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六)

而曹操依舊是很清楚,石全其人對己方的態度如何,他多少都是知道的。不過其人到底能不能投靠己方,這他到底能不能被己方所用,這個大前提不是己方對他們遼東軍的勝敗,也不是他被擒與否,而是他的家人,是己方到底能不能保住他的家人,就是這樣兒。這確實,就是那最爲重要的問題。所以曹操這個時候,他是依舊想到了這個,不過對他們兗州軍來說,

這事兒也真是,不好辦啊。還是那話,他們要是能從襄平城那麼輕鬆就把幾個大活人,而且還是公孫康嚴加看守的幾個,給平安帶出襄平的話,那麼兗州軍就未必不能從襄平城內打開城門。所以對曹操來說,如果說是拿他家人讓石全來做什麼,還不如靠己方自己呢。畢竟

己方保住他們家人,那個時候公孫康肯定也是察覺了,所以石全已經是不被他認可了,那自然石全在遼東軍那兒也沒什麼用。所以曹操是想了不少,覺得己方也不會爲了那麼一個三流武將,就冒着那麼大危險如何如何的。要說除非是保住石全家人之後,然後讓他就範,並

且公孫康還別懷疑什麼,至於說這樣兒的話,那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也太過困難,比那個進襄平去開城門還要難,這就是曹操此時此刻的想法。所以拿石全家人如何的這個,這個時候卻是讓曹操自己給否決了,他認爲不是一點兒都不行都不可能,可己方實在是不能做啊。己方那麼幹的話,那還真就不如去從裡面打開城門,而不是帶着石全家人如何如何,這

後者絕對是沒前者來得更簡單容易。曹操選擇的話,他自然也是要選擇一個對己方來說更簡單容易,並且風險小的事兒,讓己方的將士去做,而不是讓他們陷入到險境之中。畢竟曹操是兗州軍之主,他就算再不爲士卒想,可他卻也知道,士卒給他賣命,己方要靠着誰去爭

霸天下。畢竟曹操不是袁紹,要是袁紹的話,他纔不會去想士卒如何。而曹操呢,現實多了,而且他比袁紹會收買人心。袁紹他出身世家,曹操他家不過就是個豪強,所以這個身份也確實,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兩人對待士卒的態度,當然有所不同,他們的想法更是不一樣

兒。袁紹自然是看不起他們冀州軍的士卒,至於說曹操,至少他就清楚,沒自己這些人馬,自己什麼也不是。你如今就算是家財萬貫,可又能保得住多久?而他雖說不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這話,但是這個話的意思,曹操卻是很清楚。所以袁紹敗了,敗得很徹底,而如今曹操卻是成爲了天下的大勢,兗州軍不下涼州軍,並且比江東軍要強。如果說袁紹有曹操這

麼個想法,他也未必是真能敗成那樣兒,畢竟這個年代,還是比較講身份的。就說馬超,他不也得是對外說自己是馬援的後人,馬家的人。曹操也是說自己是曹參的後人,還不都是爲了那個所謂的名兒嗎。你還沒有能力本事說把天下人都不放在眼裡,那樣兒的話,死得也

更快了。所以不管是馬超還是說曹操,乃至於孫策,他們可都是把自己給說成是誰誰的後人。連孫策其實也一樣兒,說自己是孫武的後人。要說這個真假還確實是沒什麼考證了,畢竟馬超是有證據證明自己是馬援之後。至於說曹操,他也能找出來點兒證據來,可唯獨是孫策,他是真沒什麼證據啊。但是哪怕是如此,也沒人說你孫策的話就是假的什麼的,畢竟這

事兒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了。你孫策是孫武后人還是說是誰的後人,那都是你自己的事兒,反正你這麼說了,大家就這麼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這麼回事兒吧。就像如今這個年代,大漢都已經是名存實亡了,所以表面兒上都是共尊大漢,可實際上,都是各自爲政,自己說了算,皇帝那都無所謂。所以整個天下都如此,亂世就這樣兒,因此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的。畢竟當老大的,哪有永遠都是說真話啊,那是傻子,不對,傻子也不是永遠都說真話吧。所以這其實基本上所有人都習慣了,對於自己主公說什麼,他們有的話,自然是要在意,很在意,可有的話,也就是一聽一過,如此而已。但是不管什麼,怎麼想,至少有一點沒錯,

那就是如今這個時代,是特別重視你的名,哪怕是你家裡的名,那也依舊重要,出身確實是非常重要,在這個時候。所以袁紹手底下才是人才濟濟,哪怕就是袁術,他都那樣兒了,不是還有人死命效忠於他,這就說明問題。如果說你沒有個好出身,更是不讓手底下的人痛

