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九)

力了,那絕對不是。就曹操的話,其人也是不怕什麼,可卻一樣兒有壓力啊,正常。所以說如今這麼個情況,樂進雖說是覺得自己還是上到城頭兒就那麼一次,可就這麼一次,就讓所有人都說不出來什麼,這個沒錯。所以在中軍大帳中,兗州軍是沒人說樂進什麼,曹操不

過就只是說了明日繼續努力,那沒錯。早日破了城池,他說自己也有賞賜。還真是不容易,自己主公所說賞賜,那麼必然就是給所有將士的,當然也包括謀士。不過士卒的賞賜,他們得活到最後,才能得到賞賜,半道沒的,那確實也沒有了,正常。不過不管如何,自己主公

既然都這麼說了,那麼怎麼都是好的。將領和謀士,他們是早已不怎麼在乎自己主公的賞賜了,可士卒卻還是很需要的。而樂進是必須告訴他們的,這個肯定是。因爲了說了的話,怎麼都是利大於弊,就是這樣兒。兗州軍是沒涼州軍那麼有錢糧,肯定沒後者財大氣粗,那是。但這麼多年下來,曹操給手下將領和謀士的賞賜,不說他們都家財萬貫,可也差不多少,

大多數還是很富有的,那沒錯。所以除了像曹洪那樣兒比較貪財的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不那麼在乎自己主公的賞賜了。確實,他們不能和涼州軍比,可卻也很富有,所以說都不那麼在乎了,很正常。還在乎在意的,確實就像曹洪那樣兒,比較貪財的,對賞賜什麼的,

那還很重視,正常。可大多數將領、謀士,他們真是,不那麼看重了。自然,士卒的話,他們還是很看重,一直都是,沒改變過。畢竟士卒所得到的賞賜,如何能與立功的將領和謀士比?所以說後者可以不那麼在意在乎,可前者卻不行。所謂是當兵吃餉,當兵吃餉,其實

就是那樣兒。而除了他們該得到的糧餉之外,確實,士卒還是想着能得到自己主公的賞賜,那一點兒沒錯。對他們來說,糧餉是應得的,而賞賜的話,自然就是額外的,外快啊。所謂是“人無外財不富”,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所以說他們雖然沒指望着富有,可確實,有額外的賞賜,那麼怎麼都是拿到了好,真的。當然了,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情況,兗州軍士

卒還不知道曹操要給他們賞賜,只要戰好了,就沒問題。所以樂進通知了下去,兗州軍士卒得到了消息後,確實士氣還是漲了,這個必然。一想也是,之前沒動靜,實在是也沒什麼事兒就讓士卒的士氣往上漲。但是如今曹操說有賞賜,士卒那眼睛都亮了,那可真是。對他

們來說,這賞賜自然重要。畢竟這外快外財,那怎麼都是能得到最好,實在要是得不到了,那確實也算是遺憾了,沒錯。當然這個前提是自己能活到自己主公賞賜那時候,這個確實也不容易,一點兒不假。對兗州軍士卒來說,這個肯定是,還是能得到自己主公的賞賜最好,怎麼說怎麼是,所以說他們所想,就是如此。能活到得到賞賜的時候,那是比什麼都好,這

個他們都知道,那沒錯。現在來說,己方勝在人多,而涼州軍他們是戰力強。不過哪怕如此,兗州軍的士卒卻依舊知道,己方破城那不過就是多少時日的問題,那可不假。涼州軍士卒的戰力強是強了,可卻沒己方人多啊。他們四萬人,己方可十萬人呢,是他們的兩倍還多,是他們的兩點五倍。而別看他們有兩個大將在城頭兒,己方也有樂進,那攻城經驗,確實不

是他們大將能比的。他們大將是不假,可也就是武藝比樂進高了,武藝超過他了,一點兒沒錯。在這個情況下,己方一樣兒是破了城池,那一點兒不錯。涼州軍戰力高,可他們終究是頂不住啊,畢竟四萬人馬對己方十萬人,那還是有差距的,而且還不小。對兗州軍士卒來

說,他們是有信心,那可沒錯。這個就和曹操還有樂進也沒大區別,那是。對他們來說我,要做的就只是說保住小命兒到最後,得到自己主公的賞賜,那樣兒的話,確實就是最好。當然都那個時候了,肯定也是說己方破了真定,一點兒沒錯,拿下了城池,自己主公賞賜來了。

