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

帝堯時,彭城爲大彭氏國地,傳說壽八百年的彭祖即大彭氏國的開國之祖。大彭氏國至商而亡,其後,彭城先後被徐、宋、衛、楚佔據,一度成爲宋的國都,始稱“彭城邑”。秦置泗水郡,設彭城縣。楚漢之際,楚懷王孫心曾都彭城,後來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也都於此。

前漢,彭城爲楚國地。楚國疆域最大時,是在韓信爲楚王的那一年,盡王淮北之地。宣帝時,楚王劉延壽造反,失敗自殺,楚國更爲彭城郡,二十年後,宣帝徙封親子劉囂王此,仍以楚爲國號,此時,楚國的轄地已大爲縮小,只有七縣,比今時還少。

本朝,世祖封皇子劉英爲楚王,增廣戚縣與之,兩年後,又以取慮、須昌二縣之地益之,取慮後歸下邳國,須昌遠在東平國,楚國的實際轄地是八縣,今之彭城國便是承此八縣之地。彭城的國名來自和帝時,傳繼至今,已是第四世,現任的彭城王劉和在位至今有四十餘年了。

泗水經彭城國北部的廣戚流入,經彭城、呂縣向東流出,汳水經沛國的蕭縣進入彭城國,在彭城縣附近與泗水合流,——汳水即後世之汴水,魏晉之後,因此水地處京都附近,諱言反,而反、卞古音相通,遂改稱汴水。彭城地處於汴、泗的交匯之所,水運發達,商業蓬勃興盛,河網密佈,不缺水,農業也不錯,手工業繁榮多樣,堪稱是泗水流域的一大經濟都會。

經濟好,戰略地位也重要。

其地岡巒環合,汴泗交流,北入青、兗,西通豫州,自古要害必爭之地,南北相爭,常以彭城爲攻守,北得彭城,則能俯視淮泗,南得彭城,則可攻略山東、河南。

對徐州,也即對目前的荀貞而言之,彭城更是重中之重。

首先,徐州與兗州腹地相近的是東海、彭城,東海南北狹窄,與兗相近的只有百餘里,兩縣地,一旦有事,進不足以攻,守不足以御,有了彭城在手,輾轉騰挪的空間就一下變大,不但足可防禦,並能積極攻取了。

其次,彭城接壤東海,從武原到徐州的州治郯縣也是隻有百餘里,萬一彭城與外敵聯手,朝發兵,夕可至,彭城不得,可以說,荀貞就不能自安。

也正是因爲彭城的戰略地位重要,經濟好,國內又產鐵,足可自給,所以薛禮才恃以爲資,先不臣於陶謙,復望抗衡於荀貞,只是他的運氣不好,與彭城接壤的沛、魯兩國,魯國太小,沛國夠大,可國相袁忠卻偏偏是個不好兵爭的高雅士,聽說因見陳、樑之將破,睹孫堅之強橫,他已有了辭官的想法,豫州孫堅與荀貞又是同盟,而離彭城不遠的兗州,劉岱無暇外顧,他找不來強有力的外援,這纔不得不在荀貞的緊逼下放棄了對抗的念頭,掛印自辭。

泗水從彭城縣的東邊流過,糜竺、程嘉等在河對岸的縣界處相候荀貞。

荀貞與諸人至,渡過泗水,來到彭城縣外。

荀貞先不進城,留下從行的部曲就地駐紮,換乘車爲騎馬,帶着荀彧、戲志才、糜竺、張昭等繞彭城而行,察看縣城周邊的水陸地勢,辛璦、典韋、高甲引百餘步騎扈從。

只見此縣三面環水,唯南面可通車馬。

碧空烈日下,荀貞勒馬,看向南方,見南邊數裡有一小山,山上有一大土臺聳立,顧問張昭:“張公,那個土臺可便是戲馬臺麼?”

