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三)

誰不都是那樣兒嘛,確實啊,這個倒是也沒錯,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那都一樣兒了。所以說在真正的大好處大利益面前,他們三個,說要滅誰,利益多了,那都可以不滅,改變主意都沒什麼,確實。而其他的呢,只要對他們三方有好處有利益,多的時候,三人除了曹操底線都能突破外,其他兩人,只要不觸及到底線,那都沒什麼太大問題,確實,這個也是

沒錯。當然了,真說起來底線這個事兒,不是說馬超和孫策他們就永遠不會說就不做什麼超出底線的事兒,這個還得看具體,肯定沒錯,確實啊,就是那樣兒了,真的。只是分和誰比,和曹操一比的話,人家那可是奸雄,而你們充其量最多也就叫個梟雄,這個真是不錯。

梟雄的話,歷史上有的是人,你都可以叫他們一聲梟雄,那都沒錯,確實也對,可奸雄的話,除了曹操之外,真心就沒誰了,這個瞭解歷史的,還都該知道啊,確實,所以說這個奸雄,人家你能比得上?這就是了,人家就是奸雄,而你們都不是啊,這就是差別差距,可以

這麼說。確實,爲什麼總這麼說呢,就是要告訴所有人都不要忘了,這歷史上到底是給曹操一個什麼評價。不管其他的都如何,這個亂世之奸雄,確實是跟了他一輩子,真心沒錯。而給曹操那個評價的許子將,也算是因爲這個出名兒大了,至少比之前的話,出名兒更多。其人之前也不是沒名兒,但是相比之下,肯定還是評價了曹操之後,那名聲更大,算是名留

青史了,其實也對。有人說許劭就因爲這麼一個評價,算是出名兒了,這個也算是蒙上了,整對了。其實這麼一說,好像也有那麼點兒道理。至少你聽過其人還評價過誰,你記住的?如果說還有你能記住的,可能有幾個呢?這個也是,所以說……至少說沒有曹操這個奸雄的

評價的話,許劭就算依舊是有名兒,可卻未必就有那麼大名,這個真是,所以說其實也算是曹操給他出名大了,這個也是有他的貢獻在其中的。如果說其人要沒有許劭說的那樣兒,如果說曹操不是那麼出名兒的一個,不是能名留青史的人,那麼許劭也不會說有那麼大名兒

了。確實,這點你得承認,聽過其人更多的,後來的人,那其實都是因爲曹操這個亂世之奸雄的事兒,要不然的話,許劭可真心沒那麼大的名兒,哪怕他在漢末有個什麼月旦評,可還是沒有曹操那個事兒出名兒啊。畢竟你一問到底是知道月旦評許劭的多,還是知道曹操那個亂世之奸雄的多,這個不出什麼意外的話,那還得是後者吧,至於說前者,那估計有人都

沒聽過,所以……前面的,沒聽說過,那都正常。可後面的話,就算對曹操不怎麼了解的,應該也知道點兒吧,這個確實啊。畢竟曹操和許劭,兩人誰更有名兒,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如果說曹操也來個什麼月旦評的話,沒準比許劭那個火多了,哪怕都錯了,其實都無所謂,

真的。重要的這個其實不是說對錯,而是誰來評這個月旦評。反正曹操其人那就是比許劭有名兒,這個一點兒不錯。當然了,他評論別人的話,確實未必就比許劭強,甚至根本乾脆就不如,這個很正常啊,真是。可許劭有個月旦評,有人還沒聽過呢,但是曹操要真去,他也來一個什麼評,那麼聽過的人就該多了,這個也真是,名人效應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這個名人啊,許劭雖說其人也是有那麼點兒名兒,這個沒錯,可分和誰比啊,和曹操一比的話,那麼肯定還得是人家曹操的這個名聲更大,不是嗎,所以……你許劭的名聲,那還不能和人家曹操比啊,這個肯定沒錯。你許劭不過就是有個月旦評,然後說了曹操是奸雄。但人家曹操的成績在那兒擺着呢,這個確實就是許劭達不到的了,這個也是沒錯。所以說人

家曹操可比那許劭出名兒多了,可不是嗎,所以說……還得是你人自己出名兒,那麼你做的事兒,估計也能出大名兒。當然了,你要是能做出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來,那麼你肯定也出名兒了,這個也確實。可真要說起來的話,有多少人就真能做出來那樣兒驚天動地的