那樣兒確實好,能得到賞賜,不光是代表了破了城池,一樣兒是能活到了破城,這個難道不好嗎?確實不知道要有多少的袍澤,那就活不到那個時候了,沒辦法。戰爭就這樣兒,傷亡在所難免,不過多少而已。己方是想着能少點兒,那確實是挺好。多了的話,那麼己方這個損失,讓自己主公和幾位將軍看,也包括公達先生,他們肯定是不會覺得己方表現好了,

那是不好啊。要不傷亡的情況,肯定少啊,那是表現好了。對兗州軍對曹操對他手下的將領、謀士,哪怕是士卒來說,其實都那樣兒。而對趙雲和典韋他們來講,明知道守不住,可也得盡力,讓兗州軍傷亡更多,就是。他們想法就和交州那幾個太守也沒區別,是都知道守

不住,那麼就只能說是盡力了,然後自己在自己主公面前,也確實是能交差,那沒錯。如果說自己倆表現不好,甚至說出了什麼錯誤的話,那麼確實,這個就不好在自己主公那兒交差了,真的。受到處罰的話,那是肯定沒錯,必須的啊,他們都不想那樣兒,所以都好好表

現了。畢竟就算是自己倆沒功勞,可肯定還有苦勞啊,自己主公還真就不會處罰自己倆,只要自己倆沒什麼錯誤就好,那是。趙雲和典韋他們倆太清楚,自己主公在這樣兒的事兒上,那從來都是賞罰分明,一點兒沒錯。這個也是最基本的,自己向來都是那麼做的,一點兒不假。當然了,整個換成是曹操和孫策,他們也都那樣兒,確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啊,那沒錯。

所以說兩人一直都是,所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那是一點兒沒錯。對他們來說,是不指望自己倆立什麼功了,只要是沒犯錯,那麼其實就好,真的。所以說兩人自然,一直都是盡力,所以也看得出來,樂進的強,這個強自然是表現在帶兵攻城的水平上面,而不是說

其他方面了。畢竟在樂進那兒來說,他除了說帶兵攻城的經驗上,那是超過了趙雲和典韋的,可在其他方面,他卻是不如他們兩人的,所以這個……因此,其人還能上去,雖說馬上就被逼退了,可卻也不得不說,那是樂進的本事,可不就是。如果說換成不如他的,那麼自然就上不去,哪怕今日正式進攻,也上不去啊,一點兒沒錯。所以這個也確實,他是有本事。

可不就是,必須承認,就得像樂進那個水平的,才能那樣兒,其他的,哪怕就是大將,可也未必就能比其人表現更好,真的。這個兩說,是有可能,但是也有不可能,確實。因此,其人表現其實不錯,曹操沒話說,別人更沒什麼說的了,因爲自己主公都沒多說。可樂進要正式進攻還沒上去,那麼不等曹操說什麼,估計就有人說話了,正常。畢竟樂進也不可能和

兗州軍所有人都不錯。而曹操的話,他其實是最厭惡這個結黨什麼的,所以兗州軍在表面兒上,那真可以說除了他們曹系的將領之外,畢竟他們是親戚,其他人的話,根本就看不上他們走得很近,至少表面兒上是看不到看不出來什麼的,那可沒錯。所以說這個也是,真就

那樣兒。樂進確實,有和他走得近的,當然也有和他疏遠的,甚至就厭惡其人的,那也不是沒有。但是儘管如此,只要其人表現還都可以,那麼一切就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真的。至少樂進第二日的進攻,他上去了,那麼其實也就足夠了,沒錯。對他來說,就那樣兒啊,真

的。所以說兗州軍自然也不是鐵板一塊兒,那就對不是,該有的齷齪,其實還少不了。就說涼州軍,那也不是,矛盾什麼的,也有。不過有馬超在上面壓着,這個基本上表面兒來看,確實就很太平,確實平靜。當然了,如果說矛盾一下就大了,甚至都要解不開了,那麼爆發一下是必然的事兒,所以說這個也算是考驗一下當主公做老大的應變力,還有其他方面的情

況。涼州軍和兗州軍的話,他們倒是都還好,至少矛盾沒爆發出來,也許是不會有了,那都不一定。而江東軍也不能說他們運氣就不好,矛盾爆發出來了,張遼和孫翊,這個確實也讓孫策頭疼,不過還好,是暫時解決好了,還算是好吧,他覺得。當然了,江東軍衆將都是

