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九)

可以說古代就是如此,馬超是深有感觸,他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習慣,畢竟真心是都沒見過,太慘了,不過到如今的話,他早已是習慣了,這可真是一點兒都沒錯。所以說和平是有多重要,馬超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其實就是最幸福的,哪怕不幸的人,還有各種各樣兒的不行,但是大環境是好的。這就是根本,至少馬超就是如此認爲的,

畢竟亂世再怎麼樣兒,終究是亂世,是不能和和平年代比的,更不能和太平盛世比了,這個就是馬超覺得如此。所以說他是一直都那麼感覺,你不經歷亂世,沒在都是戰爭的地方呆過,你就不知道和平的可貴,這個是一點兒沒錯的,只有你經歷到了,你才知道,原來在身

邊兒的和平,其實是最爲珍貴的。至少你在和平年代,怎麼都能活着,哪怕生活水平可能低點兒,但是依舊能活。不過亂世的話,在打仗的地方,說實話,你就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死了,就這麼簡單。亂世中,人命是值錢也不值錢,這個看你如何去看待了,就是這麼回事兒。

而馬超在這兒四十年,當然是有經驗,他也有經歷,這個是肯定的。如果說沒來這兒,他可能永遠也沒什麼感覺感觸,那確實是很正常。而如今他習慣了,也更是正常。因爲生逢亂世的人,不習慣的,可能都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了,那話說得沒錯,是“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確實就是這樣兒。而馬超雖說他其實不算是這個時代的土著,可終究是生活了幾十年,所以

說也真是,至少他比起很多人來說,更是適合在這個時代生存,畢竟馬超早已成爲這個時代的霸主之一,也許以後就是大漢的唯一了,這個都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如今來看,確實還是那話,就是“任重而道遠”啊,一點兒沒錯。如今來看,怎麼說都是涼州軍佔優,可人家

兗州軍和江東軍就早就聯合到一起去了,或者說這個就是大勢所趨,他們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至少這個時候,確實是這樣兒,誰讓涼州軍實際就是最強的呢,這個真心是沒錯。如果說不是這樣兒的話,不是事實,那麼也不會說有他們聯合的事兒,這個也確實是如此。

馬超他們幾個在西陵城外轉,可以說馬超是對這個深有感觸,不過他不會多說就是了。可以說如今還活在西陵城外的百姓,他們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爲什麼馬超這麼想,就是幸運,是因爲他們到了現在,仍然還活着,活在這該死的亂世中,至少活着,就是有希望,其實比很多,至少比死了強。但同時卻又是不幸的,不幸最主要來源於這個亂世,生逢亂世,

沒幾個人說自己很幸運,那純扯,至少馬超可不認爲自己是幸運的,那不開玩笑嗎,真沒有。可他確實,這就是“既來之,則安之”,沒什麼可說的,這就是一種命運,他覺得。而且這也不一定什麼時候,江東軍就過來了,這都不好說啊,所以在江夏這兒的百姓,那個時

候就更不幸了,就這麼簡單。所以說這兒的百姓是幸運的,也同樣兒是不幸的,何時天下太平了,其實也就好了,但是誰知道是什麼時候,這事兒確實,沒誰敢肯定啊,畢竟不可預見的那真是太多太多了,這個真是,一點兒沒錯。在西陵城外,馬超他們還是轉了三個多時辰,就回西陵了,他們這確實,在周邊走得都差不多了,明日去更遠點兒就可以了,其他的

那倒是沒什麼。畢竟他們在江夏也就三日,沒多了,之後還得北上南陽,那地方可比江夏要重要。真就是,南陽可是荊州抵禦豫州的北方屏障,司隸和漢中因爲都在涼州軍的手裡,所以說那兩個地方都沒什麼威脅,威脅都是豫州的。如果說曹操還要搶南陽的話,那還得是從豫州調兵,不過……馬超還是相信,一時半會兒,就算曹操是真有那個想法,他也沒辦法

去實施,這個他還是很清楚的,畢竟兗州軍在南陽大戰的時候,他們豫州的兵力,其實損失也不少。可不光是己方在司隸的人馬損失了,兗州軍也一樣兒,就是沒己方多,這個是沒錯,但是沒比己方多,可也沒少多少,這點馬超還是一清二楚的,畢竟雙方的戰損,他這個

當主公的,那還是知道的,確實。所以說馬超很相信,他也沒理由不信,那就是兗州軍和己方一樣兒,其實都在恢復中。他們和己方大戰南陽,最開心快樂的,肯定不是己方和他們,而就是江東軍,他們在一旁看着,是巴不得己方和兗州軍死拼,哪怕他們和兗州軍還是盟友,

