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四)

石全也是有辦法,他自認爲是能搪塞過去的。畢竟這如今遼水這邊兒的戰事,其實就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當然了,他也相信,是有公孫康他們的眼線在這兒,可他們真就能活到那個時候?這個確實是未必啊,哪怕他們真就能在撤退的時候還能保住性命,那自己也不會怕什麼。至少在遼水這兒的戰事,不管如何,只要自己盡力了,那麼公孫康他們就說不到自己

一句,畢竟自己本事有限,他們三個誰不知道呢?如果說自己本事不小,沒盡力的話,那他們是都有說辭。就算自己是他們,那也是要說點兒什麼。可是如今這一個大前提,不還是自己本事不行嗎,一個三流的武將,拿什麼和人家兗州軍比?更何況還有涼州軍和江東軍,

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能比的。如果自己真有那本事,還是那話,自己可能就不在遼東這兒了,更別說是投靠遼東軍,給他們做事兒。如果說自己,哪怕就是個二流的將領,自己都得想辦法去投靠兗州軍,這在遼東這兒,可真是沒什麼發展。還別說,別看石全這個人如何,

至少他想法是對的,因爲二流的將領,那纔是諸侯隊伍中的中流砥柱。畢竟三流的一抓一大把,根本就起不到什麼太大作用,而一流的話,那自然是更少,所以當然二流纔是那柱石。這個連石全他都清楚,所以可見這個也不能算是什麼秘密了,畢竟不管是對曹操來說,還是對馬超孫策他們來講,其實都這樣兒。無論是兗州軍,還是說涼州軍江東軍,他們都是如此。

對於三方來說,確實,一流將領怎麼都是有限,就那麼些人,雖說他們是都希望己方這一流的將領越多越好,可顯然,這個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像那樣兒的人才,絕對是“可遇而不可求”啊。並且要如今來說,除非你能把其他兩軍的一流將領給整到你這一方來,要不然

的話,估計是再也遇不到一個那樣兒的大才了。所以說三流將領是一抓一大把,自然沒什麼稀奇。那麼二流的武將,就絕對是一個軍中的中流砥柱,那纔是主要的組成。說起來看實力,肯定也是不光要看誰人馬多,戰力強,有財力物力的,關鍵一點,肯定是有這個二流將

領,誰軍中的二流將領,這中流砥柱多,那麼誰就佔優,這個必然,就是如此。所以說石全都知道,那麼其他人呢,該知道的都知道了。而此時兩軍或者說是四方,畢竟涼州軍和江東軍,其實也算是兗州軍以外的兩支人馬。他們四方是拼死廝殺,這個已經不能說就是激烈了,絕對是慘烈,不說這個時候是哀鴻遍野,可估計最後也是如此了。畢竟是四方的大戰,

這可絕對是不容易見到的。爲什麼這麼說,畢竟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是盟友沒錯,所以自然是經常聯合,這個不算是少見。可兗州軍和涼州軍呢,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聯合的可能,哪怕就是江東軍,他們和涼州軍,可以說還是有點兒可能聯合的,但是兗州軍呢,顯然

他們是沒和涼州軍聯合的可能。就說江東軍能變成三方之中最強的那個嗎?顯然,就算有了大意外,估計都不可能,那麼兗州軍和涼州軍聯合的基礎在哪兒?所以這就不用多說了,如果說兗州軍和涼州軍都能成爲盟友,那麼聯合起來,那除非是出大了大事兒,就像異族聯合來攻,或者更大的事兒,那就是你不想聯合,最後都不可能,因爲那是必須的,沒跑兒。

所以這個時候,沒有異族,就只是遼東軍,因此,他們的聯合,其實就已經屬於是難能可貴了。確實,如果不是遼東軍,就說兗州軍和涼州軍,他們的聯合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所以這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此,這如今因爲有了遼東公孫度稱王,實際是他兒子整的,不過這個天下人都不看,就只知道是公孫度當了遼東王,就足夠了。最後天子詔書去了長安

和建業,孫策那邊兒不用多說,就說馬超那邊兒,成了,馬超派兵來遼東,這樣兒促成了三方的聯合,可以說絕對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難得一遇的情景。可以說除了當初的諸侯討董和幾方一起去討伐袁術之外,這如今的三方聯合,確實是非常非常難以見到的了。畢竟

諸侯討董是什麼情況,那個時候的大漢是如今這樣兒嗎?那個時候的董卓,是如今遼東的公孫度所能比較的嗎?除了他稱王,董卓沒稱王之外,其他方面,他遼東軍連董卓的一根毛估計都比不上吧。這絕對不是貶低他們遼東軍一方,也不是誇讚董卓他們,實在是這事實就