覺得可以,畢竟一個是己方大將,不可缺少,另一個更是自己主公的親弟弟,所以這個……你讓他們站隊什麼的,那還是別的,更多的,他們還是想着看,看熱鬧,就那樣兒吧。不過還好,就是最後結果,反正暫時是都平靜了,那麼其實就可以了,以後的話,那再說以後的。

那麼江東軍看樣兒是太平了,而涼州軍和兗州軍呢,他們的話,矛盾有,什麼時候也許就爆發了,說不定。但是要像江東軍那樣兒,其實也不容易啊。畢竟這個也是,江東軍所爆發出來的矛盾,那可不是什麼小問題,反而其實挺大,那沒錯。不過暫時是,解決挺好,至少是風平浪靜,其實就足夠了,那是。至少暫時江東軍再爆發什麼矛盾,短時間內那是沒有了,

再有就是涼州軍或者兗州軍的,而不會是江東軍的。所以說這個他們是先爆發出來了,也算是好事兒。當然了,也許在涼州軍和兗州軍那兒,他們就爆發不出來,那可真沒準,所以……這個先的話,如果就說涼州軍和兗州軍那兒,他們也遲早會那樣兒的話,那麼江東軍早點兒

倒是好了。可要不是那樣兒,他們不那樣兒的話,那麼江東軍卻爆發了,自然就不好了,是啊。不過不管怎麼說怎麼看,這個也是必然,畢竟孫翊和張遼的矛盾那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可以說是多少年,那都不假。而且張遼就因爲有本事,關鍵還不服孫策,這麼兩點

下來,確實就讓孫翊很不爽。在他那兒來說,張遼哪怕只要有一點不足,那麼可以說他都不會說爆發,畢竟張遼要是個沒什麼本事的人,哪怕其人就算是不服孫策,孫翊都不會把其人看在眼裡,確實是,那麼樣兒一個三流的將領,值得他注意嗎?顯然是不值得,那沒錯。要不就是張遼其人沒有說和孫策齷齪,至少其人服,拜孫策爲主,都不用死忠什麼的。就那

樣兒,孫翊依舊不會多說,更不會爆發。可趕上張遼是又有本事,大將啊,而且絕對是江東孫策之下的第一大將,那樣兒的本事,可卻不服孫策,這麼兩點加在一起,孫翊要能忍受

住,也許一日兩日,甚至再都,一年兩年,其人未必就忍受不了,事實證明了,那他是可以。

但是再多了的話,早晚有一日是要爆發出來的,結果不就那樣兒了,也正常,畢竟前因後果啊,這個確實都沒少了。

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七十五章 賣藝葬父馬超幫忙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一四〇章 臨陣前沙場鬥將第二十七章 河間鄚縣有張合第五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三)第八四七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三)第二二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二)第四十九章 襲山寨有魚漏網第九一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七)第八八八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續)第九三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第八一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五)第三三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二)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八七五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四)第四六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三)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六一四章 文丑苦求劉玄德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七六一章 孟起帶兵入南郡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四四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九)第九三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九)第三〇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六)第六九二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四)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九九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一)第三八四章 兩洞洞主守三江第八四〇章 徐庶帳中解衆惑第二十六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完)第九十二章 接聖旨馬孟起赴京第九五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九)第五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八)第三八一章 涼州軍大戰陽平第九五二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第八八三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六九四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四一一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第一一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第七十七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完)第五十五章 涼州動馬超搬兵第一七二章 張遼帶兵到襄平第四五三章 押送物資回南蠻第四五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九)第三〇七章 戰祝融雷孟聯手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五)第二三九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一)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三)第四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一)第八九九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續)第二九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二)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六六六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第四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五)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五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二)第八八八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續)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六九六章 戰臨湘聯軍收兵第七〇〇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續)第四五三章 押送物資回南蠻第一〇五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第八三七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第八十二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六)第四九六章 涼州牧痛哭族叔第十九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完)第二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七)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二七五章 木鹿大王苦定計第九〇八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第八六三章 王子均抵達房陵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九二四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續)第五三三章 詔書傳長安建業第四三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一)第六二四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一)第三八四章 長安馬超擺家宴第九三四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四十五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完)第六二四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一)第六一七章 周倉欲投劉玄德第六八一章 函谷關兄弟請命第八六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四)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三二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二)第三八九章 張益德返還涼州第九〇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八)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五)第四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三)第三六五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續)第四三一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第一〇一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