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

孫策他們覺得涼州軍未必,畢竟馬超的想法,確實也是不好說啊。畢竟憑他對其人的瞭解來說,馬超帶着涼州軍,如果說人馬足夠的話,最後佔據了九真和日南,那不過是順帶着的而已,就是。可要是人馬不怎麼多了,那麼孫策覺得,對方就不一定如何了,真的。畢竟有一點肯定沒錯,就是馬超沒有想着必須要據交州全境,九真郡和日南郡對其人來說,不是必

須要得到的,別問孫策怎麼知道的,反正他就是清楚馬超這個想法,那是。話說那兩個郡連他都不怎麼看重,就更不用說是馬超和涼州軍了,真的。而涼州軍不奪取那兩個郡,對己方來說,未必就都是好事兒,還是有不好的地方啊,就是。所以說在孫策的眼裡,他其實是

更想讓涼州軍直接就奪了九真和日南,那麼自己也不用想太多了是吧。不過就算是己方還有那麼兩個郡,孫策自己的話,他也不想怎麼經營那兩個郡了,真的。實在是那兩地方也沒多少人,給不了己方太多好處,只能說增加勢力而已。可那樣兒的勢力,孫策覺得有還不如

沒有呢,真的。畢竟多了那兩個郡,其實也真是給他們不了什麼好處,就只是勢力增加,你要想好好經營,還得投入錢糧物資,那沒錯。而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說,與其投入錢糧物資,倒不如說直接就不要那兩個郡了,或者到時候就算馬超涼州軍不要,他們也不準備投入什麼的,只是管理一下就好。確實,這個就是孫策和江東軍對待九真和日南的態度,正常。

所以說連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是那樣兒的態度,就更別說是馬超和涼州軍了,推己及人,孫策還是能知道馬超他們想法的,就是。反正自己可是從來沒看重那兩個郡,九真和日南都丟了纔好呢,可涼州軍會那麼做嗎?不一定啊,還得看馬超的想法,他怎麼想,就會讓涼州

軍如何做了,是啊。而其人想不想據交州全境,孫策覺得是未必,至少在自己這兒,自己都未必能那麼做,更何況是其人了。對他們涼州軍來說,多九真郡和日南郡,其實和己方都一樣兒,那麼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增加了勢力,可確實是沒大用,又不是能增加大實力,能

增加一點兒嗎?也就那樣兒了,多了可沒有。關鍵是等涼州軍除了交州九真和日南兩個郡之外,都到他們手裡的時候,那時候己方和那兩個郡的地盤兒可就不接壤了,真心不是什麼好事兒啊,這個孫策和江東軍衆人可都知道。確實,要說地盤兒還接壤的話,能有那麼點兒好處,可這個連傳信都給穿過敵軍的地盤兒,到了那時候,確實是沒什麼好處。因此,就算

最後九真和日南還在江東軍手裡,可孫策他們的意思,有了和沒有,其實也差不多了,就等於是放棄了,真的。不過還得是之前守着那兒的繼續守着,但是他們不會說太把那地方當成是己方的地方。因此那個時候,那兩個地方,除了名義上是江東軍的之外,好像也真是看

不出來是江東軍的地盤兒了,就是。那絕對不是孫策和江東軍衆人想要的,因此,九真和日南,是否是他們的地盤兒,確實早都不重要了,而且不是纔好呢,是了,問題才更多啊,確實。因此,孫策他們倒是希望馬超帶着涼州軍全據了交州,但是從現在來看,他們還是不太會要九真和日南那兩個郡。對他們來說,那兩個郡也許也是負擔,還和南邊兒的異族異國

挨着,真心不是好事兒。畢竟你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過來了?那都不一定,說他們會進攻,不是假話,是有那個機率的,不過大小問題。現在的話,是因爲己方強,而他們弱,因此,對方不敢輕易進攻,可要不那樣兒呢,那不就變了?所以這個也是,現在沒戰事,不代表以後也沒有,那對方來進攻了,都是事兒,全是問題啊,沒錯。所以說孫策也不得不擔心,這

九真和日南在己方手裡,等不來涼州軍進攻,他們不要了,可異國的人來了,那都不一定啊。他是不怕什麼,可異國的人一來,己方還得和他們戰,對己方可真是沒一點兒好處。要說孫策是想讓涼州軍代替己方去和異國戰,只要九真和日南不在己方手裡,當然了,交州其

他的地方,也一樣兒有挨着異國地盤兒的,那是。所以說他們既然是佔據了交州,以後就得考慮好這個問題,異國要來進攻,他們就得守好守住了。己方沒那個壓力了,可九真還有日南依舊在己方手裡,難免對異國的進攻,己方就有責任去對他們,那是一點兒不錯啊。如

