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八)

所以說曹操怎麼說,他都是必須“保家衛國”啊,那是不錯。“保家衛國”那是必須的,可以說一樣兒是爲了他爲了兗州軍,那是。爲了他們自己啊,利大於弊,這個曹操還有什麼不去做的?確實,那是必須的啊。因此,北方異族都要動諸侯的根兒了,他們還能沒反應?必須阻截他們啊,馬超和涼州軍不用多說了,而曹操和兗州軍那也一樣兒。就大漢其他的勢

力也是沒太大區別。他們確實,和諸侯不同,但是老百姓一樣兒是被他們看成是基礎,所以說能讓北方異族動?畢竟他們也是指望着百姓給他們做事兒,雖說不是和北方異族一樣兒,但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他們不剝削百姓?確實沒有啊,都一個味兒,那是。說起來那話其

實挺有道理,所謂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啊,沒有什麼太大不一樣兒的,只能說是程度不同罷了,這個是。不去剝削百姓,那肯定不可能,他們就靠着百姓給他們做事兒呢,比如說種田了。而基本上收成都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的,老百姓手裡最多就剩下他們夠吃的,那

都多說了。所以說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乃至於富商巨賈,要說他們不剝削百姓,那不可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是。就比如說袁家,那大世家大族,可能他們對百姓剝削程度就嚴重;而到了楊家,他們那兒也許就對百姓剝削沒那麼嚴重了,這個是和袁家比較而言。實際來說,他們可能是不狠?相比之下,那是程度不同,終究是有更狠的,沒錯。要不然的話,

爲什麼黃巾之亂的時候,那老百姓對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那是真心痛恨啊,沒說的。不過對那些實力強的勢力,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也包括富商巨賈,可以說老百姓也知道柿子要挑軟的捏,那實力強的,別說是他們了,哪怕就是強勢諸侯,也沒說就敢動他們啊,那是。

所以說黃巾之亂被滅的家族。那隻能說是沒實力,真的。或者說是是太搞得天怒人怨了,沒錯。真讓老百姓都咬牙切齒的,那不滅你,滅誰?實力不足,那怪不了別人,那頂級的世家大族、豪強地主和富商巨賈,黃巾軍怎麼不去滅他們?那個不是他們去滅人家,而是真對

上了,是人家滅黃巾軍了,沒錯。黃巾人是多,那不假,可終究是烏合之衆啊,一點兒沒錯。你看世家大族、豪強地主、富商巨賈他們的私兵,那肯定戰力不如諸侯,不如大漢的人馬,那是不假,可卻比你黃巾軍強啊,沒錯。也就是黃巾軍中的精銳黃巾力士,他們的話,倒是能拿得出手,就是。換成普通的黃巾士卒,那戰力可真完,沒錯。所以說幾萬人對他們

十萬,諸侯幾萬人都能贏,沒錯。誰讓黃巾軍就是烏合之衆了,那是。張角其人,雖說是有點兒本事不假,可他下面,武將是有幾個,但是有什麼謀士嗎?這就算短板啊,而且黃巾人是多,可卻沒什麼戰力啊,這個也是,烏合之衆而已。其人看不清形勢,雖說是知道利用

一下宗教,可惜啊,終究是成不了大事兒。可確實,從歷史來說,張角的黃巾起義,確實就算是拉開了三國的序幕。從歷史上來看,三國開始是公元一八四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的那年,“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大家瞭解的都知道,那就是赤壁之戰,直接就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而赤壁之戰也是三國三大戰役裡影響最深遠的,這個

也是事實。之前的官渡之戰和之後的夷陵之戰,雖說是也有影響,那不假,還不小。可確實,依舊不能和赤壁之戰比啊,這個大家都明白,不用多說了。而天下三分的三大諸侯,都是參與了兩次大戰,曹操兩次,官渡和赤壁;孫權兩次,赤壁和夷陵;劉備也是兩次,赤壁和夷陵。所以說這個也是,能天下三分的三大諸侯,他們也真是,在三國時代的影響可大了

去了,就看每個人都參與了兩次三國三大戰役,就看這一點,就不一般。還有一個袁紹,說起來其人本事還可以,但是毛病更多,這個就是事實,所以說最後連北方霸主的位置都沒了,變成了人家曹孟德。說起來袁紹肯定是不如曹操,這個不光是成敗那些,以前看其人,

