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

荀貞帳下的文臣謀士現下雖多,然如陳羣、郭嘉、徐卓諸子,年歲稍輕,閱歷稍淺,在軍事戰爭上的經驗尚且不足,如程嘉、宣康、李博、岑竦、陳儀、欒固、邯鄲榮、文直、秦鬆等等諸輩,或長於外事、或精於律法、或長在文辭,或早已是改行政事,又或專擅軍事後勤等方面,而至若具體的軍謀戰略,則皆非其長,又如張紘,此公雖有謀略之能,但新投荀貞未久,畢竟在親密度上還有待提高,還不能如戲志纔等人一般可以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故而,而今荀貞在軍事上的謀主實際上仍然還是以戲志才、荀攸爲主,只不過多加入了一個荀彧。

所以,當戲志才、荀攸、荀彧三人意見一致,並且齊心合力地輔助荀貞定下了取徐的時間以及策略之後,這件事就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這之前,“荀貞早晚會與陶謙爭徐”這件事,不但許仲、荀成、樂進等這些軍中的高級將校心裡有數,包括陳褒、文聘、趙雲等這些中級將校也是很清楚的,只不過,在此之前,這件事一直沒有放到桌面上來講,都是大家心領神會而已。

現在,通過和戲志纔等人的計議,荀貞正式定下了此事,把“爭徐開戰”的時間定在了明年二月,換而言之,也就是說,最多兩個月後,就要和陶謙開戰,就要兵進下邳。

頓時間,廣陵方面整個的軍政系統就因爲此事而高度緊張地運轉了起來。

在和戲志纔等人定議過此事的次日,荀貞接連秘密下了兩道召集令,一道是召集分佈在各縣的宣康等人來郡府議事,一道是召集軍中“校尉”以上的軍官亦至郡府議事,並有部分實際上在各營擔任監軍、參謀任務的“司馬”級別的軍官也得到了召集令。

這兩道召集令把荀貞帳下得力的文臣、武將悉數囊括其中。

不用說,這自是荀貞要親自給他們下達備戰的命令,同時,並要在會議上給他們分析一下現今的天下大勢和“廣陵”在整個天下大勢中所處的位置,以此來給他們講清楚“爲什麼要和陶謙爭奪徐州”,——雖然說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如果能把戰爭的原因和目的講清楚,讓將校們都能知道“爲何而戰”,那麼顯然是會極有利於備戰工作以及將來的作戰進程的。

這兩道召集令都是秘密發出的,宣康、許仲等文臣武將也都是分批到達、入府的,時逢年底,將快到新年的正旦,從表面上看來,這只是荀貞在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宴請羣臣”,因而,陶謙佈置在廣陵的暗線對荀貞此次召集羣臣的實際目的並不清楚,完全被蒙在了鼓裡。

宣康等人分佈在各縣,一來有遠有近,二來各有農、政之事需要處理,不能一接到命令就馬上趕赴郡府,所以,荀貞給他們定下的聚會時間較爲靠後。

許仲等武臣,大多都是率部在廣陵縣附近駐紮,去郡府路近,而即使是那些帶部在廣陵各縣或邊境駐紮的,軍令如山倒,荀貞一道命令下來,他們也都會立刻放下手頭的事,輕騎簡從,星夜來赴,因而,許仲等武將的聚會就比文臣的聚會要早好幾天。

荀貞現下的地位雖然今非昔比,可一則,受前世的影響,他不認爲自己就比兵、農尊貴,二來,也是有意爲之,所以,在這許仲等這幫舊人干將面前,他一如既然,還是沒有絲毫的架子,當約定集會之日到來,他親至府門相迎諸將。

前幾天下了場雪,雪不大,時至今日,積雪已化,天氣晴朗,暖陽當頭,曬人身上頗覺舒意。

荀貞未着鎧甲,亦未着官衣,穿了件黑袍,頭上沒帶冠,裹了條黑幘,腰間懸劍,在戲志才、荀攸、荀彧、陳羣等親近左右的簇擁下,立在府門,含笑迎人。

武將中,頭一個到的不是許仲,也不是荀成、樂進,而是劉備。

劉備內着鎧甲,外穿輕裘,駿馬寶劍,和關羽聯袂而來。

遠遠見到荀貞在府門相迎,劉備忙招呼關羽,一起跳下馬來,把坐騎丟給隨從,兩人快步來至近前,就要下拜行禮。

荀貞上前將他扶住,打量了他幾眼,笑道:“旬日未見,玄德精氣甚佳啊!”又看了看關羽,笑道,“怎麼才一個多月沒見,雲長就又益發雄壯了!”

