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一)

反正這個時候,你要是讓馬超就活七十,哪怕是這個時代,他也是心有不甘,肯定是啊。但是這個事兒放在別人那兒,他倒是沒什麼感覺,只要不是自己家人,不是自己朋友,不是自己看重的人就好,這個馬超還是能分清的。曹操的話,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敵人,雖說自己肯定是不希望他就那麼早死了,可也確實,如果說曹操真活到了七十七十一的話,自己也是

覺得不錯了,至少他比歷史上強不少啊,這個真是。孫策的話,這如今還活得好好的,比歷史上英年早逝可強太多了,或者說都是不能比的不是,所以說活到現在,至少在馬超看來,他是覺得孫策是大賺了,真的,反正如果自己是他的話,自己知道這個事兒的話,就會如此

認爲啊,不過他孫伯符可不知道這個,這個不知道也算是好事兒吧,馬超覺得是“難得糊塗”真的,一點兒沒錯,挺好。到了自己這兒的話,他覺得怎麼也得來個八十歲吧,差不多就是那樣兒了,這個年紀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後,那確實不算什麼,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那

絕對是長壽的代表了,這個肯定是啊。而馬超的想法,其實就是至少八十,這樣兒的話,估計自己也就沒什麼遺憾了。對他來說,這怎麼四十年己方也能一統天下了,自己不好使,那不還有自己兒子呢嗎?自己兒子再不行,不還有孫子,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馬超覺得還是沒問題的。其實以己方的實力,他估計也就是十年,多說了,天下也就一統了。馬超對此,

他還是有點兒信心的,真要說十年都不行,那麼肯定是出問題了。這個問題那就不知道是什麼了,很多種情況,都有可能。說是一切皆有可能,其實也並不爲過。這個就和戰場上是差不多的,戰場上瞬息萬變,那麼十年裡能發生的事兒,確實就更多了,這個肯定是啊,所

以出來什麼事兒,馬超都不會覺得很意外就是了。當然他所希望的都是對己方有好處,這個肯定是,就算不是,也別讓己方都是不好的,那樣兒的話,天下也許還得很多年才一統,這個不符合自己的心裡標準啊。要真像三國那樣兒,百年左右才結束了亂世,那麼可真是,

這自己白穿了一回了,真的。這自己都來這兒四十年了,不過天下還沒一統。馬超不是說自己就多強,人家古人也不是廢物,這個肯定是啊,不管說是曹操還是孫策,那隨便一個都不比自己差,自己要不是有金手指,那早就被滅了。所以說真要拋開那些,自己可是不好使的,這個肯定是。但是自己有這個先知先覺,有超越時代的見識,說起來就足夠了,至少一

統天下,那還是沒問題的,不過就是時間而已。如今來看,這確實是沒大問題了,馬超是覺得沒錯。畢竟己方實力之強,那是公認的,比他們兗州軍和江東軍都強,最後就是該己方滅了他們,而不是反過來。江東軍不是己方對手,沒有兗州軍的幫襯,他們早就該被己方滅

了,不過如今還沒到那個時候,沒好時機啊,沒機會。並且這也不得不說,到時候滅江東,肯定少不了要面對他們的水軍,這個就得說己方水軍可不如人家,江東軍還有水上指揮高的大將,周瑜的水平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這個馬超是知道的,也認可。但是到了己方這兒,卻是沒誰了,就是甘寧還行,但他卻不會是周瑜的對手,他武藝比對方高,其他的就不行了。

畢竟周瑜的本事,馬超還是知道的,甘寧的話,他就更清楚了。其人武藝是比對方高,其他方面,那可都不如了,真是。甘寧和周瑜,那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這個馬超太清楚了,肯定是啊。甘寧在水軍這兒是沒問題,但馬超不認爲他會是周瑜的對手,天底下也沒幾個人能比得過其人指揮水軍的能力。當然了,就單挑的話,周瑜武藝也不過二流,可是和一流的

甘寧不能比,但是人家能和你單挑?你做夢去吧,周瑜自己帶兵的話,九成九都是主帥,你能指望着一軍主帥和你單挑嗎?更何況他明知道不敵還能和你單挑?怎麼想怎麼是不可能,至少馬超知道不可能。而己方沒什麼水軍大將,甘寧算一個,但是人家江東軍水軍將領

有好幾個呢,至少周泰就不比甘寧差,一樣兒是水軍大將,其他幾個,也都是二流水軍將領,而和江東軍一比,這己方就差了。當然馬超是不怕什麼,你江東軍如果有一萬水軍,那麼己方就上兩萬,你們要是有五萬的話,那麼己方就來個十萬,你們有十萬,己方就算是拼

