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一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一)

畢竟都知道,自己大兄,兄長,對張遼其人,確實是非常的愛惜,沒辦法,誰讓人家本事高強,確實是個人才啊。只有孫翊一個人,和張遼不對付,那實在沒辦法,其人性格就那樣兒。而和他形成對比的,那就是孫權,可以說孫權其人,對張遼確實不錯,而且其人對張遼也有那麼一絲的佩服。當然他肯定不是佩服張遼的武藝,而是其他的方面,孫權覺得張遼還

都算是不錯。孫權這個人,他和孫策還有孫翊都不一樣兒。別看如今他還算年輕,可卻絕對是少年老成。而且孫權這個人,可以說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所有的人,在他眼裡就只有兩種,要不就是可以利用的,有利用價值的,這樣兒的人,是他所看重的。第二種就是沒什麼價值的,利用不了的,利用了也是得不償失的,他就不會看重,就怎麼簡單。

所以總體來說,在他眼中,就有可以利用的人,和沒什麼利用價值的人,而顯然,張遼就是前者,而且還絕對是很有利用價值的一個,算得上是價值很高,因此,孫權能不和他交好

-----------------------------------------------------

嗎。因爲對他來說,交好張遼,那是對自己有利有好處的,而且張遼其人,是一個自己可以利用的人。別看其人也有些頭腦,但是孫權終究不是一個一般般的人物,所以在這個方面,他拿捏張遼,還是手到擒來的。在根本的問題上,比如說張遼拜不拜孫策爲主。這樣兒的事兒孫權也沒有辦法,但是讓張遼對他有好感,這確實還是沒有一點兒問題的。所以別看孫權

年紀還不大。可確實,不容小覷。不可小看了。話說在演義中,孫策身死之後,碧睛兒坐領江東,那個時候的孫權纔多大?所以如今比當初年紀還大,因此,孫權可能是一般般嗎。

因此,哪怕張遼也是個人物不假,但是他在孫權的面前。還是不夠看的。記得李宗吾說三國中,劉備厚,曹****,而孫權是又厚又黑,能讓他這麼形容孫權,可見其人到底如何了。說起來在三國中,曹操是個奸雄,那麼劉備是個梟雄,可他更是個流/氓,只有孫權。夾在他們倆中間,確實是最不容易。畢竟江東那個地方,只有真正看到了之後。才知道,孫權到

-----------------------------------------------------

底是出了多大的力,和劉備一起聯合北距曹操。不要以爲江東就糧多什麼的,那純扯,就以歷史來說,剛開始還行,可越往後越不行了。而曹操畢竟是佔據着北方,可以說不單單是人多,他還實行了一系列的內外政策。包括屯田之類的,不得不承認。曹操纔是真正的兵多糧多。不過一場赤壁之戰,直接就奠定了三國三分天下的基礎。而劉備倒是有一段時間積攢

了不少家底。可夷陵之戰之後,基本上也是被他給敗光了,夷陵之戰之後,蜀國在錢糧人馬上是真就沒有什麼優勢了。所以說孫權容易嗎,不容易,三國中********中的兩場,都和他有着直接的關係,都是參與者。雖說他最後都算是佔優了,可實際上呢,江東一樣兒也損

失不少。只是相比曹操於赤壁,劉備於夷陵來說,你看孫權是佔了便宜,因爲有對比。而孫權最爲基本的,他能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就是曹軍強大的時候,他必須要聯合劉備對付曹操。而劉備蜀軍強大了,他就要聯合曹操對付劉備,他也只能是這樣兒,沒辦法。誰讓真算起來,其實還是他們江東最不利。所以別說孫權這個人,真正知道他這個當主公,甚

-----------------------------------------------------

至最後也當了皇帝,可實際上,他自己的辛苦,就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了。劉備他其實就應該叫流/氓,因爲他非常卻清楚孫權和江東軍一衆的想法。曹操勢大,而且實力強,更是挾天子,所以孫權只能是跟着劉備聯合,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要不然的話,只能是便宜了曹操,所以孫權是絕對不會眼睜睜看着劉備被滅,因此,劉備只要對付曹操,就必然要

