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九)

這就是多數南方異族的想法,他們知道大漢漢人的強,也知道他們比己方,很多地方,那絕對是超過了本民族的,所以說他們是想學習,想學那些對他們有好處的,這個和北方異族太不同了。畢竟他們可沒說要學習漢人什麼,甚至有的就認爲漢人是“兩腳羊”,所以說和南方異族那差別大了去了,可不是。南方異族想着漢人的農耕文明,而北方異族,就守着自

己的草原文明,放羊放牛,養馬什麼的,這個就是他們的生活。漢人過得好,他們覺得該搶的話,那麼怎麼都會去搶一次,這個沒說的。而中原大地,他們就只是當成了己方的大牧場,這不就是北方異族嗎,馬超他們還是很清楚的,他們的那些想法,就那樣兒。可南方異

族卻不是,他們的想法,那怎麼都是和北方異族不同,哪怕都是異族不假,可異族也是有不一樣兒的,那是沒錯。南方異族和北方異族,他們就不一樣兒,而前者也是,他們實力怎麼也比不上後者,實力也不同,那確實是。前者還沒大漢有實力呢,但是後者,那確實是有

實力啊。必須承認,南方異族,那是不行,只有北方,那實力,不敢小看小覷了。對比不了啊,差距太大,真是。連大漢,中原,三路諸侯都不能和北方異族比呢,一比較,他們完敗,實力沒人家強,就更別說是都不如三路諸侯的南方異族了,可不就是,這個真是啊。你連第二的都比不上,那還比什麼第一的啊,真是不假。就像江東軍似的,他們連兗州軍都比

不上,那麼就更不用說去和涼州軍比了,可不就是。要知道,那兗州軍更多的,他們可不如涼州軍啊,沒錯。那不就是,江東軍不如兗州軍,然後兗州軍不如涼州軍,那麼江東軍和涼州軍的對比,顯而易見了。當然了,也別說涼州軍什麼都超過了江東軍,那可不是,確實。

至少人家江東軍的話,那水軍的戰力,可就絕對超過了涼州軍,現在還是呢,一點兒沒錯。而涼州軍可是一直都想着,己方的水軍戰力,要提高再提高,馬超爲什麼讓甘寧一直訓練水軍,還不就是爲了對付江東。是啊,對付兗州軍的話,根本也用不上什麼水軍啊,那可不是。

水軍不強,至少和江東軍水軍差距太大的話,馬超也知道,別想着去滅人家了,真的。這個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他太清楚了,己方水軍不行的話,那麼還何談去滅江東,真是。水軍強了,那麼自然是沒說的。可和江東軍差距大了,那麼就是問題,還不是小問題。肯定是,所以說馬超和涼州軍,他們都是,一直都致力於增加己方水軍的戰力,他們也都知道,那確

實是刻不容緩了,可不就是。想滅江東軍,那個就是必須的,確實。你不想不去做,那麼就不用多說。這件事兒,那可以說是必須去做的,不管說是馬超也好,還是涼州軍衆人也罷,都是那樣兒想法,真是。滅江東軍,也是必須的。滅了他們之後,才能說再去想兗州軍,就

是這樣兒。畢竟這個也都是先易後難,肯定沒錯。比起兗州軍來,江東軍他們,實力還不足,誰讓他們是最後那個呢,最弱的,沒錯。要是沒有那天下最強的水軍,不說己方早把他們給滅了吧,可至少這個時候,他們揚州的地盤兒,已經是丟了,不知道是丟多少罷了。反正那地方就六個郡,別的不敢說,可佔一個郡,馬超和涼州軍,他們可都沒覺得是什麼太大

的問題。那肯定是啊,畢竟這個兩軍的實力對比,涼州軍做到那些,那還是沒問題的,不像現在,水軍不行,不宜說出動大軍如何,就是。現在是不行啊,要真是像那樣兒的理想狀態,確實,馬超早就出兵了,何至於說讓孫策他們繼續徵兵呢,確實。那樣兒的話,他怎麼都不會給孫策和江東軍那麼多機會的,那是。對他來說,晚一點兒去進攻,或者說去滅江東

軍,那都是給己方找麻煩,一點兒不假,可不是。那樣兒的話,己方是能早出兵,就必須那樣兒,比什麼都好。理想狀態下,是那樣兒,可現在的話,不是,就因爲己方水軍實力還不夠,更是沒什麼機會。當然了,前者是最主要的,後者和前者比,那確實還不夠。當然了,

