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

午前軍食,吃過飯,讓部隊消消食,等到過了午時,趙雲傳下軍令,命黃遷率部出營。

因是誘敵,所以黃遷出營時毫無掩蔽,旗幟鮮明,做出了不小的聲勢。

很快,城中守將張闓就接到了軍報。

“荀軍分出一部,往泗水渡口方向去了?”

“是。”

“有多少人馬?”

“約得千人上下。”

黃遷出營時,不止旗鼓喧譁,而且做了僞裝,拉長了部隊正常行軍時的長度,並帶了些民夫,所以誤導了城中的斥候,讓其誤以爲有千人之衆。

張闓叫這斥候退下,對堂上的軍官們說道:“這趙雲竟果是爲擊泗水渡口而來!”

軍官中有人說道:“昨日我從都尉登城觀看荀兵軍容,見趙雲所帶之部卒至多三千人上下,除去運送軍糧、軍需的民夫,能戰之卒應在兩千餘之數,憑他這兩千人,是斷難打下我下相城的,他只能是爲奪取泗水渡口而來。”

又有軍官說道:“渡口不可失。趙雲既已遣兵去攻泗水渡口,都尉,我部當速援之。”

張闓卻不急,他閉上眼,思考了會兒,睜眼說道:“泗水渡口固當援,可應該怎麼援,卻得好好謀劃。”

“都尉何意?”

“君等試想:在我遣出兵馬,去援助泗水渡口後,趙雲會有何對策?”

“他還能有何對策?不外乎遣兵截擊。”

“正是。趙雲所帶的部卒共約三千上下,便算是其中的戰卒只有兩千餘,那他現在營中至少還有千人可戰之兵。他留在營中的這千餘戰卒,必就是爲截我援兵而預備的。”

“……這又如何?他雖是在營中留了千餘兵卒,可我城中、城外的兵馬人數卻是遠勝於他,自也可以再遣兵反過來截擊他。”

“這便就是我所說的‘好好謀劃’了。”

“都尉之意是?”

張闓惡狠狠地說道:“我的意思是:吾等不妨就趁這個機會,畢其功於一役,把趙雲給打掉!”

“怎麼打掉?”

“遣援軍往赴渡口,待趙雲的餘部出營截擊,再起主力,先把其餘部滅掉,然後再與渡口守軍和援渡口的兵馬共力,把打渡口的那股荀軍給殲滅掉。”

聽了張闓此話,諸軍官皆細思量。

張闓的意圖很明確:他要趁趙雲分兵的機會,集中優勢兵力,先把趙雲留在營中的一部打掉,然後再把進攻泗水渡口的那一部消滅掉,從而取得勝利。

軍官們考慮過後,有人贊同,有人反對。

贊同的說道:“趙雲兵馬既少於我,臨我堅城,卻又分兵,此兵家大忌!都尉欲趁機而滅此敵,此高策也!”

反對的說道:“我有堅城可倚,何必盡起軍馬,與趙雲野戰?勝之固喜,可如若敗了?城池難保。”

張闓說道:“就算一時不利,我軍也可退回城中,有何‘城池難保’之憂?”

淮陵、徐縣兩地之陷,正如許仲所言,半是荀軍將士之功,半是闕宣內應之力,下相遠在下邳郡北,闕宣的影響力達不到這裡,——便是闕宣的影響力達到這裡,佈置的有內應,張闓在得知淮陵、徐縣失陷後,也早已對城中進行了戒嚴,不但把守衛重要區域的兵士都換成了丹陽兵,由自己的親信防禦,而且把城中的豪強大姓都給嚴密地監視了起來,所以他完全沒有會不會在他主力出城後、城中出現內亂的擔憂。

既無內憂,那麼就算是主力出城,城池也不會因此而丟。

因此,諸軍官再細細思量,覺得張闓這話說得也是,反正城池在他們的手中,那麼即使野戰不利,完全也是可以退回城中,再倚城而守的。

現在就只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值不值得這麼做。

就像反對者說的:他們有堅城可以倚靠,趙雲去打渡口,他們派兵去援救渡口便是,又何必一定要盡出主力,與趙雲野戰?

張闓說道:“荀軍入境至今,連勝,已取下邳半郡之地,現我軍急需一勝,以提振士氣。今趙雲犯昏,給了我等這個機會,我等豈可不將之抓住?這一仗打勝,諸君名聲必將大顯,方伯的恩賜也必將豐厚!吾聞之,‘天與弗取,反受其咎’。諸君,還有何疑慮?”

