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八)

反正他是怎麼都覺得好,那是。沒有就是好,哪怕那些他比較支持也沒有了,但是那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啊。對馬超來講,一千八百多年之後和現在,那太不一樣兒了,不同的地方太多,那是。可以說在那個時代,真心不光說是人多那麼簡單,真是。以他那個身份地位,基本上是什麼用沒有,當然了,哪怕就算是再高的身份地位,馬超也知道,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那是。但是這個時代不同,他很清楚,就憑自己的身份地位來說,尤其是己方如此實力,可以說很多一千八百多年後做不到的事兒,如今就能做到,那沒錯。所以說這個時代馬超身份地位,怎麼都不是一千八百多年後能比得了比得上的。可以說那時候他都改變不了什麼,

那不錯,但是這個時代,那可不是。可以這麼說,馬超要真心想改變點兒什麼,不說一定能改變,但是絕對是有很大程度的變化,那是。因此,這個時候,他對這個時期的影響,那真是不小,或者說很大,那沒錯。但是馬超從來都不是一個改革派,當然也不可能是守舊什

麼的,可那些要改變,只能說是慢慢來,是啊。有些東西有些事兒,那不循序漸進,肯定還是不行啊。着急不來,那肯定是。如果說能早改變好,他肯定早就去改變了,不錯。而如今顯然肯定也是,哪有那麼容易啊,就得說是慢慢來啊。因此,在馬超在涼州軍那兒,那可真是,着急是不行啊,沒錯。能早解決了,那肯定是好,那是。可顯然,那肯定是沒那麼

簡單容易了,是。所以說如今就這樣兒,他也沒覺得就怎麼都不好,所有一切還都是可以。那可沒錯,確實,畢竟如今這樣兒總體來講,馬超是滿意的,那沒錯。哪怕說對上北方異族,可己方這邊兒,大漢這邊兒未必就贏不了啊,那是。這個不是光就只是靠着己方、兗州軍甚

至再加上江東軍。那統一戰線卻是必須的,沒錯。如果說沒有這個,還是和之前那樣兒,他可真是沒什麼信心啊,哪怕己方還有弗朗基大陣,可那未必就能勝,那可不是絕對的好吧。並且那弗朗基大陣,自己還沒讓己方訓練,這個必須要在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之前訓練好啊,

那是。畢竟這個算是對付北方異族騎兵一個殺手鐗,可以這麼說吧。馬超是沒用過,可他卻相信歷史啊,那沒錯。對付騎兵的步兵方陣還有,可馬超必須承認,自己還能想到,想清楚的,確實就這麼一個了。他倒是記得岳飛也有個什麼大陣能對付騎兵,但是自己不清楚啊,那是。所以說這個就沒辦法了,自己能想到弗朗基大陣不少,可卻不清楚岳飛那個大陣

都什麼樣兒了。因此,那確實也是用不了那個,只能是讓己方用弗朗基大陣,那都沒錯,可不。不過好在弗朗基大陣,那絕對可以對付騎兵,還是沒問題的,他知道。而自己還能想到的,就這個了,確實也沒別的了,那也是。馬超確實不知道,不知道弗朗基大陣是不是對

付騎兵效果最好的大陣,可這個確實是他如今能夠想到的,而其他的,確實就想不出來了,沒辦法。馬超本來就不瞭解歷史上的軍陣,他是和自己老師閻忠學過不少軍事上的東西,但是卻沒有什麼大陣啊,那是。所以說這個也算是馬超的一個短板了,那沒錯。如果說他知道很多對付騎兵的軍陣的話,也不至於說是害怕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了,那是,所以說這個……

這個東西就和你亂世中有糧而心裡不慌一樣兒,有足夠的實力、有能應對的地方,那麼還怕什麼?至少對馬超來說,他是不怕了,沒錯。但就因爲之前沒有,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好的應對,至於說統一戰線,這個是必須的好吧,所以不能算。那麼如今,其實還是,那沒錯。依舊沒實力、但是有了應對,所以說這個其實還是可以的,那都是啊,確實了。要不然

的話,馬超也不會是那麼個想法了,沒錯。如今這麼想,還不是他有大陣啊,那可是不錯。如果說還沒有的話,就只靠統一戰線,這個哪怕馬超感覺是五五開,可他也不會說那麼想,是啊。但是如今又了弗朗基大陣,馬超必須說,己方的總體實力,那算是增加了,可不是。

也許這麼個大陣是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可真心還是不錯的,那確實。能增加己方總體實力的,那可以說都是好樣兒。可哪怕增加實力,他卻依舊不敢說有實力,在兗州軍和江東軍面前,馬超敢說己方有實力。可在北方異族那兒,他確實就說不出來了,那是,這個倒是不會。

