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

少,可那是正常的,太正常了,沒錯啊,就是。所以這個想和做的關係如此,對馬超、曹操還有孫策,那可都沒大區別。或者說對所有人,好像也都那樣兒,是吧。這個就算說不是絕對的,可及基本上是沒差了,是啊。三人想法怎麼都有,而且不會少,就像馬超總去想北方異族的問題,這個常事兒啊。曹操的話,和他不同,可也算是經常想這個了。孫策的話,

北方異族和他和江東軍,關係並非就很大,因爲對方大舉南下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江東軍沒準就早是被涼州軍給滅了。當然了,如果說己方還存在的時候,對方大舉南下了,那麼肯定,這個己方是當仁不讓,那沒錯。不過,他所想不是這個,更多想的是被涼州軍滅的事

兒。在孫策想法中,更多所想的是如何讓曹操和兗州軍最後能和涼州軍死拼,保住己方盡全力,如此的話,那確實就夠了。可顯然,就這麼一個事兒,他是怎麼都想不到能一下就讓曹操看到保住己方利大於弊的。你說剛開始時候是那樣兒,可那卻不是一直都那樣兒好吧,

所以……如果說要一直都那樣兒,那確實都好了,沒錯。但是顯然,就一開始那樣兒,之後就要變了,沒錯。在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看來,可不就是那樣兒,是啊。所以說這個都沒錯,他們想着最後改變呢,讓曹操看到保住己方利大於弊,就是足夠了,不錯。可還是那話那樣兒,這個確實也不太可能,也許還是想太多了。可架不住他一直都那樣兒想法啊,孫策和江

東軍的話,確實也是沒放棄過什麼,不錯。一直都是那麼做的,這個也都說過N次了,是啊。哪怕就一點兒點兒希望,他和江東軍都不會放棄啊,那是。確實,放棄就等於說是直接投降了,事情不一樣兒,但是最後結果是沒不同。可以說放棄就屬於是真沒有希望了,那

是。那麼不放棄的話,確實還有一點兒希望,那都不假。可放棄了,那就徹底是沒什麼希望了,不錯啊。而這事兒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如何選擇,其實也不用多說了,是。說放棄的話,那早就那麼做了,是啊。可他和江東軍都沒那樣兒,想法確實可想而知。而就是想着讓

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損失更多呢……退多少歩,就是如此啊,沒錯。在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看,好像己方就得是如此了,沒錯。比這個好的,那自然都是好了,是。比這個不好的,那基本上也是不好了,是啊。馬超涼州軍還沒去滅江東軍,可架不住孫策他們那麼想啊,可是沒什麼信心,沒辦法。有就好了,問題是沒有。就想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這個也

是。事兒不同,但是這個意思,那還是沒錯的,確實。馬超也沒覺得說己方滅江東軍是太大的問題,不過就只是時間長短罷了,那是。過年對馬超來說,就是家人在一起,團圓,一家人是其樂融融。而且可以說一年都見不着的各地州牧和太守,這個時候,那基本上都要回

長安一次。不管因爲什麼,至少回來後,都得找時間到自己這個涼王府來。他們和自己關係近的,那是來看自己,不過也是給自己講去年一年他們治下的情況。而和自己沒那麼近的,自然也不是說就不爲了看自己這個主公,當然更主要的,那確實還是這個講他們治下情況,就是工作上的事兒,沒錯。而也就這個時候,馬超才能看到一年多都見不着的那些人,過年

基本上都能見到,沒錯。並且他還是必須要宴請衆人一次,這個是必須的。而他們看過自己主公,給自己主公彙報後,赴宴過後,就可以回去了,那是。基本上他們也都是早回去,這個也都沒錯。馬超的話,是不會說趕他們走,畢竟他們一年纔回長安一次,就過年這個時候。除非說自己召他們來,要不各地的太守、州牧沒大事兒是不會跑長安來的,那是一點兒

不錯。所以說馬超一年多才看到他們一次,他們何嘗不是呢?一樣兒也是一年多看自己主公一次,那是。並且就只有這個時候有機會給自己主公講自己治下這一年的具體情況,其他時候,都是書信匯報給州牧了,哪有接觸馬超的?所以說這個也算是一個機會,你做得如何,

自己主公多少還都是知道,不說特別清楚吧,但是基本上都知道,那是。所以說想升職的太守,那是沒有說不想在自己主公那兒好好表現的。自己主公都是涼王了,手裡還有一些空缺的官職,這個他們都知道。哪怕可能是沒有太守那樣兒,有實權,可卻絕對比太守官職大