張闓與陶謙是鄉里人,本地方輕俠,有些勇名,故而爲陶謙所用。今他雖已居任比二千石的都尉之職,可身上的輕俠氣卻還保存十足。輕俠和大部分的士人有一個共通之處,那便是“好名”,眼見當前有了一個揚名的好機會,並可因此而得到大量的賞賜,張闓怎能按捺得住?

軍官們聽了他這話,大多亦怦然心動,遂俱道:“便如都尉言!”請張闓下令。

張闓當下指派諸人,分派任務,卻是從城中遣了千人出援泗水渡口。

有軍官不解,問道:“緣何不調城外人馬,反從城中調兵?”

張闓笑道:“此謂‘出其不意’。趙雲屯營城東,逼近我軍的城外兵營,我料之,這必是因他認爲我會調城外兵援渡口,可我偏調城內兵往援,從城西出城,使他阻之不及!”

趙雲築營之地距城外的守軍兵營不是太遠,而距城西卻頗遠,也就是說,如調城外兵出援,趙雲營中的餘部很快就能夠將之截住,可如調城內兵從城西出援,趙雲營中的餘部就需要追趕一段路程,這樣,就能給援軍爭取到一定的時間,使優勢傾向張闓他們這邊。

諸人道:“都尉高見!”

調了兵馬出援渡口,張闓又傳令給城外兵營:俟荀軍營中的趙雲餘部出營之後,便截擊之。

傳下這兩道軍令,張闓又點了幾個軍官,說道:“趙雲營中尚有餘部千人,只營外那八百人是難以勝之的,到時,汝等各帶本部,亦出城截擊趙雲餘部。我在城頭親觀汝等戰!”

得令的諸軍官應道:“諾!”

分派停當,當即,奉命去援渡口的軍官即出堂歸營,調集人馬,出城趕赴渡口。餘下得令的軍官也各自回營,部署調動,只等趙雲營中的餘部一動,他們就出城進擊。

……

趙雲營中。

得報張闓沒有從城外營中調兵,而是調了城中守軍的一部從城西門出城,去援助泗水渡口,趙雲不覺笑了起來,說道:“張闓雖無謀,亦小黠也。不調城外兵,反調城內兵,這必是因知我定會截擊他的援軍,恐他的城外兵一出營就會受到我軍的截擊,所以而如此爲之。”

嚴猛問道:“他既沒有調城外兵,我軍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一仗,趙雲定下的目標是:佯攻渡口,調城外守軍出營,然後擊滅之。

現下,沒有調動城外兵,卻把城內的兵馬給調出來了一部,接下來是繼續打,還是不打?

趙雲忖思片刻,說道:“張闓雖沒有調城外兵往援,但只要汝等出營截擊他的援兵,我料之,他城外的兵馬定然坐不住,還是會出來的,以圖反過來截擊汝等,所以,不管他現在調不調城外兵,結果都是一樣,只是他的城外兵在出營的時間早晚上有些不同罷了。……嚴軍侯、何司馬,你二人可率部出營了!”

嚴猛、何儀接令,立即歸本部,帶本部兵士,加上趙雲撥給他們的兵卒、騎兵,迅速出營,繞過城南,急往渡口方向,追擊已然出城前去渡口的敵人援兵。

……

接到軍報,張闓看罷,叫傳給左右看。

他笑對左右說道:“君等且看,如何?如我所料,趙雲留在營中的兵士,果是爲了截擊我的援軍。既然他留在營中的餘部已出,可令城外軍士出營,並城中軍士也可出擊之了!”

“趙雲的餘部雖然出營,可他不會空營而出,他的營中肯定還會留有人馬,都尉,需得防他用計啊。”

“他就那麼點人馬,去打渡口的有千人,此時前去截擊我援軍的又有千人,頂多,他營中也就是剩下個幾百人,多則四五百,少則二三百,區區數百人又能翻起什麼浪?況且,你們沒有看到軍報中說,去截擊我援軍的荀軍中,打得有‘中軍校尉’旗,此趙雲之旗也。連他都親自出營了,他營中莫說最多隻存數百人,便是尚有千人,無主將坐鎮指揮,又有何懼?”