擺在眼前,你不得不這麼認爲啊。難道說還可能是遼東軍他們比董卓一方更強?這怎麼可能呢,開玩笑也不至於說這樣兒吧。事實就是事實,至少這個確實,是改變不了了。人家董卓好歹是能帶兵和諸侯聯軍抗衡,可遼東軍呢?他們有那本事?開玩笑,所以遼東軍就是比

不上人家,確實如此。而此時雖說遼東軍還不至於說大勢已去,但是這個情況,確實是讓石

全覺得太憋屈,這戰力根本就不如人家,這差距確實是有,還不小。並且己方可只有三萬人馬啊,但是人家有九萬呢,所以這差距……石全這個時候也不再多想,實在真是,一想就全都是眼淚啊。如果說沒這麼大差距的話,他自然是不會想着什麼逃走之類的,可如今這個

情況,還真是,不得不讓他是之前那麼個想法。如果說他石全這個時候都不想着逃跑什麼的,那也就不是他了,真的,估計是換人了。而別說是他了,就算是公孫康他們幾個都在這兒,話說他們就肯定沒逃跑的想法?說起來也許他們還不如他石全呢,這都不是什麼沒可能

的事兒,反而還很有可能。公孫康幾人未必就比石全強多少。當然了,這個就是說公孫康比其人貪生怕死,沒強多少。如果說真以本事來論的話,那自然還是公孫康比石全可強多了,至於說那兩個將領,和石全是半斤八兩,就這樣兒。畢竟石全不過就是個三流將領而已,而公孫康他怎麼說都是二流的武將,這個就是差距,是石全拍馬不及的,沒錯。雙方,其實也

是四方,四支人馬,此時廝殺慘烈,對他們來說是誰都希望己方勝利,不過這個是不可能,要不就是兗州軍他們三方佔優,要不就是遼東軍他們,雙方這個時候想要打那麼幾下就退走,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說之前的話,那是有可能,不過如今來說,是沒可能。兗州軍他們

是想着要早**退了遼東軍他們,然後好兵進襄平,早日破了城池,就比什麼都好。至於說遼東軍,他們自然是想着能拖住兗州軍他們,要是能拖住他們在大雪的時候還沒破了襄平,那麼就算是他們的功勞了。雖說他們都沒認爲能在遼水這兒拖住兗州軍到大雪,但是怎麼說呢,肯定是能拖住他們越久就越好,這個是肯定的。可如今來看,這實在是不容易,甚至就

可以說是不可能。不過哪怕如此,遼東軍在石全的帶領下,他們依舊是頑強拼搏,不玩命兒不行,那樣兒的後果就是身死。這你不玩命兒,那就是個死,什麼都別說了。你想跑,那麼你得先擺脫得了人家兗州軍他們再說,至於說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石全是大汗淋漓,確實也是汗如雨下,那汗流得就和下雨也沒太大區別,實在是讓他太過勞累,他想自己要是被

兗州軍他們給追殺,估計應該是比這個還要更累吧。不過爲了自己小命兒着想,就算是自己累死,自己寧可那樣兒,也不能讓自己落到兗州軍他們的手裡!石全別看是惜命,這個一點兒沒錯,但是他卻也知道,還是最好別落到兗州軍的手裡,畢竟他就不相信,他們不知道

自己看重自己的家人,可自己那些親人,如今可還在襄平呢,所以這自己要是真落到了兗州軍手裡,他們認爲自己不能爲他們所用,自己的下場可想而知。至於說自己要是直接就投靠了兗州軍,那自己小命兒倒是保住了,可自己在襄平城內的家人呢,肯定公孫康要殺了他

們,所以石全知道,自己寧可身死,也別落到兗州軍手裡。當然了,落到他們手裡,家人的安全保證不了,自己也只能是一個死,就是這樣兒。因爲只要自己死了,自己在襄平城內的親人也就安全了,不是嗎。至少相識那麼多年,可以說石全還算是比較瞭解公孫康吧,怎麼說其人人品再如何,至少他還是有他自己原則的。如果說自己給遼東軍盡忠,那麼他公孫

康怎麼都不會再對自己家人下手。而且也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那個時候就有了顧慮,第一,對自己家人如何,對自己都沒有了影響,因爲自己已經身死。可他要是對自己家人下手,那麼其他的遼東軍將士,該如何看待他?所以,他公孫康不傻,自己身死,他不但不會動自己

家人,反而還得是照顧有加,因爲只有那樣兒,才能去收買人心,讓更多的遼東軍士卒,給他賣命,就是這樣兒。他公孫康可不傻,所以自然是不會去做那賠本生意,因此,石全已經是想明白了,自己落到兗州軍手裡,那就是一個死,所以哪怕兵敗,最後讓公孫康處罰自

