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

臧霸召陶商相見,索要軍糧,備軍南下。

這且不需多講,卻說趙雲率部西襲,三戰三捷,向下相城疾進。

下邳郡境內有兩處天險,一個是淮水,一個是泗水。

所謂“淮泗”,泗水是淮水下游最大的支流,故而這兩條河水經常會被連稱,以此代指此兩水交匯處的彭城、下邳、東海、廣陵等徐州地域。

淮水大體上是由西而東,泗水則大體上是由南而北,換言之,也就是說,淮水是東西走向地貫穿了下邳郡,而泗水則是南北走向地貫穿了下邳郡的北部地區。

許仲等從東陽入下邳郡,首先面臨的就是淮水之險,過了淮水之後,因爲下邳郡的郡治下邳縣在泗水的東北岸,所以,要想進攻下邳縣,還需要渡過泗水。這也便正是荀貞爲何在遣了許仲一部之外,又單獨遣了趙雲一路,從廣陵最西北邊的凌縣出發,攻入下邳郡的主要原因。

因爲,凌縣不但在淮水以北,並且也在泗水東邊,自凌縣出,不僅不需要面對淮水的天險,也不需要面對泗水的天險,亦即是說:主要拔下下相縣,就可以直接進攻下邳縣。

——那麼說了,爲何不索性全軍都從凌縣出發?這卻是因爲凌縣是廣陵郡內除了最東北角的海西縣之外,唯一一個既位處在淮水北岸、又與下邳相鄰的縣城,而且凌縣與廣陵內地之間除了有淮水爲阻外,還有洪澤湖的湖羣相隔,實在是道路不便,不利部隊、軍需等的輸送,因而,只能把這裡當做是出“奇兵”之地,而無法把主力部隊從這裡運送出去。

總之,趙雲這一路兵馬實爲廣陵的“奇兵”,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佔取下相,從而可以一方面減輕許仲等攻打夏丘等地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接應許仲等渡過泗水。

趙雲對自己的任務很清楚,他心知,下相是必須要打下來的。

如果他攻下相不克,那就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將會打亂荀貞的整體部署,勢必會影響到接下來整個下邳戰局、乃至整個徐州之戰的走向。

而荀貞能把這個重任交給趙雲,其實本身也就代表了對趙雲的信任。

趙雲自不會辜負荀貞對他的這份信任。

也所以,由凌縣出兵之後,從進入下邳郡境始,趙雲就鼓足了勁,一路激勵士氣,逢戰身先士卒,雖迎小敵,亦出搏虎之力,乃三戰三捷,下相已然在望。

因爲下相緊臨下邳縣,地勢重要,故而城中守軍卻非淮陵等地可比,不止有下邳的郡軍,還有陶謙早前遣來的徐州軍和丹陽軍各一部。三部軍馬之中,戰鬥力最強的當然便是丹陽軍。

荀貞也從丹陽募過兵,趙雲深知丹陽兵着實能戰,不可小覷。

因此之故,眼見下相在望,他雖表現在外的是猛烈宜奮,而心中卻實是愈加謹慎。

離下相二十里時,他接連遣出精幹斥候,仔仔細細地偵察前方可有敵人的埋伏。在得報無伏後,他仍不敢大意,提着十分小心,命兵士行軍中仍保持陣列,又廣散遊騎,隨時警惕。在諸般小心下,這日下午,他率部順利抵至了下相城外。到了城外,他立命築營。

築營同時,仍警戒城中,以防守軍趁機殺出。

卻是:直到營壘粗成,仍不見守軍出來,只是城頭上的防禦更加嚴密了許多。

趙雲這才鬆了口氣,召來部中軍官,商議攻城事宜。

下相沛國境內有條相水,西流到此而至,此即“下相”得名之由來。和徐縣不同,因爲守軍的兵力充足,所以在下相城北,屯了一營守軍的人馬,要想攻城,就先得把這支敵軍打掉。

斥候早已探清,這支城外的守軍約有八百多人,六百多步卒,兩百多騎卒。

趙雲率部來到時,這支城外的守軍雖然沒有趁他方到、立足未穩之機展開突襲,但卻也和城中一樣,加強了守禦戒備。外有堅固的壁壘,內有警戒的兵卒,城中的守軍又隨時可能出來,硬打的話,恐會不易。那麼,就只有想辦法把他們調出來,野戰擊之以取勝。

怎麼調出來?

