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八)

龐統雖說沒那麼自大,至少他就知道周瑜和魯肅,人家兩個可不比自己差,可自己主公能帶着自己來江夏,而不是他們,就看這一點,自己就足以自傲了。確實,不是說周瑜魯肅他們走不開什麼的,而就是孫策覺得帶着龐統應該是最合適,所以這不就帶着他來了。而龐統呢,他自然是心裡得意,這個是肯定的。其人沒那麼自大,可傲氣還是有點兒的,畢竟也算

是少年得志,而且還真就是個非常有本事的人,這點知道他的都承認。所以要說龐統身上一點兒傲氣都沒有,那都不可能。龐統家世也不錯,叔父那可是天下名士龐德公。確實,龐德公可不單單是荊襄名士那麼簡單,其人在天下的名聲也不小,一提到荊州,如今就是首推

龐德公和水鏡先生司馬徽,這兩個肯定是排在最前面的。不過和龐德公不同的是,司馬徽是更隱士,基本上都是隱居起來,而龐德公是開山門教導弟子,就是這樣兒。而龐統就是龐德公的侄子,這個確實,而且司馬徽也是比較看好其人,這點也是不錯,所以說龐統怎麼說

都有點兒傲氣。所以說他這本事也有,家世也不錯,確實不是一般般的人能比的,至少周瑜魯肅和龐統比的話,周瑜他父親倒是當官兒的,這他也算是官二代了。魯肅的話,和龐統還是差點兒,其人是豪強出身,魯肅他家是經商的,所以說龐統確實,他這算是有後臺有背景的人,確實,一個他叔父龐德公,哪怕他不是頂級謀士,就是個一般般的謀士,都沒人真

就敢得罪他什麼的,因爲其人背後可是站着龐德公啊,這個確實。而且瞭解其人的可都知道,龐德公其人還有個特點,那就是對晚輩特別提攜寵愛,這個一點兒沒錯。所以說他也真知道龐統在江東這兒如何了,那麼事兒就不好辦了。這個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都知道

龐統和龐德公是叔侄關係,所以說也真是沒人敢得罪其人,更別說龐統那可是自己主公面前的紅人兒,這個雖說其人加入己方時日不長,可確實是深得自己主公的器重,可以說是絕對超過了某些人,這個是肯定的。但是江東軍卻沒人敢有什麼意見,畢竟人家龐統那麼有實

力有背景的,自己主公看重也正常,你要是那樣兒,不用多,要不你有才華能力,要不你也有身後背景,那麼你看自己主公對你如何,其實都差不多,沒太大區別。不過也不得不說,龐統雖說其叔父是龐德公,而且龐德公是屬於護犢子一類的,他也算是受孫策器重,可說實話,龐統從來就沒仗勢欺人過,這個一點兒都沒有。對他來說,只要別人不惹到自己,自己

也是不會讓別人如何,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可以說團結纔是發展的硬道理,而不是勾心鬥角什麼的,龐統看得太清楚了。對他來說,這隻有內部和諧團結,那纔有利於發展,要不然的話,內部都解決不好,那麼早晚是要出事兒。不過就從如今來看,除了張遼之外,其他

的,都算是不錯,至少己方還都可以,龐統是看在眼裡,記在了心上。說實話,他也覺得自己主公做得還都不錯,可那個張遼啊,他就是不怎麼改變,對此,龐統也是沒什麼好辦法,他算是看出來了,張遼其人是有心結啊。當然這個和自己主公是有關係不假,可說實話,更多的還是在於他自己,這個龐統知道,所以說別人都幫不了太多,就得看張遼自己,他什麼

徹底改變了,拜自己主公爲主了,真正那樣兒了,也就好了。可實際是什麼樣兒,真心不用多說了,而此時的龐統覺得,還是在於張遼自己,而不是說自己主公如何。要說他也認爲孫策的都已經是做了很多了,可改變不了張遼根本的想法,這個你怎麼說?所以說龐統也想了,真就是自己主公一人兒的問題?真心不見得吧,這都多少年過去了,話說自己主公和呂

玲綺的兒子都挺大了,可張遼確實,他還是沒能從根本釋懷啊。所以說這樣兒的事兒,就是自己主公再怎麼樣兒,龐統覺得也沒大用,還得是張遼他自己,看他是什麼想法,就是這樣兒。也許以後是早晚會改變的,龐統也只能是這麼想了,不過他也承認呢,就從如今這個

情況來說,哪怕張遼是拜不了自己主公爲主,可他卻也不會背叛江東軍,別問爲什麼,龐統就是有這個自信,這點他還是知道的,確實是很清楚。而且他還知道的是,就自己主公對此也是瞭解,這個很正常,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張文遠其人要真是背叛己方,那機會有的

