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四)

估計傻子都能看出來吧,也許還真是,沒準了。反正怎麼說呢,這如今就這麼個情況,雖說城池要被破了不假,但是遼東軍士卒還是依舊在堅守着,在他們看來,自己兩個將軍可都還在呢,那麼自己這些人,也是都跟着吧。要不然的話,真要跑,能跑倒是好了,可不成功的話,那就得早死了。所以那樣兒的話,可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的。因爲在很多的遼東軍士卒

的眼裡,這自己馬上就要堅持到最後了,要成功了,要勝利了,最後只要兗州軍一破城,那麼自己一投降,就保住小命了,所以還能去做那麼不明智的事兒嗎?還別說,遼東軍的士卒也都不傻,至少這個時候該做什麼,該怎麼去做,他們都門兒清,就是這樣兒。其實很多

時候,必須要承認的是,越是到了這麼關鍵的時候,其實士卒的心裡也就越明白。畢竟這如今還活下來的遼東軍人馬,那不光是戰力不錯那麼簡單,而且必定都是有腦子的,這個確實,沒錯。傻子的話,估計早就掛了,如今也不是說就一個都沒有傻乎乎的,但是還能剩下

幾個呢?“傻人有傻福”,是有道理,但卻也絕對不是所有的吧,是不是。所以遼東軍的士卒,這個時候想得絕對不是自己馬上跑,而是兗州軍破城後,他們投降,還是跑什麼的,那個時候才更重要最重要。因爲到時候自己兩個將軍可都不在了,所以就沒人管了,到了那個時候……一轉眼,就到了孫平楊易他們準備跑的日子,其實這正好馬上城池也要被破了,

確實,真是頂不住多久了。不過怎麼說呢,如果孫平楊易他們還在的話,那麼至少還能守個一日兩日,絕對沒問題。可他們只要一跑,那就絕對是守不住了,必然。結果兩人根本就沒等到白日,直接是大半夜就跑了。孫平楊易兩人是聯合在一起跑的,他們是早都商量好了,

早收拾好了東西,然後上了準備好的戰馬,從另一側的城門,除了城。那邊兒的士卒自然是看到了兩位將軍逃跑,所以這個事兒最後自然也不是什麼秘密,馬上也就傳開了……而公孫康呢,他自然也都是早得到了準確消息,孫平楊易兩人跑了,他也來不及說追兩人抓他們

什麼的,他也是把準備好的東西帶上,然後招呼了自己的親衛,也是上戰馬跑了。不過他和孫平楊易他們不同,那兩個老哥,就他們兩人,而人家公孫康呢,好歹還有幾十號人跟着,這個就是當老大的,當主公的不同之處啊,反正絕對不是他們兩人所能比的就對了。而如今這襄平城裡,公孫康他們都跑了之後,這除了守城的士卒之外,就只剩下被關起來的石全老

哥兒一個了。如果說他知道消息,那絕對是最後一個,沒說的。因爲孫平楊易他們逃跑的消息還沒傳過來的時候,當城頭士卒現自己兩個將軍都不在了之後,他們仔細一看,也沒人影兒,他們府邸,更是沒影兒。最後連王府中,自己主公都不在,然後聽到消息傳來,遼

東軍士卒就知道具體情況了。因此,等石全知道了之後,看守他的士卒也是早都跑了,此時城門更是大開,兗州軍也是得到了消息,所以樂進甘寧還有張遼他們已經是帶着人馬進城了。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襄平,確實是大亂特亂,沒辦法不亂啊,尤其是這大半夜的,更是如此了。要說兗州軍士卒的話,那還能好點兒,畢竟他們這麼些年了,軍紀還算是都不錯,但

是遼東軍,還有襄平城裡一些趁亂搞點兒小動作的人,此時可都蹦出來了,所以曹操也是下了嚴令,對那些趁火打劫的,不管是己方還是遼東軍,再或者其他人,不管是誰,最後都一律嚴懲不貸,決不姑息!見着就殺,寧殺錯,不放過,這個就是曹操的意思。因爲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你就得這麼去做,就得狠狠打擊他們,要不然的話,之後就真是不好整了。

而此時的石全呢,他是趕緊到了自己家人那兒,然後帶着自己家人就跑了。其實說着簡單,可這真那麼去做了,確實是挺不容易。而且他都知道兗州軍進城了,所以讓自己家人度跟着他離開,什麼都不用帶,只帶上錢財就可以了。然後他是和家人騎了快馬,直接飛奔出城。

