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二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七)

你自作主張調兵容易,可萬一要是敗了,城池萬一給丟了,那麼事兒就大發了,那絕對是要受到處罰的。而郭淮知道,在這兒守城的也不是什麼名人,都沒聽過其人的名兒。這可真是沒聽過,不是像呂常父子那樣兒,郭淮也是沒怎麼聽過,可卻還有點兒本事,尤其是呂乂,這個他可算是吃了點兒虧。所以說郭淮也是能吸取教訓,這個是肯定的,如果說有的錯誤,

還認識不到,不能去改,那麼曹操也不會讓他來當這個主將了,就這麼簡單,那兗州軍不有的是人嗎。所以說這個也是,一直都算是曹操比較瞭解郭淮,知道其人如何,就這麼簡單。要不然的話,換成其他人,兗州軍也不是沒人了,真是。可曹操沒那麼做,就只是讓郭淮一

人帶兵過來,哪怕就只有區區一萬人,可說實話,確實是曹操很器重其人了。要不然的話,至少還得給郭淮加派一個人,雖說不一定爲了什麼,可兩個人的話,應該說是更能保險點兒吧。可曹操沒那麼做,不是因爲人馬就一萬人,不是那個原因,所以說這個也是能說明問題

了,確實。郭淮帶兵回到了鄳縣,這去西陽的時候是三千人馬,而如今回來了,這已經不到千人了。郭淮不是覺得可惜,一切其實都在意料之中,不過說實話,這己方和自己都沒表現好,以致於這最後是這麼個結果,根本就沒讓人家損失多少。而郭淮這如今看到己方還剩下四千多人了,知道自己是不能再出兵,只能是給自己主公上表看看下一步到底要如何纔好。

所以說這如今他也是不會有什麼舉動了,除了是派出探馬一直都密切注意在西陵的戰事外,就沒什麼動作了。畢竟關於西陵的戰事,可以說郭淮是特別關注關心,這個是肯定的。要說他這別看是從西陽灰溜溜回來了,可郭淮心裡還是有想法,有野望,是想着自己再帶着十萬

人馬去進攻江夏其他的縣城,儘管這個不太現實,畢竟十萬人的話,就基本上不會是他再帶兵了,可難免讓郭淮有這個想法,所以說……這能不能是一回事兒,可有沒有那想法,其實就算是另一回事兒了。郭淮是知道自己帶兵的希望不大,可不代表他就沒那個想法,這個

是肯定有的,很正常。郭淮的親筆信是讓士卒送去了許都,他也是等着自己主公的下一步指示。郭淮在信中自然是把自己在江夏的進程都對曹操講了,如今這己方還有多少人馬,而涼州軍和江東軍的大戰,現在到了什麼程度,他都是寫了很清楚,反正探馬所瞭解的,他基本上都總結寫上了。他倒是沒說派兵不派兵的事兒,那都是自己主公決定的,自己就算是建

議也不用。其他的,郭淮就只是說了自己帶着三千人去了西陽,結果就剩下不到千人回來了,西陽守禦力量算是如今在江夏比較強的一個了。而且他也把如今西陵城的守禦情況也都說了,郭淮也知道,這都是自己主公想要了解的。所以說他是把該寫的都給寫上了,雖說是

多了點兒,可郭淮卻知道,自己主公還會很認真看下去的。這自己親筆書信,可比士卒稟報來得更詳細,必須要承認這個,這是肯定的。所以說自己主公從自己這兒所瞭解的,其實是比探馬要多,這個是肯定的。畢竟自己是從很多探馬處瞭解的詳細情況,可自己主公了解探馬所知道的,也就那麼一兩個而已,不可能所有的探馬自己主公都見一遍,這還不至於那

樣兒,郭淮都知道。所以說自己的親筆書信,那就有“用武之地”了,而且可以這麼說,比起探馬士卒來,自己主公顯然是更相信自己,這個是肯定的。所以說他覺得自己的信,那自然是很有必要的,想來自己主公也都是如此想法,書信是讓士卒送出去了,郭淮是放心不少,如今己方也沒辦法,只能是按兵不動,守着兩個縣,等自己主公的命令下來,自己才能

說是如何行動。而接下來的幾日,這己方就是要守城了,當然了,郭淮也是不認爲涼州軍會過來進攻。那真是開玩笑,如今他們是自身難保,所以還怎麼可能去進攻?他們防禦還來不及,所以說進攻什麼的,那就算了,沒那麼多人馬,進攻的事兒,還得是人馬多才行,確

