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

馬超回到雒陽,因崔先生之事劉宏處罰他,把他的官職撤掉後,他除了每ri去教導皇子辯習武之外,其他時候可以說都很清閒。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而馬超覺得,如今真是難得的如此清閒啊,一定要好好利用纔是,因爲誰知道清閒的時ri能有多久呢。

而就在馬超覺得是難得清閒的時候,此時的涼州卻已經不太平了,這個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西部的西羌地區,這一ri羌胡族的首領北宮伯玉找來了自己的至交好友,同樣也是自己的結拜兄弟李文侯。

兩人見了面後,北宮伯玉就開門見山地對李文侯說道:“不知賢弟認爲當今天下如何?”

北宮伯玉其人又名北宮玉,是西羌地區羌胡族的首領,可他雖爲羌人,但要說對漢族的瞭解,那可以說確實比一般的羌人要強得多得多,而此人你絕不可小看了。

李文侯也沒想到怎麼自己這大哥找自己來就爲了問這麼一句?這怎麼回事,不過他雖然不知,但卻還是回道:“哈哈哈,我說大哥啊,你看這天下基本上哪兒都有黃巾軍,而且戰亂不斷,這也已經好多個月了。不過這黃巾可真他孃的不爭氣啊,如今你說都差不多讓人給全滅光了,哈哈哈!”從李文侯的話中卻不難看出來,他是真看不上太平道黃巾軍之流的。..

北宮伯玉聽後也是一笑,此時他眼中jing光一閃,隨即說道:“賢弟,我們兄弟的機會來了!”

李文侯一聽,這,什麼機會啊,不過他雖然是大老粗一個,但可不是傻子,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了。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大哥平時就總透露出對朝廷對大漢的不滿,如今看到黃巾軍都舉旗造反了,他估計也終於是按捺不住了吧,於是李文侯說道:“大哥,這機會難道是說?”說着,他眼眉一挑,那意思是,大哥你懂的。

北宮伯玉眼中閃着jing光,“哼,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黃巾之流都能揭竿而起去圖謀天下,那我北宮玉爲何不可?賢弟,我只問你,你到底願不願意與我一起,共圖大事?”

李文侯一聽,眼前一亮,那狀態像打了雞血似的,無比興奮。他本來身上就都是不安分因子,所以這事兒正好是他喜歡也是他感興趣的,如此是正中下懷,所以他自然不可能不聽,這也太好了。

李文侯用手猛拍桌案,此時點頭如搗蒜,說道:“太好了,大哥,要我說早就該這樣了!他孃的一羣吃不上飯的饑民都敢造反了,所以咱們爺們也早就該反他孃的了,這他孃的誰怕誰啊!幹了,反正我是一切都聽大哥的,大哥讓我攆狗,我絕不趕雞就是!”

“好,好啊,就讓咱們兄弟一起共圖天下!確實就像賢弟所說,連吃不上飯的饑民都敢造反,那咱們兄弟又有什麼不敢的啊,哈哈哈!”

“哈哈哈,對!”

兩人是相視大笑,這事兒就在兩人的笑聲中這麼定下來了。

要說北宮伯玉雖然早就有心造反,但卻一直都覺得時機還沒成熟,隨意謹慎起見,他沒敢發動。可如今他手下的人,無論是羌人還是漢人都很擁護他,支持他造反,所以他覺得此時的時機終於算是成熟了,然後再把李文侯給拉上,那麼如今看來這事兒就算是成了。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一起召集了自己的隊伍,既然都已經決定造反了,那麼兩人當然要做好戰前的一切準備,比如說戰前的動員,誓師等等。等召集到衆人後,北宮伯玉大聲地說道:“漢庭無道,一直都在狠狠地壓迫着我們!而如今黃巾已經揭竿而起,正所謂‘蒼天已死’!而爲了不再受漢庭的壓迫,我們也決定舉旗反抗,因爲我們是不得不如此,這都是被漢庭所逼的!到時候弟兄們隨便搶糧,搶女人,願意一起幹的,就隨我北宮玉走!!”

“搶糧,搶女人!”

“願意!願意!我們願意!”

衆人是呼聲如雷,說實話衆人如今確實已經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了。當今天下是哪兒都缺糧,而涼州本來就是更缺糧的地方,所以就別說是連涼州都不如的西羌地區了。而且他們確實是飽受漢庭的壓迫,而這地方無論是羌人還是漢人,可以說過得也就比黃巾軍能強上那麼一點兒罷了,所以此時衆人爲了能有一條更好的活路,幾乎都選擇了造反。反正每到一個地方,就能搶上一遍,那麼肯定是比待在這破地方強多了,所以衆人都覺得賭上命去拼一把也挺好。

“好,我北宮玉今ri就在這兒保證,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絕少不了弟兄們的!來人,把人給我帶上來!!”