石全畢竟他在襄平十幾年,所以不光是對這兒熟悉那麼簡單。要說去搞點兒什麼馬匹之類的,那實在是太簡單了。如果不是真說時間有限的話,他來不及了,他都能再打劫一下襄平城內富商巨賈的一點兒財產,但是如今根本也來不及那樣兒,所以石全也只能是帶着自己的

財物,和家人,騎着快馬離開。他是帶着自己母親,畢竟他母親年紀大了,所以兩人是騎着一匹戰馬。至於說他妻子,則是帶着他們的兒子,共乘一匹戰馬。作爲幽州的土著來說,哪怕就是個女流之輩,也依舊是會騎馬的,尤其還是石全的妻子,雖說不是什麼大門大戶的女子,但是絕對不是窮人家的孩子,所以騎馬什麼的,真就不是什麼問題。所以說石全就從

來都不會對這個擔心什麼,而如今他所擔憂的,不過就是怎麼跑,怎麼安全,他和孫平楊易想法也都差不多,都是往南跑,不過他可不是說去青州,而是去徐州,至少這個地方更遠啊。但是對石全來說,他認爲越遠的地方,就越安全了。至於說海上有危險什麼的,那則是

讓石全給自動忽略了。他覺得,這自己和自己家人還不至於說那麼倒黴。這哪地方都有風險,海上也一樣兒,反正自己和家人不會說就真那麼倒黴,碰上海上的大風浪。可真是萬一要碰上的話,他也是認了,反正如今這能逃出襄平,其實就已經算是挺不錯了。他可不認爲

說曹操/他們就想要放過他怎麼樣兒怎麼樣兒的,至少這麼說吧,他們對襄平,怎麼說都沒自己熟,所以再加上自己跑得快,因此,他們是真別想追上了。至於說對公孫康孫平楊易他們,那兗州軍就更是別想了。自己這拖家帶口的,他們都追不上呢,所以是吧,那幾個,他們更是追不上。而且他們幾個,逃跑的方向還不一樣兒,對於公孫康,他只能是往東南的

方向跑,別的地方,他都不可能去啊。至於說孫平楊易他們,那選擇就還有其他的了。至少石全他就很清楚,你說他們是往南也行,不去那邊兒,也不是不可以,去東南也不是不行,但是他們估計也不會說就去跟着公孫康,那樣兒的話,石全絕對他們是不會。所以說哪怕他

們就是去樂浪,最後也都不一定到什麼地方,所以就算是公孫康想要找他們,那也是找不到的,就是這樣兒。當然了,怎麼說呢,必須要承認的就是,石全也相信,更多的,他們應該和自己所想差不多,都是乘船出海,至於說他們去哪個地方,就未必了。因爲近點兒的話,冀州還有青州,那都有可能,遠了的話,那徐州揚州,江東的地方,也不是說他們就一點兒

都不會考慮。但是有一點一直都沒錯,那就是不管他們去哪兒,只要還是走海路的話,那麼風險就和自己都是一樣兒的。當然了,近道的話,所用時日短啊,那麼遭遇到危險的機率就小點兒唄,就是這樣兒。遠了的話,那幾率就大了,還不就是如此嗎。但是即便這樣兒,石全依舊是要和家人去徐州,再遠的地方,那到了徐州再說吧,不過冀州還有青州,他都沒

去考慮什麼。因爲石全這麼想,確實是有他自己道理的,他就認爲,如果冀州青州和徐州,可以說都是兗州軍的地盤。哪怕冀州有一部分是涼州軍的,但是那個真就不重要,因爲重要的是,兗州軍在那兒有不少的人馬,而且就因爲還有涼州軍在那兒,所以確實,那地方是防

御森嚴啊,絕對不是說你想在那兒平安,就一定能安穩的,那,實在是太想當然了點兒,石全都清楚着呢。而青州呢,石全認爲確實還算是挺好,不過他也認爲,估計孫平楊易他們會去那兒,所以自己就不考慮那地方了,就是這樣兒。所以最後,就徐州的話,其實是最好

的選擇,別看那地兒完全就是兗州軍的地方,但是有一點,卻是其他地方都不能比的,那就是當地的民心。可以說都這麼多年了,還是有很多人,依舊沒說是真就歸附到兗州軍,所以可以說就只這麼一點,那就是相當重要了,可不是嗎。真要算起來的話,民心其實也就是一半一半吧,差不多就是這樣兒。而且對石全來講,真要是有什麼問題,那自己最後也可以

直接就帶着家人去江東啊,因爲那徐州和江東地盤都挨着,所以很容易就去可,對不對。並且徐州是兗州軍的地盤不假,可民心真就沒全都在兗州軍那兒,所以對他來說,是最爲有利的一點了。因爲在那兒,可以說是兗州軍的地盤裡,他們絕對滲透最淺的一個州,所以石