要真是有什麼天大的好機會,那麼馬超和涼州軍,他們也不會放棄的,那肯定沒錯,就是。畢竟那樣兒的機會,尤其是天大的好機會,估計這輩子也就那麼一次了,那麼真就把握不住的話,最後失去了,不後悔就好了,真的。但是這樣兒的事兒,確實也是說不清楚,可不是。

畢竟機會絕對就是轉瞬即逝,尤其是現在發生的,那更是了。一直都有的,那基本都算不上什麼天大的機會,確實。所以說這個也是,多了的,持續時間久的,那麼基本上就可以不算在內了,是啊。真正天大的機會,基本上哪個不都是轉瞬即逝,你把握不住的話,那麼就什麼都不用想了。不過如今來看,馬超和涼州軍衆人也都知道,這個別說是天大的機會了,

就是一般般的機會,也不太可能會有的,發生不了啊。就看孫策,看江東軍他們,就不難知道一二了,確實,這個沒錯。如果說真有的話,那麼他和涼州軍,確實是不會放過,真錯過了,以後就沒了,馬超就是這麼想的。當然了,有的機會,其實也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哪怕是很,怎麼說呢,基本上是做不到,那樣兒。可這個不影響說,你有機率做到,這個也是不錯。就像說奇蹟也不是沒機率發生一樣兒,可就是那概率有和沒有,好像區別也不是說那麼大,這個是。要真是機率都大了,那麼那些也就不值錢了,真的,還不就是那樣兒。

是啊,多了的還能值錢嗎?物以稀爲貴,這個話怎麼都是有道理的,那是。少啊,關鍵是有用,那麼這個東西的價值,絕對不會低就是了。當然要是沒用的東西,那麼多和少,都不值錢,確實。所以說這個也是,那可沒錯。有用的,少了,稀少,那就值了銀子了。那麼反過來說,沒什麼用的,再多也是不值錢,正常。那麼同樣兒也是,有用的東西,多了的話,

其實也要不值錢,這個真是,所以說……不過機會肯定是,少啊,那沒錯。多了的話,就不能說是什麼機會了,那確實不假。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兒,機會少,甚至就沒有,哪怕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還是都想着有,那是不假,一直都那樣兒,可顯然,確實沒那麼簡

單。那麼還是,都沒有的話,三方都一樣兒,是誰也別說什麼,確實。反正不用那麼去怨天尤人,你這兒沒機會,我這兒沒有,他那兒也是一樣兒,這個是不錯。那麼既然都沒有,還是說繼續徵兵,增加己方實力,等兵力多了,人馬多了,再和敵軍一戰,那是。不管說是馬超,還是曹操,亦或者是孫策,他們其實都是如此想法,哪怕孫策也是,那可沒錯,真就

那樣兒。都想着己方人多出戰呢,那是一點兒都沒錯,無論馬超、曹操還是孫策,都是那樣兒啊。如果說不想着己方人馬多了去戰,那都不對了,對他們那幾個當主公做老大的來說,可不都是,沒區別。都想着,己方人馬夠了,就征戰啊,佔敵軍地盤兒。就說之前的曹操,他可不就帶着兗州軍那麼去做了,哪怕最後是敗了不假,可確實,也一樣兒讓涼州軍損失不

少。對他來說,這幷州之戰己方是輸了不假,可涼州軍他們呢?是沒輸了,贏了,可損失呢?沒己方多不假,可卻也沒少了,那確實不錯。而這個是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想要的,都是,之前那話沒錯,聊勝於無,總比說他們兗州軍敗了,最後還沒說涼州軍損失多少,真那樣兒

的話,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就真心是一點兒都不爽了,肯定是啊。所以說就這樣兒的話,那其實還都可以,至少是不錯。讓涼州軍他們損失更多,是兗州軍的小目標之一,所以說達到了,是可以了。敗了,退了回去,那也沒辦法,他們也是想到了,一點兒沒錯,贏不了人家

啊。所以說就現在這樣兒了,那是,輸了是退了,沒贏,可卻也是讓涼州軍損失了不少,哪怕不是說讓他們損失更多,那沒有,但是之前那樣兒已經就不錯了。當然了,他們肯定不會說希望每次都那樣兒就是了,己方敗,然後對方勝,哪怕讓敵軍損失多,可也不是最好的結果,真的。因此,兗州軍他們肯定也是,希望己方能贏,那可沒錯,不過贏的機率,還是

