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九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三)

所以說誰能和人家比這軍中經驗,反正張飛是自認爲比不上啊,就是崔安也比不上人家。因此,就衝這麼一點,張飛對黃忠就是放心的。因爲他很清楚,黃忠這個老將,他太清楚如今江夏的形勢了,所以該做什麼,該怎麼去做,他帶兵,可能都要比自己清楚。畢竟張飛也明白,要真是自己帶兵,自己看到李典那廝,雖然能忍住,不會直接帶兵和他們死磕,可誰

也不知道,到最後自己還能忍住什麼,反正就算是不和他們兗州軍死磕,估計也得和他們戰上兩場,估計自己才能過癮吧。但是黃忠顯然就不會這樣兒,他更不是張任,所以……還在西陽城等消息的廖化,這幾日確實是比較着急,畢竟這李典帶着兩萬兗州軍出現在了江夏,

並且還出現在了西陽城地界,可不是給他嚇了一跳嗎。廖化可是很清楚,這李典要真是鐵了心來進攻的話,這就憑自己這西陽城五千不到的人馬,終究還是擋不住人家兩萬強軍的。不過還好,還算好的就是,李典不是來進攻西陽城的,而是往東南方向去了,看那意思,應

該是要去邾縣。此時他所派的士卒已經是回來了,廖化是趕緊見到了其人,畢竟如今他是很着急張飛的處理結果。說起來廖化他也確實是瞭解張飛一點兒,你說如果他張益德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一點兒反應,一點兒作爲都沒有的話,那真就不是他張益德的作風了。所以廖化如今不是要聽士卒說張飛會不會去處理這個,而是要聽他說,張飛到底是要怎麼處理,

他要如何作爲,怎麼去對付兗州軍李典部。結果就聽士卒說道:“將軍,張將軍所言,他已經派黃忠將軍帶人去對付李典,讓將軍其他都不用去管,好好守城就是!”廖化一聽,心說原來黃忠在西陵城啊,要說之前他可真是不知道黃忠也在那兒。不過如今士卒這麼一說,

他自然都清楚了。那麼張飛都說了讓黃忠帶兵對付李典,那麼也確實,沒自己什麼事了。廖化可不認爲己方這西陽城沒到五千人馬,就能幫着黃忠如何。當然他還不知道更具體的,黃忠實際上,就只帶了一千五百多點兒的騎兵,這對於兩萬人馬的兗州軍來說,確實,還是

不夠看得啊。不過廖化可不清楚,而張飛也是沒對士卒說,到底讓黃忠帶多少人去了,畢竟他知道,這對士卒講了,士卒就要對廖化說,結果一說一千五,那他廖化心裡估計還是沒底兒。這不是說他就不相信自己,不相信黃忠,實在是他那個人的性格,張飛多少都知道點兒。因此,他沒告訴士卒具體的東西,當然了,廖化這個時候也沒問,不過就算是問,也問

不出來個一二三四五六來,畢竟士卒哪知道啊,張飛都沒和他說那麼多。不過顯然這個時候,就算是廖化,他也沒多想,他此時就是對士卒說道:“好了,你一路辛苦,趕緊下去休息吧!”“諾!”士卒應諾後便下去了,而此時的廖化,他確實是放心不少了。畢竟他這個時

候滿腦子都是黃忠,還有帶兵來這兒,這至於說來了多少人馬,他根本就沒有考慮在內。這也不能說就是被他給忽略了,實在是廖化之前一直都着急這個,然後等張飛真做出處理來,他聽到之後,就把比較關鍵的地方給忘了。其實他要是仔細一想,就不難想到,如今的西陵城,一共纔有多少人馬?所以黃忠滿打滿算,他是能帶走多少人,張飛能給他多少。是,涼

州軍的士卒是不少,可在如今江夏來說,確實不是那麼多啊,人再怎麼樣兒,他也得接受現實不是,就是巧婦還難爲無米之炊呢,所以就更別說是張飛黃忠他們了。不過廖化沒想到這兒,他就是認爲,黃忠帶兵來西陽這邊兒,那就是最好的結果。當然了,張飛也說了,這之後也沒自己什麼事兒了。雖然廖化心裡確實是有不爽,可也沒辦法啊,這張飛說都這麼說

了,自己還能如何?畢竟他張飛纔是江夏的主將,而自己不過就是在他手下做事兒而已。而廖化這個時候確實是放心多了,可着急的情況下,他卻忘了一個最爲關鍵的地方。當然了,就算他真問了士卒,張飛給了黃忠多少人馬,士卒對此也不清楚,所以問了也白問。不過他

都急着忘了,這個就不得不說,張飛讓他在西陽城這兒,還真是對了,他確實是不如武安國啊,至少換成其人在這兒的話,他就不會忘了問士卒一句,可如今是他廖化,所以這……他對於之後的事兒,也是不準備管了,其實是想管也管不了啊,畢竟這如今西陽纔多少人?

