的利大於弊,那對其人來說,並非就是。只有說這樣兒這麼做了,那

纔是真正利大於弊啊,是。好處大、利益多,那一點兒都沒錯。所以說事情就是如此,而北方異族只看到了表兒面而已,看不透這個。至少在曹操那兒,他們就只知道對方是奸雄,卻沒想過,這其人爲了更多的東西,就會捨棄不少。不會和北方異族再接觸,除非他們大舉

南下了,這個怎麼都是,再不想接觸,最後都得說是那樣兒,沒錯。接觸就是少不了的,可不是嗎。不過之前的話,那確實是都沒有了,不假。所以說這個也是,在曹操和兗州軍那兒,早就沒和北方異族有什麼聯繫,確實是早就沒有了、斷了,那是。而後者的話,他們既

然知道兗州軍一方是不聯繫己方,顯然北方異族卻也不會說主動聯繫他們了,那是。畢竟北方異族也不是不知道,顯然曹操不讓兗州軍聯繫己方了,這個基本上就不用多想了。顯然他們不會再聯繫,哪怕己方主動,其實也改變不了什麼,是啊。而他們也是都清楚,這個到底說是因爲什麼。無非就是己方要大舉南下,這個大漢的三路諸侯,哪怕就是他們那地方的

其他勢力,都認爲己方是大敵啊,沒錯。那麼既然是那樣兒的想法,試問己方還會如何?去主動聯繫他們?確實不會、也沒有,是。關鍵是北方異族也都清楚,真心沒大用,真的。就說和江東軍的交易來說,反正怎麼看,確實都是己方賺得了錢糧物資,那沒錯。可人家

江東軍呢,確實也都得到了戰馬,那不假。哪怕那戰馬確實,在己方這兒來講,肯定是少不了戰場,己方將士的戰馬,那比那強啊,確實。可對江東軍來講,那樣兒的戰馬,絕對是可讓他們有了戰場上的騎兵,那可一點兒沒錯。所以說每次的交易,是雙方都滿意了,確實。

當然了,真要說佔據了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那還得說是北方異族,他們比江東軍來講,是佔據了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沒錯。所以說這個也是那樣兒,確實啊,那是。從北方異族那兒來講,可以不和涼州軍聯繫、也可以不和兗州軍聯繫、但是不和江東軍聯繫,這個真是,對己方獲得好處還有利益,那都影響了,是啊。這麼多年了,哪怕就是沒說幾方

都不聯繫的時候,就兗州軍,他們也沒說和己方聯繫幾次,那確實也是。而涼州軍的話,就更別說了,基本上就沒有。可唯獨就是江東軍,己方和他們,或者說是他們與己方,那可真是,交易了很多次啊,確實不錯。因此,這個北方異族自然是說能和對方交易越多越好,

但是之後江東軍就不那麼做了,這個讓前者確實,損失了些,真的。不過哪怕如此,北方異族也沒說要主動聯繫孫策、聯繫江東軍。可以說這個他們是想都沒想過,那是。不用聯繫,其實聯繫也沒大用。那麼就只有說對方聯繫己方,那樣兒的話,再說其他的。不是那樣兒的話,就己方要聯繫他們?反正就如今的北方異族,他們確實不會那麼做就是了,所以說這

個……可以說不光是面子問題,沒那麼簡單。主要確實是,這個就算是聯繫他們了,也沒大用。北方異族何嘗不知道,看涼州軍、兗州軍還有江東軍,他們三路諸侯對己方的態度,就真是不難知道一二了,確實。所以說這個都沒錯,在他們看來,可不就是那樣兒。如果說有用,那己方早就去聯繫了,確實。不用說一直都沒想那些,確實都沒用,那麼還都多想

什麼呢,是啊。至少在北方異族那兒,那確實都沒有了,不錯。就看三路諸侯都什麼樣兒,那是。可以說這個確實,如果己方沒那實力、或者就不大舉南下,那麼也真是,這個就有所變化了。那樣兒肯定是要變啊,確實。不是如今這樣兒,己方就沒那麼大的優勢了,確實。

因此,這個其實不難知道一二。而如今這樣兒,其實也都正常,那是。至少他們看來,那可不都是。所以說這個那確實,北方異族早知道三方的態度了,哪怕還有不那麼理解的地方,那不假。但是很多東西,肯定都知道的。這個都正常,要說不知道什麼的,那才說是不正常

