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

兩人不光是年紀比曹操小,更是有着一流的武藝,這個什麼叫一流武藝,最基本的,就是在千軍萬馬之中,只要對方不放箭什麼的,基本上都是能衝進突圍出來,這就是一流武將。當然了,受傷什麼的,有的也許沒有,不過有的人也得有,這個很正常。你像演義裡寫趙雲那樣兒的,終究是演義,不是真實的歷史,至少想來個七進七出,你開玩笑呢,當曹軍都是

飯桶,哪怕不放箭什麼的。這個你想完好無損,那真是,別說你趙雲了,就呂布再世,也一樣兒做不到啊,所以說那是演義裡的誇張,可不是真實歷史,這個馬超還是知道的,他很清楚。而且其實一流上等的武將,還是能做到衝殺一次,突圍出來的,只要對方不來個什麼

萬箭齊發,那基本上就沒問題,孫堅當年不也是那麼做了嗎,關鍵是人家還做到了,他那時候可還沒有一流上等武藝呢,只是一流下等,可這個其實也足以是說明問題,真是。所以說這個並非就是難比登天的事兒,一次還是可以的,但是你說來個七進七出,那也太假了,

這事兒你信嗎,反正就以趙雲的武藝,馬超是肯定不相信的,也許像項羽那樣兒,霸王的水平,可能差不多,畢竟趙雲武藝如何能比得上霸王項羽呢,這個也是,人家那武藝,畢竟“王不過霸”啊。雖說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確實不是那麼好比較,這個確實,但是霸王項羽的話,那畢竟是名流千古的人物,而且武藝之強,那也是絕對的,公認的,不第一就第二,

確實在歷史上來說,那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說如果是項羽的話,那麼也許是不一樣兒了,可比趙雲厲害。其人也不是沒本事,馬超還是知道的,不管說是歷史上還是說這個時代,那都是不錯。可分和誰比,和霸王一比,那自然就是後者勇冠天下了,這個肯定是啊,趙雲的

話,還有差距,畢竟其人更多的精彩形象是來自於演義,那個虛構太多,沒辦法,小說都那樣兒,不虛構就不是小說了。再說了,史書都有虛構的地方,那就更別說是小說了,真心是正常,要想看不虛構的,好像很少,都得有點兒,實在不行,那就看史書吧,好歹真實的

地方多啊,這個也是不錯。確實,所以說虛構的要是不愛看的,那麼史書不虛構的地方多,可以看看,真的,小說肯定就不適合了,這個肯定是啊,沒錯。而且演義什麼的,誇張的地方太多,一下兵力都上百萬了,這個確實。歷史上來說,東漢末年一共纔多少人,這一方的人馬就上百萬了,這個確實,誇張了,赤壁之戰的話,沒那麼多人,曹軍二十萬,孫劉聯軍

五萬,也就那樣兒了。而曹操是大敗不假,可卻不是全軍覆沒,但是肯定損失一半,這個還是有的,畢竟大敗啊,這個損失不到一半還不能說是大敗。不過儘管如此,也是影響巨大,在三國時期,算是曹操敗最慘的一次了,這個不光說是人馬損失多,關鍵他是帶着足夠信心

來的,要一統天下,拿下江東,天下基本上就算是到手裡了,可惜……怎麼也沒想到,二十萬人馬,居然還敗在五萬人的手裡了,哪怕是孫劉聯軍,哪怕江東的水戰,天下第一,可即便如此,二十萬人馬,依舊是敗了,這個確實是讓曹操遺憾,而天下大勢,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那就是赤壁之戰,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這個確實也是不

錯。赤壁之戰敗了,讓曹操的優勢不說一下沒有了,可確實是減少了一點兒實力,至少他一時半會兒,那是真沒有能力去一統天下了,這個劉備孫權他們都知道。而劉備確實是得到大利益的一方,至少荊州那些地方,都是讓他們得到了,哪怕是說從孫權那兒借的,可卻也有了爭霸天下的基礎。畢竟這荊州西邊兒就是益州,劉備一方可都一直垂涎那地方,和當年

得到徐州不同。因爲得到徐州的時候,以當初劉備的實力,還沒有能力去開疆拓土,連個袁術都打不過,這個也是問題。而劉璋的話,說起來他有些地方,可還不如袁術,所以說劉備去了益州幾年,就拿下了益州全境,這也是開疆拓土了。可孫權那邊兒就眼紅了,沒辦法,

他們就算是有能力,可也沒有辦法去益州,這個真心無奈,更何況沒那麼多人馬。所以說最後他們奪荊州,周瑜魯肅他們都不在了,換成呂蒙當大都督,呂蒙那個人,典型的鷹派人物,還不覺得劉備一方有什麼好的,所以說荊州就必須要拿回來,包括陸遜也幫忙,這個書

