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

姚升未從荀貞行州,現爲農忙時節,作爲典農校尉,他正忙於督視各地的麥收事宜。在下達給他的檄令中,荀貞特別交代:叫他等到忙完麥收後再來彭城上任。在此期間,由糜竺以彭城丞代行彭城相事。姚升卸任典農校尉後,此職需得有人接替,荀貞擬表華歆繼任。

華歆早年被郡舉爲孝廉,朝廷除任郎中,何進用事,召他入京,中平六年,授官尚書郎。

“除任郎中”,換句話說,就是拜爲郎,本朝的郎官分隸三署,以五官、左、右中郎將分而統之,是爲“三署郎”。與前秦、前漢不同,本朝的郎署是專門用之訓練後備官員的處所,員額不定,多則數千,少時數百,許多名臣都有過當郎官的經歷,只說今之州郡諸侯,如袁紹、曹操、應劭、公孫瓚等皆是。姚升也曾被朝廷拜爲郎,只是他沒有去,跟着荀貞討董了。

三署郎初補官吏,有外放地方的,有出任朝廷的,其中以出補尚書郎爲最優。尚書郎例由孝廉郎選補,所謂“孝廉郎”,即是郡舉孝廉,朝廷拜爲郎的郎官,孝廉郎通過臺試,五取一,進入尚書檯,得爲尚書郎,初詣臺,稱“守尚書郎”,滿歲爲真,稱侍郎。

本朝政事統歸尚書檯,“天下事皆上尚書”,尚書檯包攬一切,無所不總,“選舉誅賞,一由尚書”,臺官的品秩雖不高,長官尚書令才秩千石,但尚書檯卻實爲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朝會時,尚書令與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坐皆專席,號“三獨坐”,至於三公,“備員而已”。尚書檯下分六曹,分掌諸事,曹長吏名爲尚書,下有丞,每曹六郎,主作文書起草。

尚書檯既是國家之中樞,在臺中得到鍛鍊,尚書郎們的理政才能就會得到飛速提升,並且因有在中樞任職、處理天下政事的經歷,也會有較爲開闊的眼界和全局的意識,所以一旦外放,即多爲實缺高職,時人視以爲“臺郎顯職,仕之通階”。

尚書侍郎秩四百石,出補的官職常爲秩六百石、千石者,高的乃至二千石,比如鍾繇,他就是由孝廉郎而爲尚書郎,任滿,跳過了補爲小縣之長的過程,直接出爲陽陵令。

華歆由孝廉而郎,又爲尚書郎,初平元年,他求爲下圭令,雖未赴任,然朝廷任命已下,翻看他的過往履歷,無可挑剔,與鍾繇一樣,乃是最優等的仕歷正途。他現爲州師友從事,這是個虛職,禮敬而已,無有掌責,以前沒有合適的職位給他,現典農校尉空缺,正宜表他補之。當然,荀貞也不僅是因爲他的仕宦經歷優等才表他爲典農校尉的,更主要的緣故是因知曉他的才能。此外,也是爲了“拋磚引玉”,做給海內的士人們看的,華歆雖來投未久,可就表他比二千石,使掌全州的郡國農事,授以實任,荀貞期望能以此招攬到更多的才能之士。

華歆從在荀貞身邊,得了檄令,次日便奉檄辭離,去找姚升,先輔助姚升督辦郡國麥收,順便熟悉一下工作,然後待麥收完畢,即可與姚升辦理交接,正式上任了。

處理過軍政上的人事任命、調整,由糜竺等相陪,荀貞巡視彭城國中。

彭城算是新得之郡,戰略地位又十分重要,國內八縣,荀貞無一遺漏,悉數巡行之。荀貞攻徐一役,彭城未受兵火,其地水土肥沃,經過這麼幾年的休養,民間已恢復了一些元氣,行經過處,雖仍有田地荒蕪,然大半鄉里皆男女布野,農谷棲畝,頗有欣欣向榮之景象。