果說是那樣兒,那麼己方肯定也是要如此,必然。所以說孫策確實,他不想己方和異國對上,這個也不是逃避責任,實在是江東軍沒實力啊,沒涼州軍那個實力,要不然的話,不至於這樣兒。歸根結底還是實力不行,不過如果說交州還是江東軍的地盤兒,還是孫策他們在佔着,那麼異國來進攻了,他們都是當仁不讓和異國的人馬戰,這個肯定是。可要說整個交

州基本上都在涼州軍手裡,他們來進攻了,己方還得更出力的話,這個讓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是心裡不平衡,真的。真要是那樣兒,他們也會出力,未必能出全力,而心裡也肯定是不平衡,這個肯定是。說起來他們確實,之前是之前,而之後是之後,那情況怎麼都是不同的。

交州在誰手裡,更多的郡在誰那兒,那麼影響是大了去了。而涼州軍有實力,要說馬超是有點兒怕北方異族那不假,可他卻一點兒都不懼南邊兒的異族異國什麼的,畢竟他們那戰力,如何與北方異族比?就是,騎兵都沒幾個,那麼還能決定什麼?真心就說明不了太多,沒實

力啊,可不是。南邊兒都沒有什麼戰馬,那還能有什麼強戰力?真心是沒有,那是。連江東軍都沒有多少戰馬,更別說是南邊兒的異族和異國了,他們更沒有,真的。畢竟江東軍的戰馬,都是能從兗州軍那兒得到,但是南邊兒的異族和異國卻不行啊。就說當初馬超帶兵和南蠻戰的時候,孟獲那些人,他們並非沒有騎兵,可確實,真是少得可憐。別說和涼州軍、

兗州軍那樣兒騎兵多的軍隊比了,就是比起江東軍來,他們也是比不上的,就是。畢竟南邊兒缺馬啊,這個沒辦法。如果說涼州軍沒有涼州和幷州,這兩大產馬大州,基本上他們也得缺馬,很正常。畢竟產馬的大州就那麼三個,兩個都在涼州軍那兒,一個在兗州軍那兒。

涼州、幷州和幽州,三大產戰馬的大州,涼州的戰馬最好,這個也是公認的。幷州和幽州也出產戰馬是不假,可和涼州一比,這個差距就出來了。要是沒有涼州的上等戰馬,就光看幷州和幽州的戰馬,確實,都會覺得不錯,不管是外行還是內行,反正這個從來都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真就是那樣兒。因此,不看涼州的戰馬,會覺得幷州戰馬和幽州戰

馬都挺好,可再看涼州的上等戰馬,這個對比就出來了,就是。畢竟戰馬就得是人家那兒地方的,也可以說在這個上面,那涼州軍是絕對有優勢的,是啊。畢竟幽州的戰馬,真心是不如涼州出產的。這個就是差距了,哪怕這個差距不是說太大,可差距終究是差距。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可都知道。不過對兗州軍和江東軍來說,涼州軍的戰馬是對他們兩方管制,

除了說從個別商人那兒能買到點兒之外,其他的就沒太好的渠道了。而那不光是不多,價格也高,所以說在江東軍那兒,一開始有點兒市場,之後就基本上不行了,畢竟他們更多是和兗州軍合作,用的都是幽州的戰馬,涼州的是沒戲了,彼此都是。涼州軍是官方不賣戰馬,

但是除了戰馬之外,老百姓家用的馬匹,他們都是賣的。不過不管兗州軍還是江東軍,他們確實是不需要那樣兒的家用馬匹,他們就只需要戰馬。那些家用的馬匹,還不如兗州軍幽州出產的戰馬呢,這個肯定是,好歹幽州是出戰馬的大州,而涼州的話,戰馬哪怕比幽州的

還好,可就涼州軍他們用,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用不上啊。如果說有選擇的話,曹操和孫策他們也知道,用最好的那個,可顯然,那是沒可能。他們倒是想都用涼州軍戰馬,可對方也不傻,沒有那樣兒資敵的行爲。而且必須得說,涼州軍財大氣粗,根本不用說賣馬籌集錢糧什麼的,真的。哪怕現在來說,他們也一樣兒是賣馬不假,可那絕對不是他們最主要的收

入,還是絲綢之路、稅收,這些纔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不是賣馬。如果說有朝一日,賣馬成爲了涼州軍最主要的收入,那麼這個不是絕對的好事兒,至少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都是那樣兒看法。要說賣馬的收入絕對不少就是了,這個不錯,哪怕他們不是賣上等戰馬。