全他自然是認爲,到時候會有自己的不少平安的機會,就是這樣兒。他和孫平楊易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他是拖家帶口的人,而人家倆,都是老哥兒一個,就是如此。所以石全可不能說是就光爲自己考慮,那不可能。所以他更多的,是爲了自己家人考慮,這個纔是第一重

要的,而不是說爲了自己什麼什麼的。當襄平城門大開的時候,曹操第一感覺,還以爲是遼東軍之計呢。結果仔細一想,不能。然後襄平就有士卒來投誠了,那意思他們將軍主公都跑了,所以自然而然,就縣城頭像,所以曹操是心情不錯,直接就點兵,進了襄平。當然

先鋒還是樂進甘寧張遼他們幾個,這個是一點兒沒錯。但是他們都是有經驗的人,都沒說大

軍一下就都涌進城去,而就只是先進去探馬斥候,然後再幾十人,幾百人,這麼進去的,真現不是計的時候,他們主力才上。最開始進去的,都是老弱病殘,這樣兒……可以說曹操/他爲了不中計,也真是,算是煞費苦心了吧。其實這個時候,他倒是小心起來了,而真

該小心謹慎的時候,他倒是都大意啊。這個其實一想,也是他的性格吧,至少很多時候,曹操其人都是那樣兒。還是那話,他如果是順風順水的時候,你勸說他什麼,基本上就沒什麼大用,曹操聽不進去多少。因爲他覺得,這己方大勝的時候,正應該是更鞏固戰果,繼續

乘勝追擊什麼的,讓己方最後就滅了敵軍……結果往往這個時候,他就是要中計的節奏,他就是要輸的開始。而真等他大敗了一場之後,曹操就開始找自己的原因了,這自己之前就沒聽人勸啊,沒注意啊,大意了啊,沒小心謹慎啊,沒……可這個時候,你想什麼,基本上都晚了,就是這樣兒。但是曹操這個人,他是知錯,也能暫時改錯,但就是不會在他手下人

的面前認錯,這個從來都是。曹操可從來就沒說過,我做錯了,我這個事兒是有錯誤,這話他可從來都沒說過。所以他曹孟德,就是這麼個人。他知道自己有錯誤,也能暫時去改,去聽進去手下的諫言,但是卻絕對不會在他們的面前認錯,就是這樣兒。所以說他們瞭解自

己主公的,都知道,自己主公如此,也確實,真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畢竟你說自己主公這樣兒,那可絕對不是說一日兩日了,更不是一年兩年了,這都習慣了,所以……

第一〇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六)第二十三章 馬孟起決意興兵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五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五)第七二二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續)第六五一章 涼並兩軍聚龍山第三六七章 馬超安慰馬雲騄第一二六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五)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八四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一 )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五九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六)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四)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四)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一六九章 馬孟起率衆夜戰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八三九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六)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第二四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第二五八章 馬超兵進西羌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八一九章 臨湘城劉孫對話第八六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一)第三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第九二一章 換主將接替樂進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第二五〇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六)第八八四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續)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六二四章 涼州軍一攻江陵第四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四)第六六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六)第七七四章 滿伯寧回返大營第九七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五)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一二一章 援軍至大敗黃巾第七一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一)第二七八章 銀坑洞再見木鹿(完)第一三〇章 左豐索賄盧子幹第四五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第三一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一)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一)第一百零七章 漢營驚現刺客第五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五)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第九二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一)第十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第七七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八)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第七六八章 龐士元拜主孫策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二十八章 聯合進攻西陵城(續)第二十四章 漢中江夏皆行動第三七三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續)第七〇〇章 失敗後馬超反思第一四六章 廣宗城三方聚首第四一一章 劉焉亡兵入南鄭第二一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五)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七四四章 鏖兵樂成暫休戰第五九一章 張任半路截劉曄第八四二章 生擒蔡瑁通劉備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三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一)第四九九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續)第六一四章 文丑苦求劉玄德第一一九章 江東虎闖營歸城第一四〇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六)第四八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五)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一六一章 南蠻軍再遣使者第三八四章 兩洞洞主守三江第三五三章 涼州軍司隸徵兵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一六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八四八章 小卒縱火燒重地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二三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一七二章 大帳中再會蠻王(續)第三〇九章 馬超領兵返長安(續一)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第四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一)第九十八章 馬超宮中見張讓第五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六)第四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八)第五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三)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二七四章 涼州軍兵臨雒陽(續)第四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八)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