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七)

己方要強的話,那確實是都好了,可顯然不是,戰力強的還是人家,己方無非就是人馬多,那沒錯。而這個就是優勢,絕對的優勢,就和涼州軍戰力強是一樣兒的,這個性質其實應該說差不多,那沒錯。畢竟都是兵力上面的,不過一個是戰力,而那個是人馬數量,這個確實是不同,那不假,可卻都是士卒的,那也不錯。對兩軍來說,涼州軍佔戰力優勢,而兗州軍

則是占人馬數量上的優勢。在單個質不能比上對方,他們就只能說用量來超過對方了。而曹操顯然,他所想沒錯。涼州軍戰力上有優勢不假,但是四萬人的話,那怎麼都不能和十萬人比,所以說兗州軍這個就是了,十萬人對上他們四萬,破了城池不過早晚的事兒,那可不

就是。所以這個也確實,在量上,涼州軍沒優勢,優勢都是人家的,所以這個破城很正常,不過到底是多少時日,那就不一定了。曹操對常山勢在必得,怎麼看都看得出來。這個也不光說兗州軍他們知道,就涼州軍的話,自然也是都清楚,是啊,所以這個也沒錯,就是如此。

看曹操是來勢洶洶,那可一點兒沒錯,帶着兗州軍來了,就爲了得到常山啊。得不到常山,曹操肯定不會甘心,兗州軍也是。不過顯然,對他和兗州軍來說,常山哪怕有趙雲和典韋守着,他們一樣兒是能拿下,那沒錯。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涼州軍對己方壓力最大的是他們的戰力,好在常山沒那麼多人馬,要不然的話,曹操也知道,這個己方都不一定傷亡多少了。

是啊,別看在真定這兒涼州軍一下就聚集了四萬人馬,可在曹操看來,自己比涼州軍多五萬人的時候,馬超親自帶兵,他都沒贏了自己。而趙雲和典韋帶兵,他們四萬人,哪怕守城,可己方終究是十萬人馬,所以說自然是有大優勢,贏了他們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當然了,曹

操也是知道,這個己方損失的話,不會說太少就對了。不過哪怕那樣兒,自己對常山這兒是勢在必得,所以說無論如何都要拿下。可以說常山被己方拿下了,那麼自然而然,冀州那就算是都在己方範圍之內了。至於說中山,那地方可以忽略,冀州少了那麼一個國,其實不

算是什麼問題。可不就是,那不是什麼大事兒,反而己方真要去佔那地方了,那麼可真就是,最後要得不償失。畢竟中山那地方很特殊,第一那地方人馬比常山人馬都多。第二,那就是有郝昭在,這個不得不讓曹操重視。第三就是在中山無極那地方,有甄家在,他們要嚴防死守的話,這地方就算己方拿下來了,最後基本上也要得不償失啊,那很正常,確實啊。

所以說曹操可以說放棄了中山,兗州軍也一樣兒,他們並非就沒想法,可以前的話,確實還有點兒,不過現在,那基本上就沒了,真的。當然了,如果說他們有機會拿下中山,而且還至於說得不償失的話,那麼曹操確實,他覺得是要帶着人馬過去,那必然,一點兒沒錯。

畢竟對他來說,中山並非就不重要,實在是那地方,怎麼說呢,他也是無奈選擇了不去進攻奪取。但是真有大好機會的話,那麼其人也絕對不會放棄,那個不符合他奸雄性格啊。因此,別讓他抓住機會,那樣兒的話,他不會纔怪,不帶兵去奪取郡(國),那都不可能。對曹操來說,爲什麼不去中山,並非就真拿下不了,一定拿不下,而是得不償失啊,這個確實。

因此,只要不那樣兒的話,他就去了,肯定是。所以說這個確實,可以看出來不少,在曹操那兒。如果說他要是不帶兵去,那麼基本上就是絕對弊大於利,那麼他去什麼呢?可要是去了,那麼這個就是反過來的,利大於弊啊,所以就去,必須去。而不像現在,確實是不能去。中山那地方暫時是算了,至少在曹操和兗州軍他們都沒看出來機會的時候,確實他們不

會去,正常。而如今常山,他們都是勢在必得,那可一點兒沒錯。對他們來說,如今己方哪怕多傷亡些,作爲付出的代價,只要是能拿下常山,那麼一切就都是值得的,沒錯。己方在冀州,就剩下兩個地方沒拿下了,一個是中山國,另一個就是這常山國。而如今是必須要