但是收入再可觀,可卻如何能與絲綢之路去行商比,如何能與稅收比呢,這個肯定比不了比不上啊,那是。賣馬是有收入不假,也不少,但要說主要,那是放到兗州軍那兒,而不是涼州軍就對了,他們那兒還得說是絲綢之路去經商,收稅,這纔是主要,而不是賣馬啊,不

是。賣馬是收入不假,馬超不會否認這個,可那卻不是主流,哪怕也是掙錢,那是。畢竟涼州軍能從絲綢之路上經商掙不少錢,因此,就算是賣馬,也能掙錢,可放到他們那兒,確實就不算什麼了,和絲綢之路一比,絕對是“小巫見大巫”啊,真的。因此,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有羨慕涼州軍的地方,這個怎麼都是,出產戰馬和絲綢之路那都是,沒錯。不過絲綢之

路是別想了,戰馬的話,更是沒太大可能。兗州軍的話,有個幽州,還能出產戰馬,但是到了江東軍那兒,確實就沒戰馬了。他們那地方,別說是戰馬了,就是駑馬,說實話也出產不了幾匹,真的。還是那話,不是說南方就沒有馬,可確實沒有戰馬,駑馬倒是有,而且這

還沒多少呢,都家用了,戰場是上不去啊。南方出產的馬匹,還別說,馬超真就看到過,這個真是,畢竟涼州軍南方也不是沒有地盤兒,真說起來,益州和荊州那可都是南方的地盤兒。而這兩個地方,尤其是益州,是出產南方的馬匹的,不過說實話,馬超就看一眼,就看

得出來,馬太次了,不是小看那些,實在真是,別說上戰場了,就是家用,也一樣兒是駑馬,和涼州所出產的家用馬匹,真心是比不了。而經過他的瞭解,還得說是水土還有品種,都不行,那就沒辦法了,這個是根本啊,而根本就是水土。如果說南方也有那樣兒的氣候條件,有草原什麼的,那麼未必就不能出產戰馬,哪怕比北方差點兒,可也有戰馬,不像現在

這樣兒,真心沒有啊。現在是沒辦法了,條件不夠啊,那是。不過馬超覺得也算是可以,至少江東軍地盤兒上不出產戰馬,對己方來說是好事兒。他們用兗州軍幽州的戰馬,那是真不如己方涼州的戰馬的。當然了,進攻揚州還得和他們水戰,己方是有戰船不假,大小都有

不少,可那水軍不行啊。如果說像己方戰馬那樣兒也有優勢就好了,可顯然,水軍的優勢是人家的,而不是己方的啊,己方是劣勢,沒辦法。

第五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〇)第一二七章 馬超夜襲南蠻軍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六十三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八)第六十八章 交流大會初試身手第二三三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下)第五四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四)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第三七二章 兩軍前徐榮身死第三一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一)第二一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二)第八七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五)第四六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八)第五八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四七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五)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四八一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第四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一)第二五九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完)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一二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八)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一五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七)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二七七章 謀士計破燒當(十)第九三八章 呂建被留房陵城第六十章 涼州軍決戰聯軍(續)第二七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一)第一四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八)第七七四章 滿伯寧回返大營第七三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七)第一五三章 馬超兵退二十里第九十二章 三人行到達成都第九七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一)第七二〇章 張飛燕投靠馬超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第九三六章 涼州軍信使來到(續)第九九三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續)第七二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五三六章 懷縣太守三求計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四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二)第六四九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二)第一三七章 費公舉趁夜撤兵第三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第二六二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第一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三)第二三六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完)第四〇六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續)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七十六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續)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六)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七七三章 諸葛亮緩兵之計第四九六章 涼州軍一戰零陽第一三二章 換主將董卓出發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二)第八三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五)第四七一章 作唐城涼州攻城(續)第八六三章 王子均抵達房陵第四五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三)第二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一)第八二七章 蘄春使者至軍營第三五六章 王子師逼勸李肅(續)第二二二章 各地報傳來南蠻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五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第九二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三)第八三二章 黃蓋退走蘄春破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四〇八章 銀坑洞馬孟談判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三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八)第六章 吃麪初識大漢第九二八章 徐晃率兵闖包圍第三十二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續)第七二七章 郝昭倒戈助涼州第一六四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三)第三〇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二)第七〇七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續)第三五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七)第七一一章 兵臨無極獻城忙第三〇六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中)第一四四章 李文優趕到漢營第八九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七)第四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五)第九七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三)第二四六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續)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七二二章 劉玄德欲往新野城第一二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三)第五五一章 兩方援軍到荊州第三三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四)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三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