實,看看己方不就知道了。郭淮他是沒帶多少人馬回來,可他也確實,是無怨無悔,一點兒都沒後悔。自己主公既然是把一萬人都交給了自己,那麼自己怎麼去做,都是隨自己的便了,就是這樣兒。而且他也知道,自己主公知道自己要如此去做,所以說對此早都有所預料。

此時的西陵城外,馬超也好是孫策也罷,他們還都不知道西陽的戰事結束了,郭淮是退走。而兩軍如今還依舊是在大戰中。如果說孫策要是知道了郭淮那邊兒戰事的話,怎麼說,多少都是對他有所影響的,就是大小的問題罷了。雖說那邊兒兗州軍就只有一萬人,可他還能不知道嗎,那不過就是曹操先派過來試試水的,最後他到底是能派多少人馬,這和己方與涼州

軍的戰事有很大的關係。至少孫策就知道,如果說己方勝了,那麼至少也能來江夏個八/九萬人,至於說不是十萬呢,不是兗州軍沒人,實在是之前不是先來了一萬人嗎,所以說八/九萬的話,也挺正常。當然了,人家一下來個十萬人,孫策也是一點兒都不會覺得意外,

確實正常啊。不過這話要是那麼說的話,如果不是己方勝了,反而還是涼州軍,那麼曹操能不能派兵來,來的話到底來多少人,這個就都是問題了。畢竟說實話,孫策覺得馬超給己方逼退,可己方還佔着好幾個縣,他們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可他們兗州軍呢,同樣兒是佔着

江夏的地盤,所以說那個時候,己方和兗州軍所面對的其實都一樣兒,沒什麼太大區別。而涼州軍他們會來進攻己方,可不代表他們就不去進攻兗州軍了,當然,那個機率不大,這個確實也對,所以說倒時候曹操如何,那也是不一定了,至少孫策是如此認爲的。所以說還是那話,己方戰況如何,那是絕對要影響兗州軍的,就是這麼簡單。而孫策是有那麼點兒矛

盾不假,可他卻依舊是希望己方能勝,這個是肯定的,然後哪怕兗州軍之後大軍南下,自己也認了,到時候就是各憑本事,如此。不過從如今情況來看,兗州軍可沒比己方強到哪去,這個自己還是知道的,不過他們纔來了一萬人,己方可是十五萬呢,這差距太大了。在孫策

看來,這根本就不能比。確實,你要讓自己帶一萬人馬去攻城什麼的,要是對方有個兩三千的話,那麼自己也可以。不過對方要超過三千的話,自己要是再帶着一萬人馬過去,說實話,自己都不認爲能佔到什麼優勢,除非是能有個奇謀什麼的,更關鍵的是你運氣還得好,讓對方中計,對方沒有察覺,就是這樣兒。不過說實話,這個其實不容易,要不然用計不都

好使了?所以說確實是沒那麼簡單,孫策也都知道,他也是如此認爲。其他人,其實也差不多都是這麼個想法。很多時候,攻城是用計最好,兵書上都寫了,上善伐謀,而最高的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過這事兒就不用想了,你到哪兒去,人家都要和你死戰,還有什麼屈人之兵啊。所以說這都不好使,最後就只能是強攻,攻城是最下策,這個就算是沒看過兵

書的,他也不是不能理解。可說實話,這不管是什麼方面,就除了攻城,其他的都費勁了。你要知道,這能有個什麼好計策,確實是不容易,而且還得是運氣好了,別讓人給識破了,就是這樣兒。所以說之前說的運氣什麼的,那是相當重要了,這個是肯定的。而如今孫策他

就不認爲他們江東軍有什麼好運,真要說這個的話,他反而覺得人家涼州軍運氣倒是不錯。當然了,這個戰事他不會寄託在運氣上,可要是己方用個計什麼的,就看涼州軍那樣兒,估計他們也中不了,而且他們涼州軍中也還有個頂級謀士郭嘉郭奉孝呢,所以說他也不寄託龐

統什麼。那麼同樣兒,孫策也知道馬超那邊兒,他差不多也是如此想法,畢竟他不可能寄託郭嘉什麼,就算是有什麼計了,到己方這兒,也是九成九不好使,畢竟還是那話,龐統也不是吃素的,他是吃肉的,對,這個確實。孫策他確實是不擔心什麼對方用計之類的,他只擔心如今己方沒多少人了,過了兩三日,估計就要撤兵了,所以說他是特意把龐統給找了過

來。說實話,這樣兒的事兒,就是找龐統說正好,而董襲、周泰和蔣欽他們三個,孫策就是暫時給忽略了。對他來說,和龐統說完,把命令發下去就可以了,那三個,和他們說再多也是沒太大用。不是孫策小看他們,而是事實,三人都屬於純粹的武將,真心是沒什麼太大

