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

這個東西吧,其實也是那樣兒,就是別人教給你的是一回事兒,那麼你親身經歷了之後,卻又是另一回事兒了,沒錯。顯然怎麼都是後者印象更深刻啊,那是。別人教你的和你親自經歷過的,怎麼都不同,那是。因此,你親自經歷了,其實在這增加經驗上,那是好事兒,沒錯。別人教你的和你親身經歷的,確實就是不同。你親身經歷了,哪怕就那麼一次一回,

可也絕對是印象深刻,不說是終生難忘吧,可估計也差不多少了,那真不錯,所以說……還是那話那樣兒啊,別人說和你親身經歷的,那怎麼都是後者,絕對印象深刻,那是。可能別人說很多,那不如你親身經歷一次,那不錯。所以說你親身經歷的,那絕對印象深刻啊,

是。比別人說的,那印象深多了。所以說這個那也是,絕對後者,那比前者要強啊。可能教給你什麼,也許你學習不是那麼快,沒學好。但是你親身經歷過了,那麼就算是再不想學,環境是決定了你必須那樣兒,肯定印象深,想不學點兒什麼都不可能了,是啊,所以說這……

親身經歷,可能還是好點兒,有的那確實。當然了,也是有不好的,那也正常。分是什麼事兒吧,有的事兒,自然是好事兒,經歷了肯定好。可有的那不是什麼好事兒,經歷了自然也是不好,沒錯。至於說這個哪個更多,那誰都不清楚。誰能知道具體的,好的多還是不好的多?那確實不知道具體啊,不錯。也沒有人沒事兒閒着去統計那個,真的。沒大用的事兒,

有幾個能去做的?真心也是沒誰了,是啊。所以說這個也都是,沒有具體的情況、沒有統計情況,都不知道啊。沒有都正常,要說有才不正常了,是。如今就這麼個情況,都這樣兒。反正新兵蛋子,那他們盡力過了戰事,然後活下來的,那絕對是比聽老兵油子說經驗什麼的,

那印象深刻多了,不錯。比那個更有用啊,是。不過前提,那得說是在戰場上活下來,已經被咔嚓的,那就算是經驗再多,也沒什麼用了,是啊。因此,這個肯定也是啊。活着的,那自然是能說了,新兵蛋子在一場戰役活下來,其實比起剛入伍的新兵蛋子來講,那絕對就

是老兵了,沒錯。是,這個對比起來,可不就是。而老兵哪個不都是從新兵蛋子過來的?哪個都是啊,沒什麼區別,那是。老兵油子都那樣兒,沒錯。他們當初也一樣兒是新兵蛋子,那是。一樣兒受到老兵、老兵油子的教導,那真是。可那些人呢?有的已經是徹底不在了,自然是在戰場上被咔嚓,而有的真就是徹底退伍了,那還真算是好。年紀大了,領了撫卹就

回家,那難到不好嗎?可以說這個撫卹什麼的,就涼州軍最好,給最多的錢糧,那是。在曹操和孫策,他們看來,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看來,涼州軍絕對財大氣粗啊,這個己方是比不上了、也比不了啊。可雖說如此,卻不得不承認,涼州軍是比己方財大氣粗,那是沒錯,

但是己方給士卒退伍的撫卹,沒有比涼州軍多,那不錯,可確實也不算少是吧。這個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都差不多,那是。其實在孫策那邊兒,他們就算是在撫卹這方面超過兗州軍,也不是做不到。可確實,這個必須承認,他和江東軍,他們都不會那麼做,那是。能做而不會做,這個就說明了不少問題,可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終究是顧慮多啊,那可沒錯。

確實,那是。孫策他們不想讓曹操和兗州軍想太多,如果說己方撫卹都超過了兗州軍,那麼顯然,他們不多想都不可能,而且那絕對對己方沒好處,這個兩軍的裂隙可就更大了,沒錯。那不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想要的,對他們來講,這個能不得罪曹操和兗州軍,己方儘量是別得罪,那是。不得罪他們,其實就是好事兒,可真要得罪了,就要出事兒,不錯啊,就

是。因此,哪怕己方撫卹能超過兗州軍,但是自己不能那麼做,也不會那麼做,所以說……這個真是,你讓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得罪曹操得罪兗州軍,這樣兒的事兒,他們不會做。你看之前他稱王,那真是實在沒辦法了。對孫策來講,確實是沒有什麼兩全的方法,就只有說稱