所以廖化他也是有心而無力,是現實的條件不允許他如何如何,而張飛更是知道西陽城的情況,因此自然是沒有讓他廖化怎麼去做。李典這個時候已經是帶兵出了西陽城的地界了,不過他沒有直接南下去西陵,畢竟他也知道,自己如今的目的地,是曹仁他們所在的邾縣,而不是西陵,這個是不要改變行進的路線。難道說李典就不想立大功,讓己方比那江東軍更

能佔優嗎?當然,他是想,不過更重要的是軍令,他知道,自己是不能違抗。文若先生讓自己帶兵去邾縣找曹仁,那麼自己就得這麼去做。這個可不單單是他荀彧的令,而是自己主公下的命令,所以李典還可能不遵從嗎。所以其他的東西,哪怕他也只能是想一想而已,確

實是不能去實施。再說了,他也知道,那西陵城,有着張飛一萬多人馬在那兒駐守,別看自己是帶了兩萬人,但是正在攻城上面,這沒到他們守城人馬的兩倍,說起來還真是沒什麼大優勢。至少李典很清楚,張飛要是說死了抵擋己方進攻的話,那麼一時半會兒,這兩萬人

是絕對攻不破西陵的。李典對於西陵的防務,他確實是不怎麼了解,但是他對涼州軍士卒的戰力,還有己方士卒的戰力,那真是太清楚了。所以說不是己方士卒就真拿不下西陵城,可要看到底損失多少,還有多少時日才能拿下。當然了,不是說己方就真一定能拿下西陵,他也是知道,拿不下的機率,一樣兒是有的。不過如今的李典,也不再多想西陵的事兒了,

畢竟那和如今的自己關係不大。所以他是下令依舊是急速行軍,往東南,邾縣的方向進發,他可知道,曹仁和孫策他們還在那兒戰着呢。邾縣守將武安國,是比不上張任,可抵擋他們數日,那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個倒是沒錯。所以不管是江東軍,還是說己方,哪都有那麼容

易就破了邾縣呢。至少李典是肯定不相信,說起來武安國那人的武藝不錯,就是領兵戰鬥的本事差了點兒,要不然的話,妥妥是涼州軍中的大將啊。不過可惜了,這還是有短板,有硬傷啊。他和之前那個張任沒法比,畢竟其人號稱益州軍第一大將,絕對不是吹出來的。畢

竟論武藝來說,他張任絕對還到不了以前益州軍的第一,但是他是軍中排在第一位的,那就

不得不說其人的本事了,顯然是公認的。可武安國沒有那麼大的本事,除了武藝之外,其他的,也就是平平。李典還不知道,張飛已經知道了他帶兵到了江夏的消息,更是派黃忠來對付他了。當然李典不是說就一點兒沒想被涼州軍知道的事兒,不過他最多想過張飛能知道,可他不清楚張飛能讓黃忠帶兵來。畢竟黃忠在西陵,就是廖化這個自己人,他都不清楚,所

以就更不用說是李典這個外人了。而他這邊兒是急行軍往邾縣趕,黃忠那邊兒,他和黃敘還有糜芳三人,也是帶兵急速前進,往東北的方向進發。他們自然是不會等李典帶兵到了邾縣,他們才進攻,那不開玩笑嗎。所以自然是要在半路對他們發起奇襲,這就是黃忠他們三

人的想法。所以他們自然也是怕李典早就到邾縣那邊兒了,那要是他們到了,這己方這些人可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畢竟兗州軍兩萬人,黃忠可以說還能來個奇襲。但是人家和兗州軍還有江東軍匯合了之後,那麼就不可能再給人傢什麼奇襲了。而且那兗州軍和江東軍的探馬,

也都不是吹出來的,這在行軍的途中,而且是在江夏,你可以認爲他們還差點兒,未必就能發現己方這一千五百多人,畢竟人太少了。可在人家大營那邊兒,你別說是一千五百人了,就是一個人,都能很容易就被發現了,所以……邾縣,經過了這麼幾日來的激烈戰鬥,張遼他們幾個早已都是輕車熟路,每一次上去,都能讓武安國忙活得焦頭爛額。也就是他那武藝

一流,要不然的話,就算是張任那樣兒的,也抵擋不住他們幾個合一起對付他一個啊。當然了,肯定是少不得城頭涼州軍士卒的幫襯。不過也不得不承認,人家守城的武將,基本上都是拿着環首刀,可唯獨武安國,他這次知道要對付幾個硬茬,所以直接就拿着自己的大鐵