彭城的鐵官在彭城縣,刀兵甲盾、農具日用均需用鐵,荀貞親自視察了彭城縣的鐵官。

此前遷荀衍爲鹽鐵中郎將時,荀貞已給彭城下過檄令,命將鐵官轉歸荀衍管轄,薛禮雖沒有反對,但那畢竟只是名義上的,現下彭城入手,荀貞又給荀衍傳令,叫他遣人來彭城鐵官接收。至此,徐州的鹽、鐵不但皆收歸州管,而且一體納入到了荀衍的鹽鐵中郎將府總理。

行過八縣,荀貞沒有再回彭城縣,駐車呂縣,召糜竺來見。

“子仲,吾有一要務交君來辦。”

“將軍請說。”

“由彭城而北,可入兗境,向西經樑、陳,達至洛陽,此地向來是東楚通往中原的必經之地。吾巡八縣,見幹道頗有損壞,待麥收之後,君當佐助叔潛,儘快把壞掉的道路都修葺起來。”

“東楚”指的是彭城以東的東海、廣陵、吳。彭城北至兗,西至洛,中間均有幹道相通,且與徐州境內的東海、廣陵間也都有馳道相連,內連州中,外通豫、兗,爲交通咽喉之地。一因黃巾亂來,年久失修,二來爲防陶謙、荀貞來攻,薛禮主動破壞過彭城與廣陵、東海間的道路,所以於今彭城境內,縣與縣間尚還通暢,而與外界的通道或有損毀。這需要重修。

糜竺應諾。

荀貞說過正事,看了眼糜竺,笑問道:“子仲,吾聞君頗信巫祝?”

徐州舊爲齊楚地,齊多方士,楚盛巫祝,其民受此影響,至今信道崇巫者仍衆,太平道的經典《太平經》就是脫胎於齊人甘忠可所作之《包元太平經》,蜀中五斗米道的創始人張陵,其家原在沛國,鄰彭城。糜竺雖儀態雍容,卻非純儒,非常相信巫祝之術。

信仰是個人的事情,如是往常,荀貞大概不會理會,但現下糜竺爲彭城丞,他個人的信仰有可能就會牽涉到政治中,所以荀貞藉此單獨召見糜竺的機會,發言詢問。

糜竺不知荀貞何意,惶恐答道:“竺愚昧,巫祝小道,固不足信。竺自今當改之。”

荀貞笑道:“信與否,君自家事也。唯君今爲郡丞,佐長吏而牧一國,言行當慎。豈不聞楚王好細腰乎?浮屠入中國,王公貴人,楚王最先好之,國人信者遂多,延傳至今,乃有故彭城相繆宇崇佛,費以千萬計,又至笮融,大興佛事,荼毒百姓,君宜以此爲鑑。”

糜竺下拜說道:“竺歸家,便盡逐巫祝士!”

荀貞問糜竺的信仰,既是爲提醒他不要因此而影響了郡內的風氣,也是因爲準備要在州中傳檄一道,以扭轉、遏制現下州內,特別是彭城、下邳等地的民間崇佛之風。

楚王劉英以來,江淮流域已經成爲佛教信仰最爲興盛的地區,佛經如今正是根據江淮,然後輾轉向北傳播。相比太平道、五斗米道,佛教沒有反抗精神,適合麻痹百姓,從統治角度來說,沒有必要取締此教,可現今戰亂,民力寶貴,不事生產的佛教徒就不能過多。

荀貞說道:“方今戰亂,民力艱難,笮融昔於下邳免好佛者勞役,達數千戶,常供衣食,費以巨億計,此敗滅之道也。漢家自有故事,我欲重申舊令,禁漢人出家,君意可否?”