王或者說不稱王。而這兩個情況,那確實是各有利弊,而顯然是稱王,對他對江東軍的好處更多,沒錯。而不好的,那自然就是得罪了曹操和兗州軍,這個也沒辦法。可以說不得罪他們的話,就得說是不稱王,那沒錯。不稱王不好的地方多,可好處就是不會得罪曹操和兗

州軍了……可顯然,最後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所選擇的,那還是稱王,得罪曹操和兗州軍,卻得到了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那都不錯。至少他們都不後悔,其實就足夠了,是啊。所以那麼做其實都正常啊,那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沒什麼不敢的。對他們來講,那得罪曹操和兗州軍他們也沒辦法,真心這個事兒沒有雙全的。又想要更多的好處、又不想得罪

曹操和兗州軍。確實沒有那麼簡單容易的,沒有。要不就是做了,然後得罪;要不就是不做,不得罪,就這樣兒啊,如此。怎麼都得說選擇一個,那麼在得罪曹操和兗州軍面前,他們是寧可選擇好處更大、利益更多的,那沒錯。所以說這個自然就是稱王,然後得罪了曹操

和兗州軍啊,那是。不稱王不得罪,可那樣兒的話,己方確實也沒有那麼大好處、那麼多利益,是啊。在孫策和兗州軍他們看來,這個時候自然是要更多利益,沒錯。而曹操和兗州軍,他們確實會因爲這個事兒和己方裂隙,但是卻絕對不會撕破臉。而最後己方求到他們,

和自己稱王什麼的,那都沒關係,他曹孟德就只看對他對兗州軍利弊關係而已,那沒錯。還是那話,利大於弊,他就做了;相反的話,弊大於弊,他就不做;那是。因此,這個最後他和兗州軍怎麼做,那不是自己稱王不稱王能決定的,就只是曹操和兗州軍看利弊關係啊,沒錯。所以說這個在於自己帶着己方,怎麼讓曹操看到到時候保住己方利大於弊,那樣兒的

話,就絕對是他帶着兗州軍爲了保住己方和涼州軍死磕。但是基本上那個不太可能啊,最後是相反的,是保住己方弊大於利、滅了己方纔是利大於弊,那樣兒的話顯然,他們就得滅己方了……這個和自己稱王不稱王,關係不大啊,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清楚,他知道,

哪怕自己不稱王,可到時候滅己方依舊是利大於弊,那麼曹操沒有什麼可能不帶兵進攻。是啊,他就得和馬超一樣兒,都是帶着大軍滅己方,沒錯。那和自己稱王不稱王,確實也沒什麼大關係。可以說自己稱王,那不過就是讓己方和他們有裂隙,甚至說兩軍的裂痕更大了,彌補不了了,那是。這個一想也都正常,畢竟兩軍是聯合了不假,聯盟是盟友,可都多少年

了?這個中間的事兒那可太多了,不少啊。說沒有矛盾什麼的,那絕對是假話,這個曹操和孫策,他們可一點兒都不相信。有,肯定有啊,而且有的能調節,算是沒什麼大事兒。可有的,確實就屬於不可調和的了,所以說時間久了,就成了裂痕,關鍵還是彌補不了的,那沒錯。可以說兩人都知道,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也是知道,那確實。所以說這個肯定也是,

知道了卻沒有辦法解決,那也算是沒有辦法了,無奈啊,就是。可顯然,最後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那不是這個,而是利弊關係。這個是根本啊,那沒錯。曹操到時候,他就得這麼看,那沒錯。可以說是那話那樣兒,只要保住江東軍利大於弊,那麼他就帶着兗州軍和涼州軍死

磕,其實也無所謂了,在其人看來,那是。可顯然,這個還是不要多想,依舊是滅了他們,那是利大於弊,所以說到時候,肯定還得說是自己帶兵去滅對方,那都不假。所以曹操自然清楚,到時候自己怎麼做了,那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自然也都知道啊,那沒錯,這個……

基本上就是屬於改變不了的了,那是。當然了,能改變的機率,那確實是有,不假。但是機率很渺茫,而且真就和沒有也沒差多少了,沒錯。所以說在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那兒來看,其實也是沒什麼希望,只是己方不會放棄,那肯定是。這個必須的,哪怕說就讓涼州軍、兗州軍他們損失更多,己方也得那麼做,是啊。所以說可不一直都是那樣兒嗎,確實啊,沒錯。