拿下常山,多好的機會啊。可以說這個真是,馬超不在這兒,來不了常山,他還依舊是在交州努力,爭取早日奪取交州五個郡。曹操和兗州軍他們也知道,就以涼州軍的實力來說,拿下交州五個郡,那確實也只是時間問題,一點兒沒錯。早了晚了,就只是如此。而己方拿

下常山,其實也那樣兒。回了己方大營,曹操簡單說了下戰事,他沒多說樂進什麼,如此其實也正常,那是。如果說今日樂進表現超常好,那麼他肯定是要表揚一下對方,可今日樂進只是表現平平,沒太好的地方,也沒什麼錯誤,所以曹操/他儘量就是不多說了,正常。對他來說,今日不過試探而已,大頭兒還在後面呢,那是沒錯,所以如今的話,也沒什麼了。

明日還有明日的戰事,之後還有之後的,不在這麼一日,那是。畢竟這纔剛開始啊,那沒錯。第一日第一次的試探進攻,曹操本來就沒想着怎麼讓涼州軍吃虧,只要說己方不吃大虧,那其實就好,真的。而如今來看,可不就是那樣兒。樂進是沒上去不假,可確實也沒讓涼州

軍佔到什麼大便宜,己方沒吃大虧,就足夠了,那是。再多的話,曹操覺得第一日,那絕對是奢求啊,沒錯。畢竟這纔不過是剛開始罷了,第一日的話,真心就代表不了什麼,那是。如果說這都第十日了,那麼確實是能說明很多問題。不過城頭兒哪怕就是趙雲還有典韋兩員

大將守着,可曹操卻也不相信,樂進十日還上不去?說起來他明日就能上去,不信就看看,那沒錯。對涼州軍來說,己方人馬的數量,就已經決定了最後的結果。馬超親自帶兵,他們涼州軍少了己方五萬人,那最後都得說是鬥不過己方,這就更別說是如今少了己方六萬人了,真是。己方比對方多了六萬人,那麼這個就絕對是大優勢,幾乎誰都知道啊,那是不錯。不

過雖說如此,可顯然趙雲和典韋他們卻依舊是盡力防守,什麼想法,自己也知道。無非就是想着讓己方多傷亡罷了。如今來看,他們也知道自己守不住,但是讓己方多傷亡,儘量是守住,這個拖着己方,那就是他們所想。曹操是不怕什麼,不過兩大將都那麼想法,可以說

確實,那絕對是給了己方壓力,而且自己確實是不願意看到那樣兒。畢竟可以說這個絕對不好,那一點兒沒錯。但是顯然,還是可以的。自己接受不接受,都是現實,就只能說是看樂進看己方士卒的了,那一點兒沒錯。他們早日破了城池,己方也能說是少傷亡點兒,那沒錯,可不就是。自己不怕己方傷亡大,但是差不多就好,多了的話,自己肯定是認爲不好,

那沒錯。而最後說到底多少,那都不知道,也不一定。曹操是想着少啊,可最後到底說多少傷亡呢,那是不清楚。多了少了,都可能。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到底說多少就是多了,而多少就是少點兒。確實,曹操心裡有數,反正己方十萬人馬,絕對不會說全軍覆沒就是了,那麼還剩下多少人,到時候看啊。拿下了常山,這個其實就足夠了,己方哪怕說多傷亡點兒,

他自認爲還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絕對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真的。畢竟常山不是中山,在前者這兒,他覺得損失再多,能損失個六萬人,再多的話,也就那樣兒了。但是在中山,曹操確實覺得己方要損失十萬人馬能拿下整個中山,那其實都算是少的了,真的。多了的話,這

個自己也不知道啊,一切都可能發生,真的。畢竟連戰場上如何,你自己都考慮不到,所以說在中山那兒,損失多了少了,是都可能,而且……所以說那地方情況,和常山比的話,是怎麼都不一樣兒,大不同啊,那是。如果說在常山這兒,損失個六萬人,其實他是沒覺得

多。那麼在中山那兒,損失十二萬人,曹操覺得也估計是那樣兒了吧,差不多。是啊,別看常山是有大將不假,而且還有兩個,但是趙雲和典韋,連曹操都知道,他們攻城和守城的經驗還不行,其他方面是都可以,比如說這個武藝,那真是高。但是攻城和守城卻沒什麼經驗了。而比較他們的話,郝昭就得說,那本事高,經驗也有,哪怕不是那麼多不假,可確實,

其人是繼霍峻後的守城大將,那可不是吹出來的。比趙雲和典韋加一起都強,就只是在這個守城上面。所以說曹操也都清楚,如果說在真定這兒,他要是損失三萬人的話,那麼在中山郝昭守禦的盧奴那兒,至少要損失個六萬,肯定還得多,那必然。所以說這個也確實……

