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冀董幽田兩名俊

眼下幽、冀的戰局,不利於袁紹,而大有利於公孫瓚。

果如袁紹所料,公孫瓚不肯聽從趙岐的勸和。

在接到趙岐的來書後,公孫瓚出示給長史關靖、臣屬嚴綱等人看,嗤笑說道:“趙公是老糊塗了麼?而今冀州之地已有六分歸我,我怎可能會因他一封書來就罷兵,與袁本初言和?”說着,變色發怒,又道,“袁本初哄我出兵,於是得冀!此奇恥大辱也,我必報之!”

公孫瓚族爲右姓,其家世代二千石,乃是幽州有名的衣冠名豪,但他本人在其族中的地位原本卻不高,因爲他的母親不是他父親的正妻,只是一個侍婢之類,這一點倒是與袁紹頗爲類似,但與袁紹不同的是,袁紹雖也是庶出,卻從小就過繼給了他早逝無子的伯父袁成,繼承了袁成的人脈、聲望等政治遺產,並深得其生父袁逢以及其從父袁隗的喜愛,憑藉這些,幼即得拜爲郎,年二十便出任濮陽縣長,於仕途上一帆風順,公孫瓚早年的出仕經歷卻頗艱難。

不像袁紹,公孫瓚沒有沾到多少他家族的光,最先出仕時只做了一個郡府的書佐小吏,因爲被當時郡裡的侯太守欣賞,得妻其女,又從盧植求學於緱氏山中,再又在後任劉太守觸法被徵廷尉時忠義相送,然後名聲才漸響亮,由此發跡,得郡舉孝廉,朝廷拜爲郎,遷遼東蜀國長史,再遷涿縣令,光和中,以戰功得遷騎都尉,又遷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入洛後,他又被擢拜爲奮武將軍,封薊侯。可以說,公孫瓚全是靠自身的能力纔有了今日。

家庭和成長的環境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大約也正是因此,公孫瓚、袁紹這兩個出身近似的人,性格與爲人處世的方法卻截然不同,袁紹身在洛陽,以折節下士,援救黨人,積極參與宦官的鬥爭而得高名,公孫瓚遠在邊疆,卻是憑剛雄強節,加之軍功,從而立世。

嚴綱蹙眉說道:“固如將軍所言,冀州已六分在我,此時當然不能撤兵。可趙邠卿、袁本初同爲馬氏外親,又俱以虛名獲譽,實爲同類之徒,今趙邠卿持節行撫關東,先至於冀,將軍若是不從其請,不肯罷兵的話,吾恐他會以王命來壓制將軍,待到那時候,怕就不好辦了也。”

袁紹從父袁隗之妻是馬融之女,袁隗、趙岐同是馬家的女婿。趙岐與馬融雖是不相往來,可他與馬家其它的人還是有來往的,因與袁隗是老相識了,也所以他離開洛陽後,第一站沒有去豫州找他昔日的同僚孫堅,而是過河內來了冀州,與袁紹相見。“虛名獲譽”者,嚴綱這是在說袁紹、趙岐俱屬“名士”一流,他兩人可稱之爲是同類,而與公孫瓚不是一路人。

關靖奮然說道:“李傕、郭汜反叛,攻陷長安,殺司徒王公,裹脅朝廷,馬日磾、趙岐世受漢恩,今名是奉旨持節行撫關東,卻請試問之:他兩人奉的是誰的旨,又持的是誰的節?兩個亂臣賊子罷了!趙岐如是不以王命說事便則不提,他要敢是以王命壓人,真不知恥也!”