可說實話,盟友是什麼,是關鍵時候用來出賣的,這個不是馬超的原創,他也忘了是誰說的了,反正一想真是有道理啊。別看兗州軍和江東軍如今還算是一個蜜月期,馬超也是這麼認爲,可說實話,他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可能背叛對方,給對方來一刀,所以說他們雙方有合作不假,可依舊是有防範的,這個也沒錯。畢竟從本質上來說,雙方的根本還是敵對,

這個纔是最根本的那個,可就因爲有己方的強大,而他們雙方纔聯合到了一起,要不才沒那事兒呢。說實話,他們的聯合,那確實不是馬超想看到的,可卻又是所料之中,怎麼想,最後的結果都會是這樣兒,誰讓己方是三方中綜合實力最強的那個,他們雙方不聯合就沒更

好的出路啊,確實,至少馬超知道,自己要是曹操和孫策的話,怎麼說最後都得走向這麼一條路。至少此時此刻來看,這條路其實是對的,確實都是好處多,而不好的地方相對來說就少了,就是這樣兒。不過從第三方來看,馬超作爲涼州軍之主,老大的人物,他確實是不

想看到這樣兒,可也制止不了,沒辦法。對馬超來說,這個根本也破壞不了,只要己方一直是最強的那個,他們就有聯合的基礎,就這麼簡單,沒什麼說的。馬超不是沒想過,如果說不讓他們雙方聯合到一起去,那麼己方就能佔不少便宜,這樣兒壓力肯定也小了,不過顯然,那樣兒的事兒太難了,人家雙方都有頂級謀士,可不會那麼輕易就中計了,真要是弄巧

成拙了,那還真就更麻煩,不是嗎。所以說馬超根本就不會那麼去做,不會去做那樣兒的事兒,失敗了只能是讓曹操和孫策看扁了,那隻不過就是低級的東西而已,在馬超看來。確實,他沒認爲那點兒計策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馬超可一點兒都沒感覺,說起來三國時期的

吳和蜀也算是聯盟,可魏也是沒什麼好辦法讓他們就一下就散夥兒了。蜀和吳確實,存在很大的矛盾,就看劉備夷陵之戰,最後乾脆是身死在了白帝城,可哪怕都這樣兒了,雙方依舊是有聯合一起對付曹魏的時候,所以說這個確實,馬超很清楚,一切都是利益爲上,其他

的,那確實可以靠邊兒站了。劉備這做出來的倒是,又說爲二弟報仇,爲三弟雪恨的,可說

實話,他到底是爲了什麼,可以說很多人都清楚,你不能否定,說劉備就沒有那個爲關羽和張飛報仇的意思,可那絕對不是最主要的,你是當天下人都是傻子,還當自己是傻子?反正劉備那麼做了,曹魏是最喜歡見到的,喜聞樂見啊,而孫權是最不想要的,可攔不住啊,

而最後的結果證明了,劉備幹不過人家陸遜,在軍事這上,還差着一大塊兒呢,所以說兵敗

回白帝城,最後掛了。可哪怕蜀和吳都那樣兒了,最後他們不還有聯合一起對付曹魏的時候,這個就不得不說,還得是利益至上,一點兒都沒錯。所以說馬超自然是清楚,連蜀和吳那樣兒那麼大的過節,一樣兒能聯合,那麼如今的曹操和孫策,他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聯合?

哪怕有己方去破壞,其實也沒什麼大用,至少馬超知道,確實如此。畢竟三國時期蜀和吳,可比如今的曹操和孫策他們的關係差多了。畢竟兗州軍和江東軍,說實話,至少馬超很清楚,他們還沒那麼大的矛盾,這個一點兒沒錯,可和己方的話,尤其是兗州軍,那矛盾大了去了。

所以說馬超其實也不多想了,因爲都沒什麼大用,還是那話,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點兒都沒錯。畢竟如今他們都已經成勢,這個確實,馬超是沒辦法,他雖說是不怕兩軍的聯合,可依舊是帶給了己方不小的麻煩啊。確實,對付一支人馬和兩支,怎麼說都是不一樣兒的,必然啊。所以說怎麼說,馬超都是不願意看到兩軍聯合的,可他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所以也只能是無奈了,沒辦法。所以說如今的涼州軍,確實可以說是對付兩大諸侯,而人家可是聯合一起對付涼州軍,就是這樣兒。不過馬超最爲慶幸的,不是說雙方的實力什麼的,而就是實際來說,就是他們彼此還都是敵對,所以怎麼說,最後都不可能無底線那麼去聯合,