快,那麼誰給你做事兒?誰還能爲你效力賣命?這就是很實在的一個事兒,那能爲你效死命的,哪個不是有原因的,所以這個也真是,你沒做到,那麼就不用要求別人如何如何,哪怕他是你的手下,可沒有什麼規定說你手下人就得爲你盡忠,那是玩笑。而曹操還能不清楚這事兒?他也覺得遼東軍比較失敗,至少在己方這兒,能爲自己效死的將士,是比他遼東軍

多很多,至於說遼東軍,他還真是沒看出來有多少。反正這個石全,那肯定就不是了。至於說其他人,還沒見到,所以不清楚。公孫康不用多說,他畢竟是公孫度的兒子,如今就是他做主,所以他不可能不爲自己死拼。至於說如今還在襄平的那兩個,曹操是沒親眼見過,

但是聽情報來說,和石全也就是半斤八兩,所以這遼東軍也真是,不足爲慮。像公孫恭那樣兒的,同爲公孫度的兒子,那他不死也沒辦法,就算是自己,也未必就能留下他。畢竟公孫恭也沒什麼大本事,己方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如果說他公孫恭的本事不錯,

那自己可能會有點兒惜才,不過最後還得看人家是不是能來己方。說起來當時髙句驪一戰,可以說他公孫恭是已經有了必死之心,所以那樣兒的話,基本上也就不會再回頭了。曹操自認爲己方戰力不錯,所以行軍打仗什麼的,還算可以。但是對上像公孫恭那樣兒的,心存死志的人,他也是沒辦法。確實,曹操倒是不怕什麼,可主要還是,那麼一個人,就代表了什

麼都豁出去了。確實,他公孫恭什麼樣兒,曹操多少都是聽說過的,而之前他公孫恭居然是不怕死,心存死志,這個還真是,不得不說,他是讓自己也算是另眼相看吧。畢竟公孫恭他膽小不行,比他父親都不如,所以曹操也是沒怎麼看上他。當然了,公孫度的兩個兒子,

公孫康雖說本事可以,但是其人太貪心,還不明形勢,所以曹操是更看不上。因此,公孫度的兩個兒子,確實是沒被曹操放在眼裡。但是就因爲公孫恭最後身死在了髙句驪,這個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他也算是個人物了,畢竟這雖說自己未必最後就真能放過他,可怎麼說呢,這他公孫恭要是投降的話,怎麼說都有那麼一線生機。可他最後身死,卻是把自己唯一的生

機也給斷了。而自己對他身死,就是稍微感嘆了一下,其他的倒是沒什麼,畢竟一個敵軍的將領而已,而且還是公孫度的親子,這個身份就比較敏感了。但是卻就因爲其人身死,可以說當初從髙句驪那兒跑了的遼東軍士卒,這個時候肯定基本上都是同仇敵愾,就等着再對上己方呢,所以這不得不說,可真不是什麼好事兒。曹操不怕對上他們,但是真要是那樣兒。

己方損失就要多了。如今石全所帶的人馬,應該也沒有當初在髙句驪的,畢竟公孫康那個性格,他肯定是要把好的都留給自己,所以沒那個髙句驪的人馬,那都是正常的。出現的話,倒是不太正常了。不過不管來與不來,和那些人早晚要再對戰,這一點,曹操是很清楚的。

並且遼東軍也有他們自己的精銳,所以曹操也算是比較期待,這和他們精銳對上,不知道是一個什麼情況。要說遼東軍如果就是這麼個水平,像石全所帶的那樣兒,那曹操也會有很多失望,不過他知道,他們還有兩支精銳,因此,對於和他們的精銳對戰,曹操倒是比較期

待。畢竟說起來他和很多諸侯的精銳對戰過,可卻沒和遼東軍的精銳有什麼交手,因此,曹操自然是想看看,到底遼東軍精銳如何,看看己方和他們對戰的結果。說起來曹操是沒有小看遼東軍,畢竟精銳是什麼吧,那都不用說了。但是要說他就如何如何高看遼東軍,那還真就不至於。畢竟兗州軍縱橫天下二十載,這有什麼沒經歷過,沒見過的,曹操更是。要說

他遼東軍的精銳再強,還能強得過人家涼州軍的涼州鐵騎,還能比得上當年高順的陷陣營?那不開玩笑嗎,如果他們有那本事,不說公孫度早就進兵,就是異族,他們也不至於說和遼東軍打了這麼多年不是。有那精銳,對付異族,還不是手到擒來。關鍵是這遼東周邊兒