當下之時,直呼別人的姓名是極其不禮貌的,尤其馬日磾、趙岐位在顯貴,年歲又高,縱是非爲當面,關靖這麼稱呼他倆也是特別侮辱的,但細品他話中意思,卻又不得不說他講的也不錯,確是佔住了道理。天子年少,被李傕、郭汜控制,那麼馬日磾、趙岐的這個持節出使到底是奉的誰的令?此二公世受漢恩而受“賊”之遣,罵一句“亂臣賊子”,誰也無話可說。

公孫瓚頓覺關靖所言,正合其心,哈哈大笑,說道:“長史言之甚是。”對嚴綱笑道,“卿多慮了。”

嚴綱也覺得關靖所說有理,因道:“是。”

公孫瓚沉吟稍頃,轉目掛在帳壁上的地圖,舉起放在案上的佩劍,遙指點之,帶着點遺憾地說道:“孫伉諸君被董昭殺了,董公仁此君,小有智謀,有決斷,略知兵,值此與袁本初對壘之際,我又不能多分兵攻略,兵少則不足克之,惜乎鉅鹿暫不能爲我盡有,不然,我軍東連渤海、平原,西與黑山合,再策動河內張建義,三面齊攻,滅袁本初真指麾而定!”

張建義,說的是現爲河內太守的建義將軍張揚。

董昭接替李邵,到鉅鹿上任後,託以袁紹之名,假傳檄文,把傾向公孫瓚的郡中豪強孫伉等數十人一併斬首示衆,隨之,他又巡行郡中,挨個撫慰控制區內各縣的大姓名族,從而使鉅鹿的形勢很快就得以安定,也就致使公孫瓚無法在短期內復謀圖佔取此郡的全境。

帳中座下有一人應聲說道:“以小人之見,暫雖不能盡得鉅鹿全境,然於大局卻無害。將軍親領突騎、精卒在鉅鹿東,其西又有黑山兵,董公仁或小有智謀,最多隻能自保而已,給袁本初是幫不上太大的忙的。小人陋見:平原、清河纔是目前將軍應所憂處。”

公孫瓚擡眼看去,見說話之人年紀輕輕,不過才二十出頭,相貌尋常,然眉眼間自有朝氣蓬勃,卻是漁陽田豫。田氏在幽州是個大族,公孫瓚帳下的田楷等俱是出自此族。

公孫瓚素知田豫有才能,然一因田豫年輕,二來更主要的緣故是田豫與劉虞的州從事鮮于輔等的關係不錯,所以他雖用田豫爲帳下吏,卻沒有任其要職。此時聽田豫如此說,公孫瓚問道:“國讓,卿此言何意?”

田豫離席,下拜堂中,說道:“敢請爲明將軍指畫形勢。”

公孫瓚說道:“可。”

田豫站起身,來至地圖前,指向清河、平原的位置,側身面向公孫瓚等人,說道:“此二郡實我軍之重鎮,賴以攻魏者是也,若失此二郡,則不但將失攻魏之基,將軍並難以立足於冀。”

公孫瓚點頭說道:“不錯。”

田豫順着清河向東北方向劃去,劃到兗州東郡的位置停下,接着說道:“劉公山已拒明將軍之令,不送袁本初家眷,是不欲與將軍盟也,袁伯業,袁本初之從兄,曹孟德,久爲袁本初爪牙,張孟卓雖與袁本初生隙,而正如嚴君所言,張孟卓與袁本初亦實屬同類,我料他必不願見明將軍得冀,因是,豫不才,愚見以爲:山陽、東郡、陳留以及劉兗州,於近日內也許就會聯兵進犯,攻我清河、平原,以爲袁本初側翼呼應。明將軍可遣精兵守此二郡邊,以作防備。”

公孫瓚顧諸臣屬,問道:“卿等以爲如何?”

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34 一怒之威61 太守行春(上)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8 遍觀諸郡(下)75 欺上弄假國之賊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95 會師城下(中)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56 買馬(下)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2 禮錢需得四百萬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40 隱秘非只君可尋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20 今有潁陰乳虎(上)26 招人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77 演武薦賢(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34 招攬樂進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上架感言45 正旦前日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46 可憐的胡/平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6 第三兄弟39 開練39 班底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58 二月習射(下)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6 東漢諸侯王70 今才知君是誰人39 班底10 曹孟德四策禦敵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32 許顯奉令提兵援34 大勝(上)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 謀北要在泰山郡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2 禮錢需得四百萬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9 從徵汝南(中)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4 大勝(上)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4 而今本爲多事秋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7 獨行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42 鮑信燭下勸離洛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12 敬事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9 高子繡髡髮代首8 朱門酒肉路邊骨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