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八)

馬超不在乎一個郡的得失,不過這要江夏再丟的話,那麼己方就在荊州丟了三個郡了。所以真要說起來,他是能守住江夏,就一定會守住的,當然了,這個前提就是雙方一起進兵,如果說兗州軍要說死了不幫忙的話,馬超不會認爲江東軍能出兵江夏,就這麼簡單。但是具體到底什麼樣兒,誰知道了,反正要說江東軍對荊州沒什麼想法,馬超是半點兒都不相信,

這個將心比心,如果說自己是孫策他們,是江東軍的話,就算是做夢都得對荊州有想法。說實話,江東要想爭霸天下,那麼就必須取荊州,這個是肯定的。是,江東軍的選擇還可以說徐州、豫州,乃至於是益州,可說實話,那三個州對江東軍來講,真就是不如荊州。可以

這麼說,徐州第一個就得Pass掉,說實話,馬超很清楚,就算是孫策不和曹操兗州軍結盟,徐州也不是他們的首選。最簡單的一點,說實話,徐州地盤對江東軍來說,並不是非常難去得到,但是佔了徐州之後呢,一樣兒是容易丟,所以說實話,徐州最好的結果,其實不

是現在就戰,而是留到最後,直接就能占上了,很容易,而這個時候在那兒大戰,其實是不明智不理智的行爲。豫州的話就更別說了,天子所在地,兗州軍的大本營,真要是在那兒戰的話,兗州軍還不得死磕。益州的話,只能從交州出兵,而對人家益州,說實話,交州的人馬,對那兒產生不了多大的威脅,孫策他們可都知道,益州應該是涼州軍所有的州里,就

算不是人馬最多的那個,可也肯定是數一數二了,這個肯定是。也許涼州最多,然後就是益州了。說起來司隸其實沒多少人馬,就長安多點兒,其他的郡,也就一萬多兩萬,差不多那樣兒了。荊州以前人多,因爲有南陽一個郡,就那麼多人馬,可一場大戰下來,基本上也

沒幾萬人了,肯定不能和漢中相比就是了,至少這個時候是不能比。而除了南陽之外,涼州軍在荊州還有幾個郡?確實是不能和益州相比,這個是肯定的,好歹後者是據有全境,而益州的郡可比荊州多,可後者涼州軍還沒佔全呢。而其他地方,冀州其實沒多少人馬,還沒

幷州多,畢竟後者也是據有全境了,而且還有異族的威脅,有幽州的威脅,人肯定少不了。因此,其實冀州人馬相對少了點兒,然後司隸也沒那麼多。之後涼州最多,然後就是益州,至於說幷州和荊州,暫時是處在中間吧,大致就是這樣兒。所以說對江東軍來說,能放着人少的荊州不去進攻,而費大勁去進攻益州去嗎?至少結果其實可以預見了,去益州進攻,基

本上就要全軍覆沒,而去荊州的話,還能奪取一兩個郡,就是這樣兒。說實話,江東軍人少不假,可在荊州卻依舊有不少萬人馬,這個一點兒沒錯。這好歹江東軍也是佔了荊州兩個郡不少年了,那長沙和桂陽,確實不能和南陽、漢中那種天下大郡相比,可兩個郡加在一起

的話,那還是能比的,就是這樣兒。所以說江東軍在荊州的實力,那可不能是小看了,這個確實,半點兒都沒錯。他們沒涼州軍在荊州的一半實力,可卻絕對要超過涼州軍在荊州三分之一的實力,這個是肯定的。說實話,這江東軍也算是在兩個郡經營了那麼多年,所以說也真是,就算達不到涼州軍那種程度,畢竟後者有充足的錢糧,但其實也都沒差多少,這個

是肯定的,好歹江東軍不是什麼窮軍,這個是沒錯。就看歷史上也好,是演義裡也罷,孫權靠着江東一畝三分地兒,就算再加上交州,就能和劉備聯合一起抗曹,那可真是,江東軍絕對不窮,要不然不好使啊。至於說荊州的話,其實算是曹孫劉一起把荊州給分了,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所以說孫權其實並不好過,別看他佔的地盤實際上是比劉備大,可劉備一個

益州,那在天下都是有人口有錢糧的大州,還沒什麼大戰,所以說……江東軍加上蜀軍對抗曹魏,確實是真不容易,這個是肯定的。歷史告訴了我們,還得是北伐南,南伐北的話,確實,就不用多說了。但是蜀吳聯合,能對抗曹魏幾十年,確確實實,那是很不容易的,這