年輕時候,他也不如曹操,那是。年輕時候的袁本初其人雖說不是那樣兒,可終究不如曹孟德,這個也是事實。哪怕其人之後成了北方霸主,這個不得不說,有那些世家大族的幫襯在裡,沒他們的幫助,袁紹就算是還能成爲北方霸主,可也絕對是比歷史上要困難多了,沒

錯。可他和冀州軍有着世家大族的幫助,不是所有的,可冀州的世家大族,雖說不是全力支持他們,可也是很大程度支持袁紹和冀州軍了,沒錯。而之後他帶着冀州軍又佔據了北方其他的三個州,青州、幷州和幽州,那三個州的世家雖說是不多,可終究也是有,那沒錯。所以說他們也一樣兒支持袁紹,支持冀州軍,那麼話說他們實力還能弱?歷史強弱的對比,

那確實是不知道了,可在這個時代,那袁紹冀州軍的實力,確實也就是馬超帶着涼州軍加上曹操帶着兗州軍,他們雙方是聯合到了一起,那樣兒才滅了冀州軍。要不然的話,就只靠着他們一方,這個不是說就真是不可能,但是基本上就不要多想了,沒錯。可以說就只靠着

涼州軍或者就只靠着兗州軍的話,這個確實,那是很難說滅了冀州軍。也許你能贏了,勝了,這個正常,畢竟所謂是“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個一點兒沒錯。可就想要滅冀州軍,就只靠着涼州軍或者兗州軍的話,這個確實是不要多想了,沒什麼太大的可能,那也是不錯啊。

因此,這個兩軍聯合了,涼州軍和兗州軍聯合了,形勢所迫啊,就得那樣兒。所以說兩軍是聯合到了一起,一起去對付冀州軍。說白了,就是一種結盟,然後去滅冀州軍。顯然,就只靠着他們隨便一方的話,基本上就別想滅人家冀州軍了,那是。可他們聯合到了一起,一起去對付冀州軍,那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真的。可以說涼州軍加上兗州軍,那

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了,沒錯。所以說他們加一起,這個確實是能滅了冀州軍,而事實也是那樣兒,不假。兩軍聯合了,一起滅了冀州軍,這個絕對是袁紹和冀州軍他們擋不住的。哪怕他們確實,有着世家大族的幫助,可涼州軍還有兗州軍他們沒有?確實也有啊,只不過

他們不是世家大族的支持罷了。說起來涼州軍和兗州軍都差不多,或者說其實一樣兒,就是馬超和曹操,他們可都是豪強地主的子弟,因此,支持他們更多的,那絕對是豪強地主啊。世家大族的話,不是支持他們,就只是和他們有接觸,有一定的交易,那沒錯。但是他們更多的交易,那絕對是和豪強地主,而後者也是最支持他們的,因此,彼此的合作最多,那沒

錯,就是那樣兒。反而比較之下,他們和世家大族的合作就少了,沒錯。畢竟世家大族也沒像豪強地主那樣兒,那麼支持兩軍。哪怕他們是在涼州軍和兗州軍治下,可也沒像袁紹冀州軍地盤兒上的那些世家,那麼支持他(們)。所以說馬超和曹操也不會說把更多的好處,更大的利益給他們,那絕對不會。既然是豪強地主那麼支持他們,那麼幫忙,那麼自然而然,

最後就是他們與豪強地主合作最多,把更多的好處、更大的利益,都給了他們,那可是不錯。對此,馬超和曹操自然是都覺得他們做得對了,可不是。而事實也可以那麼說,確實。他們做得沒錯,既然說豪強地主都那麼支持涼州軍和兗州軍了,那麼他們投桃報李,這個

肯定也是,把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那就是要給他們,而不是給世家大族啊,那不是。所以說他們都是那麼做的,就孫策,他也沒什麼區別。涼州軍、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確實都如此。誰讓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都是豪強地主的子弟呢,而豪強地主也是支持他

們的,那是。這個和世家大族根本上就不同,對方可不是支持他們啊,沒錯。就只是有交易而已,確實。這個還是那話,就是他們是彼此都需要交易,這個一點兒不假。世家大族需要和三路諸侯交易,尤其是和自己家族所在地的諸侯,和他們交易,那時必須的。而三路諸侯,那其實也一樣兒,是需要和世家大族交易的,沒錯。所以說他們這個交易,那其實是必

須的啊,確實。所以說這個合作,那肯定是有,怎麼都有,確實。不過顯然,馬超也好,是曹操和孫策他們也罷,可以說絕對是和豪強地主,和他們交易更多,那沒錯。和他們合作

更多,那不假。把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那可都給了豪強地主,而不是說給了世家大族,