是,所以說……此時龐統在中軍大帳,孫策是請他坐了下來,然後就說道:“這個士元,如今我軍與涼州軍大戰……”聽了自己主公的話後,龐統心說果然,這和自己所想其實也沒差到哪兒去。如今自己主公看這己方也沒什麼人馬了,所以說他是想着這兩日就撤兵……當然這個撤不是撤出江夏,而是帶兵先去蘄春,之後再說其他的。其實一想,這個也正常,或

者說自己主公其實之前就已經有想法了,不過卻沒那麼做啊。但是如今,這己方可沒多少人馬了,當然,就是他們涼州軍,人馬也不多了,可卻比己方多啊,這個是一點兒都沒錯,所以說這如今……龐統此時是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說道,“主公之意,屬下明白,如今的情

況……”龐統顯然是贊同孫策的意思了,他也是知道,這己方是該退兵了,這個確實是沒錯,如果說最開始的時候,己方還佔了那麼點兒優勢的話,這如今可真心都沒有了,而且還都是劣勢,優勢在人家那兒,所以說自己主公說退兵,自己都是在所料之中,而且確實,自

己也是這麼個想法,就這麼簡單。不過這今日是不行,最早也是明日吧,自己的意思就是如此。孫策一聽龐統的話,他就知道了,其人是不想讓己方就這麼離開,其實這個也算是有自己的意思在裡,自己也是如此想法。畢竟怎麼說呢,這還是那話,這己方是十萬多人馬來到了西陵,結果如今因爲人馬少了就灰溜溜離開,那確實不是自己作風。而明日再和涼州軍

來最後一戰,之後再撤,這倒是像自己了。不過怎麼卻也改變不了己方失敗的事實,但是這和自己想法其實也是不謀而合,不得不說,龐統他還算是瞭解自己,就是這樣兒。最後孫策一笑,“士元所言,與我意相同,如此就這樣兒吧!”龐統就知道,自己主公最後是要如此

說。其實一想也是,這不管自己說什麼,其實自己主公那邊兒都已經算是決定了,找自己來,無非就是聽聽自己說什麼而已,而龐統可沒覺得自己就一定能改變自己主公想法如何。當然了,他也壓根兒沒那麼想,這個是肯定的。如果說自己主公有了什麼錯誤,那麼自己怎麼也得去諫言,可這建議的事兒,而且還和自己所想沒大區別,試問自己還能怎麼去諫言呢。

確實,龐統自然是都跟着孫策走,這個確實沒錯。只有真正需要他諫言的時候,孫策要犯錯的時候,他才真能來個力勸什麼的,平時的話,真就沒那事兒了。所以說這個時候他肯定是跟着孫策,而不是說別的,更何況龐統也是覺得己方該退兵了,不退的話,最後也剩不下多少人馬啊。所以說此時不走,那是更待何時啊,當然不是今日,怎麼說也得是明日和涼州

軍戰過後再撤,這是肯定的,雖說龐統不是孫策那樣兒,可他也絕對是好面兒的人,而且不會輕易服輸的,這個是肯定的。確實是,如果說龐統不那樣兒的話,他沒準是早就勸說自己主公退兵了。至少他很清楚,如今是改變不了結果,可己方早退,卻是能保住己方更多的

士卒。可龐統其人身爲天下頂級謀士,他可沒多少憐憫之心,說起來還沒馬超多呢,所以說他絕對不會爲了說讓士卒少傷亡點兒,就去諫言讓孫策早退兵什麼的。別說孫策是沒那個意思,就算是他真有,龐統八成也不會那麼做。可他確實,如果說從己方的利益來考慮的話,

那麼己方少傷亡,肯定是對己方有好處的,所以說那兩成就是那樣兒。這個纔是龐統,所以說他這今日所作所爲,都是符合其人性格的。其實己方這兩年兵力可比之前多多了,雖說沒逆天什麼的,可多個十幾萬還是有的。畢竟己方也是有兩個州,外加兩個郡,揚州和交州,最後再加上荊州的長沙和桂陽這兩個郡。所以說這兩年涼州軍和兗州軍都在減少人馬,以爲

之前的大戰,可就是江東軍沒戰事,他們反而是增加了十幾萬人,十幾萬不少,可這麼一分的話,其實每個州郡並不多。說是十幾萬,可絕對沒超過十五萬,這看孫策如今帶十五萬來江夏就看得出來,其實就是這兩年多增加的人馬,差不多。所以說對孫策他們江東軍來講,