生確實是不一般,他不可能看不出來和劉備聯合的好處,可沒辦法,爲了自己出頭兒,就得那麼去做,奪取荊州,書生的心思也不簡單。其實一想能名留青史的人物,有幾個簡單的呢?這個真是,好像是沒有對吧,所以陸遜那種的,天下頂級謀士,可能是個簡簡單單的人嗎?當然不是了,所以說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爲了自己的利益,也許不那麼想做的事兒,

可最後還得去做,很正常。而江東那邊兒,可能風水不好,一個個都督前三個都沒活時間太久就掛了。周瑜、魯肅還有呂蒙,三人都是,雖說他們是之後都算是有人繼承不假,可每損失一個,都是江東的一大損失,這個一點兒沒錯。畢竟三人都是什麼人,前兩人,那可以

說是天下頂級謀士,一點兒都沒錯。前者是擅長指揮水戰的大將,後者有足夠的戰略眼光,

也是擅長指揮陸戰的一個。第三個也厲害,本來以前就只是個二流武將,但是之後本事到了不說是頂級謀士,其實也差不多了,所以說文武雙全的一個,確實是不一般。這呂蒙可比什

麼李恢、滿寵還有虞翻之流強太多了,這個真是一點兒不錯,真正文武雙全的一個,那絕對了。最後呂蒙沒了,還有陸遜繼承,而這個書生確實是厲害了,連活的時間上,那都比他們多太多了,所以說陸遜也算是給江東有大貢獻,哪怕最後孫權是老糊塗,在太子問題上那麼多事兒,可陸遜還依舊是爲江東兢兢業業,這個足以見得其人,不管說是本事還是忠誠,

那可以說是都有,還都不錯啊。陸遜是個書生不假,可卻是一個讓人不能也不敢去小看的書生,就最簡單的,關羽是小看了其人,結果最後他是掛了,讓孫權給咔嚓了。劉備其實也有小看其人的意思,畢竟在他看來,自己那可都是軍旅幾十年了,經驗豐富啊,可他陸遜呢,

纔剛帶兵吧,所以……結果最後都什麼結果,那就不用多說了。書生是有本事不假,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個時期要是沒有陸遜的話,孫權那邊兒的實力肯定要更完,這個真是。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而呂蒙之後也有陸遜,江東四英,確實是不一般。可惜就是前三個比較短命,要不然的話,江東怎麼也能比歷史上強點兒吧,這個可以說也真是沒錯啊。

畢竟周瑜、魯肅和呂蒙,他們三個隨便一個,那可以說都是頂級人才,這個一點兒不假。如果說不是那麼早就掛了的話,可以說還會有其他的建樹。不會一提到周瑜,第一個總想火燒赤壁,其人要不是三十多就沒了,以後還得有其他的成就,這個正常啊。一說起魯肅,就想其聯合劉備公抗曹操,這個也是其人的戰略之一。魯肅以前的意思也是三分天下不過不是

和曹操還有劉備他們三分天下,是和曹操還有劉表,三分天下。雖說這個人物最後是變了,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就是把劉表給換成劉備,差不多就是那樣兒了,確實。他那個時候也沒對劉備有什麼大研究,沒什麼接觸,要不然的話,可能就變成是劉備了,這個也是,所以……

而一說呂蒙的話,也不是第一下就想到其人白衣渡江,奇襲荊州什麼的。其實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未嘗就不能做出來更驚人的一些歷史事件,雖說那樣兒的事兒,可不是說說就有的,但是你就活了那麼四十多年的話,那確實,還是不夠的。不管說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可都

過六十之後才掛的,孫權更能活,過七十纔沒,這個也是不容易啊。不過他那樣兒的人,那種性格,也許不能說特別長壽,可確實,想讓孫權像孫策那樣兒英年早逝的話,那還是不會的,這個真是。孫權其人是又厚又黑啊,那可真是沒錯。雖說真拿出來說,他的厚不如劉備,黑的話,也一樣兒不如曹操,但是他確實兩樣兒都佔了。劉備就是厚太多,曹操更是黑

太多,還是比較鮮明的,就他孫權,是又厚又黑,確實,這個……其實也可以說這個是其人本事,要不怎麼沒說別人又厚又黑呢,所以說孫權這個人也是,他也有特點,曹操和劉備給他的評價,也算是可以,這個還算正面了。從曹操那兒來說,孫權確實,其實真就算是他

