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

你說孫平和楊易他們兩人本事確實是有限,這個那可以說是一點兒都沒錯,遼東軍中,從公孫康再到普通士卒,就沒有不知道的。天籟『小 說就連他們自己,那也都如此認爲,自然也都承認這個。但是有一點,也沒錯,那就是,他們可絕對是非常有經驗的,不管說是爲將,還是其他的,可以說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上,兩人經驗都很豐富,要不不白混了,真的。而且兩人

可不是說就沒見識,反而他們還很有見識,而且更是坐船出過海的,這個確實是很重要。所以他們還能不清楚,這如今可都要入夏了,所以那海上的風絕對是越來越大啊,如果說自己兩人最後真是要乘船去青州的話,船怎麼都能有,不過真要是途中趕上了海上的大風浪的

話,或者直接來一個暴風雨什麼的,那自己兩人估計要完。至少如今可沒聽過有幾個在海上遭遇到大風浪暴風雨之後,還能活着的。這個確實,並不是說一個都沒有,但是基本上,確實是,九死一生啊。基本上十個人的話,多說能活下來一個,這個其實就已經算是很不錯

很不錯了,真的。更多的,都是一船人,全軍覆沒,最好的結果,就活下來一兩個,多說了。真算起來,這個比戰場還要危險,真的,不假啊。至於說兩人可真還沒認爲,如果說真要是遭遇到了大風浪,暴風雨,然後自己兩人就一定能那麼幸運活下來。但是怎麼說呢,第一,這個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遇上的,這個是肯定的。然後,就算是真被自己倆不幸給遭

遇到了,那麼至少兩人的水性都還算是不錯,所以說哪怕是在大海之上,也並非就一點兒活命的機會都沒有。主要是能有人及時救自己倆的話,那就沒一點兒問題了。所以說他們也不是說就沒想過,這到時候,最大的問題,最大的風險,可真就不再是兗州軍他們了,而是

那海上的天氣,那個纔是最大的問題。不過哪怕如此,也一點兒都沒改變兩人的想法,孫平和楊易他們依舊是認爲,最後兩人還得是往南跑,去渡口,最後乘船去青州,這絕對是最好的路了,沒說的。真要說說危險的話,其實哪地方就真不危險呢,所以是不是,這個都是

有風險的,不過就是大小的問題而已。而且他們也都知道,其實在海上,危險確實是有,這個不錯,但是未必就真讓自己兩人給碰到啊,所以這個也是事實對吧。畢竟這個時候的季節,那可還沒入夏呢,所以海上有風也是不假,但是大風浪的話,沒夏日的時候多,所以到時候,未必就能被自己兩人倒黴給碰上,不是說一點兒都沒有,但是比夏天肯定是要少多得

多了,這個是一點兒都不錯。所以兩人還有什麼不敢的,如果說往別的地方跑,那對自己兩人來說,都沒什麼好處的話,那麼往青州去,就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了。是,那地方是有危險,那沒錯,但是那卻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對吧。如果說這點兒危險,自己兩人都不敢去挑

戰一下的話,那可真是,自己兩人什麼都別去做了,真的,如今就乖乖投降兗州軍,那不都好了?可那是自己兩人應該去做的嗎,是兩人會去做的嗎?真要是那樣兒的話,兩人還不如早都開城投降呢,那豈不是更好?其實至少不管說是孫平還是說楊易吧,他們可都是惜命的人,所以還真是,他們真是希望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啊,這個確實,就是比什麼都重要。而

且還不得不說什麼呢,就是確實,還是那話,不光是去青州有危險,去什麼地方,都有危險,甚至風險還更大了,這也不是什麼沒可能的事兒,所以是吧……要不說怎麼他們也不是沒想,到底說往哪跑,能稍微保靠點兒,而最後,這個怎麼想,都得是走海路去青州,沒有其他的地方了。如果說有其他更好的出路,更好選擇的話,那麼顯然,孫平楊易他們也不會

說選擇有大風險的海路,去青州是吧。所以這個也是,其實就是如此。可想想其他的地方,東西北,都不行,仔細一想,還真是,還不如青州呢。所以他們寧可說是走海路去青州,也不會說往那幾個方向去的,怎麼都得南下去渡口,走海路,去青州,就是這樣兒,對此,他