可沒什麼像樣兒的異族異國,都是小魚小蝦而已,和人家鮮卑匈奴,都比不了。不要以爲匈奴這麼多年已經沒落了,再怎麼說,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底蘊,確實不是那些小魚小蝦所能比的。匈奴是沒落了不假,可實力確實還有,當然比起最強盛的時候,他們

是不能比較,但是和那些不怎麼樣兒的相比,他們依舊很強大,就是這樣兒。就是曹操馬超他們,也不敢說就小看了他們。所以遼東軍的精銳,曹操是沒見過,更是沒打過交道,但是從很多事兒上,就不難看出來,他們本事有限。要不然的話,最基本的,幽州有個白馬義從,他們哪怕是能和白馬義從抗衡,那名聲也早就傳出來了,人家白馬義從可是讓異族都害

怕的一支勁旅。但是你遼東軍有什麼,就算是聽過,那也是從情報中得知的。而在天下,根本就沒什麼名兒啊。好歹你公孫度,遼東軍,還算天下有點兒名兒的,可你遼東軍的精銳……因此,曹操雖說也是期待,可他絕對不是什麼拭目以待,萬分期待什麼的。畢竟要是

他們遼東軍精銳真像樣兒的話,那他肯定是另一種態度,而絕對不是這樣兒。不過事實告訴了自己,這到底實際情況如何,所以曹操就算是想興奮一下什麼的,他都沒這個基礎啊。所以期待歸期待,可卻絕對只是個小期待,不是什麼萬分,不是什麼急切,更不是什麼拭目。

當曹操再次把目光注視着戰場的時候,其實他就是稍微想了這麼一會兒,很快的,沒那麼久時間。但是曹操還沒有說就一心二用,所以仔細想的時候,他雖說眼睛也是看着戰場,但是心思卻沒在這上面。因此,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他都沒那麼注意,而等他再次注意的時候,居然是發現遼東軍已經退了!這個確實,還沒被曹操所預料到,不是說遼東軍就不會退,

實在是曹操覺得,這遼東軍不該退啊。不過他稍微一想,也知道了,這是因爲石全太過小心。反正說好聽了是這樣兒,說不好聽,其人就是膽兒小,並且是真貪生怕死啊。所以這個,那就沒辦法了。攤上了這麼一個主帥,那就只能是這樣兒了。而曹操來看,這對己方來說也

好,畢竟如此一來,己方也算是能少傷亡些。當然了,對他們遼東軍,其實更是如此。至於說追擊,曹操根本就沒下令去追,直接就收兵了。

第三二四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上)第九二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一)第二七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五)第四七二章 攻城戰周裴無奈第三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第二三五章 帶來重回三江城第二六七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二一〇章 涼州軍信使又至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八八五章 孫策書信至蘄春第八九七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續)第二十八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二)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二七四章 謀士計破燒當(七)第四六七章 來者原是故人後第五九一章 張任半路截劉曄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六七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八)第七八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四)第三六七章 祝融夫人忙問詢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六四六章 聯軍再攻臨湘城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一二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一)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六)第二二七章 進攻三江城受阻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四)第一九六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二)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一三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四)第七十六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續)第二七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八)第一三七章 費公舉趁夜撤兵第六九〇章 兗州軍進駐黎陽第五〇一章 魏文長兵進十里第四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一)第四三七章 臧宣高生擒嚴顏第二〇六章 劉宏力排衆人議第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七)第一六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第七六六章 入宮中應邀赴宴第二七四章 謀士計破燒當(七)第三十三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完)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五)第二八五章 說服木馬歸己方第二十五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續)第三七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九)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第二四〇章 馬超再欲戰三江第八九五章 孫劉聯軍至蘄春(續)第三〇六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中)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六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完)第六八六章 冀州軍夜襲敵營第二三一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上)第九七四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續)第十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四)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九八一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四)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三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三)第四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四)第八二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三)第二十章 孫伯符商議北上第三三一章 張濟叔侄至汜水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四四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七)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五〇三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續)第七十九章 爲官位書信徐州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四六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七)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九八九章 西陵城張飛擺宴第一一四章 蠻軍退陸遜提醒第二〇九章 長安建業賞賜到第三六四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完)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六八七章 曹孟德發落大將第二二〇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七)第五三七章 入得城池見文魏第四七五章 直臣諫言命消殞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二四六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續)第九十三章 回隴西去漢陽隴縣第六二九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續)第三四四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續)第七六〇章 江東軍攻取蘄春第四三九章 到槐裡聚太守府第三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五)第七〇五章 孟德帳中會人才(續)第五四八章 兗州軍兵臨城下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九十九章 何府一曲高歌第三十二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續)第一四四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二)第八章 見馬騰表字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