張昭其實比荀貞大不了幾歲,但荀貞爲表示對他的禮重,凡與他說話,言必稱“公”。聽了荀貞的詢問,張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遠眺之,答道:“正是。”

戲馬臺是項羽所建。項羽定都彭城後,於城南的南山上構築高臺,以觀戲馬,故名戲馬臺。

荀貞笑道:“既是霸王遺蹟,吾等可近前一觀。”

張昭、荀彧、戲志才、辛璦、典韋、糜竺、高甲等從荀貞策騎,馳至近處,沿道上山,至土臺下。

荀貞仰望之,見臺高約十餘丈,繞臺行了一圈,算出佔地大約百步,駐馬於臺北,向彭城縣的方向望去,遙可見城中屋舍、街道,隱見路上行人,小如螞蟻。

因爲此臺久廢棄不用,臺上雜草、灌木叢生,臺下沿邊也是草木蔥蘢。荀貞舉起馬鞭,往坐騎側邊的矮灌木上抽了一下,喚高甲、糜竺過來,說道:“先甲,卿近兩日可遣吏卒把這臺上、臺下收拾乾淨,收拾完後,建些營房、倉庫,……子仲,先甲如需民役,你可配合調撥。”

高甲、糜竺應諾。

應完諾,高甲問道:“將軍令我收拾這臺上、臺下,並建營、倉,可是要在此駐兵麼?”

荀貞點了點頭,笑問左近的戲志才:“志才,卿以爲可否?”

“此臺與彭城縣成表裡,在此駐兵,有犄角之勢,築戰守之具,儲足用之糧,呼應縣中,縱遇強敵,可以御之。”戲志才觀望四周,遠瞰縣中,嘆道,“乃知霸王築此臺意也!焉只是爲戲馬乎?”又對荀貞說道,“將軍可謂是能明察霸王真意的了。”

荀貞一笑。

高甲問道:“設如駐兵,不知謀該遣幾許兵馬駐此?”

荀貞剛給他起了“高謀”的名字,他就立刻用上了。

荀貞略作沉吟,說道:“不需卿駐兵。卿與卿弟久未見了吧?我傳檄給君卿,調卿弟來此屯駐。”高甲、高丙現雖同屬許仲統帶,然各駐一地,兄弟兩人久未相見了,正可藉此機會把高丙調來,讓他兩人同駐一縣,既可增強彭城的軍事力量,也是荀貞體貼部下的一片心意。

高甲感激不已。

南山不高,戲馬臺久廢,無甚景緻可觀,定下了駐兵在此,荀貞便帶着諸人返程下山。

下山途中,驚起了數只大鳥,荀貞挽弓射之,未中,高甲、典韋不善騎射,沒有獻醜,辛璦催馬追之,疾行於山道鬱樹間,曲折馳騁,箭射連弦,呼吸間連落三鳥。

荀貞在後大呼:“玉郎!玉郎!山道窄促,不可再追了!快停下來!快停下來!”一迭聲令高甲,“快攆上去,叫他停下。”高甲的馬不如荀貞的馬快,荀貞又幹脆親自拍馬追趕辛璦。

聞荀貞呼聲不絕,辛璦無奈徐徐停下,橫弓鞍上,回首顧看,瞧見了驅馬追來的荀貞臉上焦急的神色,不以爲然地道:“山道雖狹,璦騎佳,馳奔如履平地,而況較擊黃髯何如?”