左右軍官皆道:“是。”

很快,軍令傳到,城外守軍出營,同時,早前接到命令的城中數部兵士也開東城門而出,兩支人馬匯合,銜尾追擊嚴猛、何儀部。

得報城外守軍出營,趙雲令擊響戰鼓,帶營中剩下的五百精卒傾營而出,橫阻敵進路。

張闓登上城頭,親自觀戰。

……

趙雲帶兵出營之時,黃遷已到了泗水渡口,渡口的守軍昨夜聽了張闓的告警,一直保持戒備,所以反應很快,沒等黃遷部近前,就已經擺好了防禦的陣勢。

雖是渡口守軍提前擺好了防禦,黃遷卻不以爲意,因爲他本就不是爲攻佔渡口而來的。

故此,他根本就沒有理會渡口的守軍,在離渡口還有幾裡地的位置便停了下來。

他令部卒分成兩部,一部面向渡口,擺開守勢,一部面向渡口的對面,亦擺開守勢,兩部各兩百人。他自帶百人居中,爲此兩陣的預備隊。

渡口守軍一時間不知他這是在幹什麼,沒有貿然出擊。

便在佈陣之時,那從下相城中來的援軍卻已到了。

——泗水渡口在下相縣的西北方向,這支援軍是從下相城西門而出,距渡口較近,故而雖是後出,卻在黃遷到渡口後未久,便也趕到了。

這有些出乎了黃遷的意料。

他登高望之,見這支敵人的援軍主力人馬離本陣尚遠,可前頭的騎兵卻已將至。

他細望之,估算敵援軍的主力大約有千人上下,再看那突前來襲的敵騎,只有十七八騎,人數雖少,來勢洶洶。

黃遷心知,這定是援軍的主將發覺他正在佈陣,所以遣了軍中的騎卒先來衝擾一番,以延緩、甚至阻止他的陣勢列成。

黃遷默算這十七八騎的速度,發現當他們衝到自己陣前時,自己的陣勢還不能列成。

步卒對抗騎兵,全憑陣型,陣勢如果不成,就真的會被這十七八騎將己軍擾亂,而敵援軍的主力緊隨在敵騎之後,己軍一亂,它必會趁勢而擊,到那時,後頭泗水渡口的守軍不用說,看到便宜處,肯定也會出寨來擊,這樣一來,底下的仗就沒法打了,必敗無疑。

黃遷心道:“敵援軍千人,泗水渡口守軍五百,我部只有五百人,本就是以寡擊衆,斷不能再讓敵騎衝亂了我部。”當機立斷,令部中軍官,“汝等速佈陣!”令部中的蹶張士開弩搭矢,預備弩射,又令弓箭手也預備射擊,最後點了二十餘精卒,令隨自己出陣,攔截來騎。

二十餘精卒皆重甲猛士,持大盾,挾鐵矛,分成兩排,列於正在形成中的主陣前,如一堵厚牆。黃遷提鐵矛,立此小陣最前,緊盯來騎,做好了一旦弩射不中,便要親迎敵逆擊的準備。

很快,敵騎到了強弩的射程。

陣中的大弩相繼拉動,粗大的弩矢呼嘯而出。

隨之,弓箭手開始拋射。

敵騎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中,因數目不多,又不是密集的衝鋒陣型,弩矢與箭矢的射擊準確性都不高,直到敵騎接近,也只射倒了七八敵騎,尚餘下十來敵騎。

弩、箭都需時間才能再射,而敵騎已近。

黃遷喝令身後的重甲士舉盾迎敵,他自己卻沒有立在原地,而是挺矛而出,對準最前奔來的一騎,側身躲過那騎的來勢,手中鐵矛刺出,正中這一敵騎胯下戰馬的右邊側脖,深深地刺入其中,那戰馬受創,嘶鳴一聲,帶着鐵矛向前又奔馳了數步,旋即轟然倒地。

黃遷揉身撲上,環首刀已在手中,越過戰馬倒地的身體,一下撲到了敵騎的身上,不等他反應過來,手起刀落,將之斬殺。

只聽得馬蹄急驟,黃遷看去,見是兩個敵騎分從左右,從他的身邊奔馳而過。——這兩敵騎不是沒有看到黃遷殺了他們的戰友,只是馬速太快,來不及去殺黃遷,就奔馳了過去。

這兩敵騎來不及去殺黃遷,跟在後邊的幾騎卻有時間調整馬速和方向,頓便有兩騎離開原奔進的路線,改向黃遷殺來。

其中一騎稍快,黃遷剛站起身,他便已奔至近前,二話不說,舉矛就向黃遷刺來。千鈞一髮之際,黃遷閃身躲過,丟掉手中的環刀,猛然探手,抓住了矛杆。這敵騎沒有想到黃遷會來這一招,索性藉着坐騎的奔行衝力,悶喝一聲,想要把黃遷挑起。

