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

所以孫策之後也是提筆寫了封親筆信,最後則是讓宣讀詔書的小黃門帶回許都。他也知道,曹操看過之後,自然也是明白自己的意思。而處理好這些,送走了小黃門,孫策這纔算是鬆了口氣。他本來是沒什麼緊張,不過只有看到使者平安離開後,他纔算是真放心。雖說這從江東去許都,除了己方的地盤之外,那就是他們兗州軍的地方了,確實是沒涼州軍什麼事兒,

Wωω☢ тt kán☢ ¢O

可終究還得是小心使得萬年船啊,孫策不注意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是特意讓周泰帶了一百士卒,護送着許都來人回去了。當然這一百人馬,可絕對是江東軍的精銳,真可以說是以一當十,那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所以孫策自然是不怕什麼,哪怕再不濟碰上個幾千人的大山寨,

最後都能闖得過去,不過就是損失多少的問題而已。當然他是更相信,從建業到許都,其實是一路太平。至於說自己的防備,那是肯定的,也是必須要有的,而不單單是自己啊,還有他曹操兗州軍他們的人馬呢,也有一百來人,所以……而憑孫策的眼光,他自然是看得出

來,那些可也都是精銳啊,而且絕對是不比己方差,真是,只強不弱。所以這也是不難看出來,曹操他對此,其實也是比較重視了,從開始,他就要把書信什麼的,都平安送到自己

這兒來。所以孫策和衆人送走了小黃門,他也算是把這個事兒給暫時解決了,也安心了。如果說不是曹操給他親筆書信,那孫策也未必能如此。他當然不是說就不會聯繫曹操,主要是

聯繫的話,那麼只可能是再晚點兒,然後他也未必會給曹操親筆書信什麼的。但是既然曹操人家都先給自己來了一封,那麼所謂是投桃報李,孫策那就不可能再在這個事兒上如何了,他就得和曹操一樣兒,都是親筆書信,讓人給曹操帶回去。要不然的話,最基本的,己方還

不讓他們兗州軍的笑話死?要說孫策在兗州軍衆人面前,他是絕對不會讓自己和己方衆人丟了面子,被他們看扁的。所以讓人帶着自己的信離開,孫策江東這邊兒,也就算是暫時沒什麼事兒了。而對他來說,也是難得休息幾個月,畢竟雖說他也不是厭戰的人,但是多了的

話,一直都在帶兵,孫策也是不那麼特別喜歡。畢竟孫策可以說是,好戰歸好戰,不過只是他有這個個領兵作戰去打仗,帶着人馬在戰場上廝殺的愛好,他覺得戰場上的殺戮,那纔是男人應該做的。不過那攻城戰什麼的,可確實,真是沒廝殺幾次啊,就光只有破了城之後,

才能帶兵殺入城中,最後那纔算是有機會和敵軍廝殺。要不然的話,就是最後被王平他們阻

截己方的時候,自己纔有機會酣暢淋漓帶着人馬和敵軍廝殺,其他的時候,機會實在是太少。而孫策在建業,他是安逸了好幾個月,雖說每日也是有事兒要他這個當主公的去處理,

可終究是比在荊州打仗的時候,要輕鬆多了。畢竟在荊州,是連個安穩覺都睡不好,所以就

以睡覺這一點來說,他自然還是喜歡在家裡的感覺。而和孫策一樣兒,馬超和曹操他們也都是太平了好幾個月,三方是相安無事,畢竟大戰之後,其實他們都是需要休養的,這個是

必然,不可能就那麼一直作戰,好幾年都不休息,那太扯。試問就算是將領能支持,可士卒能行嗎?可就在此時,曹操孫策和馬超,卻都收到了從遼東傳來的最新消息,也是一條非常

關鍵非常重要的信息,遼東公孫度在襄平稱王,自號遼東王,通報天下!結果這個消息一出,是天下譁然。爲什麼這麼說呢,實在是,這要說真正對天下大勢瞭解的人,都知道遼東

有個公孫度,可絕對也沒幾個人就真正把其人看在眼裡的。是,公孫度算得上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這點一點兒不假。可他一直以來,可以說還都算是比較老實,而不管是以前在幽州

的劉虞公孫瓚他們,還是說之後的袁紹,乃至於現在的曹操,幾乎都是沒動過他公孫度和

遼東。至於說那爲什麼都那樣兒,當然原因有好幾個,而有一個就是,遼東那地方實在是苦寒之地,確實除了馬匹之外,其他的也沒什麼對軍事上特別有用的東西了。而佔據幽州的諸

侯,根本就用不着遼東的那馬,畢竟幽州所產的馬,其實是要比遼東那邊兒強點兒的。不

過也正是因爲遼東出產戰馬,所以那地方窮歸窮,可終究還是能勉強維持着。而公孫度他更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大勁兒了,最後是湊出來個十萬人馬。這“窮山惡水出刁民”啊,