劉備渴求功名,坐不住,也閒不住,討董之戰時被荀貞表爲了雍奴校尉,從荀貞回到廣陵後,因知荀貞早晚就會“爲樂進取下邳”,故而兩次請纓,求駐東陽。東陽縣在廣陵郡西,臨着下邳,一旦荀貞用兵下邳,肯定會經過此地,到那時,劉備如能在此縣駐紮,熟悉周邊地形,必然是會得到大用的。東陽本有駐兵,乃是陳褒及所部,早在荀貞出兵討董時,陳褒就被荀貞派駐在了此地,以鎮郡界,防止外侵,按理說,陳褒既已駐紮在此,那沒甚特別緣由的話,理不該撤換,奈何劉備兩番懇請,荀貞只好由他,召回了陳褒,改以劉備率其本部屯駐東陽。

劉備得償所願,興高采烈地去了東陽,這已是一個多月前的事兒了。

不過,劉備雖去了東陽,卻不是常駐縣中不動,十天前,他才又回了廣陵一趟,給荀貞送了一點下邳郡的產出,並給陳芷、唐兒諸人也都以“下邳特產”之名,各送了一些禮物。

倒是關羽,自到了下邳,就沒有離過軍營,這是月餘來的頭次回來廣陵縣。

劉備轉臉瞧了眼關羽,轉回頭,笑對荀貞答道:“非是雲長益爲雄壯,實是天寒,棉衣太厚。”

荀貞哈哈大笑,望了望劉備、關羽所帶的從人,問劉備道:“憲和、奉孝沒有來麼?”

憲和,即劉備的謀主簡雍;奉孝,自是郭嘉了。

荀貞改遣劉備駐東陽時,爲起到鍛鍊人才的目的,給郭嘉了一個“軍司馬”的職位,把他也一道遣去了,——徐卓當時也和郭嘉一起,亦被委了個軍司馬,被外放到了荀成的軍中。

劉備顧盼左右,見左近沒有外人,遂低聲說道:“奉孝日前和下邳郡內的一個豪強搭上了關係,正在說其助明公取下邳,故而未能與我同來。憲和也留在了東陽,爲其協助。”

“噢?下邳郡內的一個豪強?”

“正是,其人名叫闕宣,乃下邳郡南有名的一方豪強,奉孝聞過往東陽縣境的下邳人云‘闕宣信道,素忿笮融重佛’,因而心動,遂派密使潛入下邳,和闕宣搭上了關係。”

荀貞顧看戲志才、荀攸、荀彧、陳羣諸人,笑道:“闕宣之名,我亦有聞,本想過了新年正旦,我就遣人去見他,卻沒料到奉孝纔去了東陽一個多月,就先把這件事辦下了,好,好啊!”

郭嘉在荀氏的私學裡讀了幾年書,當時荀攸從在荀貞身邊,不在家裡,荀彧是在家的,故而對郭嘉非常瞭解,而且之前他也是一直在荀貞面前誇讚郭嘉的,此時聽了荀貞此話,笑答道:“奉孝實我郡之龍鳳也,單論其才,勝我十倍。”

荀貞搖了搖頭,笑道:“這話說的太謙虛啦!”

劉備適時接口,笑着說道:“明公鄉里英才薈萃,奇士輩出,如論龍鳳,何止奉孝一人!便不說他人,只在場諸君,又何嘗不是龍鳳。”

戲志纔等皆潁川郡人,得荀貞信用,且本人也確是各有長才,故而劉備這一句話倒不算奉承。

戲志才見劉備只誇了自己等人,卻沒有提荀貞,因而調笑劉備似的問了一句:“緣何只講‘在場諸君’,不說府君?吾等皆龍鳳,府君如何?”

劉備收起笑容,端正嚴肅地回答說道:“龍鳳者,翱翔於九天,猶可見也,如府君,非龍鳳可比,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荀貞又是一笑,見劉備、關羽都內着鎧甲,因對他兩人說道:“天冷,着甲身寒。今召卿等來,非爲公事,私宴而已,可去甲衣。”喚來左右,命引劉備、關羽至府側的塾室內,讓他兩人去甲。

劉、關脫去了內甲,頓覺身體輕鬆,裘衣近體,渾身暖舒,出了塾室,兩人沒有入府,而是便立在荀貞身後,隨荀貞一道迎後至諸將。<

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61 最令人懼是毒計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62 其猶穿窬之盜也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6 恩威並施39 開練23 文聘(中)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9 慨嘆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4 欲得鐵馬先得人25 孟德智略真天授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4 初雪84 捕拿張直(下)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9 鍾繇33 程偃24 文聘(下)19 惡奴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92 兵臨西華(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9 開練41 夕陽2 賭錢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0 督郵在此(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26 貞之得隴苦不足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8 孫文臺發豫州兵4 留錢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88 從徵汝南(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3 誰人不知荀貞之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8 第一天(下)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2 禮錢需得四百萬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