己,也比落到兗州軍手裡強,除非是能保證自己家人的安全,那樣兒的話,自己可就沒什麼顧慮了。不過這個事兒,石全怎麼覺得,都不太可能。話說兗州軍會爲了自己這麼一個遼東軍將領,就去解救自己家人?他認爲這個多少還是不現實的,所以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比什麼都重要。很多時候,自己也覺得,也許投靠了兗州軍,怎麼也比遼東軍強,至

少不用像如今這樣兒,提心吊膽吧。畢竟在遼東軍這兒,是要被兗州軍他們滅,可在兗州軍那兒呢,至少不用擔心被誰滅了。至少江東軍是他們盟友,而且孫策他也沒那個實力,至於說馬超涼州軍,他們有實力倒是不假,可試問馬超這個時候真就會和曹操兗州軍死拼?這

個就連石全都不相信。如果說馬超的涼州軍實力非凡,兗州軍的實力就和江東軍那樣兒,估計馬超會趕緊滅了兗州軍和江東軍的聯合,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兗州軍還沒那麼弱,並且非但不弱,還很強,不比涼州軍差多少,所以馬超至少他此時此刻,是不會和兗州軍像對漢

軍那樣兒死磕的。所以這個時候,石全也是想了,投靠兗州軍的話,是比較安全。當然了,

前提還是他們能解決自己家人的事兒,要不然的話,自己也只有一死了之了,沒辦法。自己是不想死,可卻沒有選擇,不是嗎。如果說能保住自己家人,自己又不用死的話,自己當然會選擇這個,可要不就是兗州軍給自己解決了這個事兒,自己投靠他們。要不就是自己身死,然後公孫康那邊兒會好好照顧自己家人。要不就是自己跑回去,然後自己家人自然也都

沒事兒,如今也不過就是這樣兒。而這三個每一個都有一樣兒的地方,那就是自己家人的平安,這就是自己最看重的,哪怕是犧牲了自己小命兒,那也是在所不惜。所以石全他是早已打定了主意,自己該如何去做。最好的結果是兗州軍給自己解決問題,然後自己投靠他們。

最不好的,那自然就是自己身死,然後公孫康爲了收買人心,他也得照顧好自己家人。

第七四九章 許都亂荀彧平叛第九五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三)第二八五章 攜兩人馬超出城第三十九章 謀遠慮杜義說賭約第八三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第七二五章 函谷關戰事繼續第一八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五)第六六一章 許攸諫言袁本初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二七八章 馬超帶兵屠羌第五八一章 辰陽城玄德議事第八七五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四)第七一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一)第四七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九)第五一九章 帶範強欲見主公第三二四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完)第三十九章 馬超欲出兵迎敵第九十六章 孟起兵進禺同山第八四五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一)第五三九章 曹操西市訪大才第二〇九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上)第五三一章 楊奉白波襲曹營第一一三章 親兄弟聯手對敵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四〇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五)第五一七章 得零陽孟起入城第五〇六章 郭汜使者來議和第九七一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完)第九四八章 周公瑾遊說滿寵第八十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三)第七十二章 兗州軍兵進遼東第一八八章 四人行回到隴西第八三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六一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五)第三十一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第三三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四)第四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五)第五九一章 張任半路截劉曄第六五一章 甘寧帶兵攻江陵第八九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四)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二九章 楊奉相商謀曹操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一〇一章 崔安陣前戲孟優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三八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九七五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續)第四六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四)第八一三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八)第七四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一)第七八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七)第一三五章 馬超用計破敵第三十七章 行郊外兩人說馬第五五八章 召伯瞻馬超叮囑第二七六章 謀士計破燒當(九)第二二五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上)第八一五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第九三五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一)第七六五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第二十七章 河間鄚縣有張合第九十一章 爲報仇十八子離去第一一三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九)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二一九章 衆人商討欲退兵第一八三章 韓約孤身入賊營第八七〇章 司隸兗州軍退兵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三九六章 戰南鄭三面攻城第四五八章 曉敵蹤諸葛心思第六八二章 三將帶兵攻函谷第四〇三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第八四〇章 徐庶帳中解衆惑第二九五章 戰宿敵孟優不敵(續)第二一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四)第一九九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完)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九)第九十三章 二將快馬達成都第六六三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第二三九章 孟獲祝融說孟優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八)第二三三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六)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四七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九)第二一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九)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六二三章 進雁門初戰樓煩第三八一章 涼州軍大戰陽平第四九六章 涼州牧痛哭族叔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一一七章 孫文臺欲戰波才第二三三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二)第三一一章 祝融夫人見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