就算是十五萬人馬都損失了,其實也不是說就真損失不起。至少他們就算是全軍覆沒了,那麼最後有隻能說這兩年增加的人馬都沒有了,就相當於這兩年沒徵兵唄,沒什麼大不了的。至少損失了十五萬人馬,可涼州軍呢,少也沒比己方少太多,這個是肯定的,所以說這個……

但是己方損失是沒太大事兒,可對涼州軍呢,他們雖說也不會傷筋動骨,可終究是比己方損失要嚴重點兒,畢竟他們前年和兗州軍還在南陽大戰來着,雙方二十多萬人馬就那麼沒了。當然了,這己方要和涼州軍在江夏死磕下去,二十多萬人馬也一樣兒是要沒,這個很正常。如果兗州軍再加派人馬的話,那麼最後都沒準要超過三十萬,這都很正常,確實是沒什麼。

所以說這一次,孫策覺得是要比南陽哪一次大多了。畢竟上次不過就是涼州軍和兗州軍大戰來着,可這次卻多了己方,而且己方這就已經投入十五萬人了,雖說兗州軍還沒派人,可他們應該還會加派人手的,這個是孫策此時的想法。其實就算是兗州軍不再派人了,說起來

這次戰事所動兵力,卻也是超過南陽那次了。畢竟孫策也知道,前年南陽大戰的時候,涼州軍是沒了十一二萬人吧,而兗州軍也是損失了十萬人,這不就二十萬都過了。而如今呢,雖說傷亡還沒那麼多,可動用的人馬數量,那確實是比上次多了。就說江夏涼州軍在這兒的

人馬就有五萬,自己帶兵十五萬過來的,而馬超又從司隸帶來了十萬人,最後再加上暫時兗州軍也是派出了一萬人,所以說這三方的人馬都多少了,最後的話,就算兗州軍不再來人了,損失都不是個小數兒啊,最後的戰損直接就會接近三十萬,這個孫策他是知道的,確實。而他所想很清楚,如果兗州軍再來個八/九萬人,那麼最後整個江夏,三方人馬的損失,絕

對是要超過三十萬的,那是比上一次的南陽多了。不過這事兒,如今還沒發生,所以說孫策是肯定不了,他還能確定的不過就是這一次肯定不比上次南陽大戰損失少,絕對是隻多不少,這個他是怎能確定的。而其他的,那確實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了,就是這樣兒。龐

統起身和自己主公告辭,知道這自己主公該說的都和自己說了,而之前自己該說的也都說過了,之後是沒自己什麼事兒,還是看自己主公的……

第八十一章 告辭離去回隴西第九七〇章 激戰臨沅終破城第六〇二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第三十五章 涼州軍夜襲聯軍第一四七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五)第四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三)第九九八章 到襄陽接手防務第二七六章 謀士計破燒當(九)第四三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六)第七七三章 諸葛亮緩兵之計第七一六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續)第七九四章 周瑜出馬說守將(續)第三八九章 張益德返還涼州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四五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五)第三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三)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六〇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第二六五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第三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一)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大營馴馬第一六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八)第三〇六章 福達戰孟帶祝融(完)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八〇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第四五三章 押送物資回南蠻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二四九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完)第四〇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九)第五四三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八〇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四)第六八九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一)第四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七)第四〇二章 張公祺獻城投降第二六四章 漢軍大戰羌兵(中)第五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五)第一二七章 爲大計李儒入京第八八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八)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二十章 孫伯符商議北上第七一六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八)第三二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四)第七五二章 劉備軍夜戰襄陽第五八九章 說張繡劉曄無奈第九七三章 霍峻半途遇聯軍第三七五章 李傕書信脅守將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三五九章 曉埋伏孟獲收兵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四)第七一四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六)第二三八章 爲請罪徐晃回許(續)第四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三)第二四五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中)第四八一章 劉玄德問詢魏延第四一九章 郭奉孝出計擾敵第三七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二)第一九八章 登城頭三人蔘戰第四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七)第二二五章 帶來請木鹿大王第七〇四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續)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三十五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九)第二九八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下)第八〇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七)第一三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十一)第四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九)第五二七章 吳元雄奪取安邑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五一九章 帶範強欲見主公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五〇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〇)第四十三章 官道上孟起戰山賊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四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五)第二十二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續)第八一一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六)第二十二章 問郭嘉馬超調兵第一五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六)第四三〇章 郭奉孝欲說高沛第四二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五)第八八九章 曹操帶兵到樊城第二二三章 張伯慎聚衆商議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一一二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八)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七一三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第七七〇章 孫周龐回返臨湘(續)第九五五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第九一八章 武安帶兵撤西陵第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三)第九五六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