大事兒來呢,確實不會是多數,極少數,差不多那樣兒了。畢竟能名留青史的人,其實都得說是少數呢,所以說這個也是,都是太少了。天下古往今來,那有多少人?不計其數吧,可能留下名兒的,確實那就絕對是極少數了,就是這樣兒啊,真心沒錯,確實如此,不錯。

還得說是人多,可留下名兒的那太少了,真的。畢竟名人什麼的,那還是少數,如此,確實啊,就是這樣兒。要都那麼多的話,名人也就沒有什麼太大價值了,可顯然不是那麼回事兒,是吧。這個也確實是,名人那肯定不是你那普通人能比的,你那普通人的話,就只能說是個人名兒,確實啊。所以說這個就是差別,或者說也有差距,就是如此沒錯,還真是了。

所以說這個也是,你一個人名兒還能和人家名人比?這個還真是,不行啊,這事實,所以說還得是,人家那名人,是吧,這個……而名人也是有名聲大小,這個肯定是,像人家曹操,那就是有大名兒的,而許劭的話,至少和他一比,那名兒就小了,可不就是。當然了,人家

名兒哪怕是小了,可卻依舊是名人啊,比那普通人強,所以說這個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吧。真的,和沒有什麼名兒的人比,和那名氣更小的比,那許劭絕對就是大名人了,這個真是。但要是和曹操一比,那就完了,確實不是一個級別的,這個也真是沒錯。可

不就是嘛,確實啊。如果說許劭比曹操名聲還大的話,那也許就是另一樣兒了,這個也是啊,可能發生。畢竟誰的名聲大,可以說基本上影響也就大了,肯定聽過其人大名兒的,那更多,就是這樣兒。如此才能說是更有名兒,是吧,基本上還不都是誰知名度高,那就更有名兒嗎。曹操知名度高,而許劭知名度低,相比之下,所以說前者就更有名,後者是差了,

確實。而此時的曹操不說每日都關注己方徵兵的事宜,可也差不多。他也知道,這己方徵兵的情況,其實就決定了之後己方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防禦,這個是。畢竟一想馬超回到司隸後,肯定也得是大規模徵兵,以補充他們之前損失的人馬。或者說本來就已經沒有可調

撥的人了,這他們不去徵兵也不可能啊,確實。孫策江東軍他們那邊兒,好歹之前冀州大戰沒他們什麼事兒,己方和涼州軍都損失了人馬,可就他們沒什麼損失,所以這個其實也算是此消彼長了。因此,這己方和涼州軍都在徵兵,他們江東軍也是一樣兒,可他們有了那麼點兒優勢,這個自己也是清楚。所以說如果他們真要是有人馬再進攻荊州的話,拉上己方,

己方能去,那麼還得去啊。不過這個事兒不一定,不是說他們沒人馬,是說他們不一定會馬上去進攻荊州,這個曹操知道。畢竟之前荊州戰事,江東軍和己方可都沒佔到什麼太大便宜,所以說孫策他們的想法……這個反正是自己的話,自己肯定也得好好想想,到底要不要換一個地方再戰,這個確實,是要好好考慮一下的。不得不說,如果說再進兵荊州,就那地

方,自己和他們江東軍再加上涼州軍,在那兒都戰多少次了?說起來真是太多了,加上劉表和劉備的時候,真是太多了。而那地方一下就滅過兩路諸侯,劉表和劉備嗎。前者的話,應該說也算是比較倒黴,多了不多說了。那麼後者的話,真就是天下大勢啊,那是阻擋不了

他們涼州軍的腳步,至少劉備是不行了,這個事實也證明了,確實如此啊。天下大勢,那時候就是涼州軍想要滅他們劉備一方,哪怕己方和江東軍其實也都是有所努力,可最後卻依舊是改變不了結果,這個不得不說,就是天下大勢啊,真心是那樣兒,曹操清楚,不就是。

這劉備一方是頂不住天下大勢啊,而己方呢,至少曹操覺得,己方比劉備一方可強太多,所以說他們頂不住天下大勢,但是己方也許能頂住。這個己方要真頂住了,那麼沒準己方也成了天下大勢,這個也不一定啊。話說如今己方也不過就是比涼州軍差了那麼一點兒,哪怕這個還是差距,但是……差距有了,不過誰說己方就不能縮短縮小差距,甚至就追上涼州軍

呢,這個也是有可能的。確實,應該說曹操一直以來,他都是那麼個想法,也一直都是那麼做的,真心沒錯。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曹操來說,他如果真放棄了,那麼其實就等於是認輸了,就是如此,所以說他不能認輸了。其實馬超也想過,確實,哪怕就算是滅了兗州軍,