他也不裝×,哪怕就是在兗州軍和江東軍那兒,在曹操和孫策面前,馬超也沒說己方怎麼怎麼有實力,比他們都強。對其人來講,最牛×的炫耀其實就是低調,哪怕是自己什麼都不說,可改變得了事實嗎?確實改變不了,依舊在大漢這邊兒,總體上三路諸侯,那就是己方涼州軍的實力最強、第一,那是不錯。而兗州軍也好,是江東軍也罷,他們可都得是靠邊兒

站,那是。只有己方,那是最強,不假。說己方是不能和北方異族比了,實力不如人家,沒錯。可卻比兗州軍、比江東軍,那是都有實力啊,也不錯!所以說這個就是這樣兒,到時候北方異族大軍拿下,還得是靠着人家涼州軍更多,誰讓人家是天下最強呢,這個需要他們。

而責任什麼的,馬超從來就不逃避,曹操也那樣兒。也都知道,到時候是要靠着人家涼州軍更多,他們是主力啊。這個己方的話,大漢第二的實力,自然也只是第二的主力了,那沒錯。其人怎麼都不會當第一,那是。而有着大漢這邊兒最高個兒—涼州軍在最上面頂着,曹

操覺得還都不錯呢,那是。己方只要跟着涼州軍,或者說是跟上涼州軍,其實就足夠了。反正在他看來,可不就是那樣兒啊,真是。己方沒人家有實力,而在對付北方異族這上,那倒是不用己方出力最多了,比涼州軍少,天下第二就好。如果就只是從這上面來看,倒是好事兒了,可不?能比馬超涼州軍出力少,這個曹操覺得倒是好事兒,沒錯。當然了,就說他

們涼州軍天下最強、天下第一,那怎麼都該是他們出力最多啊、責任最大啊,可不是?所以說這個也是公認的了,那可不假,就得是他們出力最多,也得是天下第一了。而己方兗州軍只是天下第二,那自然這個出力什麼的,天下第二就好,是啊。他對此還是很清楚的,那

沒錯。曹操是嘴上不會說什麼,涼州軍比己方強了,又是對方如何怎麼樣兒超過己方的,那都不會,都沒有。可他心裡就是那樣兒想法,知道己方可不如人家涼州軍啊,是。嘴上不說,可不代表心裡就不承認、不認可。曹操當然是心裡有數,不說歸不說,那很正常。就馬超、孫策,他們其實也沒大區別,在這樣兒的事兒上,可不?嘴上不承認什麼,可心裡就是

認可了……都正常,那是。三人同爲當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都是王了,可以說在這樣兒的事兒上,那確實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可以說基本上都一樣兒,沒大區別。當然要說一模一樣,那也不是,有區別,那沒錯。所以說這個事兒確實,基本上那都一樣兒的態度。對馬超、對曹操、對孫策,那都那樣兒。心裡是那麼個想法,可嘴上不會那麼說了。承認什麼的,那

都不要多想。心裡可認可這個那個,但是嘴上一個字都沒有,可不。就比如說他們對自己錯誤的認知。顯然他們嘴上都不會怎麼怎麼說自己錯誤,最多說一句就過去了。心裡認可不假,知道自己錯了,那正常。但是嘴上說自己錯了?那就沒有了,真心最多就說句,以後注

意什麼的,遇到類似的事兒,不那麼做了,完事兒。可以說當主公做老大的,他們是知錯改錯,那都不假,但是你讓他們嘴上認錯,不是說這個事兒就沒有,可實在是少數,那一點兒不假,所以……嘴上說自己錯的,當主公做老大的有幾個?甚至真就是每件做錯的事兒,

他們都那麼說了?所以說就別指望他們嘴上說自己錯了,認錯什麼的,那基本就沒有了,尤其在曹操那樣兒的奸雄那兒,那更是沒有。你可以說馬超、曹操還有孫策,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嘴上不承認但是心裡承認、然後能改錯,就是如此。指望他們嘴上說自己錯了,那就不要多想了,是。確實並非就一點兒都不可能,但是基本上不要多想了,那是沒大可能的,

就是。當主公做老大,要那麼做的話,那麼一說,他們還都是覺得弊大於利啊,那是,所以……如果說認爲是利大於弊的話,也許就變了,那也不一定是吧。至少在曹操那兒,不是不能變化的。可他就認爲是弊大於利,因此,改變什麼的,那就不要多想了。只有說在曹操

看來是利大於弊,那樣兒的話,才能說是有所改變,其人才能嘴上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那沒錯。其他的,那就不用多說了,是沒什麼可能啊,不錯。所以說讓其人嘴上說自己錯了,那就得是那麼做絕對利大於弊,其他的,確實都沒了,沒有別的原因就能讓他嘴上說自己的