拉上孫權。在劉備眼裡,反正我沒好處,最後被曹軍被滅了,那麼你們江東也別想好。所以你孫仲謀還能不和我合作對付曹操,你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所以說劉備他不是流/氓是什麼。這不還是那話,李宗吾形容沒錯,劉備厚,這臉皮實在是太厚了。而孫權雖然是被他形容是又厚又黑,是,可實際上呢,他臉皮再厚,不會超過劉備,而黑,也黑

不過曹操。孫權要有那個本事,曹操加上劉備才能頂他一個,那麼也不至於三分天下了。只能說劉備還有曹操,兩人是單獨的特點鮮明,而孫權則是兩者皆有,厚和黑算各佔一半吧。

-----------------------------------------------------

所以孫權那樣兒的人,是孫翊能比得上的嗎。或者說,他們兩人根本也沒有什麼可比之處,也就是孫翊的武藝能比孫權高那麼一點兒。對,也就是一點兒而已,就是而已。別看孫權武藝不是出類拔萃,肯定更是不如他兄長孫策,畢竟孫策號稱是江東小霸王,那絕對是打出來的,而不是吹出來的。至於說孫權,好歹也是孫堅的嫡子。所以自然武藝不差,其實在三國

中,不管是曹操、劉備還是說孫權。可沒有一個是武藝的白癡,三人自然是不能和那征戰沙場的萬人敵的武將相比。可每個人卻都有自己的本事,這個一點兒都不假。可當主公的,手底下那麼多人,那麼多的將領,你就是想上,都不可能有手下讓你上。所以除了剛開始沒有幾個手下的時候,可能他們要自己動手的時候很多,但是隨着自己一方實力的增強。然後

勢力的增加,基本上他們就再也不怎麼動手了。最爲典型的例子,就是馬超,以前馬超不是沒和人單挑過,甚至還帶兵攻過城。可如今呢,就唯獨是帶兵衝殺一番,也就是這樣兒了

-----------------------------------------------------

,再多的,都沒有了。而且帶兵去衝殺,那也是有不少親衛服其勞。根本就沒有馬超多大的事兒。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太多動手的機會,這個是沒錯。再說此時的蘄春攻防戰,張遼看到城頭的一幕。依舊是讓他感到不爽,可他卻也沒有什麼辦法。如果說他要再上了城頭,對孫翊喊什麼,那絕對不是他張文遠的性格。對於張遼來說,孫策孫權,那對自己都客客氣氣

的,他孫翊算個什麼?無非就是個武夫而已,沒什麼頭腦。別看孫策也是以勇武聞名,可其人終究是有點兒頭腦的。至於說老二孫權。那就更不用說了,其人是胸中有溝壑。至於這個孫翊。確實,張遼是絕對不是去貶低他的。而是實事求是。可就是這麼一個,這麼一位,卻是看不上自己。對此,張遼其實沒覺得什麼,可這一和對方共同帶兵攻城,這問題就來了。

如果孫翊能和自己合作,自己是半點兒意見都沒有,什麼都不會說。可實際上呢,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而讓張遼覺得更加不爽的就是,這事兒孫策絕對是清清楚楚,可不知道什

麼原因,他就是半個字都不說。說起來孫策是絕對有大局觀的,這一點張遼很是相信,但是

-----------------------------------------------------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對方如此,這個他確確實實是不知道。張遼終究只是個人,而不是神。

至少在他看來,自己要是孫策其人的話,自己不管是要收買人心,還是說爲了蘄春戰事,這肯定是要批評一下孫翊的。別管真假,反正樣子是做出來了,誰都不能說出來什麼。可孫策是半個字都沒說,這就不得不讓張遼有意見了。當然了,他也真是不知道孫策的想法,如果他知道,孫策認爲就算是他把自己的弟弟給殺了,他張遼也不會真心投靠他,那麼還不如

讓自己這個兄弟給他找點兒麻煩呢。如果讓張遼知道孫策的想法的話,也不知道他會怎麼想。說起來孫策倒不是那麼特別小氣的人,還不至於那樣兒。可他是什麼身份,而張遼又是個什麼身份。說好聽了,張遼算是一個後來投靠江東軍的這麼一個將領。因爲不管他是否拜了孫策爲主,至少他如今是在江東軍中,是爲江東軍做事兒,那麼也就是給孫策幹活了。可