戰馬奔行的衝擊力很大,這敵騎又用力向上挑動,黃遷難以立穩,身不由己地隨着戰馬的去向踉蹌後退,虧得他身長體雄,加上披掛甲衣,自身的重量不小,那敵騎這纔沒能把他挑起。緩過了這股勁,感覺到從矛杆上傳來的敵騎力量變小,抓住這個空隙,黃遷大喝一聲,雙足猛地在地上一踩,藉助腰勁,雙臂發力,卻是反把這個敵騎從馬上挑了起來。

這敵騎離馬落地。

“砰”的一聲,黃遷亦仰面倒地,——卻是戰馬的去勢太大,黃遷再有勇力,到底比不上戰馬之力,終被戰馬帶倒,不但帶倒,只覺腰肢疼痛,雙腿似折。

當此之際,黃遷知萬不可倒地不起,不然就是身死命喪一途,強忍疼痛,以手撐地,從地上站起,見那被挑落地上的敵騎掙扎欲起身,哪裡肯給他這個機會?立刻縱身撲了過去。此時,黃遷手上已無兵器,壓在敵騎身上,探手用力,將他的兜鍪拽下,往他臉上便砸去,生死之時,本有的十分力氣更多出了兩分,只砸了兩下,鮮血迸射,這敵騎便不再動彈了。

煙塵泛滾,卻是另外一敵騎奔到。

黃遷這時手無兵器,渾身劇痛,已是不能再戰,卻勉強支撐着起來,實在無法站直,單腿跪地,迎着奔來的敵騎,毫無懼色,大喝道:“來!”把手中的兜鍪用力擲出。只見那敵騎隨即而倒,黃遷一怔,看去,原來那敵騎卻是被本陣中的弩矢射中。

黃遷以步迎騎,連殺兩騎。

比起關羽、張飛這等萬人敵,這點戰績不算什麼,可對尋常軍吏來說,這卻是了不得的。不管是那二十餘重甲猛士也好,抑或是本陣的五百軍卒也罷,一時皆士氣奮發,敵騎雖至,重甲猛士不退,本陣軍卒不亂。盾矛共舉,弩弓再發,硬是擋住了敵騎的攻勢,並將之打退。

重甲猛士奔到黃遷處,在敵援軍主力到達前,把他救回了陣中。

部中有樊阿的弟子,行軍醫之任,忙給黃遷治療傷勢。

黃遷將之推開,觀察本陣,見陣勢已成,又望向渡口方向,見渡口的守軍現下還沒有出來,這才放下心來,對左右說道:“軍令:死戰,退者,斬!”

先有黃遷奮不顧身地鼓振士氣,繼有死戰無退的嚴令傳下,這五百的部卒現而今莫說兩線作戰應對約一千五百之敵,便是迎對數千的敵人,就算陷入包圍也足可一戰了。

……

黃遷穩住陣腳,迎擊兩面敵時,趙雲帶部卒正面攔住了追擊嚴猛、何儀的城外敵軍和出城敵軍。

城外敵軍約八百人,出城的敵人約千人,總計約千八百人,其中城外敵軍裡有二百是騎兵。

以五百人阻擊千餘人,黃遷尚不懼,況乎趙雲?

他徐徐令道:“升吾旗幟。”

……

遙見城外列陣橫阻的那支荀軍中也升起了一面“中軍校尉”的旗幟,張闓左右有人訝然,說道:“那裡也有趙雲的旗?”

張闓笑道:“故佈疑陣罷了。觀彼人馬,至多五百衆,便是把荀廣陵的將旗升起,也擋不住我軍的攻勢。”命左右道,“傳令,叫他們快點把這股荀軍擊破,然後再去滅了那兩支荀軍的主力!”——“那兩支荀軍的主力”,自便是指黃遷和嚴猛、何儀部了。

左右應諾,自有人搖旗傳令。

……

張闓的軍令傳到,城外敵軍立時加快了動作。

先是試探性地進攻,分出了數百步卒,配合百餘騎兵,前騎後步,衝擊趙雲陣。

趙雲的軍職名號是“中軍校尉”,何爲“中軍”,主帥所在的位置,能被選入中軍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比起黃遷、何儀的黃巾部曲,比起許仲麾下的大多數部曲,趙雲的本部兵馬都是戰力勝之的,能與趙雲部卒相提並論的,整個荀軍裡邊也只有劉鄧等寥寥數部而已。