啊,那是。瞭解官制的可都清楚,那比太守官職大的多了去了,沒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是覺得自己做到太守,足夠了,那是。可以說那些人也知道,自己這個本事,最多也就做到太守,別的,再大的官職,尤其要掌握軍政的,那是勝任不了啊,是。比如說讓一個只適合做太守,本事只能當太守的去做了州牧,這個肯定是不合適,可以說一點兒都不合適。

其人能做好能勝任太守,可確實,不一定就能當好州牧。實在是太守就只需要管理好一個郡(國)就可以了,那沒錯。但是州牧呢?哪個州牧,至少都得說管理好幾個郡啊,那是。而在馬超看來,己方的幾個州牧,那是真心都很合適,沒錯。不是說就不能換,有的人甚至

可能說更合適,那不假。不過那也只是個別州而已,最關鍵的是他都沒那樣兒的想法,這個是根本啊,就是。幾個州牧,那當最短時日的,那都有多少年了?所以說馬超真心是沒有換掉他們的想法,可以說在他眼裡,幾人就是最合適的,沒錯。別人不是不行,可確實得馬

超願意啊,不錯,算是一個大原因了,是啊。顯然,就己方几個州牧,他就現在來說,是一點兒都不想換人。幷州牧賈詡,他當州牧那麼多年,馬超是怎麼看都覺得其人最合適,沒錯。並且北方異族一旦大舉南下,幷州是首衝之地,一定是在鮮卑騎兵的鐵蹄之下。說起來,到時候他還真是想靠着賈詡出個毒計什麼的,讓鮮卑大軍折戟。雖說這個情況很小,或者就

說微乎其微,但卻不是說不可能,沒有不可能,就只是機率小罷了,那是。所以說在馬超那兒來講,賈詡是最合適當幷州牧的,沒錯。哪怕說對上北方異族的絕對實力,他都相信對方不會慘敗,那是。馬超是認爲己方贏的機率很小,可不代表就一定會慘敗。而且到時候只

要說賈詡頂住了,那麼後續的人馬,就大漢其他勢力參戰,統一戰線,這個就絕對不會少了大漢這邊兒的實力。還有兗州軍呢,是吧。再說涼州牧張飛,其人是馬超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那是一點兒沒錯。馬超當了涼王之後,涼州牧這個官職,就徹底是給了張飛了。這可是朝廷承認的,那是。所以說在大漢朝廷那兒,如今的涼州牧早就變成了張飛,而不是馬超。

後者在朝廷那兒認可的官職是大將軍,不是什麼涼王,這個沒錯。畢竟朝廷承認的王就只有曹操的魏王、然後馬超是大將軍、最後孫策是太尉。可以說三人在朝廷的位置,當然是曹操第一了,他都稱王了。而馬超和孫策,他們算是差不多,就從官職上來講,這個瞭解的都知道,就不多說了。涼王是馬超自封的,不過朝廷不承認,曹操兗州軍還有孫策江東軍,他

們自然也都不承認。但是在馬超地盤兒的百姓,豪強地主、富商巨賈,甚至也包括世家大族,他們卻都是認可的。不過到了兗州軍和江東軍的地盤兒,他們那地方的百姓,可以說基本上都認可,但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他們……他們是不怎麼認可,富商巨賈因爲需要這個

在涼州軍地盤兒行商,所以他們也是認可的,沒錯。而世家大族還有豪強地主,實在是和涼州軍基本上沒有太多接觸,沒什麼利益關係,試問如何認可啊?確實,這個你都沒給我好處、給我利益,我憑什麼認可你?曹操魏王是朝廷是天子親自冊封的,在全天下那都被認可,

可馬超還有孫策,他們倆的王位,那確實就不同了。朝廷不承認,那就不是正式的,非正式的啊。馬超涼州軍那邊兒還好,畢竟人家實力在那兒擺着呢,在天下大多數、或者說是絕大多數的人,那都是認可的。但還是那話那樣兒,孫策那個吳王,實在是以爲利益關係,揚州的百姓、也包括世家大族、豪強地主、富商巨賈,他們都是承認的、認可啊。但是出了揚