的晚輩,畢竟他是和孫堅一個時代的人,兩人也都認識,雖說沒那麼熟,可也算是有那麼點兒革命感情,畢竟都去討伐董卓了,這個確實是。會盟的話,都歃血爲盟,大家就算是磕在一個地方的弟兄了,可以這麼說。因此,孫權就是他的子侄一輩,這個也可以那麼說,所

以曹操就有了那話,“生子當如孫仲謀”,也可以從側面來說,他認爲自己兒子有的地方確實是不如孫權,這個是他的一點兒想法,也正常。就看孫權能守住父兄的基業,就衝這麼一點,就足以是讓曹操高看一眼了。畢竟亂世之中,你能自保,那其實就是本事,多少人都沒自保了,最後都讓人給滅了,前車之鑑太多了,真是。所以說他也不得不感慨一句,這“生

子當如孫仲謀”,確實。到了劉備那兒,如果說沒有那麼一堆事兒,沒有江東把孫權妹妹都給嫁過去的話,那麼劉備也能說一句,不說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說句其他的也行啊。但是孫權妹妹嫁給他了,這兩人直接從沒什麼關係,就一下到了親戚關係,這個是一點兒沒

錯的。孫權妹妹雖說不是一個爸一個媽的,可也是同父異母的親妹妹,而劉備娶個一個比他年紀至少要小二十多歲的大美女,那可真是,就偷着樂吧。可惜其人對這個美色方面,確實不是說那麼,反正不像曹操那樣兒,這個是不錯。要不然的話,他也說不出來那樣兒的話

了,真他孃的經典啊,但是不可取。反正對其人來說,那比美色更重要的,可不有的是嗎,這個肯定是啊,一點兒沒錯,就比如說一直起來爭霸天下,那可不更重要怎麼地,這個確實也是,別說是他了,就曹操和孫權他們的話,也都那麼看啊,沒什麼區別。不過兩人雖說是有了那麼一層親戚關係不假,但是劉備確實,他做事兒不地道,別看孫權那個人那個性格作

風,有時候也是讓人看不上,但劉備其實他更是讓人看不上,什麼事兒都得拉上江東,反正更多都沒什麼好事兒就對了,不是去進攻,就是被進攻,然後之後還來個夷陵之戰,雖說這個之前也是孫權奪了荊州,殺了關羽,可你劉備終究是不佔什麼理,那荊州是管人家借的,

然後你還一直都不還,那麼人家採取武力解決,其實也沒什麼說的。至於說殺了關羽,那更是正常,反正從長遠角度來說,江東他們覺得對啊。

第三三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六)第七一七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九)第二〇四章 謀官位拜訪何進第二三二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一)第三四三章 聯軍兵人汜水關第六九九章 入地道涼州中伏第八一一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六)第三五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一)第六三九章 裡應外合破堅城第八十三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七)第三五四章 王司徒挑撥呂布第一三八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四)第一六二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五)第二七七章 謀士計破燒當(十)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二二六章 涼州再戰三江城第四五六章 行南陽再臨宛城第五九五章 逃徐州袁術末路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二三〇章 驅猛獸戰涼州軍第五四三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第七五五章 江陵城文聘歸來第九五〇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完)第八四一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八)第一一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騎兵突圍第四六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三)第二十八章 途經路上人被救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九〇〇章 曹仁帳中說孫策第七一七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九)第九〇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五)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三六六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完)第二四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三)第六三〇章 趙子龍兵進上黨第八八四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續)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五三七章 入得城池見文魏第三〇九章 馬超領兵返長安(續一)第七七二章 馬超書信送長安第九二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完)第二三八章 爲請罪徐晃回許(續)第一二二章 董荼那出使敵營第五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四)第三七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四)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七三八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續)第四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三)第八九八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第七十九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三)第一四三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第四八一章 劉玄德問詢魏延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七〇二章 強將消失無蹤影第九九七章 曹孟德帶兵北上第四七八章 涼州軍再攻作唐第二一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六)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一四二章 遇埋伏漢軍初敗第八九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二)第三八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三)第八二八章 擂鼓聚將欲進攻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九〇〇章 曹仁帳中說孫策第四十六章 曹孟德約見孫劉(續)第一四六章 馬孟起再宴衆人第九七八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二)第七九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三)第五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三)第一八八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完)第一六九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八)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第七〇六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第二五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四)第五三四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續)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八三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三)第四八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九)第五二一章 白波三賊算楊董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九二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五)第一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續)第九十八章 兗州軍渡過遼水第四三六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續)第七四〇章 雙方合作攻敵城第五四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四)第七五七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第五九八章 曹孟德再攻下邳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五)第七七六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續)第二九〇章 呂布逞威雒陽城第五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三)第二九八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完)第七一五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第八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續)第六四九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