“諾!”

接着,就有兩人架上來了一個五花大綁的人,此人一見北宮伯玉,是雙目圓瞪,狠狠地啐了一口,說道:“北宮伯玉,黃巾叛賊之勢如此之大,可最後的結果呢,還不是依舊被我漢軍所剿滅!而你以爲就憑你帶着一羣烏合之衆造反就能成功嗎,哈哈哈,這是多麼可笑啊!”

北宮伯玉聞言冷哼了一聲,“哼,先生,你應該比我更加清楚,你們漢人有一句話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黃巾之流都能揭竿而起,那我北宮玉又有何不可?”

被五花大綁的人是大漢的護羌校尉冷徵,要說這位確實是有點兒倒黴,因爲在北宮伯玉造反之前,他是特意把冷徵給賺到了自己的地盤上,然後就把他抓了起來。之後北宮伯玉是一直都在勸他投降,可冷徵可以說是死忠大漢的人了,當然是不可能投降他的。所以今ri北宮伯玉是抱了最後的一絲僥倖再準備勸他一回,如果他還冥頑不靈的話,他就準備用冷徵來祭旗了。

冷徵聽了北宮伯玉說的話之後,把頭一偏,不再看他,他覺得和叛賊沒什麼好說的。

“先生,我北宮玉最後再問你一次,你到底投不投降!如果你投降於我,那我們就是自己人了,到時候同享富貴,共享天下,既如此你又何樂而不爲呢?你們漢人不是還有一句話嗎,叫做‘識時務者爲俊傑’啊,可你卻如此地不識時務,難道你真準備讓我拿你祭旗嗎?可我北宮玉卻還是不忍心如此啊!”說完,北宮伯玉做出了一副無比惋惜的模樣出來,那意思就是,要真是如此的話,那我對你也只能是表示惋惜了。

北宮伯玉確實是想讓冷徵投降於他,畢竟他也知道,就僅僅憑藉自己和李文侯兩人,怎麼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的。要說北宮伯玉他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這麼個人,他知道自己雖然對漢人瞭解不少,但卻沒有漢人的那種智慧,只不過是有些勇力而已,這用漢人的話說,那就叫做‘有勇無謀’,而李文侯就更不用說了,他還不如自己呢。

所以己方都沒什麼人才,那麼就註定是成不了大事兒的。可要是有冷徵的加入就不一樣了,不說這個人也算有兩下吧,就看他的官職是護羌校尉,這個一定是對己方能有所幫助的。

“呸!我冷徵豈可與叛賊爲伍?我冷徵今生爲大漢之臣,死亦爲大漢之魂!不必多言,動手吧,死則死矣,何足道哉!可惜啊,我冷徵卻看不到你北宮伯玉授首的那一ri了!可惜啊,可惜!哈哈哈!如此可惜!!”

護羌校尉冷徵確實是對大漢忠心耿耿,而像他這樣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而冷徵此次一死,那就代表着這支隊伍又少了一人。

北宮伯玉此時已經有些生氣了,在他看來冷徵就是不識擡舉,自己就差是跪下來求他了,可他還是依舊如此,那麼如今卻是沒辦法,只能拿他祭旗了,“哼,姓冷的,既然你如此地不識擡舉,那就不要怪我北宮玉心狠手黑了!來人,祭旗!”這回兩人既然都沒什麼可說的了,那麼北宮玉也就不再稱呼先生了,直接就叫姓冷的云云。

冷徵聞言只是閉眼狂笑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北宮伯玉,我就在下面等着……”

只是話還沒有說完,冷徵就已人頭落地,屍首兩分了。而北宮伯玉看着地上冷徵的屍首,搖頭嘆息道:“唉,何必如此呢,爲何你就不能投降於我,大家共享富貴不好嗎,你們漢人難道都是如此?”他對此是一點兒都不明白。

北宮伯玉對漢人的這點還真是有些不明白,這也是他一直都無法理解的東西,就是爲什麼漢人明明面對着比自己更強大,也許是十倍,甚至是百倍的人,卻依舊能無所畏懼,而且視死如歸,誓死都不會去投降呢。

如果是自己遇到此事的話,那麼自己爲了活命一定會選擇投降,而且投降了比自己更爲強大的人自己也不會認爲是什麼丟人的事兒,反倒可以說算是好事兒了,畢竟能跟隨着強者不是誰都能如此的。所以他對漢人的想法,還是很不懂,在他看來自己應該比冷徵要強,那麼冷徵應該投降自己啊,可結果卻不是這樣。這個就是他一直都搞不懂的地方,漢人爲何如此奇怪。