當然這話並不是地域歧視,而實在是在這個年代,遼東那地方,就是這樣兒。那地方可不單單是民風剽悍那麼簡單,而且關鍵是當兵的確實是不少,要不然的話,在亂世中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嗎?所以那地方的糧餉,比大漢整體的都要低點兒,可公孫度卻還是能湊出來十萬人馬,這可不是十萬的郡國兵,守城的那些垃圾人馬,而是實實在在的正規軍,遼東軍。

不過趕上這麼個破地方,公孫度也算是有點兒本事,因爲其人不光是不和大漢內部的諸侯打,關鍵是他和異族,也打過幾場,主要還贏了。所以說這個人,你看他和自己人,是比較軟,不過和異族,公孫度態度卻是很強硬。可以說在這個年代,應該說就他一個,是把大漢

的疆域,給擴充到異國去了,這點其他人,確實是沒人做到。不過那十萬遼東軍,那確實是他所有的家底兒了,不過他公孫度卻是沒有人去動,第一他比較老實,不去招惹其他諸侯,第二,就是遼東那地方,對於佔據幽州的勢力來說,其實就是雞肋,甚至比雞肋還不如。畢

竟你佔了遼東,第一你損失人馬不說,勞民傷財,第二更是,你佔了之後呢,還得派人馬在邊境幾個縣城派重兵駐守,畢竟那地方是挨着異族異國的地盤,怎麼你都得勞心勞力。不過有了公孫度,那好處就多點兒了,畢竟是他自己的地方,所以他肯定是在那兒死守,而這你就不用過多擔心異族的事兒,有公孫度擋着呢。而且他還不敢對付你,所以也就沒人去管

他做什麼,只要老實就行。再者說,公孫度雖說實際算是一方土皇帝不假,可表面兒上,他和所有人都一樣兒,都是共尊漢室的,如果說他真要是像袁術那樣兒,那早就讓人給滅了。不過公孫度可沒袁術那麼傻x,拿個玉璽就敢稱帝。是,能讓袁術那樣兒,確實是有不少的

原因,而如今的公孫度呢,自然也是如此。他儘管沒在遼東稱帝,可也是先稱王了,這在大漢來說,自然也是大逆不道的。誰都知道在大漢,皇帝早就說過了,異性不得封王,除非你能得到皇帝的認可才行,不過即便是那樣兒,估計最後也是難逃悠悠衆口。而如今公孫度真敢這麼做了,要說沒點兒原因,就是傻子也不相信。而曹操他們雖說是不知道具體到底是

因爲什麼,可從細作那兒得到的消息是說,公孫度好像是身患重病,所以這如今也沒幾個月可活了,因此就是在這最後的時日裡瘋狂一把。這身患重病,這古人說病,那就絕對是大病了,基本上是相當嚴重的,有生命危險。所以既然有這麼個消息,那麼曹操他們也相信是真的,要不然的話,就憑公孫度那個性格,他敢在大漢稱王?打死他都不敢,所以這也就是

因爲他就快完了,所以這沒辦法,手底下人估計也都是慫恿他,結果就變成如今這樣兒了。要不然的話,借他三個膽兒,估計他都不敢。但是人之將死,那麼他如何瘋狂,都能說得過去,而且這他公孫度既然是身患重病,那麼顯然,這個時候可能已經是臥牀不起,或者是不

能動什麼的,因此,手下人就好辦了。他公孫度是比較老實不假,可他還有兒子啊,他兒子可真不太像他,能稍微老實點兒,他兒子可真不老實,這個曹操他們都知道。而公孫度在遼東稱了遼東王之後,基本上明眼人都是心裡嘲笑,畢竟遼東就那麼大地方,還窮得叮噹響,

也就是有十萬人馬,還不算說太少。可哪怕就這,也不足以是讓他公孫度稱王啊,這和當年的袁術稱帝,其實也差不多少了,甚至還不如人家袁術呢。好歹人家還有個傳國玉璽是吧,而袁術佔據的地盤,雖說不算是特別大,但確實,絕對是人口衆多,這點不能否認。如果不是被羣起而攻之的話,就一兩路諸侯對付他,也真是,未必就一定能滅了他袁公路。當然了,