出來二十萬,這仗也打了。對馬超來說,戰力不足,用人數頂上去也不是不行,己方人多啊,有什麼消耗不起的呢,確實。比起他們江東軍來,他們纔是真消耗不起,至少是不如己方啊。己方比他們多那麼多人呢,這不就要有大用了,是大優勢啊,這個一點兒沒錯。所以對馬超對涼州軍來說,這要實在是打不過江東水軍的話,那麼最後也只能是如此了,沒別的

啊。對於江東軍,己方戰力自然是比他們強,可一到了水軍那兒,己方就不好使了。所以說馬超要想勝了江東軍水軍,那麼就只有用人數上的優勢來對付敵軍戰力上的優勢,就是如此。當然了,他也是想了,不能像曹操赤壁之戰那樣兒,真要是中計什麼的,那幾十萬也都

灰飛煙滅了。不過曹操之後也說了,郭嘉也是還活着的話,他敗不了,那麼己方有郭嘉在,自己覺得是不容易中計。實在不行,馬超也想了,把郭嘉、陸遜還有賈詡他們都派出來,自己就不信了,這有他們的組合還能中計?是,江東軍也有周瑜、魯肅和龐統,但是馬超覺得

有郭嘉、陸遜和賈詡在,己方是不會吃虧的。當然了,想讓對方中計什麼的,基本上也不用想了,是吧。畢竟人家那兒也是有三個頂級謀士是吧,這別說是都出來,就算是出來一個,那也是沒那麼容易中計的,這個肯定是啊。畢竟那天下頂級謀士,是那麼容易中計的嗎。就看自己帶着郭嘉,曹操也是帶了荀攸,這兩軍對壘都沒用到什麼計策。這不是說就一點兒沒

有,實在是都知道,用了也沒什麼用,對方都不會中計,就這麼簡單。如果說曹操誰也沒帶,就他自己來的,那麼馬超沒準也是讓郭嘉想點兒什麼主意。別看曹操也可以說是天下頂級謀士那個程度,但是那可並不代表其人就不中計了。畢竟曹操弱點還是很明顯的,至少馬

超是知道。你一個頂級謀士,像兗州軍荀彧、荀攸還有程昱,他們是沒什麼太明顯太大的弱點,這個馬超都知道。可到了曹操那兒,那確實是不要太明顯,真的。不是馬超小看了他,實在是曹操哪怕也是個頂級謀士,可他卻容易中計,而那幾個,那就不要想了,整不過人家幾個啊,真是。曹操的話,比起他們幾個來,倒是比較容易的,至少馬超就是這麼認爲的。

畢竟曹操可是當主公做老大的,這個身份地位和他們大不同,這纔是根本。而且有時候其人就乾脆聽不進去勸,所以那機會不就來了。帶着頂級謀士最後都說不定要中計,那麼他要是沒帶呢,可想而知,至少馬超知道那樣兒機會可真不小。不過他既然是帶人來的話,那麼基本上就沒什麼機會了,而且這個時候也不得不說,還沒到他什麼都聽不進去的時候呢,真

是。真要到了那個時候,真那樣兒的話,馬超也是不會吝嗇用計什麼的,而不是如今這樣兒,就雙方硬碰硬對攻,多沒意思,他就是如此想法。當然那樣兒的話,他曹操怎麼都得是自大的時候,不過那個時候,多少兗州軍都是大勝,這個馬超知道。不過他們對別人,那是

有大勝,可對己方……不是馬超小看兗州軍而高看己方,這個確實,他們兗州軍和己方戰要是能有大勝,這個就真是出問題了。就像己方對付他們,其實也不是說就能來個什麼大勝的,所以說這個確實是不容易啊。當然,此時此刻沒有,以後不代表就一點兒機會都沒了。

這個還真是,畢竟以後的戰事肯定是要更多,絕對不會比現在少。而雙方投入的兵力什麼的,那也只能是更多的,這個馬超是相信的,確實。如今的話,至少他還沒覺得有什麼,以後的話,只能是投入兵力比現在還多,更加激烈或者說是慘烈,這個很正常,確實如此啊。如今兗州軍是讓己方給逼退了,暫時的,不過看樣兒,他們一時半會兒,那還是不會來冀州

了。至於說他們之前佔據的兩個郡(國),這個己方是一定要收復回來的,肯定是。要不然的話,不就被兗州軍給奪走了?如今還趁着他們拿下時間不長,己方能很快就給奪回來。要說這和之前在司隸還不一樣兒了,那個時候哪怕就是雒陽丟了,馬超也沒說就在第一時間