個怎麼說都是。雖然最後歷史也證明了,還是北方勝了,但是大權也不在曹氏的手裡了,被司馬氏給奪權了,但是不得不承認,曹氏是出了大力了,那就是最根本的基礎,這個誰也不能抹殺,肯定就是,從曹操開始,一直到三分歸晉,三國之後,就沒那麼多人物了,這個

也是時代的悲哀啊。兩晉是,也有不少人才,這個一點兒沒錯,但是在這武上面,應該還得說是三國,晉的話,還不行。而歷史也證明了,晉朝的話,終究還是不怎麼樣兒的,哪怕是個一統的王朝,可說實話,真心不怎麼樣兒。當然了,這個也有說是基礎不好,畢竟歷史上那個時候漢人都沒多少了,這個確實,可不管怎麼說,也否認不了晉朝就是不怎麼樣兒。

網友那話還是有道理的,說兩晉就是,“事兒多不持久,活兒差還重口”,什麼意思就不用多說了,其實這麼一想,這話還真是精闢啊,太他孃的有道理了,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真是也沒誰了。其實馬超對兩晉的印象一直都不好,原因就不用多說了,而很多東西,你是

可以說並非就是兩晉的原因造成的,不過他覺得,更多的,那還是藉口,至少馬超覺得就是。當然一切都有後人來評說,怎麼說,晉朝也都是不怎麼樣兒,這個是公認的。不過馬超覺得既然自己都到這兒來了,那麼肯定最後不能像西晉東晉那樣兒,那可真是,再重蹈覆轍

可真就完了。來到江夏西陵城,這應該算是第三日吧,第一日是在中午時候到這兒的,然後和臧霸說了兩個時辰,之後晚宴,這個是第一日。而昨日的話,在西陵城裡轉,是第二日,這今日的話,自然就是第三日了。還是和平時沒什麼區別,是繼城內轉過後,就出城轉去,到西陵的周邊村鎮看看,這地方的百姓都如何。不過就算是沒這麼看,馬超他們也都知道,

大致的話,和襄陽還有江陵,其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個應該沒錯。確實,不同的只是江夏這兒要受到的威脅更大,因爲和南郡一比,如今的江夏確實,它不僅僅是要受到江東軍的威脅,還可能被豫州過來的兗州軍來進攻,之前也不是沒說。但是南郡的話,除了挨

着長沙之外,就沒什麼了。雖說也和南陽相鄰,可南陽的南部,那早就歸涼州軍所有了,所以說從涼州軍滅了劉備之後,南郡就只有江東軍的威脅,而他們要聰明的話,那是不會陳兵在那兒的,那是傻瓜行爲。畢竟江夏和南郡一比,哪地方兵力充足,將領更猛,那都不用多說了。臧霸的話,他治理郡縣是還可以,可其人武藝不如武安國,更不和黃忠,其他方面,

帶兵的話,也不如老將黃忠,所以……怎麼看江夏也是不如南郡的,其實一想也是,畢竟南郡是荊州治所所在地,襄陽嗎,還有江陵這麼重要的天下大城,那確實是不一樣兒。拋開南陽的話,畢竟南陽更多是屬於荊州用來抵禦北方的一個屏障,這個是肯定的,一個南陽能頂住司隸和漢中的進攻,能頂住大半個豫州,所以說南陽是荊州北部的屏障,這個確實不是

一般般的郡能比得上的。但是拋開南陽的話,那就得是南郡了,這個地方纔是荊州最重要的,畢竟江陵實際比宛城的城池還要高大堅固,就這樣兒。可江夏呢,那西陵城根本不是和人家兩座城池一個級別的,這個一點兒沒錯,是既比不上宛城,又比不上江陵,這個可真是

沒錯。所以說江東軍得腦殘成什麼樣兒,就直接去進攻南郡了,而放棄了江夏還有零陵和武陵,那可真是腦殘了,無藥可醫啊。不過顯然,那不應該是江東軍,不管是馬超也好,是臧霸也罷,他們都沒那麼覺得。哪怕自己是江東軍的話,都得是和兗州一起進攻江夏,不行

的話,自然就是零陵和武陵了。馬超五人是出了西陵城,去了周邊村子轉。對他們來說,反正到哪兒都是如此,這西陵也是一樣兒。對這兒,城裡的話,他們還算得上是瞭解,可出了城,在城外轉,說實話,那就不是他們所瞭解的,確實。這如果什麼都知道那麼清楚的話,那一切都好了,可顯然,是沒那樣兒啊。在西陵城外轉,確實,這地兒給他們的感覺,和之