的謀略,這個可是一點兒不假。所以說有什麼事兒,孫策這個做主公、當老大的還是想着找龐統,而不是那幾個。其實一想也是,這要是董襲周泰還有蔣欽他們都有不小的謀略的話,那江東軍也不至於是三方中最弱的那個了,確實,仔細一想其實就是這麼回事兒,他們要都

那樣兒,那謀士都沒什麼用武之地了。所以說這個也是,武將就是武將,而謀士就是謀士,雙方分工不同,專攻不同,當然了,文武雙全的話,孫策自然是覺得更好,可那樣兒的人物,天底下一共才幾個?就算是同爲二流武藝,也是謀士的人,一方也才就一個而已,而有一流武藝還有不小謀略的,那天下也沒幾個。就算是公瑾,孫策看他武藝是也不錯,可惜不是一

流,是頂級謀士,而二流的武藝。魯肅的話,三流那樣兒了,龐統也是,就是虞翻,有二流武藝,可他卻不是頂級謀士啊。不過涼州軍的李恢,兗州軍的滿寵,雖說也有二流武藝,可也一樣兒不是頂級謀士。所以說這三方都是這麼個情況,那樣兒有一流武藝的頂級謀士是

沒有了。可一流武將,大將有謀略的,那倒是都還有。所以說孫策也都知道,其實就是這樣兒了,可己方這董襲、周泰和蔣欽可不是那樣兒的,沒那水平啊。周泰倒是有一流武藝,哪怕是下等,可說實話,頭腦比較簡單,這個自己也清楚,別說讓他算計別人了,他不被人

給算計了就是好事兒,真的。而董襲和蔣欽他們,沒什麼謀略,武藝也不到一流,就是這樣兒。龐統此時來到了中軍大帳,知道自己主公找自己是有要事,而且這個事兒估計就是和這之後的戰事有關,如果自己所料不錯的話……龐統自然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對於自己主公帶自己來江夏,他心裡是高興的,雖說沒表現出來,可心裡絕對是得意。龐統雖說沒那麼自

大,至少他就知道周瑜和魯肅,人家兩個可不比自己差,可自己主公能帶着自己來江夏,而不是他們,就看這一點,自己就足以自傲了。確實,不是說周瑜魯肅他們走不開什麼的,而就是孫策覺得帶着龐統應該是最合適,所以這不就帶着他來了。而龐統呢,他自然是心裡

得意,這個是肯定的。其人沒那麼自大,可傲氣還是有點兒的,畢竟也算是少年得志,而且還真就是個非常有本事的人,這點知道他的都承認。

第四〇八章 馬超得女又得子第八七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八)第五四〇章 見家主傳遞消息第一一六章 天使到達宛城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二)第二九二章 五人大戰呂奉先第一一三章 分黃巾另有安排第六八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九)第三七九章 李通敗退回許都第九八三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完)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大營開工第七六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三)第九〇五章 楊任押糧到房陵第三五六章 王子師逼勸李肅(續)第四七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九)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第九五九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續)第二四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一)第一九六章 中軍帳再會楊鋒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七九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四)第一九四章 屬下來到東海郡第五六三章 劉備夤夜會伏完第七〇六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第六七〇章 聯軍激戰臨湘城第二〇一章 剿叛賊劉宏再派兵第三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一)第一二九章 趙弘趁夜襲宛城第六二三章 進雁門初戰樓煩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一九二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續)第五五八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七)第一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八)第三四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九)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七四五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第二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七)第三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第一二八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七)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八)第九四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七)第一三一章 進讒言劉宏換帥第一二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二)第五三五章 五人大戰徐公明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四六八章 趙雲定計擒張任第九七一章 激戰臨沅終破城(續)第六十七章 潁川書院郭嘉相約第七二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二)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二十七章 聯合進攻西陵城第五〇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五)第一一四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完)第四一一章 劉焉亡兵入南鄭第四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第二十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三)第八〇〇章 馬超帳中說甘寧第一九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第九七二章 賞罰分明戰事了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五十二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第一四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五)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六)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四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九)第一四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八)第五九八章 曹孟德再攻下邳第一一七章 馬超設宴款衆將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一三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十二)第九七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一)第四四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五)第五〇〇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續)第一六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第五八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三)第六二四章 涼州軍一攻江陵第七十五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四二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一)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九八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五)第五九四章 夜戰洮陽戰事起第六一四章 文丑苦求劉玄德第四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三)第九八四章 黃忠帶兵返西陵第三四四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續)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第六九一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第一七〇章 馬孟起率衆夜戰(續)第四八四章 涼州軍三攻作唐(續)第六一九章 戰官渡兩軍對決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