可也別想從曹操口中說認輸兩個字了,對那奸雄來說,可能嗎?說起來自己都不會那樣兒,孫策也不會,那麼放到了曹操身上,他也一樣兒不會。對此,馬超還是很相信的,真的。不過雖說是那樣兒不假,可最後的結果,六七成還得是己方滅了他們,而不是他們滅了己方啊。

這就是天下大勢啊,如今還不就是那樣兒嗎,確實不錯,涼州軍的大勢,兗州軍一比,那還差。不過確實,他們一直都在追趕,不過人家涼州軍也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是退步了,所以說除非兗州軍實力增長的速度特別快,那樣兒的話,他們還有希望,要不然的話,那確實,基本上是什麼都不要想了。天底下第一諸侯,實力最強的那個,那還是人家,不是你們

兗州軍,這就是兩軍不同了,前者強,後者也不能說是弱,反正比起前者是弱了點兒。要是和江東軍一比,那麼絕對是他們還強,強不少,真是。別看兗州軍和涼州軍比,他們是有差距,但是江東軍比起他們來,其實差距更大,這個也是不錯。這就是了,和涼州軍比,兗

州軍就不行了,但是他們怎麼都比江東軍強啊,這個也是,都說過那麼多了,真是。不過天下大勢,還得是人家涼州軍,哪怕兗州軍說自己也佔大勢,可沒人家實力強,這個你就吃虧了,正常。不過怎麼說呢,雖說天下大勢第一怎麼都是涼州軍,這個沒錯,可不代表兗州

軍他們就不能最後勝利,這個肯定還是有機率的,肯定是啊,不過就是大還是小的問題,就是這樣兒了。應該說這天下大勢在涼州軍那兒,那麼他們確實,一統天下機率那都大啊,一點兒不錯,兗州軍就小了,江東軍基本上就沒有,如此。因此這都想着增加己方實力,這不徵兵就是嗎,確實也都是,想着補充己方兵力,也是能增加實力就好了,不過顯然前者是

重要一點,後者的話,那還得說是補充兵力之後,那纔是能說都再增加兵力了,這個。總得說天下大勢,本來如今就沒變就如此,變了的話,那就不同了,更得說了,如此,天下大勢很大程度上,那就代表了今後誰能,哪一方說能一統天下,反正不是涼州軍就是兗州軍,

而大勢是涼州軍,兗州軍差了,不過也是有機率的,這個也是,只有江東軍,那基本上就沒什麼太大機會了,只有說前二者,就是這樣兒了。

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四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二)第四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第二四一章 出兵再戰三江城第三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三 )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四四七章 主母親見陸伯言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五〇五章 涼州馬超欲進兵第一五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七)第九七八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二)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四〇二章 張公祺獻城投降第二六三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一)第三二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八)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一三二章 換主將董卓出發第七八〇章 函谷關攻關繼續第四四六章 見先生馬煥拜師(續)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五五四章 桂陽郴縣三人會(完)第五五五章 魯肅張遼離郴縣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二七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五)第三一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四)第六九三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第五六四章 袁術稱帝九江郡第三五四章 三人組帶兵殺敵第七十七章 馬孟起欲見張讓第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完)第二七八章 馬超帶兵屠羌第三二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三)第八六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四)第二六八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三)第二三七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下)第九四五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第二三三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六)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續)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四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七)第六五〇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續)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三十八章 進樂浪孟起赴宴第四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一)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一二五章 交換畢各回各營第一五四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第五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四)第四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〇)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三六一章 馬超巡視工匠營第九三〇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第二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第一五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四)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四五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八)第六六六章 樂進帶兵上函谷第六三〇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完)第五一八章 馬超圍攻弘農城(續)第七〇六章 孟德帳中會人才(完)第三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三)第五七一章 涼州軍戰江東軍第六二六章 新器械戰場揚威第五八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三)第一七五章 孟獲撤出禺同山第四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四)第四八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七)第六七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九)第三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五)第五九四章 夜戰洮陽戰事起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五二五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續)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五八八章 劉玄德抵達江陵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第八二四章 兗州軍強攻襄陽第八一五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第五〇九章 脅信使去賺文聘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五四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三)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八二一章 函谷戰報傳江陵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三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七)第四九一章 回辰陽得見主公第九十八章 兗州軍渡過遼水第五六五章 呂布嫁女結袁術第九八五章 李典帶兵到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