這個就是必須的,那可是。不那樣兒的話,己方也是懶惰了,孫策是一點兒都不想看到。己方可是不能放鬆,是啊。就他所知道、瞭解的來講,那涼州軍沒放鬆過,而兗州軍也如此,沒錯。所以說比己方強的兩軍,他們都沒放鬆,這個己方還有什麼資格去放鬆?當然了,就

算是他們兩軍都放鬆了,己方其實就更不能那樣兒了,是啊。如果說不靠着這個時候趕緊增加己方實力,讓彼此實力上差距縮小的話,就孫策他也不知道,到底己方還有多少機會,就一定能把這個實力上的差距縮小。哪怕這個縮小,其實也就只是微乎其微,但那卻依舊是

縮小了好吧,足夠了。聊勝於無,不知道這話,可那意思都不錯,是啊。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那就是如此啊,不錯。對他們來講,可以說怎麼都是有比沒有好、有就比沒有強,那是。所以說這個事兒也是,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緊張的時候,孫策覺得己方更得緊張。而且絲毫是不能放鬆啊,那是。而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不緊張了、放鬆的時候,可以說己方那更得說

是緊張了、不能放鬆啊,是。所以說這個事兒那可沒錯,對他和江東軍他們來講,就那樣兒。放鬆的話,在孫策看來,沒準和涼州軍還有兗州軍,和他們的實力差距更加拉大了。確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啊,反而看了還很有可能,那是。或者說實際就那樣兒了,真不錯。

那麼實力這上,可別差距拉太大,寧可不縮小,就保持現狀,那也比差距拉更大好啊,沒錯。在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看來,可不就如此。所以還得說是己方不能放棄、也不能放鬆,那可一點兒不假啊。他知道那肯定沒錯,己方做不到,那不就等着被人滅?涼州軍和兗州軍一

起,這個己方就真是頂不住啊。可己方哪怕是被滅了,也不能說是讓涼州軍還有兗州軍他們好過,那是。對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是一直都認爲這個哪怕己方被滅,可要一定撕下對方一塊兒肉來,那是。能做到,其實就可以了。再多的奢求,他們也都沒有了,是啊。畢竟能做到那樣兒,真心是挺不錯。多了的話,那要什麼樣兒?如今這樣兒,那是可以,是不錯。

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講,這個己方被滅不可怕,但是說己方不這麼反抗了、不盡力了,那確實纔可怕,沒錯。好在己方沒那樣兒,那確實都好,是啊。孫策去看,都覺得可以了。自己這個當主公做老大的,那都是滿意的。哪怕他是想到了最後己方要被滅,如此的結果。

也不能讓涼州軍還有兗州軍他們好過,這個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的想法,那都不錯。己方被滅,但也不會讓他們好過。

第三七一章 孟子敬帶兵回營第八六七章 馬超帶兵到襄陽(續)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六十四章 入山林老虎遭難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三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第四〇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一)第四〇八章 馬超得女又得子第四〇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〇)第九四二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續)第七三二章 江陵來使請劉備第十五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四)第四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七)第九八五章 黃馬帶兵至臨湘第五〇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五)第二〇九章 長安建業賞賜到第四九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七)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八)第六八一章 函谷關兄弟請命第四八一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第八四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三)第四九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六)第四五八章 曉敵蹤諸葛心思第九二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一)第一一一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三)第八四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完)第三〇八章 戰祝融雷孟聯手(續)第一一九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七五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六)第四七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三)第八〇九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四)第七四一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再續)第一六七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續)第四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九)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回到原地第二六〇章 木鹿大王戰崔安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八二五章 兗州軍強攻襄陽(續)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七〇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三)第三五一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完)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五九〇章 兗州江東到泉陵第三〇八章 戰祝融雷孟聯手(續)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四九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七)第九三八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續)第三四八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續)第四七八章 益州牧劉璋歸降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四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四)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九五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二)第九一三章 曹操帶兵奔武陵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一六七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續)第四三一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第三五三章 涼州軍司隸徵兵第三六八章 孟獲召集衆人議第八十九章 功成身退離西陵第三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五)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三二〇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續)第五四二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續)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七四五章 聞噩耗樂成退兵第三〇九章 馬孟起拜訪公孫第三四二章 汜水關聯軍鏖戰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九四九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四)第五三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第三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第八八三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第五九五章 破洮陽追擊敵將第九〇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三)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四五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七)第四六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三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第三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四)第七三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三)第八九七章 中軍大帳議進兵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二五二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下)第八四九章 小卒縱火燒重地(續)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一八八章 四人行回到隴西第三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第六八四章 衆人議圍困黎陽第四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五)第六八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六)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三五一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完)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四戰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