最後袁術稱帝,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屬於已經走到頭兒了,所以基本上最後也是不怎麼去太管什麼事兒了,然後也算是看得比較開,不過曹操劉備他們,顯然是不再給他什麼機會了。而今公孫度稱王,第一個反應過來的自然就是許都的曹操,不過顯然,公孫度那邊兒稱王了,

曹操這邊兒肯定是不行。這不是說他手下人就沒有讓他那麼做的,可確實,還不是大多數,少數人而已。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今可還沒到那個時候呢。所以公孫度別說是稱王了,就算是稱帝,這己方也不能去跟着他學啊。那之前袁術也稱帝了,可也沒見哪路諸侯去學他。

因爲前車之鑑,誰稱帝誰死,根本就沒到時候呢。至於說如今,稱王也一樣兒是沒到時候啊。所以誰也不敢,不是不想,就是不敢。不過如果說馬超孫策他們真都稱王了,那麼己方那也是不能示弱,肯定最後也得如此,不過他們可是半點兒動靜都沒有,所以就一個公孫度,一個遼東那窮地方的土皇帝而已,不過就是有十萬人馬,所以那自然是沒什麼太大關係的。

不是兗州軍看不上公孫度,實在是如果他公孫度真有那麼強的實力的話,那天下早就四五分了,而不是如今的三分天下。這三分天下,是絕對把他公孫度給排除在外的。畢竟一個割據遼東那破地方的土皇帝,終究是不能和曹操孫策和馬超他們三人相提並論的,就是之前的

劉備,在世人眼中,也不是公孫度所能比的。是,公孫度和異族交戰的此數不少,而且基本都勝了,但是除了遼東那地方的百姓對這個比較瞭解之外,天下百姓可真是對此不太瞭解。他們最多知道有個人叫公孫度,在遼東那地方很有勢力,其他的,他那身份地位,豈能和劉

備相比?好歹劉備是天子承認的皇叔,就衝這麼一點,可以說天下還是人心向漢,這劉備在老百姓中的名聲口碑就不錯,而且他也確實,知道去收買民心,所以在天下老百姓的知名度中,那劉備可比公孫度大多了。因此這就不得不說,公孫度憑藉個遼東,他都敢稱王,這就不得不說,哪怕他沒病,這如今也是作死。所謂是不作死就不會死,雖說也許他沒病的話,

可能就沒這個事兒了。不過只要他公孫度死了,他兒子公孫康是絕對更不安分,因此,他公孫度不稱王,公孫康估計也得那麼做。畢竟公孫康可是有野心的一個,他知道自己不能和三大諸侯相比,可要是稱王的話,不就超過他們了?至於說之後要受打擊什麼的,那都無所

謂,好歹自己還有十萬遼東軍呢,那己方可不是擺設啊。所以公孫康都有這麼個想法,試問這遼東軍難道到了這個時候,還不該被滅?

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七)第六九六章 冀州軍撤退歸還第九八一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四)第六二一章 勸說曹仁終成功第三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第一一〇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二)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九六九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三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三)第四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四)第五六七章 袁公路出兵下邳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七六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五)第一七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七八三章 孫伯符意欲南下第四九七章 心中不平找李郭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三七六章 城開叛軍入長安第八九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七)第五八六章 兗州江東退零陵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一)第四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六)第五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七)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五六〇章 涼州軍再攻辰陽第九三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第三九四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第三七三章 見士卒劉協出面第四四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八)第四六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三)第六二九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續)第六六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四)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九四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五)第六八八章 江東周瑜諫主公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七)第四三〇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續)第六十一章 兗州軍樊城撤兵第二六三章 漢軍大戰羌兵(上)第九十六章 馬超來見馬日磾第四五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一)第九十三章 二將快馬達成都第三六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二)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七〇一章 悍卒受阻高邑城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九八一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四)第二六九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四)第三三四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續)第三八七章 賈詡張鬆到長安(續)第八四九章 小卒縱火燒重地(續)第七五三章 周瑜魯肅諫孫策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三)第八四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九)第五五六章 曹操遣人令退兵第六九六章 冀州軍撤退歸還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三九五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續)第八九五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續)第二十章 別衆人馬良歸還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第一四一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七)第四八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八)第九七一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完)第九六六章 西陵黃忠教張飛(續)第三一二章 孫文臺再戰華雄第四十八章 曹孫劉帳中談妥(續)第六六九章 馬漢兵至函谷關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三三八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完)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九六二章 曹操帳中罰三人第二六五章 漢軍大戰羌兵(下)第三四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九)第九六七章 陳生異心反羅縣第八〇六章 二將再攻臨沅城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九)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第三八六章 賈詡張鬆到長安第一四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九)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九四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二)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三六一章 馬超巡視工匠營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七十一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第四〇五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