雙方不可能是那種把後背都交給對方的,所以說馬超知道,這個就是己方的優勢吧,對,確實,馬超覺得這個纔是己方最爲看重的,也是對己方最有利的,難道不是嗎?確實如此啊,說起來其實就是這麼回事兒。所以說也不是雙方聯合,就都是優勢,其中也有是人力所不能

改變的東西,比如說這個,是吧。確實,沒什麼是十全十美的,這個肯定沒問題,一點兒都不錯。所以說馬超也知道,這其實是己方的機會,己方就算是什麼都不去做,兩軍也一樣兒不是說一點兒齷齪都沒有,不過外人可能不太清楚而已,差不多就這樣兒吧。馬超他們回了西陵太守府,臧霸還是正等着他們呢,當然看樣兒也是沒等太久,估計也是一會兒而已。

畢竟其人也是在江夏這兒太守多年吧,算是經營好幾載了,確實,肯定不是剛開時候的樣兒,還是那話,這對江夏的瞭解,對江夏整個郡的掌控,那還是沒說的。當然雖說如此,可馬超也不怕手下人在郡太守職位時日久了,就生出來什麼異心。別說這個事兒不會有,就算

是真有了,試問有誰真就敢去行動的?造反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滅,沒什麼說的。別說手下真正正規的涼州軍,還是忠誠馬超的,就算是能讓一部分人跟着你一起反了,可一個郡的人馬纔有多少?只要不是南陽、漢中那樣兒的大郡,普通的郡最多也就是兩三萬人,

這些人還不可能都跟着你一起,所以說最後能有一半都算是多了,然後結果就是要被涼州軍以雷霆之勢滅掉,就這麼簡單。你一個郡的人馬再多,試問還能和一個州比了?哪怕就是南陽、漢中這樣兒的天下大郡,也一樣兒是不能和一個州相比,所以就更不用說那小郡,普通的郡了,確實如此。所以說馬超都不擔心什麼,真敢扯旗造反的,那都是屬於早死的型,

最後沒有好結果。天底下三路諸侯,就已經是正好了,就算是三國,也不過就是三路而已。其他的,再多,那真都是多了,早晚要滅,就這麼簡單。以前還有個遼東公孫度,也能拉出來十萬人馬,可兗州軍一出馬,沒多久不就滅了,還不是簡單的事兒。其實在馬超看來,公

孫度算是被他兒子公孫康給坑了,沒辦法,有個坑爹的兒子,那也沒地方說理去。反正你當老子的是臥牀不起了,也管不了不肖子了,那也是真沒辦法啊,最後還不那樣兒被滅了。

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三二四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上)第三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第四七四章 孟起問詢郭奉孝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三〇九章 雷銅孟達擒祝融第三四九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第六三七章 兗州江東破羅縣第六七一章 張遼城頭戰黃忠第七七二章 馬超書信送長安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九)第八八八章 涼州軍進攻樊城第一九二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續)第八四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完)第七十二章 兗州軍兵進遼東第八六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二)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四)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一)第七八九章 奪襄陽終於得手第一三三章 趙弘軍精銳攻城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續)第九五〇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完)第三五六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三)第三四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八)第四二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九)第六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九)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二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七)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三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五)第三十三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第一八五章 南蠻王再會楊鋒第五〇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一)第一五一章 馬超帳中遇刺客第四〇五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第七四二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完)第九七七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一)第五二〇章 謀士計算計魏延第三一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第一五九章 崔鴻追憶當年事第二二一章 聽諫言再去請人第三二四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完)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五八八章 劉玄德抵達江陵第五章 涼州軍兵退雲杜第六四八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完)第二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一)第九九八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三)第十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三)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三四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二)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四五二章 子龍帳中詢敵情第一八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五)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第三六九章 涼州軍投石問路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三八三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續)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二)第六五三章 兗州軍攻函谷關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四)第二八九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三)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八十八章 大軍剿滅三兄弟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第六〇五章 田豐勸說袁本初第三一〇章 馬超領兵返長安(續二)第九七三章 霍峻半途遇聯軍第三五四章 三人組帶兵殺敵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六九九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一)第四十一章 馬孟起傳授錘法第六四〇章 殺眭元進人離去第一一二章 逼降廖化說黃巾第九七八章 荀攸諫言曹孟德第二三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九四二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續)第三九一章 糜子方力斬敵將第八七〇章 城池破王平逃遁第八四三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第九十七章 曹馬拜訪雒陽令第二一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一)第六九六章 冀州軍撤退歸還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六)第一〇七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完)第二六九章 南蠻軍使者離開第五五三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四)第八四三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第四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一)第八四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第八九八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第三三六章 孫堅對質袁公路(續)第五十七章 刺史府中拜會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