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一檄引得泰山驚

先是三道表文,造好了政治上的輿論,繼之部隊、糧械亦準備妥當,出征的主將、從屬選定,軍事上也做好了準備,攻取泰山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荀貞一令之下,各方面齊動。

爲不給應劭應變的時間,頭天傳檄,次日即出兵,兩路共進,同入泰山。

卻說頭天下午傳的檄,入夜後應劭收到。

收到檄文當時,應劭大驚失色,本來他已就寢,不覺穿着單衣從牀上跳下,連呼室外,叫立刻召主簿羊秘來。

羊秘與羊琮同宗,兩人是從兄弟的關係,羊續之父便是名臣羊續,加上羊續,其先八世二千石,族爲泰山冠姓,其人頗有謀略,深得應劭信用。

中平六年,也即大前年,時靈帝在朝,先拜時任南陽太守的羊續爲太尉,羊續清廉,無禮錢可出,復改拜爲太常,靈帝特恩許其不用出“左騶”,即禮錢,然而羊續尚未赴任,即得病而卒,羊秘兄弟趕去南陽,扶柩歸鄉,守孝三年,於今年方受應劭之闢,出爲郡府主簿。

羊秘今日不當休沐,在郡府的官舍裡邊宿眠,得了應劭的急喚,不多時他就趕到。

應劭已經穿好了衣服,在臥室側邊的塾裡轉來轉去,心神不寧,見羊秘來至,忙就把手中的徐州檄文遞給他看,頓足不已,說道:“果如車騎所言,鎮東竟真的要來犯我境了!”

羊秘沉住氣,看完了檄文,恭敬地還給應劭,說道:“此檄中,荀鎮東只是言借道而已,明公何需慌張?”

應劭說道:“什麼借道?荀鎮東之心,誰人不知?這明明是託以借道,要來取我郡也!”拿着檄文拍打手心,氣急敗壞,說道,“卿說這道我是借不借給他?如借,他必假道滅虢;如不借,恐他將即明攻矣!左右爲難,不知適從。……,卿可有高見,以良策教我?”

當年應劭到任泰山太守日,泰山郡內黃巾甚衆,應劭督率文武,將盤踞在郡中各縣、各山中的黃巾各部一一掃平,或剿或逐,亦是“指揮若定”,小有戰功,而今卻僅僅纔是荀貞的一道檄文送來,兵馬猶未入境,他便已經又驚又惶,失去了方寸,——由此可見荀貞聲威之盛。

羊續去世時只有四十八歲,羊秘雖是他的長子,年歲也不甚大,未及三旬,然因出自簪纓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日常接觸多高士名臣,很懂得些鎮之以靜的道理。

他不慌不忙,對應劭回答說道:“府君不必焦急。先前車騎將軍來書後,府君已調動兵馬,扼守泰山與徐州沿邊的各重鎮要地,劉源、韋溫、魏永諸校尉皆昔從府君討定黃巾者,俱知兵果勇,縱是如府君所言,荀鎮東託以借道,而實意在攻取我郡,只要諸校尉固守邊境,佐以我泰山之險,料彼亦無功而返。”頓了下,又道,“真如事急,劉兗州、鮑濟北與我脣亡齒寒,料必不會坐視,定來援我,郡有山河之險,外有劉、鮑之援,兵精糧足,荀鎮東便來,何需懼哉!”

應劭說道:“卿之意是:要我回檄徐州,拒絕其借道的請求?”

“正是。府君可即回檄,拒其此請,同時傳檄劉源諸校尉,令他們嚴加守備,以防荀兵強攻。”

應劭尚不放心,遲疑地說道:“鎮東善戰,威震海內,部將如荀成、許仲、徐榮、辛璦諸輩,皆戰功顯赫,非易與之輩,劉源諸校尉雖嘗從我擊黃巾,亦知兵者也,然吾恐猶他們非荀成諸輩之敵手也。將不及之,我泰山郡郡兵之精怕是亦不及荀兵。戰如不勝,奈何?”