那絕對沒有。所以說世家大族他們,自然對此是有意見,那沒錯。可他們卻說不出來什麼,也做不出來什麼,那是。畢竟他們都太清楚了,到底爲什麼說三路諸侯都那麼做,顯然這個有他們的道理,有足夠的理由那樣兒,確實。因此,世家大族他們可說不出來什麼,因爲他

們和豪強地主不同。後者可以說對三路諸侯很大的支持,而他們呢,確實沒什麼支持,這個就是絕對的大不同啊,沒錯。畢竟世家大族是有看不起看不上天下三路諸侯的意思,因爲那三路諸侯不是代表他們的利益,而是代表着豪強地主,和世家大族有關係,但是關係沒那麼大啊,確實。因此,他們是不會怎麼支持三路諸侯的,只要說不反對,這個他們覺得就夠

了。而想讓他們像豪強地主那樣兒,顯然不可能,誰讓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都是豪強地主的子弟呢,而不是世家大族的人啊,差別大了去了。如果說三路諸侯中有一人是袁紹的話,那麼就妥了,可以說世家大族,在他的治下的,那麼絕對是他們要支持的,沒錯。因爲

袁紹可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啊,那沒錯。像現在這樣兒,天下三路諸侯都是豪強地主的子弟,這個真是,不是世家大族啊。他們是,和世家大族有關係,那不假,但是到底有多大的關係?可以說關係真心不大啊,就只是說他們有交易,那肯定是。有合作,但卻是很少,是必須的

不假,可卻起不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沒錯。所以說世家大族都不會那麼做,像豪強地主那樣兒,不會。他們對袁紹那樣兒的,那會。可對馬超、曹操和孫策,那對不起,真心就不會了,那是。對他們來講,如果說三路諸侯中真有能代表世家大族的利益的,那麼多支持一下也並非就不可以。但是顯然,沒有啊。馬超不是、曹操也不是、孫策更不是,真不假。三

路諸侯都不是啊,他們都是豪強地主的子弟,代表的利益,也早就是他們的了,不是代表了世家大族啊,不是自己這些方,那不是。因此,可以說世家大族的選擇,當然不是說支持三路諸侯什麼的,而是增加着己方的實力。顯然他們也考慮到了,想到了,如果說北方異族

大舉南下了,就只靠着涼州軍和兗州軍,就他們兩方的話,還真是未必就能贏了對方。所以說還得是靠着統一戰線啊,那沒錯,可不就是。

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九九八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二)第一九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八)第五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二)第七八一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第三一四章 崔安岔路追帶來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四)第四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三)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九七四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續)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六)第七二四章 劉備隆中訪諸葛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五)第六二五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二)第三一六章 馬超問言賈文和第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三)第八九六章 益德出馬欲守城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二二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七)第六八一章 函谷關兄弟請命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八九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九)第一八二章 太守陳懿問計韓約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六二九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三)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第三一二章 雁過拔毛馬孟起第三三八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完)第六三一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一)第七八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四)第五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七)第四十三章 官道上孟起戰山賊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二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一)第二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七)第一五九章 崔鴻追憶當年事第二二九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完)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六三八章 長子來人見子龍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一九八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續)第九四一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第九九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四)第七〇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三)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六九一章 黃漢升城頭問詢第四九四章 幷州高都遇人才第六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完)第一六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一一八章 兗州軍攻城不利第七五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五)第一〇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六)第一三八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四)第九五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三)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二)第四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六)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二)第五三六章 懷縣太守三求計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四)第三十三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第四六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八)第四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一)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七九九章 得邀人才入軍帳第二三九章 孟獲祝融說孟優第七七三章 諸葛亮緩兵之計第四〇三章 兩洞主打開寨門第三十三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完)第六六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一)第三三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三)第四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五)第一九一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第四八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二)第七十章 郭奉孝帳中教人第一三六章 荊州事五溪發難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五)第一九八章 登城頭三人蔘戰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五五九章 回返司隸有人投第五七九章 再敗退各方反應第五〇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四)第六六九章 馬漢兵至函谷關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八)第六四二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二)第九八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七)第六九八章 地道成孟起用兵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七)第三二三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續)第二〇一章 楊鋒孟優途中遇第五〇八章 決定遷都回雒陽第八四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完)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五五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五)第三十六章 大軍起三方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