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三)

是,孫策不是馬超,他更不是曹操。可說實話,馬超想滅劉備,那是因爲劉大耳朵擋着己方前進的腳步了,己方一統天下,那是必然要把劉備一方當成墊腳石的,那沒錯。曹操的話,也有這個想法,不過就看其人和兗州軍一方對劉備一方的態度,其實就不難看出來,他們也是一樣兒想滅了對方,那沒錯。而孫策和江東軍呢,他並非是看不上看不起劉備,可確實,

對方根本,那是江東軍一方的敵對,要滅他們,正常。而且劉備一方的地盤兒和江東還挨着,這個就不得不說,江東就想要奮起,那就必須要滅他們,那都對。所以說就是這麼個情況,那麼最後劉備一方是滅亡了,其實也都正常了。如今看來,他們第一被滅,那其實正常。

他們第一個被滅正常,要不被滅,那纔不正常了,確實。就看馬超涼州軍,曹操兗州軍和孫策江東軍,他們其實都想滅劉備一方,就看得出來,他們要是不被滅,那都不對了,確實是。所以說馬超帶着涼州軍去滅對方,最後曹操和孫策,那就直接放棄了,和最開始,那是

不一樣兒。確實,別說他們本來就有那想法,最後還是保不住了,而且滅了劉備一方,也能讓他們佔點兒便宜,那就只能說是那麼做了,就是。肯定都是想着己方得到好處,這個一點兒沒錯。不過多少而已,總比弊多利少強啊,那是。就是,要都是不好的,或者說不好的地方更多,那麼兩人兩軍都得往對他們好的那方面做啊,沒錯。那麼最後就是滅劉備,而他

們不再幹涉了,如此,對他們纔是好處最多,利益最大的,那可不就是了。當然了,這個也算是最後無奈的選擇,那沒錯。至少如果說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覺得要死保劉備,能得到最多最大的利益,那麼他們肯定還得那麼做。不過馬超覺得還好,事實不是那樣兒。他們

或許是能暫時保住劉備,這個不假。可說實話,最後要真那樣兒,可未必就能讓他們得到最多最的的好處利益,那可不是。如果說真那樣兒的話,兩軍不說和己方拼了吧,其實也差不多了,就是。可顯然,真心不會是那樣兒,至少就馬超就知道,他們那麼做了,得不償失。

所以說他們最後就算是看着涼州軍滅了劉備一方,當然他們也是給己方爭了點兒好處,那也是沒錯。沒好處的事兒,誰去做啊,那也是不錯。沒好處的事兒,那曹操和孫策他們也不會做啊,兗州軍和江東軍不會。就是,最後劉備是被滅了,也算是天下大勢了,那可沒錯。如果說換成是江東軍,那麼確實,就不一樣兒了。而那樣兒其實不符合馬超先容後難的策略,

這個肯定要先挑那軟柿子捏,那都沒錯。劉備一方和兗州軍和江東軍一比,確實是軟柿子了,那沒錯。哪方實力最弱,那自然就是劉備一方了,兗州軍和江東軍實力可都超過了他們啊。那是,江東軍都比他們強,就更別說是兗州軍了,那真是。所以說挑了那最軟的捏了,

那可是沒錯。還是那話沒錯,就是歷史沒選擇劉備,哪怕是給了他點兒實力不假,可最後還是沒選擇他(們),給劉備一方滅了。而之後三分天下,不是四分了。其實一想也是,四分天下,那確實是沒有三分天下好,確實是。對馬超涼州軍,對曹操兗州軍來說,對孫策江東軍來說,那都是四分不如三分啊,那是。對他們來說,怎麼都是天下少一個路諸侯最好了,

肯定是啊,都是那樣兒想法,沒錯。如果不是那樣兒,那麼確實,這個就不同了,不一樣兒了。曹操和孫策他們是那麼想,最後也那麼做了,結果也確實,他們算是滿意了,那沒錯。是啊,要是不滿意的話,也就不會那樣兒了。遺憾是有,畢竟劉備還是能和他們聯合,一起對付涼州軍,那都不錯。可天下少了一路諸侯,在曹操和孫策他們看來,其實還是好事兒這

個。畢竟大漢就那麼大,十三個州,可諸侯一多,分地盤兒的就多了。以前諸侯混戰的時候,就算是佔幾個縣城,你都能說是一路諸侯。但是如今三分天下,最就算是最沒勢力的江東軍,他們也有兩個州,所以說這個確實,以前不能比啊,那沒錯。兩個州啊,那是幾個縣