數百敵人步騎的進攻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五百人組成的陣型依然堅固。

短暫的接戰後,見擊不動趙雲的陣型,這數百敵步騎便退了回去。

一番廝殺,雙方都沒有多少傷亡。

但試探過後,就是敵人的大舉進攻了。

趙雲騎在馬上,居高望之,觀察敵軍。

見敵人把步卒分成了三陣,前有兩陣,分處左右,後有一陣,居前邊兩陣之中而處其後。敵騎則是遊離在敵步卒陣的左邊,——敵步卒陣的右邊是下相縣城,地域較窄,不利騎兵馳騁。

隨着敵人旗幟的紛飛揮動,敵人前邊的兩個步卒陣開始移動,其左陣正對着趙雲的本陣,而右陣則是向着趙雲本陣的左邊而去,敵騎也慢慢地開始了行動,朝着趙雲本陣的右邊而來。

形勢很明確了。

敵軍這是想以左陣來擊趙雲,用右陣來擊趙雲的左翼,而用騎兵來衝擊趙雲的右翼,卻是仗着在人數佔上風的優勢,試圖三路夾擊,一舉將趙雲本陣擊破。

趙雲雖把部中的騎兵交給了嚴猛,可他的親衛兵卒也還是有坐騎的。他對左右親衛說道:“敵欲三路擊我,不可等他們陣勢形成。我欲出陣先擊之,以亂敵部署,汝等可敢從我?”

左右俱道:“唯校尉馬首是瞻!”

趙雲即令本陣打開一個縫隙,帶着十餘親衛策馬奔出。

趙雲本陣的右邊是敵人騎兵,他自不會去與敵騎拼殺,兩個步卒陣中,正朝己陣而來的顯是敵人之主攻部隊,趙雲便徑直往此敵陣馳去。

與黃遷對付敵騎的方法一樣,敵陣很快弩弓連射,但也與黃遷部的兵士不能把敵騎悉數殲滅於陣前一樣,這些弩矢、箭矢只射中了兩三個趙雲的親衛,——之所以敵陣弩弓的戰果不如黃遷的部卒,卻是兩個緣故,一來是因爲敵陣的弓弩手不如黃遷部的弓弩手,二來是因爲趙雲和他的親衛遠比攻襲黃遷陣的敵騎嫺熟戰事,騎術既好,戰術修養也更好。

迎着敵陣的弩矢、箭矢,趙雲等衝入敵陣。

敵陣正在行進中,沒有辦法立即停下,這就減輕了趙雲等突入其中的壓力。

……

城樓上,張闓注意到了這一幕。

起初,他不當回事兒,但隨着趙雲在他的陣中衝突無前,不多時就貫陣而出,他就不能不被吸引住注意力了,不禁說道:“荀軍中竟有此勇將?”說着話,他的視線隨着趙雲移動。

他離交戰的場所遠,看不清個體的人,只能看到由趙雲帶起的一條波浪,只見凡是趙雲到處,前頭的己陣就會被他迎面劈開,如戰艦衝潮,劈風斬浪,一往無前。

當趙雲只是貫穿他的左陣時,雖引起了他的注意,卻還是沒太重視,可隨着趙雲又從他的左陣衝入右陣,仍是所向無前,無人能擋,右陣又被趙雲貫穿,繼而趙雲又折返回來,再一次把他的右陣衝破,並趁勢再一次攻入他的左陣,又穿陣而出,最後,甚至迎上前來圍擊的騎兵部隊,以少擊多,仍能且戰且走,毫髮無傷地順利退走後,他已不知不覺,不知何時離開了坐塌,站在了城樓邊上,手扶護欄,身體向外探出好長一截了。

望着趙雲退回本陣,張闓又驚又喜,說道:“此人必是趙雲!”

驚者是趙雲之英武,喜者是此處的“中軍校尉”旗幟竟然是真的,趙雲只帶了五百人在此。

張闓說道:“趙雲雖然未得中郎將職,然其校尉職號‘中軍’,可見荀廣陵對他的倚重厚愛,今如被我擒殺,此大功一件!”斷然令道,“開城門,我親帶兵馬出與他戰!”

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38 範繩28 原師37 會師(下)31 破敵(上)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72 寧舍濟北取任城60 文直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54 焉知生死麴義勇28 幾事不密則成害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3 劫人19 二荀優劣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49 輜重已備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1 雪夜攻莊12 郡兵曹椽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6 招人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24 張讓賓客42 馮鞏19 誅滅沈家(下)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98 幸有螟蛉機變才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34 一怒之威40 隱秘非只君可尋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6 虎狼之威(上)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57 市恩38 荀攸來訪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 雙喜臨門(上)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4 陽城治吏(上)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30 歸家諸事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95 會師城下(中)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48 惟是小人最難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8 推衣16 五日九戰(上)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