錯誤。曹孟德的長輩基本上都沒了,沒人能管得了他,那是。其實就算是他長輩在,父母都在,也未必管得了曹操,畢竟這個事兒,他肯定是要那麼做,別人改變不了,只能說是利弊關係決定的,那是。畢竟他有時候做事兒,那是誰都攔不住,也正常,是啊。除非特別意外,其他的,改變不了他太多,沒錯。曹操認爲不說是利大於弊,那麼就不會說,就不說了。

說了是弊大於利,自然就不會說,不能說啊,那是。更何況其人奸雄一個,既然都早那麼決定的,自然肯定也是不錯,就那樣兒,拉不回來自己。除非說利大於弊,那肯定就變了,沒錯。但是顯然,真是沒那麼簡單啊,是。利大於弊?對不起,他看到的都是弊大於利,所

以自己不會不能那麼做,這個肯定是。而對馬超和孫策,對他們來說,基本上也都那樣兒了,是啊。做着利大於弊的事兒,不會去做弊大於利的事兒,那都是。不過他們和曹操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曹操更沒底線,孫策比他強點兒、而馬超也比孫策強,那是,所以說這個……

所以說這麼一來,如此一整,那絕對是隻要不觸及到他們底線的事兒,那麼利大於弊的,都是絕對能做,不錯。哪怕更多人勸呢?一般來說,更多人勸的事兒,不會是讓他們不做那利大於弊的,反而自己可能要做弊大於利的事兒,而他們來勸誡了……這個對馬超和孫策他們來講,並非就聽不進去別人勸說,只是確實也不容易勸住兩人。當然了,實際上,他們可

比曹操要容易勸誡多了。至少後者的話,基本上別想勸住對方,但是馬超和孫策,那他們確實是能被勸說住的,這個主要看手下人都如何了,沒錯。當然了,在主觀上,兩人也不像曹操那樣兒,所以說這個肯定沒錯,像後者那嚴格的話,手下基本上也沒大可能能勸說住他

們,那是。可馬超還有孫策,哪怕兩人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勸說住的,那不假。可確實,就在這點上,他們可都比曹孟德強啊,沒錯。

第六二八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第八六七章 馬超帶兵到襄陽(續)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一)第八九六章 益德出馬欲守城第六二四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一)第六十四章 孫劉聯軍返西陵第九五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五)第二四二章 漢軍大破叛賊(完)第三六二章 馬孟起見糜子方第九四八章 周公瑾遊說滿寵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第二九四章 爲說飛將贈赤兔第五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二)第五六五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一)第二〇一章 剿叛賊劉宏再派兵第四二五章 馬孟起兵臨梓潼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四九三章 魏延帶兵奔零陽第三〇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一)第四五二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續)第一五九章 蠻王孟獲再用計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八二一章 江東軍進攻臨湘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第二四六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續)第五三三章 深夜軍營人才來(完)第六七一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四)第一三〇章 左豐索賄盧子幹第一八八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完)第二二五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八)第二八五章 說服木馬歸己方第三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四)第三二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九)第一四四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二)第四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三)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一五〇章 追敵將福達中招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五九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三)第五二五章 夏侯夜襲敵軍營第八十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三)第二九五章 殺丁原呂布投效第九四〇章 戰蘄春各人反應第十章 行路上父女獲救第一二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三)第七四一章 甘陵城本初身死第八四四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續)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五二〇章 謀士計算計魏延第九七六章 龐德夜見李德昂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一四一章 曹操帶兵離江夏第三一二章 雁過拔毛馬孟起第八十五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續)第五八五章 孟起遣人說張繡第七三五章 涼州軍進攻信都第六五〇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續)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九十章 馬超崔安奔益州第六十三章 闖城門逃出生天第四四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第九五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一)第七〇二章 函谷關繼續鏖戰第二五五章 親事畢賓客離去第三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二)第一七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一)第四九五章 回隴縣欲見兄弟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八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八)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三七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一)第四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三)第七九三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續)第三〇六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中)第四三七章 臧宣高生擒嚴顏第七九一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續)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二十一章 迫無奈呂布拜義父第二四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二)第九二五章 召部下相商對敵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六八五章 黎陽城袁紹問計第三十六章 玄菟郡崔安馴馬第九三四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第七二五章 郭伯濟說服守將第七四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五)第七二九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完)第三三八章 呂奉先途中設伏第五三七章 入得城池見文魏第三三九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第四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一八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三)第七六五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第三四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四)第四五一章 趙雲領兵赴郪縣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四九五章 回隴縣欲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