城能比的嗎?就算是長安、許都、建業,那也還是不夠。畢竟人家那是兩個州啊,哪怕其中一個都倒數第一。可揚州卻覺得是排名前幾的一個,那是一點兒沒錯。一個揚州,那不是哪個縣城能比的,確實。再多幾個,也比不上。揚州是六個郡,絕對的軍事重鎮,那都沒錯。

六個郡的話,那並非幾個縣城能比的,那確實是。幾個縣城,那確實還不夠啊。幾個郡,那至少了。那其實也確實,未必就一定比得上,可總是比幾個縣城要強啊,強多了,就是。根本就不能比,那差別差距,確實是不小了。畢竟縣和郡,那終究不是一個級別的。多少個縣加一起,最後才能組成一個郡了。幾個縣城的話,在有的郡那兒,一半的地盤兒都不到呢。

可不就是,縣城終究不能和郡比,那是。當然了,這個不是絕對的,要像長安了、許都了、建業之類的地方,加一起的話,那是絕對能超過某些郡,也是。這確實是需要具體是哪幾個縣城了,就一般般的小縣城的話,哪怕再多,可說實話,都不可能比得上一個大郡,那真是。

這個所謂的大郡,就像南陽、漢中等等,那樣兒的。那是絕對的大郡,天下大郡啊,不是一般般的郡能比的,一點兒沒錯。那麼那樣兒的幾個郡,確實也是,不是幾個縣城能比的,那也是不錯。不就是這樣兒了,那是。因此,當初的情況就是那樣兒,曹操和孫策他們,那

是。現在的天下大勢,那是少了劉備一方,在馬超他們看來,更多其實還是好的,那是。少一路諸侯,那就絕對是少一個分肉的,一點兒沒錯。當初諸侯混戰的時候,可以說絕對是狼多肉少了,根本就不夠天下諸侯分的。而如今呢,就只剩下了三路諸侯,他們也是覺得還都不錯。至少馬超他們不會覺得地盤兒真不夠分,他們不會嫌自己地盤兒大,孫策江東軍都

沒那樣兒的想法,就更別說是馬超和曹操了,那是。他們可不會覺得己方地盤兒大了,還想着是不夠呢,這個勢力怎麼都是越大越好啊,沒錯。如今曹操/他是覺得不錯,至少己方的勢力,其實已經算是超過了涼州軍,哪怕就只有那麼一點兒點兒而已。對他們也就是超過

了那一點兒點兒,可確實,是不能小看小覷了這個一點兒點兒,那真不行。不過雖說勢力可以說是如此,那都不假,可實力的話,他們卻還是不如涼州軍,那可是。曹操和兗州軍,他們也是,做夢都想己方實力超過涼州軍。不過那事兒也是,並非就真是沒可能,但還是那話,機率小的就和沒有也沒什麼區別了。那麼這個就是不可能的事兒,他們也是早都知道了。

那都超不過了,可也不會說放棄什麼的。話說連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沒放棄過,那麼試問曹操兗州軍,他們會放棄嗎?確實,他們更不會了。對曹操和兗州軍來說,己方實力是不如涼州軍不假,可卻沒比他們差太多,那也對。關鍵是己方還不是孤軍奮戰,又和江東軍聯盟,哪怕他們最弱不假,可在曹操在兗州軍那兒,也一樣兒是聊勝於無,那確實是沒錯。有

了和江東軍的聯盟,那是更能很好去對付涼州軍了。至於說後者也是,他們想着先滅江東軍,後再滅己方。不過說實話,己方不會讓他們那麼輕易得逞的。他們想滅江東軍,第一個就得把水軍整好,然後再說其他的,如果連水軍都整不好的話,像己方那樣兒,那麼確實也

是不行,除非說差距特別大。比如說人家有十萬水軍,反正拿出來了十萬,那麼你拿出來二十萬甚至更多,那還差不多。可人家江東軍的水軍肯定比那個多,你一方的話,到底有多少,這個能是他們兩倍?不一定啊,那麼在這個人馬數量,確實也就別想太多了,超不過那

麼太多啊,至少兩倍還得多了。別的都暫時不說,就光說歷史上的赤壁之戰。那時候的曹軍也有二十萬,而孫劉聯軍不過就五萬而已,這個差距確實不小,其實很大。但是說實話,這裡面最後周瑜火計成功,確實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都在,那是不假,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必須承認,就是曹軍,北軍,曹操一方,他們確實是不擅長水戰,還得當時去訓練,

那確實沒錯。可江東軍和劉備一方,那真是不用,他們本來就擅長啊,那也是。所以說你用己方不擅長的,去對付人家擅長的,這個算是以己之短,去對敵之長,這個本來就是你自己不佔優,那可沒錯。所以最後曹軍敗了,還是大敗啊,直接潰退了,敗退回了北方。要說