只有一個辦法:攻敵之必救。

打它必須救的地方,讓它不得不出來。

目前來說,有兩個地方是下相縣內守軍必須救的。

一個自是下邳縣,這裡是郡治,笮融所在的地方,如下邳縣遭到攻擊,下相的守軍肯定是要救的。另一個是下相西北處,泗水的一個渡口,這個地方,也是下相守軍必須要守住,不能丟失的,因爲如果此渡口丟失,那麼許仲的部隊就可長驅渡泗,後果不堪設想。

下邳縣,不是趙雲的選項,他的兵馬不夠,便是作勢去攻下邳縣,下相的守軍也定然能看出這是他“調虎出山”的計策,所以,便只有作勢進攻泗水渡口這一個選項了。

趙雲對部中的諸軍官說道:“今日把營壘築成後,我部不取攻勢,而採守勢,然後於明日遣軍出營,往下相城西北的泗水渡口去,做出我部‘今來下相不爲攻城,而只爲奪渡口’之態勢,從而迷惑城中、城外的守軍,調他們出來,於半道擊之!然後,再全力攻城!”

諸軍官應道:“諾!”

計策定了,當日築營完畢,果然如趙雲所令,整部兵士只採守勢,無出擊之態,並且連夜又在築成的營壘外加設了許多的拒馬,並挖出了一道壕溝。

趙雲在城外的動作,城中的守軍主將探知得清清楚楚。

守軍主將名叫張闓,卻非笮融的部曲,而是陶謙的部將,現任都尉之職,乃是丹陽兵中有數的高級軍官之一。——“都尉”本名“郡尉”,典一郡兵權,光武中興後,裁減內地各郡國的部隊,從此內郡多無成建制的正規軍,“都尉”一職也就隨之撤銷了,只有在邊郡還保存有此職,此前徐州黃巾大起,爲了使帳下的部將能夠更好地行使兵權,陶謙任命了幾個“都尉”,並上表朝中,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張闓便是當時被任爲“都尉”的諸丹陽兵軍官之一。

同時,張闓也是第一批入援下邳的丹陽兵、徐州兵的主將。

下相縣的西邊不遠是下邳縣,南邊臨着泗水,東邊與廣陵郡的凌縣接壤,向北一百四十里則是徐州的州治郯縣,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之故,張闓到下邳郡之後,便入駐到了此城。

張闓召來諸將夜議軍事,說道:“趙雲入境以來,連戰連捷,破我三屯,氣勢如虹,而今到我下相城外,卻築營自守,似無有擊城之意,此中必有蹊蹺。”

諸將以爲然。

有人狐疑說道:“既到城下,又不攻城,莫非他?”

“怎樣?”

“莫非他本就不是來攻我城的?”

“不攻我城,又爲何而來?”

“都尉莫忘了,我等不但有守城之責,且有守泗之責啊!”

張闓吃了一驚,說道:“你是說他本不是爲擊城而來,竟是爲攻泗水渡口而來?”

“不可不防!”

張闓沉吟稍頃,說道:“且觀他明日舉動,他如真是爲取泗水渡口而來,我部卻不能坐觀。”又道,“即刻傳令渡口守軍,命他們小心戒備!”

諸將應諾,自有傳令兵緣城牆而下,奔渡口傳令去了。

趙雲營中。

趙雲雖沒有圍城,可在下相城外的四面都散有斥候遊騎,夜晚兩更時分,有遊騎送來一個俘虜,趙雲親自拷問,知道了這個俘虜卻是奉命去泗水渡口傳令告警的,遂與左右笑道:“我聞張闓此人素貪財無謀,所以能爲丹陽都尉者,不過是因與陶徐州有鄉誼。今果中我計矣!”

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3 誰人不知荀貞之32 督郵一怒(中)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23 市中美人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47 武貴立功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4 臧霸風從元直言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41 效果6 尋賢不遇(下)52 圍魏救趙亂其陣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29 樂進歸來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32 破敵(中)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44 練軍方略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31 督郵一怒(上)21 今有潁陰乳虎(中)25 再勝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5 安之若素使人奇46 可憐的胡/平34 一怒之威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13 倏忽如白駒過隙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1 徐羊各獻破敵策30 奉先馳雄擊汝南40 荀攸之志26 決勝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25 鄉有野賢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24 張讓賓客6 本初何如伯珪強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7 辨旗察鼓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51 謀算將戰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21 賞錢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45 虎膽奸雄3 習射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26 鄉中四姓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2 琴心劍膽56 允誠書從濟北來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1 虛虛實實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