前的江陵也都差不多,不過就是沒人家江陵那兒發展那麼好,這個也是。雖說西陵城也算是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這個肯定是,畢竟江夏的治所,那怎麼說也不可能是個閉塞的地方,更不是個窮地方就對了,這個必然啊。但還是,得說和哪兒比了,至少和江陵比的話,那肯

定還是不如的,和襄陽也一樣兒。和南陽宛城,這西陵也都不能比,也就是和長沙臨湘差不多吧,也就那樣兒了,好歹這個地方是江夏的治所,確實,和江陵那幾個地方比不了,可比零陵比武陵比桂陽三郡的幾個治所強啊,這個是肯定的了,畢竟江夏本身也比那三個郡強

就是了。這個確實,而江夏這兒的百姓,依舊還屬於荊州,因此,這對馬超他們,雖說也算是招待了,還算是熱情,可從內心來講,還是很害怕的。不得不說,當初己方在荊州的大戰,就因此傷亡的百姓,可以說太多了,因此,沒多少人是真心不怕軍隊中人,這個確實沒錯。涼州軍的話,口碑還可以吧,江東軍也行,就屬兗州軍,口碑是最不好,因爲幹過屠殺

百姓的事兒,所以說名聲能好纔怪了,那真不可能啊。而且在荊州,兗州軍也不是沒殺過百姓,最後還嫁禍給了涼州軍……這事兒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可終究是假的真不了,真的腳不了,還是有人知道的,就這樣兒。兗州軍的嫁禍,不能說是百分百成功,但也不是說就沒

一點兒作用,一半一半吧,也就是這樣兒了。但是也只侷限在荊州南郡,再遠點兒不過就是周邊近的地方,再遠就沒了,畢竟當初兗州軍也不敢殺那麼多人,真就是徐州的教訓還在那兒呢。別看徐州一直都是兗州軍治下,這個不假,但是那地方百姓更多的還是怕他們,而

不是其他的。畢竟誰都不想在這亂世中把自己小命給丟掉,所以說一個太平盛世,那確實是多麼難得啊,這點馬超最是深有體會,和平纔是最珍貴的,一點兒沒錯,尤其是對亂世來說。爲什麼叫“寧爲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話真是,太有道理了。可以說有多少人,太多了,亂世中的那麼多人,就不如太平盛世的一條狗,一點不錯。這絕對不是罵人的話,而

就是事實。至少太平盛世的狗,基本上都能活得挺好,可亂世的人呢,能活下來的,並不是所有,多少人都早死了,就是這樣兒。可以說古代就是如此,馬超是深有感觸,他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習慣,畢竟真心是都沒見過,太慘了,不過到如今的話,他早已是習慣了,

這可真是一點兒都沒錯。所以說和平是有多重要,馬超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其實就是最幸福的,哪怕不幸的人,還有各種各樣兒的不行,但是大環境是好的。

第六九五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續)第一三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一)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八)第四一二章 部署畢兵臨葭萌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八九七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續)第七一四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六)第二二五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八)第四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七)第一四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三)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五九一章 張任半路截劉曄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七一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三)第八一八章 江東軍兵臨臨湘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四〇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〇)第五九八章 曹孟德再攻下邳第二七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第三二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三)第四十六章 曹孟德約見孫劉(續)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七)第三一四章 袁紹兵進汜水關第三四八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續)第五五〇章 南郡襄陽援軍至第八六一章 馬孟起意取襄陽第一一〇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二)第九六八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第四一七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六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七)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三〇八章 戰祝融雷孟聯手(續)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二一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一)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九八二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五)第四十七章 曹孫劉帳中談妥第一二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二)第三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四)第八六六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完)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三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八)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一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五)第六二三章 涼州軍出兵長沙第七〇三章 城破大軍入高邑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一百零九章 崔安城下罵陣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四一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四)第三〇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完)第六九八章 袁本初宴請衆人第三六二章 馬孟起見糜子方第四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一)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五)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三十四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七八四章 孫伯符帳中擺宴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二十五章 涼州軍聯軍鬥將第一八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五)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九)第五五一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二)第八一七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完)第七五四章 伯符公瑾離臨湘第一九〇章 馬騰入土爲安第二十一章 張飛帶兵退西陽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四)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五〇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二)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四八〇章 魏文長到達辰陽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三五七章 馬超解說藤甲兵第八四三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九七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二)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四八一章 劉玄德問詢魏延第九一〇章 曹孟德帳中議事(續)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一二二章 董荼那出使敵營第三十九章 馬超欲出兵迎敵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五七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七)第四九七章 心中不平找李郭第三四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一)第九八九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續)第八十五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