中平元年,荀貞爲趙國中尉,十月,擊黃髯,剛風雨過後,山路滑,道窄泥濘,兵卒多初次山戰,戰不利,前軍劉鄧部爲黃髯所迫,若退,後部會跟着亂,必敗,甚至會全軍覆沒。辛璦主騎兵,未參戰,時在軍後,怒髮衝冠,請得軍令,竟馳馬上山,踏泥過狹,躍溝登高,直上至前軍中,拔劍奮然,勵兵督戰,前軍因乃死戰。劉鄧、典韋爭勇,黃髯部處絕地,敗則死,所以人自爲戰,盡皆奮勇,由未至酉,荀貞部曲猶未勝,陳褒領死士攀附峭壁,從後夾擊,於是才大敗黃髯。黃髯即黃遷,因鬚髯盛,故得髯爲號,他便是於此戰中降給荀貞的。

荀貞此前歷戰,數此戰最爲兇險,戰後,他曾對陳褒說:“我從州伯征戰數州,未嘗有敗。今日無卿,險受挫於此小賊。”這話雖是對陳褒說的,但辛璦的督戰之功實高於陳褒。

聽辛璦舉擊黃髯時爲例,荀貞怒道:“擊黃髯時,如敗,軍或將沒,豈能與此時同?而今四海鼎沸,豪傑並起,我正要與卿等解民倒懸,致力清平天下,如因爲幾隻鳥,卿馬失前蹄,出個閃失,該怎麼辦?卿不爲自己,也當爲我愛惜珍重身軀!”

辛璦見荀貞氣沖沖的,遂下了馬來,至荀貞騎前,撫馬首,仰頭莞爾笑道:“璦豈莽撞人?自知騎佳,方纔爲耳。將軍既怒,璦以後不爲便是。何必發怒。”

荀貞餘怒未消,然見辛璦笑若春水,風姿特秀,又不忍再斥責他,沒好氣地拍掉他撫摸馬首的手,說道:“回你馬上去!”數個從行的步卒翻下山道,取了被辛璦射落的那三隻大鳥過來,獻給荀貞。荀貞怒道:“爲此三鳥,使我玉郎馳險,取來作甚!”那幾個步卒惶恐退下,待要把這三隻鳥丟掉,荀貞又轉顧令道:“到底是玉郎所射,拿着吧,到了縣裡炙與我食!”

荀彧、戲志才、張昭、糜竺、典韋等都已追到近前,聞聽得荀貞這幾句話,紛紛大笑。

一行人下山,折程北行,在縣外,荀貞重登車坐,荀彧等亦多換回乘車,前導後從,旗鼓鮮明地進入到了城中,百姓觀者如涌,贊聲如潮。

到了城裡的郡府中,果將三鳥炙了,荀貞親自分與諸人食。

彭城王劉和早年有至孝名,敬賢樂施,國中愛之,當天,荀貞謁見了他。荀貞已問過呂岱彭城的政事,是夜,又詳詢糜竺等彭城郡事。薛禮已去,當有繼者,次日,經與荀彧、張昭等商議,荀貞決定表姚升爲彭城相,仍以糜竺爲彭城丞,又傳檄許仲,令調高丙來駐戲馬臺。

荀貞又命糜竺爲輔,佐高甲裁汰、整編彭城郡兵。數日後,彭城郡兵重建完畢,撥大半改屯東海,屬趙雲,留餘下部分給高甲,高甲部至此兵總計千四百人,加上即將到來的高丙部八百餘人,合共兩千餘人,如有戰事,固不足用,用之駐防,已然足夠。

12 馳援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78 唯先順勢能造勢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7 虛席相問上策何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3 志纔出山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5 延攬勇士(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0 今有潁陰乳虎(上)26 貞之得隴苦不足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47 武貴立功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72 寧舍濟北取任城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2 光和六年(下)22 文高初見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40 蹴鞠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4 馮家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39 得二荀舉薦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5 出城激戰49 選編死士59 荀君爲政(上)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4 杜買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14 臧霸風從元直言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7 偏將軍用計賺蓋84 威震陽翟(中)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11 孟德窮窘設摸金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5 江禽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63 田邊斷案(下)16 爲君請功7 生死之恩何以報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21 徐羊各獻破敵策33 程偃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96 會師城下(下)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90 揭竿而起爲招安40 蹴鞠32 許顯奉令提兵援46 可憐的胡/平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4 賊困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