給奪回來。不過那時候還有其他事兒要做,可如今呢?真心是沒什麼事兒可做了,那麼自己就要把兗州軍給佔的郡(國)拿回來,這不是很正常?或者說就是應該的,就是如此。當然了,這兩個郡(國)兗州軍也是留守了一部分人馬,現在以己方的兵力來說,還拿不下來

那兩個郡(國),不過讓冀州人馬補充上來的話,基本上就可以了。如今冀州可還有不少人馬,這個馬超也是知道的,給鉅鹿這兒補充個三萬五萬,那還是不成問題的。要說爲什麼安平和趙國那麼快就丟了,其實也是涼州軍在那兒沒多少人馬的原因。這他們在冀州的人馬,主要都在常山、中山和鉅鹿了,那兩個地方沒多少,這個真是沒錯。鉅鹿這兒己方差不多把

癭陶這兒的人馬都拿出來了,其他的地方還有一萬多人不到兩萬呢。中山的話,四萬人馬,實際只能比這個多,不會比這個少就是了。而常山人馬最多,確實還不到十萬,但是八萬人卻是有的,這個沒錯。而之前的安平和趙國,兩個地方加一起也就三萬多人,差不多就那樣

兒吧。所以說在冀州,涼州軍其實沒多少人馬,二十萬吧,五個郡(國),平均一個地方四萬人左右,這個可不多啊,畢竟冀州可是前線啊,這個是根本。兗州軍雖說在冀州人馬沒己方多,可說實話,馬超知道那絕對是沒差多少就是了。如今自己在這兒的東漢末年,那可

不是歷史上的東漢,這個他是太清楚了,所以說那人口多很多倍啊,兵力自然也就多了不少,這個還真是,至少兗州軍在冀州,那也是有十幾萬人馬的。他們在魏郡人馬最多,馬超所瞭解到的,至少有七萬,只多不少,這個肯定是。然後就是渤海和河間,這兩個地方,每個地方至少都三萬多人,快到四萬了,這三個地方加一起都十四萬了,最後清河也差不多有

個兩萬人,這個倒是絕對不會比兩萬多,實際沒到這個數。所以說兗州軍在這兒也有十六萬人,這可沒比己方少太多。三萬多人,馬超覺得不是特別多,至少如果是一場戰役來看,這對方比己方多這麼些,或者說是己方比對方多這麼多,那麼這個確實是優勢了,比較明顯,

但是如果放在了一個州上面,馬超覺得這個其實並不算很大的差距,畢竟那都多少個郡縣呢,要是發揮好了,一戰就能多滅半萬的人,那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

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四二八章 彭羕跟隨涼州軍第六八八章 江東周瑜諫主公第四四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五)第五〇六章 郭汜使者來議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三〇〇章 遇荀攸孟德出手第三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二)第二一〇章 涼州軍信使又至第三三〇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完)第二六四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完)第三五八章 孟起聚衆議對敵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七一六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續)第五十二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九三七章 史渙攜糧至房陵第七七〇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續)第九七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三)第四七六章 趙雲張飛入成都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四八三章 涼州軍三攻作唐第六一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入主襄陽(續)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二二〇章 韓文約收攏三方第八四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第七四八章 許都城劉協欲動第八〇二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續)第六一八章 馬超帶兵進幷州第一一八章 兗州軍攻城不利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三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七)第四四三章 見兒女發生誤會第九九六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九五〇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完)第一八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六)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九六四章 攻羅縣韓陳守城第九三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第三四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一)第四十五章 管亥相商除五害第六一〇章 曹仁魯肅談判定第四四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八)第二三五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上)第三七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五)第二十一章 張飛帶兵退西陽第三五三章 欲懲呂主從生隙第七〇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一)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四三一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第五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三)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八六一章 馬孟起意取襄陽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八)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六十八章 曹操書信至江東第六一三章 子義出箭驚雲長第七六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八)第一一九章 江東虎闖營歸城第五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一)第四八三章 糜家舉族遷涼州第五一六章 曹操帶兵入司隸第八八一章 周瑜諫言論聯合第五二〇章 李傕楊奉再交兵第四〇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九)第五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一)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五四四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續)第七〇二章 函谷關繼續鏖戰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一)第八一八章 江東軍兵臨臨湘第四五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一)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六〇六章 顏良罵陣鬥徐晃第三〇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第十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六)第三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第四四七章 主母親見陸伯言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四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二)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第五一八章 魏文長被逼襲營第八一七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完)第七三七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第二六四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完)第一〇二章 崔安取勝孟優退第六十四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第八〇一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第四六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三)第一二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七)第九四七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