佛教在傳入中國的初期,朝廷有詔令: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人,其漢人皆不得出家。但隨着楚王劉英等一批達官貴人信奉此道之後,民間信者日多,影響越來越大,發展到最後,流入宮中,連天子都供奉之,如桓帝就“設華蓋以祠浮屠、老子”,此詔令遂不了了之。

徐州境內出家的漢人不少,尤以彭城、下邳爲多。光和年間,與安息國居士安玄共譯《法鏡經》等,並於中平五年在洛陽撰《沙彌十慧章句》的著名僧人嚴佛調就是下邳人。

聞得荀貞欲重申“漢人不得出家”的舊令,糜竺反正信的是巫祝,不是浮屠,當然沒有異議。他說道:“彭城崇浮屠之風雖不如下邳盛,然信奉此道的民家亦有不少。將軍檄令下處,竺必遵行,務使郡內無復有漢人出家者。”頓了下,遲疑問道,“縣中稍有浮屠祠,以及已出家者,不知該如何辦置?又有胡僧在境的,逐否?敢請明將軍示下。”

“縣有浮屠祠多者,可留一,餘皆除破之;民已出家者,或令還俗,或倍其家賦役。至若胡僧,願留者,任之留,不願留者,從其便。”

由西域來中國的胡僧不少,洛陽興戰,很多都離洛避亂,著名的如安息人安世高、月氏人支謙、祖爲胡人的釋曇諦等,或至徐而停,或南下揚州。今在徐州的胡僧雖無甚特別知名的,然亦稍有。

糜竺應道:“諾。”

大凡舉政,必慮及多面,荀貞令破浮屠祠,不止是爲遏制民間的崇佛之風,也是爲日後招降黃巾做一個宗教上的準備。浮屠初入國內,被國人視爲另一種形式的神仙方術,被當作是黃老的附庸,有“或言老子入夷狄爲浮屠”之說,浮屠即佛,許多信衆是佛道雙修,劉英即是,桓帝亦然,而隨着發展,佛教已經開始脫離黃老,受到單獨的祭祀,笮融的尊佛就是一例,作爲太平道的信衆,當然就會因而視信奉浮屠爲異端了,破除浮屠祠,從某方面而言之,可被太平道衆引爲同道,這樣,將來無論是與黃巾交戰,還是招降黃巾,都將有利。

重申舊令,以遏崇佛之風,這是在與荀彧、張昭等商議過後決定下來的政策。

次日,荀貞即傳檄各郡,命郡縣執行。檄令到地,浮屠祠毀,出家的漢人被勒令還俗,在徐的胡僧紛紛南下揚州,有的遠赴荊州。胡僧多與士人交往,亦有求見荀貞想要加以勸說的,荀貞皆不見,或有固執必欲見荀貞,絕食州府外的,荀貞禮待之,而終不聽其說。這些都是後話,不必多講。

卻說荀貞巡罷彭城,由呂縣出發,沿泗水西行,百餘里,入下邳,樂進、許仲等在郡界迎候,匯入車騎隊伍中,樂進前導,復行二三十里,到下邳縣。

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22 文高初見60 荀君爲政(下)8 勢先造成計乃行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23 劫人59 軺車從事雷霆來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23 大獲豐收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43 爲今之計63 叕兒乃有大志乎26 鄉中四姓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61 仲業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54 滅族(下)16 爲君請功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42 孫郎威震定潁外4 初雪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52 圍魏救趙亂其陣60 荀君爲政(下)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65 邀得念舊仁厚名56 熔鑄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31 唐兒56 行若純儒實懷詭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2 馳援63 田邊斷案(下)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77 布植黨羽養虎豹52 圍魏救趙亂其陣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9 許季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4 冀州牧迎節以徵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4 河南諸侯荀曹雄47 山雨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99 月黑雁飛弓馬逐68 鳳集西鄉(下)58 孫堅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97 趙子龍進克歷城52 市義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6 尋賢不遇(下)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16 原盼3 誰人不知荀貞之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26 鄉中四姓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45 渡汝過澺沿途聞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