那地方人馬的話,就曹操所知道的,只要郝昭下令,那麼很快就能聚集五萬的涼州軍守禦,而且真實的數量絕對是比這個多,而不會說比這個少就是了,那沒錯。你看趙雲和典韋在真定這兒能聚集四萬的涼州軍士卒,可郝昭能聚集五萬還多,這個就是能力,不是大將就能決

定的,那不是。所以說郝昭那邊兒,怎麼都比常山這兒更難對付,曹操/他們太清楚了,所以自然他們就來到了常山,而不去中山啊。那一點兒沒錯,古人都懂那個道理,柿子要挑軟的捏,那一點兒沒錯。所以說曹操是帶兵來了常山,而不是中山。反正後者的話,他和兗州軍暫時就是放棄了,很正常。當然了,如果說有好機會的話,他們確實,絕對要出兵去中

山,那一點兒沒錯。可現在來說,真心是沒什麼好機會。哪怕馬超是不會帶兵來冀州,但是對於常山來說,己方進攻那是好機會,可去中山,對不起,曹操是真心沒看出來有什麼好機會。而且還得說,如今連常山都沒拿下,那麼中山的事兒,不予考慮。畢竟那地方和常山,

終究不一樣兒,大不同啊,那是。反正就暫時來說,他和兗州軍確實都放棄了,那一點兒沒錯。這個不放棄也不行了,真帶兵到了那兒,最後能佔據郡(國)倒是還行,可萬一折戟了呢,這個都不好說啊。曹操都想到了當年涼州軍戰江陵的一些事兒,自己可不想像馬超涼

州軍那樣兒,那不行。可不是嗎,曹操覺得馬超是馬超,而自己是自己,可以說能不去面對霍峻那樣兒的對手,自己就儘量不去,那沒錯。而馬超最後被逼無奈,用了那麼個方法,如果說換成是自己的話,估計早就那麼做了。說起來就做那麼一次,其實是無所謂的,曹操也清楚。這個也得說是霍峻經驗還是不夠,不是別的,就只是這個防範的經驗。你看其人能

守住城池,可卻守不住自己小命兒,這個也沒辦法。是啊,應該說最後誰都想不到,馬超就那麼做了,這個也真是,最後都讓曹操稍微驚訝了一下,可不是。但是之後就再沒那樣兒的事兒了,誰不按照江湖規矩做事兒,那麼就是以天下人爲敵。如果說是小事情,其實還無

所謂,可要是大事兒,那必須要採取措施,這個肯定沒錯。畢竟你都那麼大個人了,怎麼都得爲自己做錯的付出代價。

第五四六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續)第九〇八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六九九章 入地道涼州中伏第四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九)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五五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一)第八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七)第四八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四)第七四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二)第二二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二)第五七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第五六三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續)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九九八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二)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七二八章 世家密謀反袁紹第二七三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續)第二三三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續)第二二八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五)第六三五章 樂文謙對戰高覽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四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八)第三三七章 孫文臺帶兵回返第六八六章 冀州軍夜襲敵營第八三一章 馬岱城頭戰黃蓋第七六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三)第九十四章 過扶風入河南雒陽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四二二章 詐降計將計就計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九)第八十六章 公孫屍身送襄平第三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第一五四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第三七〇章 商定欲圍長安城第二三四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三)第八〇二章 攻城戰強攻西陵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五)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一)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六一五章 劉備欲往荊州地第九七四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第四二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五)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二)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一九七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第三八二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一〇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五)第六五七章 涼州軍苦戰江陵第九三一章 龐王退兵返房陵第三十章 曹孟德再會孫劉第六九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八)第八八七章 涼州軍兵臨樊城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六九一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第八三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第四〇一章 殺值守生擒孟優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二七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九)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一)第十五章 聯軍首戰攻安陸第一〇三章 福達戰中鬥孟獲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八)第九五一章 樊城夜戰兗州敗第一三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九)第三十章 曹孟德再會孫劉第三八五章 兀突骨急見孟獲第二十九章 幽州地張飛出現第七〇一章 悍卒受阻高邑城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七七八章 黃漢升無意玄德第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五)第五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五)第三八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四)第一七九章 阿會喃出使敵營第二一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二)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四二四章 客廳馬超宴衆人第三四二章 汜水關聯軍鏖戰第八〇九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四)第九十八章 馬超宮中見張讓第三六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三)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二七一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第一九三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第六〇一章 孟德許都議對策第五九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一)第九五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第五五二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三)第九三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第二五七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