錘上了。武安國的兵器可不是那種常見的,而是基本上當今時代,確實是沒有人用的。哪怕就是雙鐵錘,也不是說就見不到,可武安國這長柄的鐵錘,單錘,確實,當今時代的武將,就他一個人用。至少張遼他們幾個也算是經驗不少,可從來都沒有見過第二個人用這長柄鐵

錘當武器的,就他武安國一人。而且這到城頭了,還用這種馬上的兵器,不得不說,這就說明問題。至少對他們四個來說,對上這樣兒的沒見過的兵器,確實是不怎麼習慣。畢竟人家用的是力量型的兵器,你那環首刀肯定是不能和人家硬碰硬就是了。再說了,武安國既然能用這種單柄鐵錘,而且看樣兒還不輕,那麼就說明其人絕對是個力量型的武將,那麼你和

人家比拼力氣,那不早死嗎。所以四人都不敢用自己的兵器去碰武安國的鐵錘,所以這就導致了武安國哪怕是面對四人的圍攻,他也沒有說一下就落到下風,敗退了什麼的。再說了,就還有城頭的涼州軍士卒呢,他們可也不是吃素的啊。說起來張遼他們幾人的力量也不錯,

但是即便如此,在城頭上,他們也沒說要用自己兵器和武安國來對著撞一下。如果說是在馬上的話,張遼也許能用自己的大刀和武安國的長柄鐵錘碰一下看看,可如今這在步下,自己根本就不佔優,並且大刀也沒在手裡。那環首刀和自己的大刀能是一樣兒的嗎,顯然是太

不一樣兒了。可人家武安國步下兵器和馬上的兵器,卻都是一樣兒的,這個就是人家的優勢,而自己等人沒什麼太大優勢。確實,要不然是因爲他們武藝都不錯,那還真是,支持不到這個時候啊。而最後的結果,也是沒出乎意料,張遼他們四個,自然還是被武安國加上城頭的涼州軍士卒給逼退了。實在是城頭的武力不低,他們可知道了,這爲什麼張飛讓其人在

這兒的原因。敢情這武安國的武藝,那是比張任還要高一塊,所以……後面觀戰的孫策一看,對旁邊兒的曹仁說道:“曹將軍,看來邾縣這個武安國,確實是武藝高超,文遠他們幾個,確實是對上有點兒吃力啊!”當然還有一點,他是沒說,就是武安國那長柄的鐵錘,就

是孫策第一次見的時候,他也不得不驚訝了一下,這果然是比較奇門的兵器,自己軍旅這麼多年了,都沒見過第二個人用這樣兒兵器的。對於使用兵器的情況,孫策是有所瞭解的。

第八九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九)第五三五章 五人大戰徐公明第八十七章 太守遊說十八子第八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續)第三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三)第九三五章 涼州軍信使來到第一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九)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第三三四章 孫文臺再見袁紹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二九九章 回隴縣安排劉辯第八一八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八十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續)第八十三章 西陵城算計馬超第四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七)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一章 曹孫劉兵進江夏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二)第三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三)第一四六章 廣宗城三方聚首第九九二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八一五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第六八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十)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五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七)第九二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第四六〇章 定人選欲奪雒縣第三八九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五)第八一六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續)第四九〇章 零陽城求見守將第一一六章 找尋戰機欲出兵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七〇五章 孟德帳中會人才(續)第四一八章 馬超帶兵回成都第六九九章 入地道涼州中伏第二二六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中)第三四五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第六八五章 黎陽城袁紹問計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九)第七〇五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七)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第二六九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四)第三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第三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一)第三二九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續)第四五八章 曉敵蹤諸葛心思第六六七章 函谷關彭羕對策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八二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七)第六九一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第六〇六章 顏良罵陣鬥徐晃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五六〇章 馬超佔據雒陽城第九〇一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第九〇四章 蘄春城聯軍停戰第十二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完)第三三三章 李儒趁夜訪孫堅第九四四章 中軍大帳談大勢第二八五章 說服木馬歸己方第三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八)第四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一)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一六九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八)第九〇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六)第六六八章 文丑異心奔西南第六四七章 聯軍受阻臨湘城第八十五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續)第一八〇章 南蠻王找來楊鋒第四〇九章 初平四年悄來到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第九六一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第三章 論大勢父子對話第八八八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續)第五九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一)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四八〇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續)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六三〇章 趙子龍兵進上黨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大營開工第六一八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續)第五六三章 劉備夤夜會伏完第八一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五)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夜襲泉陵第七七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六)第七五四章 伯符公瑾離臨湘第八二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第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六)第六〇三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續)第六三六章 戰官渡兩軍交鋒第六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五)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三九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六)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