州,對不起,更多是不認可,認可的只是少數而已,那沒錯。少數人、少數的勢力,那是。孫策無法和曹操比,就是和馬超,他也比不上啊。但是對於稱王這麼個事兒,他確實,那一點兒都不後悔,沒有半點兒。當初那是勢在必行,沒錯。曹操還有馬超,他們可都稱王了,

而自己什麼都不做?顯然不可能,稱王不是稱帝,這個只要自己給治下的世家大族他們大點兒好處、多點兒利益,看現在,他們是沒有什麼不承認、不認可的啊,是。但是出了揚州,這個自己確實也就沒辦法了,是啊。己方勢力如今就只有只剩下揚州了,交州都丟了是吧,

所以這個……就那一個州承認,可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說,其實暫時就算是夠了,沒錯。畢竟如今對他們來講,開疆拓土什麼的,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事兒。而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己方實力,那都沒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很清楚,最後涼州軍來滅己方,甚至還有兗州軍也在,可以說己方的實力如何,那是直接就影響到最後結果。己方被滅了,那沒什麼。可要讓他們

損失更多,那就得是說己方有實力才行。可以說沒實力的話,那是真都別說什麼了,沒錯。而有實力,那自然,這個肯定就是好了。讓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損失更多,那也不是什麼很難做到的事兒啊,確實。因此,在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那兒,這個增加己方實力,那纔是第一

位的。至於說開疆拓土,並非不重要,但是第一你得說能拿下涼州軍地盤兒。而且絕對是不能說得不償失,必須是己方利大於弊,哪怕己方實力暫時肯定受損,這個是孫策他們一點兒都不想要的,不錯。因此,說去進攻涼州軍地盤兒,這個並非就一定沒有,但是情況也許

會很少,那都沒錯。在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那兒,重中之重,那自然是保住己方,可保不住,就得說是讓涼州軍、兗州軍,讓他們損失更多了。如何能做到,就只靠己方實力吧,不是地盤兒什麼的,哪怕那些也是實力不假。但是對於地盤兒還是說己方人馬上的多寡,孫策他們最想要什麼,就只選擇一個的話,他們選擇後者,那是。前者的話,可能說從長遠來講,對

己方是有好處,但是這個人馬損失,對己方可沒有半點兒好處啊,那是。所以說到底要如何選擇,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心裡可都有數,沒錯。但是顯然,對他和江東軍來講,這個肯定也是,如果說有了好機會,比如說損失很小的代價,就能拿下涼州軍的地盤兒,那麼如此的

話,他是一定會義無反顧去進攻的,那沒錯。畢竟爭天下爲了什麼,這個能用很小代價拿下對方的郡,自己和己方沒有理由不做啊。

第六三六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二)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六八四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七)第二九三章 李儒諫言說呂布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九七〇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續)第七六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二)第四三九章 到槐裡聚太守府第五〇三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續)第四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三)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九三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九)第四四九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續)第七八〇章 文仲業夜闖城門(續)第七五六章 戰長江甘寧敗退第七一七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九)第八七九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八)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九五六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續)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五四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三)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三六一章 馬超巡視工匠營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一)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八〇七章 二將再攻臨沅城(續)第七一七章 兗州軍破平陽城第三七八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續)第四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二)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三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一)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三一一章 祝融夫人見馬超第七四三章 劉備江陵依劉表第七五〇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續)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二九〇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續)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六七三章 戰雄關再次受阻第二五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七)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四六七章 宴席畢費禕請求第二八一章 入雒陽探聽情報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二四四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上)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八一一章 蔡瑁府中見仲邈(續)第八十九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一)第七五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第四七四章 孟起問詢郭奉孝第四二八章 彭羕跟隨涼州軍第六八九章 孫策帶兵入荊州第九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五)第三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第三一九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第七一七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九)第四〇一章 淹南鄭逼降張魯第三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八)第七三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六)第一八六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三)第八八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八)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六六二章 許攸諫言袁本初(續)第六十三章 曹操班師回許都(續)第一二七章 馬超夜襲南蠻軍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三五一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完)第四十四章 對戰激烈涼州勝第七三二章 霍仲邈再問徐庶(續)第五六八章 遇災害衆人撤兵第二一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四)第三三〇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續)第六四四章 奪城門雒陽城破第三四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一)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四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二)第三二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九)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九十六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八)第九八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四)第二三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三)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三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第六十四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三四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二)第五十一章 休整畢雙方再戰第五〇四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第九九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四)第六八九章 孫策帶兵入荊州第八九一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續)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