了。他們就等着好機會,然後大舉南下。當然了,還是那話那樣兒,這個好機會肯定不是馬超帶兵去滅江東軍,那個真心就只能說是個機會而已,沒錯。可要說好機會,真就得是他們去滅兗州軍的時候。當兩軍激烈戰鬥的時候、不可開交的時候,那就是北方異族看到的好機會,沒錯。不過說到底要多少年之後,那這個確實都不一定了,是啊。哪怕馬超都知道,

這個自己肯定也是,要帶兵去滅兗州軍,那是必然的、一點兒不錯。自己確實會那麼做,那是不假。不過就只是時間問題罷了,和去帶兵滅江東軍,其實也沒太大的區別,是啊。不過後者的實力,那怎麼都不能和兗州軍比啊,沒錯。就以如今的情況來說,江東軍已經是丟

了一個交州,並且是在那兒損失了二十萬的人馬,一點兒不假。因此,兗州軍的實力,可以說是他們的三倍,其實還多,那都不錯,是啊。而到了涼州軍那兒,那超過江東軍的其實就更多了,更是。無非就只是水軍,這個涼州軍是比不上他們了、而兗州軍沒有水軍,所以

還都是江東軍的水軍,依舊天下第一、最強的那個。所以說也是,人家一樣兒有冠絕天下的,不過卻起不到決定性作用,現在的話,還不行。如果說涼州軍沒佔據交州的南海,那麼江東軍那邊兒就是和他們在長江決戰,這個是可以選擇的!話說赤壁之戰其實就說明了很多問題,那是。當然了,赤壁之戰,可能並非就是曹軍和孫劉聯軍都指定要在那地方決戰,很

大可能其實是個遭遇戰,這個很正常,並非就沒有那個機率。但是到底說如何,歷史上好像也沒有那麼明確的記載。但是事實就是曹軍二十多萬的人馬,最後大敗,剩下也就是一半的人,曹操帶着他們逃回了北方。而孫劉聯軍,靠着五萬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就是

歷史,赤壁之戰那絕對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是典型的例子。關鍵是所造成的影響,這個實在也是太大了,沒錯。赤壁之戰是直接就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這個太重要了、也太關鍵了。歷史上就是這麼評價的,赤壁之戰也是有如此的地位,在三國中,那絕對是第一大戰役。三國中三大戰役,確實那兩個: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確實不能與赤壁之戰比,

是啊。那兩大戰役,既然也是能放到三國的三大戰役中來,自然是有其的規模和影響,一點兒沒錯,是。但是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兩大戰役雖說也能叫一個大戰,可確實,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影響上,確實都不能和赤壁之戰比,那沒錯。官渡之戰的規模,歷史上記載,袁紹袁軍是有個十一萬人馬,而曹軍是兩萬人。最後結果曹軍勝利,曹操代替了袁紹成爲了

北方霸主,這個是。而夷陵之戰呢,劉備一方的蜀軍,他們有四萬多人,還有五溪蠻有一萬人,這個加一起有五萬多了。至於說孫權江東那邊兒,也有五萬多人。其實就從人數上來說,後者並不比前者少,兩方在這點上,沒說誰就佔據大優勢、誰就劣勢了。但是看孫權是

有點兒怕劉備蜀軍進攻,確實是能看出來點兒東西吧,那是。而最後蜀軍慘敗,直接就導致了蜀國由盛轉衰,這個一點兒沒錯。所以說這個就是夷陵之戰的一大影響,但是還不能和赤壁之戰比,那是。兩大戰役的規模還有影響,確實是都不如赤壁之戰,那後者什麼規模是

什麼影響?所以說並非就一點兒不能比較,畢竟都是三國的三大戰役嘛,那正是因爲有了那些,所以說纔有個完整的三國。而有了三大戰役,那確實是,三國很精彩啊。可之後呢,不說就一點兒不精彩,但是相比之下,肯定還是前期,那是更精彩啊,沒錯。後期的話,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沒意思了,是啊。前期那麼多,就說很多英雄人物吧,這麼說也並非就不對,

那麼多的英雄人物,後期都不在了,也是個遺憾啊,確實。要是都在,也不用都在,其實只要大多數在,那就是好事兒。至少那樣兒的話,肯定也是精彩多了,沒錯。不至於說就那麼幾個,連演義都沒幾個了,更別說是歷史上了,是啊。不過那也只是個好想法而已,也真