如果要是說不好聽的,那麼張遼他其實就是個降將而已,對,他就是呂布手下,最後無奈

-----------------------------------------------------

投降了江東軍,事實還不就是這樣兒。所以就和之前所說那樣兒,孫策是什麼身份地位,可張遼呢?孫策能費了那麼大勁,讓其人歸附於他,可最後結果,終究還是有點兒不盡人意。所以要說他一點兒意見都沒有,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有自己弟弟這麼個事兒,孫策不認爲有什麼。他反而還覺得,是不是平時自己對張遼,還是遷就多了,所以最後就導致了其

人對自己如此態度。對於他來說,只要江東軍不至於出什麼太大的問題,至於其他方面,孫策還真是不願意多言。對他來講,張遼和孫翊哪個和他更近,都不用多說了。說起來張遼無非就是個人才,實在是不能爲自己所用,毀了就是了。對於孫策來說,真不是什麼難辦的事兒。不過如今來說,張遼還算是上路,至少他對江東軍,那確實是沒說的。也就是因爲這

個,孫策是絕對不會把張遼給如何的。可即便如此,卻也不代表孫策就沒有其他想法,至少如果在自己兄弟和張遼之間選擇一個的話,那麼孫策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沒什麼說的。

-----------------------------------------------------

所以如今的張遼,憋屈也沒辦法。他就算是怨孫策,那也基本上是改變不了太多的。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是這樣兒了。可怎麼說呢,如果把孫翊換成是其他人的話,那麼估計也許就不是這樣兒了。畢竟孫策對於孫翊,怎麼說呢,說是溺愛,也差不多了。這事兒周瑜魯肅他們可都清楚,所以對於這個事兒,周瑜沒什麼話,而魯肅呢,也沒多說太多。他最多也就

是勸了張遼兩句。因爲他清楚,自己主公對於孫翊的態度。如今就算不讓其人攻城,估計都不成。誰讓他把那大爺給帶到荊州來的。如果要是能把其人給整回江東去的話,那可就是太好了。但是魯肅也清楚,除非是孫策也回去,要不然的話,他既然帶孫翊來了,那麼再想

讓其回去,這事兒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別說自己主公不會這麼做,可就算是做了,孫翊最後也未必能回去。

第七四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五)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三二九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續)第一一〇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二)第六八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完)第一百零七章 漢營驚現刺客第二九四章 爲說飛將贈赤兔第六三七章 兗州江東破羅縣第八五九章 玄德試探劉子初第四四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二)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四二八章 張德容求見主公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八九六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第一三三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續)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九)第八十四章 涼州軍噩報頻傳第九十一章 行巴郡魚復偶遇第一五三章 樸克大帳宴石全第二十六章 涼州敗張飛撤退第一二二章 崔福達生擒波才第四八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一)第六一八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續)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三十一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第一六四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三)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四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續)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一)第四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九)第一六三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二)第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五)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三七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四)第三七二章 兩軍前徐榮身死第一三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七)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八二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三)第五六四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第九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八)第一五九章 崔鴻追憶當年事第七八八章 死士趁夜奪城門第七七六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續)第四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〇)第七六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九)第一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四)第十一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續)第二一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一)第五一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〇)第八三四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一)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五二九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一)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六九六章 戰臨湘聯軍收兵第八十八章 大軍剿滅三兄弟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四八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二三二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中)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一四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二)第三〇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六)第二十一章 迫無奈呂布拜義父第五二六章 文仲業逃到酉陽第八四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九)第十八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續)第七十六章 南陽宛城孟起開方第六十六章 兄妹爲難有人援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六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三)第四五一章 趙雲領兵赴郪縣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八十八章 大軍剿滅三兄弟第六三七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三)第九〇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一)第四六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四)第六六〇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第四六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九)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第四六八章 談拒敵玄德求援第四九三章 魏延帶兵奔零陽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三)第一六五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完)第二四七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續)第一五二章 孟起入營遭攔阻第八三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七)第九四一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第六二一章 孟起三路取幷州第五七四章 呂奉先怒斬三將第六四三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三)第五十四章 星象占卜孟起釋義第三八六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續)第八一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五)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六五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