不大,或者說能贏幾次?其實他們也知道,反正對手是涼州軍的話,這個就不要多想了。反正看以前不就是,這個己方不是沒有勝的時候,但確實,有過幾次?這個真是沒錯,多了的話,天下大勢也不是如今這樣兒了。至少己方是老大,而他們涼州軍才老二。可如今呢,

己方纔是萬年老二,而他們涼州軍,實力最強,就是第一,己方超過不了他們,這個也是……他們是希望己方更強,所以如今也是徵兵,增加了實力,這個也是沒錯。如果說江東軍他們是想着增加實力,徵兵是不讓涼州軍滅,改變曹操和兗州軍想法,那麼兗州軍,他們肯定不

是那樣兒,是想着增加實力啊,對付涼州軍。那必然是那樣兒,人馬多了,和涼州軍戰,奪取對方地盤兒。哪怕說現在的話,說是兗州軍的勢力能大了那麼點兒,這個也是。不過勢力不是實力,那最強的還得說是涼州軍,而不是兗州軍。就看涼州軍那個錢糧,那就不是兗州軍能比得上的。前者的話,那錢糧物資什麼的,太多了,一邊兒徵兵,一邊兒增加着實力,

一邊兒還能練兵,水軍步卒,那都沒斷過訓練,而且還有富裕呢,賞賜手下將士,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還不少,真是。而涼州軍的將領,也包括謀士,除了士卒之外,他們可都是對自己主公給的賞賜都免疫了,真的。要說最開始的時候,看到自己主公給的賞賜,一次兩次,

甚至再多點兒,三四次,也許還能覺得是不少,確實夠多,可這個次數一多,他們還真就是見怪不怪了,那是,都覺得對己方來說,那太正常了。給自己多賞賜,他們也沒什麼其他的想法,都覺得正常了,沒什麼驚訝,沒更多想法,因爲這個對己方來說,還真是不算什麼。

可是對涼州軍的士卒,他們想法,那確實是和己方的將領謀士都不同。爲什麼這麼說,這個也是事實了,畢竟士卒想法簡單,這個他們是從來都不會說嫌棄賞賜多,這個肯定沒有,那是。對他們來說,自己這些人可都算是有了今日沒明日的,所以說主公的賞賜,再多了,那就給家人,要自己真沒了,家人好歹說除了撫卹外,這個也算是不小的收入,確實。馬超

給己方士卒的賞賜,也是不少。是,肯定不能和那些將領謀士比,可兗州軍還有江東軍,他們士卒確實也不能和涼州軍的士卒比,這個倒是也沒錯,就是。涼州軍的將領謀士他們,沒人會覺得說自己有了今日沒明日的,那也只有說他們士卒會那樣兒想法,其實一想也正常,

確實。反正都算得上是腦袋給別褲腰帶上了,說沒就沒,太正常了。能一直都保住小命的,終究是少數啊,極其少的人。

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第六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完)第三四七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第三九四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第九八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四)第一七七章 馬孟起欲見劉宏第六四〇章 殺眭元進人離去第五十六章 糜太公算計馬超第四三〇章 郭奉孝欲說高沛第七五六章 戰長江甘寧敗退第六五三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三)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七三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四)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七九〇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第五五三章 桂陽郴縣三人會(續)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第一三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四)第八四六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二)第一五五章 陳到帶人赴青州第三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三 )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三九四章 益州軍退守成固第五九八章 涼州軍進攻泉陵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第九六三章 涼州軍兵進長沙第二三三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二)第八二九章 涼州軍出兵蘄春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一二四章 翌日兩軍作交換第二九二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第三〇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完)第三四九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第二四四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六)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二二〇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七)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九三三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續)第八十四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第六五五章 說趙睿謀取晉陽第九〇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二)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四一九章 郭奉孝出計擾敵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八十一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五)第八十五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續)第四八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九)第三三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三)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九三七章 史渙攜糧至房陵第八三二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八)第二三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第五二一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第五〇九章 遷雒陽孟起出兵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四戰聯軍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三〇一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上)第二九六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上)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五三一章 楊奉白波襲曹營第一四七章 董卓聚衆議破敵第九四三章 孫劉聯軍再攻城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八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八)第五八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七三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九)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三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第四一八章 馬超帶兵回成都第九二四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續)第四八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一)第四三〇章 郭奉孝欲說高沛第三八八章 張飛一家至長安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三三三章 李儒趁夜訪孫堅第四五七章 神來一箭勝負定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六十五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第九三三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續)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五)第三〇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三)第七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第五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七)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第一三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五)第四十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完)第七十七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完)第三二三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續)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四三一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第二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