們是都想好了。至於說去樂浪,那傻子纔去,哪怕自己兩人家人可都在那兒,但是就因爲在那兒,所以更是不能回去了。因爲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兩人回去,公孫康還在的話,那麼自己兩人就得被他所制,然後繼續給他賣命守城,所以說這個是不是……兩人可是真不想再

守城了,更不想再與兗州軍爲敵,他們是真不想。因爲他們也不是說就沒想過,這和兗州軍爲敵,最後的結果,最後的下場,就得是自己被人家給滅,而自己兩人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好處,所以他們就是想往青州跑,至於說自己兩人家人,那都管不了了,沒辦法。他們也知道,公孫康還真不會對自己兩人的家人如何。第一,自己兩人可不是石全,這個最爲重要,

所以說他公孫康能以對付石全的辦法,來對付自己倆嗎?而第二呢,一樣兒相當重要,就是他公孫康可不知道自己兩人在什麼地方,這點也是很重要。就因爲他不知道,所以哪怕他給自己家人軟禁起來了,也找不到自己兩人啊,所以你說他會那麼做嗎?而第三,也是,非

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公孫康要做給所有人看,更多的,是給己方還剩下的遼東軍士卒看的。他不會軟禁自己兩人的家人,甚至還得好好招待他們,待如上賓,就是這樣兒,因爲他要做給所有人看。看看,這自己手下都沒在這兒,自己這當主公的,當老大的,還不是一樣

兒,甚至是更好去對待他們家人了。所以這個也是上位者的手腕,孫平楊易他們清楚,自己兩人要是公孫康的話,都得那麼去做,所以他們可真是,沒什麼好擔心的啊。應該說自己兩人要是去了樂浪,自己兩人的家人才不安全了,而不去的話,最後好像反而能更好,不是嗎?他們瞭解公孫康,就像其人也都瞭解他們一樣兒,所以真就是彼此彼此了。因此,公孫

康其實想到最後,他也真是,基本上就再也不抱什麼希望了,因爲他其實也知道,孫平楊易他們,包括石全,沒一個會去樂浪的。至於說這個時候,他去殺了三人,那根本就不可能,因爲公孫康也不是說就沒有那個能力,實在是他要真那麼去做了,那就對他沒什麼好處。殺

孫平楊易,馬上城池就得被破。而殺了石全,剛開始的話,那城池倒是沒太大的事兒,但是絕對要失軍心,就這樣兒,所以最後城池還得說是要被破,估計也是馬上吧。所以公孫康會那麼去做嗎,他也不可能那麼去做啊。所以說三人不會說被他殺,因爲他不會那樣兒。當然真不是說公孫康大度什麼的,而是他權衡過利弊,知道那麼做的話,只會對自己弊多利少,

而不是利多弊少,就是這樣兒。如果說殺三人,對他是利多弊少的話,那麼他也就早那麼去做了,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他公孫康確實,從來都是那樣兒,對自己好處多了,那就一定要那麼去做,就是那麼簡單。可殺了三人,對他不好的地方更多,所以說他能那麼去做嗎,至少公孫康是不會了。所以說,其實孫平他們也都知道公孫康的想法,要不然的話,就憑他

們幾個的膽量,怎麼都得想法設法逃跑。因爲不跑不行啊,和兗州軍拼,最後可能也是個死,而在公孫康這兒,也是死。所以要想不死的話,那不就得去跑,沒其他辦法了啊。所以這個還真是,如果說公孫康真是那個想法的話,他們三個那是早都想辦法跑了。也就是石全

吧,他估計是真沒什麼辦法,畢竟他家人還被人家給軟禁着呢,所以最後估計他就是那最倒黴的。好在要是殺了他們的話,那對公孫康根本就沒啥好處,所以其人還真是不會那麼做,所以三人也算是幸運吧。其實仔細一想,這個也確實,如果說公孫康真那樣兒的話,襄平城

真是,早就被人家兗州軍給攻破了,不是嗎。所以說這個也是,沒了石全,再沒了孫平楊易他們,那就等着人家破城吧,沒其他說的。畢竟城頭哪怕就是隻有一個武將,那都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這一點,公孫康他可是非常清楚,畢竟其人本事是,不是那麼太大,可經驗確實也真是不少,這個是半點兒都不錯。所以還真是,必須要承認的,這隻要有一個武將在

城頭,那麼不管這個武將什麼情況,哪怕他就只是個三流,甚至都不入流的,可也絕對是比沒有一個武將在城頭要強,強很多,這個道理是真沒錯。所以公孫康他也知道,如果說城頭真就一個武將都沒有的話,那麼就等着人家破城吧。別說是這個時候了,就是剛開始人家