二十萬人沒幹過人家五萬人,這個已經不光是丟人的事兒了。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要說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影響最大的戰役,這麼說其實都並不爲過。雖說最後實際上,曹軍還跑回去一半,十萬人總能有,可也損失了至少十萬人馬,雖說是沒全軍覆沒不假,可確實,這

個讓他們是實力大損啊。赤壁之戰一場戰役,那是直接就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這麼說其實也是有其道理的,從很多角度來看,可不就是那樣兒了,真是啊,一點兒不錯。其實曹操和曹軍應該慶幸,赤壁一把大火雖說是讓他們大敗不假,可是沒讓他們一方全軍覆沒,這個就已經不錯了。如果說曹軍二十萬都掛了,那麼可真是,基本上北方也要傷筋動骨啊。不

過這個實際上才一半,他們也並非就接受不了。曹操沒有那樣兒的大敗,可他不是說沒輸過,這個輸掉的次數也不少了,加在一起,早超過一個赤壁之戰的損失了,那可沒錯。那麼之後來個赤壁之戰,他是有很多遺憾不假,可卻也沒辦法,都是無奈啊,都完事兒了,就是。

他確實,不怕失敗,那不錯。所謂是“勝敗乃兵家常事”,確實。別說還給他剩下十萬人馬,就算真是全軍覆沒了,就算是傷筋動骨了,曹操也不會覺得說一點兒都不能接受。其人的話,那還是很現實的,一點兒不假啊。其人從黃巾之亂之前,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一直

到三國時期,可以說曹操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那是沒錯。就像劉備的話,他還差曹操些,畢竟其人不過是黃巾之亂的時候纔開始嶄露頭角的,而曹操,人家之前就已經出名兒了,那沒錯。其人可比劉大耳朵成名早多了,也有大志向,不想劉備假仁假義,曹操是真心爲了大漢,至少你得承認,最開始的其人,就是那樣兒,治世之能臣啊,那可真是不假。瞭解的

就不用多說了,曹操就那麼個人。之後改變了,也是沒辦法,不是說他改變了,實在是天下大勢先改變的,曹操也是無奈了。畢竟是亂世之奸雄,都已經變成了亂世,你還指望什麼治世之能臣呢?那真是沒了,都亂世了,治世的話,你就等着吧。結果百年後,天下才再次

一統,不過這兩晉不如兩漢,這個也不用多說了,差距大了去了,差遠了,這個可真是,也都沒錯。兩晉那就是罪人啊,就是。

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第二六八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三)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八九九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四八八章 欲創大業謀大計第二五八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三)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六三五章 聯軍受阻羅縣城第一〇二章 崔安取勝孟優退第八六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二)第二一六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第八四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七)第三八二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第三三五章 孫堅對質袁公路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五)第一九九章 三日後叛賊退兵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四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七)第四七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一)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四三八章 說嚴顏三人歸降第八一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二)第三五八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第八三四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一)第四十九章 襲山寨有魚漏網第五四三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七一一章 兵臨無極獻城忙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六)第五九八章 曹孟德再攻下邳第四十章 兩陣前四雄相會第二二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三)第三九七章 孟達勸說兩洞主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三五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七)第二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二)第五一五章 假文丑詐開城門第三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一)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四七七章 魏文長帶兵救援第二一一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續)第八六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三)第八〇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七)第九十六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八)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二)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七七三章 武將來主動請命第九七一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完)第三一二章 雁過拔毛馬孟起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五二五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續)第六三七章 兗州江東破羅縣第三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一)第一五五章 追敵軍蠻王中計第四九一章 回辰陽得見主公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三六六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完)第五十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續)第四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三)第四〇八章 馬超得女又得子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五九四章 袁紹雄踞四州地第五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七)第七六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五)第一五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六)第八二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六)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六五八章 涼州軍夜戰晉陽(續)第五七三章 兗州軍兵臨下邳第四二六章 到漢中進入南鄭第九六四章 攻羅縣韓陳守城第六六五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五)第九六〇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續)第四三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第二一六章 得時機謀士投韓遂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二一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二)第四四四章 郭嘉出計破綿竹第四九〇 孫策質璽借人馬(續)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七四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七)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七八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五)第三二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五)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三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七)第五六六章 陳珪下邳教呂布第二十章 別衆人馬良歸還第四九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五)第三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第十八章 千人出征夜襲小谷第五九五章 逃徐州袁術末路第六四九章 馬超帳中教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