羊秘說道:“秘有一計,獻給明公。”

“噢?何計也?快說,快說。”

“昔陶恭祖逐徐州黃巾,多賴臧霸等泰山諸都尉之力,荀鎮東奪徐後,先是調臧霸出琅琊,復又裁編孫觀、昌豨等部,吾從弟羊琮在荀鎮東府下,觀其來書中言,昌豨諸徒似對此久心懷不滿。荀鎮東若果來攻我郡,明府可遣使暗往見臧霸、昌豨等,許以重利,說其叛徐,一旦彼輩反叛,徐州內亂,荀鎮東又哪裡還有餘力攻我泰山?此釜底抽薪之計也。”

應劭大喜,立即採納了羊秘的此計,然後沉吟片刻,問羊秘道:“卿從弟在荀鎮東府下,可能爲我用否?”

羊秘搖了搖頭,說道:“吾從弟雖書生,而性廉直,既已從荀鎮東,必不會改歸明府。”又道,“此前他來書中,之所以言‘昌豨諸徒’云云,是因徐州與我泰山時尚相安無事,故他才言之,今如荀鎮東真與我郡開戰,吾從弟定不會再與我言有關徐州的軍政半字。”

“不能試一試麼?”

“試之則辱。……且吾從弟在徐州,雖爲州府從事,而僅勸學罷了,亦不關軍機,便是一定要問,亦無用也。”

“試之則辱”是一語雙關,既是侮辱羊琮的人格,也是應劭、羊秘自討欺辱,會被羊琮看不起。

應劭也是名士,知道名士風骨,聽得羊秘此言,遂不再強求。

當下,應劭傳檄邊地的劉源諸校尉,令加強防備,又連夜書就一道檄文,回覆徐州,於次日一早遣人送出,回絕荀貞的請求。

檄文送出之後,還沒到中午,接連兩道檄文分從南城、蓋縣傳來。

南城在泰山郡的最南邊,西與徐州東海郡的合鄉接壤;蓋縣在泰山郡的北部最東,東與徐州琅琊郡的東莞接壤。南城的守將是劉源,蓋縣的守將是韋溫。兩道檄即是分由此二人加急傳來的,檄文的用詞不同,意思一樣:徐州兵忽然越境,攻入防區。

南城倒也罷了,離泰山郡的腹地、郡治較遠,其間山、河不少,險要亦多,徐州兵便是進攻此地,也斷難在短時間內對應劭形成大的威脅,蓋縣卻不同。

泰山郡的郡治奉高也在泰山郡的北部,離蓋縣只有二百餘里地,此其一;泰山郡內大的河水有武水、沂水、汶水等幾條,都是南北貫通泰山郡內,蓋縣在沂水北岸,此地如被攻克,則從蓋縣到奉高之間便再無大的河水相隔,只有臨樂、樑甫、尤來等幾座山巒可以用之設阻了,此其二。簡而言之,也就是說,攻蓋縣的這一路徐州兵雖才入境,已對應劭形成嚴重威脅。

應劭用羊秘之計,即刻遣人潛去合鄉、諸縣等地,以及進兵至南城縣外的臧霸營中,欲說服這些原爲泰山兵的諸校尉叛徐,——劉源、韋溫在檄文中已經說得清楚,南城這裡的徐州兵打的是臧霸之旗號,蓋縣這裡的徐州兵打的乃是荀成、孫觀、吳敦等之旗號,孫觀、吳敦在荀成軍中,不好遣人暗往去見,所以暫且捨棄了他們兩個,主要先說臧霸、昌豨等叛。

羊秘深知蓋縣之重要,自告奮勇,請去蓋縣前線督戰,應劭許之。

羊秘出奉高縣,星夜兼程,一路東行二百餘里,於次日下午到了蓋縣城中。

58 關張各有惆悵情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1 黃帝邢德有之乎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3 殺人13 荀君有召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9 書箋反覆修棧道69 躋身才俊(上)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59 吾候諸君久矣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5 風雪夜刺(下)26 招人1 光和六年(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37 起行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52 圍魏救趙亂其陣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8 第一天(下)1 光和六年(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40 隱秘非只君可尋63 滍水星河影動搖38 初步13 荀君有召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51 得領汝南意不足2 安南借重荀與張70 今才知君是誰人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3 誰人不知荀貞之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5 邀得念舊仁厚名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7 敬老36 什伍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1 督郵屬吏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56 行若純儒實懷詭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94 會師城下(上)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3 志纔出山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51 故事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39 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