“弟兄們,我們出兵向涼州進發!”北宮伯玉大聲說道。

中平元年十月,也就是公元一八四年十月,西羌地區羌胡族的北宮伯玉,李文侯兩人發動叛亂,羌人漢人從者無數,聲勢浩大,涼州開始陷入了戰亂之中。

涼州金城郡允吾城的一處不起眼的府邸中,此時有一中年文士好像正在那兒思考着什麼。如果大將軍何進在此處的話,一定能認得出來,此人正是當初他手下的一個謀士,姓韓名約,字文約,正是涼州金城人,他乃是涼州的名士,有着“九曲黃河”之稱。

韓約此時確實在想着自己的事兒,因爲自己如今都已是年逾不惑,都到了如此年紀了,可自己除了在涼州還算是有些名聲之外,其他的可以說都是一事無成。而本來之前以爲大將軍何進能是個人物,所以不遠千里地去投奔於他。但經過多ri的接觸才知道,此人乃是一自私自大之輩,根本就成不了事兒,所以要是繼續在他身邊,那就永遠也沒有自己的出頭之ri。

而且最爲重要的是,韓約當初給何進出主意讓他誅殺十常侍,可何進卻沒聽。所以韓約爲此是特別害怕,因爲何進不聽他的,這個其實本不算什麼,但韓約怕自己給何進出主意誅殺十常侍的事兒讓人知道,那就完了。尤其是十常侍如果知道了的話,那自己絕對活不了。就憑自己的本事,怎麼也比不上人家十常侍的勢力啊,所以韓約之後是趕緊偷跑出了雒陽,回到了老家涼州金城允吾躲了起來。

畢竟涼州算是天高皇帝遠了,而韓約在金城允吾,沒有必要的事兒,他是絕對不會出門的。於是就這樣,他提心吊膽地過了好幾個月,如今待的黃巾都被滅了,自己也好在一直是平安無事。那麼就說明十常侍不知道自己的事兒,實在是太好了,如此自己也就放心多了。

可這個事兒算是放下了,但還有別的事兒沒解決呢。韓約此時就在想,自己也算小有本事了,但卻空有一身才華而不得其志啊,如今都已年逾不惑,可還是一事無成,這怎麼對得起自己的一身所學啊!

所以想到此處,他覺得自己必須要找一個適當的機會,用自己所學一展心中的抱負,那樣纔算是對得起自己,那樣兒才行啊。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韓約一定要讓天下人都認得我,如此纔算不枉世間走一遭!

m..閱讀。

第七十六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二)第三〇九章 雷銅孟達擒祝融第二八五章 說服木馬歸己方第二六九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四)第六一九章 曹子孝遊說魯肅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八)第三四八章 歸隴縣大才來投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六七〇章 袁本初問詢於衆第三〇一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上)第六八三章 斬張顗奪取真定第一六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八)第二五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一)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二一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九)第三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五)第七五六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第二三七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下)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五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七四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一)第四八九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完)第三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第七三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三)第二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一)第八六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三)第九〇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八)第五十三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續)第九二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六)第八九九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七九八章 馬孟起帳中議戰第六一七章 周倉欲投劉玄德第九十八章 馬超宮中見張讓第一一八章 孟獲領兵夜襲營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一百零五章 馬孟起臨危受命第三八八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第七十六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續)第九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六)第一六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第三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九)第五十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續)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四八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九)第六二四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一)第三一九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續)第七十一章 涼州江東入遼東第十六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二)第一八六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七二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第八八七章 涼州軍兵臨樊城第三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第五〇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三)第四六七章 來者原是故人後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四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四)第二三三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續)第九八〇章 聯盟軍大戰邾縣第一四七章 董卓聚衆議破敵第六〇七章 關羽陣前斬顏良第一九五章 千里救師返涼州第二八四章 別何後孟起出手第八二二章 江東軍進攻臨湘(續)第五一四章 楊奉差人請白波第五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四)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五四九章 辰陽城內罰魏延第一五〇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續)第九一八章 武安帶兵撤西陵第一四七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五)第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五)第三一二章 雁過拔毛馬孟起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五二一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第二一八章 作交換欲再深入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五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九)第四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九)第三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三)第二〇九章 禁孟優兄長用心(續)第四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三)第一六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第五四三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第二三四章 阻崔安孟優被擒第八一二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四)第七十八章 曹孟德引薦馬超第四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一)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六一八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續)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過路襄陽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