來進攻,那基本上也是支持不了幾日的,甚至就一下被破了,就是這樣兒。當然,哪怕就只有一個,哪怕是個三流武將,可那作用,卻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如此。所以說此時的城頭已經是沒有了石全,這個時候,根本就不可能缺少了孫平和楊易,要不然的話,這還什麼三

五日啊,就一下,人家兗州軍就能破了襄平,真的,不信看看吧。本來這個時候遼東軍的士卒,他們就沒什麼戰意戰心了,所以如果說再沒有了主將的話,那就更不用說什麼了,是吧。他們最後,最可能的做法,就是直接開城門投降,這還都沒什麼不可能,反而這個還真是,確實有可能,甚至真就那樣兒了。畢竟對於遼東軍士卒來說,如果說城頭還有人守着,

那確實,他們會覺得,至少己方將軍,還是和自己同進退的。不管怎麼說,人家如今不也是還在城頭守着嗎。可萬一城頭是一個人沒有了,不管孫平楊易是什麼原因不在城頭的,只要他們不在,那麼士卒基本上,他們就不會再怎麼去拼命守城,只會給兗州打開城門,讓他

們進來。因爲那樣兒對他們來說,這自己將軍如今都不在了。不管是什麼原因不在的,那都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他們放棄了城池,放棄了所有人,所以最後,那結果,自己這些當小兵的,自然也只能是打開城門,讓人家進城了,那還守個什麼勁兒的城啊,是吧。可不

是嗎,自己將軍都不在這兒了,那麼就只靠着己方這點兒人馬,還能守得住城了?至少要真那樣兒的話,遼東軍的士卒,絕對不會想他們還能守住城池,所以這個還真是,要孫平楊易都不在城頭了,那麼他們可真是,一下兗州軍就能破城,到時候真可能都不用再戰什麼的了,直接人家就進來了,就是這樣兒。所以說這個公孫康敢動孫平楊易他們一點兒?確實,

真是,不敢啊,一點兒都不敢,絕對是不敢。哪怕他都知道,兩人不會去樂浪,但是自己也要爲自己的小命着想啊,所以也確實了。又是一日的大戰,可以說這個時候,破襄平,其實就已經是倒計時的階段了,不管是兗州軍的人,還是說遼東軍的人,他們可都清楚,這城

終於是要(被)破了,這他們雙方雖說心底的想法還是有不同,但是有一點,就這個破城,是他們公認的,這個倒是一點兒都沒錯,還真是,如此。

第四一三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完)第九六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九)第二一三章 馬孟起求人尋人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三七八章 入漢中孟起興兵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八六八章 馬超書信退曹操第九七九章 許褚滿寵赴南郡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一七〇章 前線戰報至雒陽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六五九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九)第三〇六章 福達戰孟帶祝融(完)第五十五章 樊城破梟雄末路第八五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第一七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一)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七章 雲杜城三雄相商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六)第三五二章 曹孟德平定東郡第一九〇章 南蠻王帶兵折返第七四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五)第二五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一)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二二四章 涼州軍攻三江城(續)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四三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七)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一三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六)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四一七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完)第五三〇章 劉協聚衆議遷都第八四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完)第二六一章 崔福達生擒木鹿第八五四章 江東軍苦戰蘄春(續)第八六九章 兗州軍再攻房陵第七〇〇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續)第二七三章 謀士計破燒當(六)第一四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九)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七三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九)第三八四章 兩洞洞主守三江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四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一)第四八七章 錢財玉璽贈伯符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七六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三三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三)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七八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第四〇三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第四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八)第一六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第四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二)第四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四)第八六二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第九十九章 領兵再至禺同山第二二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三)第一四八章 董卓聚衆議破敵(續)第二一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六)第一五二章 樸克大帳見石全第五四三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八)第五二九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一)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二十五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續)第九一九章 兗州軍強攻臨沅第六七四章 戰雄關繼續受阻第三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四七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六)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三四八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續)第二九八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完)第一〇六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續)第九〇二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續)第四五四章 兵進荊州聚衆議第九七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五)第三三〇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續)第三一五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第九五一章 樊城夜戰兗州敗第一八六章 劉宏擬旨拒敵第七六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一)第八〇九章 劉備施計賺霍峻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四七九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第二十八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續)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九七四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第十八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