是不好假設。反正肯定都沒有,最多寫個小說YY,沒別的了。誰讓歷史就那樣兒呢,那沒辦法。反正是改變不了的,就那樣兒了。最多就是寫個小說而已,那是隨便了。只要有三國曆史的那點兒基礎,哪怕就虛構多了,那也正常是吧。這個肯定是,那確實,所以說這個……

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實,這個改變不了,但是後人卻可以說多借鑑一下,那沒錯。畢竟這個古人的一些事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是啊。不有那話嗎,叫,以史爲鑑,這個還是有道理的。可以說真正瞭解歷史的,關鍵還能以史爲鑑的人,那絕對都是可以。這個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吧,有人一夜暴富成爲了有錢人,那麼可以說有兩種,真正瞭解歷史的,可以借鑑不少,

能剋制自己什麼的,他不會成爲一個所謂的暴發戶。但是有的人,不懂歷史、剋制不好自己,那麼就是人們眼中的暴發戶。所以說這個差別也是,至少有一點沒錯,你如果說真懂得歷史,那麼可以說很難成爲人們眼中的暴發戶。但這個確實不是絕對的,哪怕說你不那麼了

解,並非就一定成爲了人們眼中的爆發戶,那不是。但是很多暴發戶,他們其實不懂、不瞭解歷史啊,那是。因此,這個其實也是,至少懂得、瞭解歷史,更多都是好處,是吧。那絕對是利大於弊啊,不求你一定如何如何懂,就瞭解不少,其實就可以了,是啊。至少該知

道的,那得知道啊。可不是嗎,不能說就什麼都不知道,那可不好了。確實,不用說非得精通什麼的,又不是歷史老師、也不是歷史學家什麼的。因此,這個也是。不用特別瞭解,不至於。但是確實,該知道,那得知道,沒錯。牢記歷史嗎,有的東西,不記得,那肯定是不行,應該牢記的,那是。所以說這個也是,國恥什麼的,就不能忘了,是啊。因此,這麼

四方就是如此想法,雖說是有不同,那不假,也正常,可都是和戰事有關,這個是根本。馬超想着己方進攻豫州;曹操想着涼州軍進攻,己方好防禦;孫策時刻都想着增加己方的實力;而北方異族自然想着的都是早點兒涼州軍去滅兗州軍,己方也好是早點兒大舉南下啊,

那是。四方想法是不同沒錯,但是都和戰事有關,這個算是根本了,反正只要有實力,那足夠強大的話,這個可就都解決了,沒錯,確實也是。

第三一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四八一章 劉玄德問詢魏延第五九六章 殺車胄玄德歸來第五一六章 曹操帶兵入司隸第三六八章 糜貞馬超說劉氏第四七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六)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七七三章 諸葛亮緩兵之計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一五九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二)第七四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四)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五一三章 宴畢馬杜論英雄(續)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七一四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續一)第一五八章 崔福達父子終相見第三二二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五)第三〇八章 戰祝融雷孟聯手(續)第五一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四)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二七五章 滿伯寧迴歸許都第八三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三)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八一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四)第六十二章 曹操班師回許都第一一〇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六)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四五六章 行南陽再臨宛城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三四〇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續)第二三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四)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二五七章 抽籤決定去留第六七六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一〇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六)第五〇二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第八八四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第六二六章 新器械戰場揚威第三〇二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中)第六五五章 兗州軍激戰臨湘第八九二章 涼州軍二攻樊城第一四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七)第五三六章 信使範強進酉陽第八一八章 江東軍兵臨臨湘第三八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三四一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完)第五五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一)第五三二章 馬超轉道向河內第七三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六)第七八九章 裡應外合破臨湘第七〇七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九)第五五〇章 南郡襄陽援軍至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三九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第八二八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五)第一百零五章 馬孟起臨危受命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六)第三十九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續)第六四二章 子龍率軍奔晉陽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九八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五)第十章 行路上父女獲救第一一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第四五四章 李恢趙雲說賭約第十四章 欲大比三人出題第五一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四)第四三〇章 郭奉孝欲說高沛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六六五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五)第一〇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四)第六九二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四)第九九〇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五)第五四九章 徐公明城下叫陣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二〇四章 謀官位拜訪何進第五八六章 兗州江東退零陵第六八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三)第九二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完)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六一七章 周倉欲投劉玄德第七五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一)第八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六)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一五五章 追敵軍蠻王中計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一)第八十六章 公孫屍身送襄平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二)第一九三章 孟起攜美赴徐州第六〇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第三三七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續)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七〇六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第九五五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第七二〇章 張飛燕投靠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