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

戲志才、荀攸、荀彧等人,雖是共同輔佐荀貞,均爲荀貞現在倚賴重用的股肱心腹,可在“輔佐荀貞”這件事上,他們的心思還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戲志才、荀攸,久從荀貞,和荀貞的關係最爲密切,同時他兩人又都是智謀之士,而非“唯忠君爲上”的“純儒”,故而在而今天下亂兆已顯的情況下,他兩人自是首先從荀貞的角度出發,希望荀貞能夠更進一步,以期可在將來成長爲能與袁紹、袁術抗衡的“一方雄主”。

而荀彧則不然,荀彧當然也會爲荀貞本身的利益着想,但至少就現下來說,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荀貞本身的利益,而是漢室、天子。

話說回來,不管荀彧、戲志才、荀攸等人的心思各有什麼不同,單就和陶謙爭徐州之事,他們的意見卻是一致的:都支持荀貞這麼做。

只不過,戲志才、荀攸是爲了荀貞本身的利益,荀彧則是爲了能夠更好的扶持漢室,——現今天下,不臣者衆,便不說董卓,如袁紹、袁術諸輩,亦皆都顯露出了不臣之心,那麼要想扶持漢室,使漢家再次中興,不用說,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壯大自身的力量。

聽了荀攸請求自己早定“取徐”之策,荀貞沉吟了下,沒有直接說自己的打算,而是反問荀攸,問道:“公達,以你之見,何時取徐爲好?”

荀攸、荀彧等荀家人不必說,戲志才也是早就和荀彧、荀攸等人相好,現今他們俱在荀貞帳下,平時互相之間來往甚多,針對“取徐”一事,他們私下裡已經議論頗久,有了共識了。

荀攸當下答道:“將軍返郡已數月,政、軍諸事悉已善妥,現今廣陵兵精糧實,外有暗援,以我等愚見,明年春暖之時,便當是‘取徐’之季。”

老實說,對爭奪徐州這件事,荀貞做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荀貞對此也是有一定把握的,但如果究根追底,要說對此究竟有多少把握,荀貞卻也是有點拿捏不準。

畢竟陶謙治徐已有數年,雖因行事剛強之故,得罪了一些本地士族、豪強,可一則,他是“朝廷命官”,正兒八經的是由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二來,他手底下有泰山、丹陽兩支精兵,又控制着東海、琅琊、下邳三郡,無論是從名義來說,還是從實力來說,他都是佔優勢的。

聽荀攸說明春當是“取徐”之時,荀貞不覺心中想道:“明春‘取徐’,我亦此意。”

想及自己的擔憂之處,荀貞開口說道:“當日擊董後,文臺表文謙爲下邳相,而自歸廣陵以來,我所以不先爲文謙取下邳,而卻全力理本郡之政,治農儲糧,裁汰部曲,外結朋援,正是因爲忌憚陶恭祖勢強力雄,而今我雖軍、政皆已妥帖,可以我一郡之力,擊彼三郡之大,我還是不能確定到底有多少的把握啊。”

戲志才起身說道:“將軍之所憂慮,我知之。將軍言陶恭祖‘勢強力雄’,所謂‘勢強’,無非是因他有朝廷詔命,所謂‘力雄’,不過是因他有三郡之地。以我之見,這兩點都好對付。”

“噢?願聞高見。”

戲志才笑了起來,說道:“將軍何需問我高見?”指了指荀貞的肚腹,笑道,“我的高見,其實早在將軍的肚中了!”

荀貞問道:“何出此言?”

“當日擊董後,孫將軍表樂文謙爲下邳相,將軍此着,不就是爲了破解陶恭祖‘勢強’麼?”

荀貞嘿然一笑,說道:“知我者,志才也。”

陶謙是名正言順的徐州刺史,荀貞做爲州中的一個郡太守,不能無故興兵,與之爭徐,所以早在數月前,他就下了“表樂進爲下邳相”這一步暗棋。樂進一成爲下邳相,荀貞就可以進兵下邳,而荀貞一進兵下邳,陶謙明顯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只要陶謙不坐視不理,荀貞就可以藉機與他開戰,那麼如此一來,荀貞就成功地繞開了“以郡犯州”這個麻煩,換言之,也就是說,成功地把陶謙有“朝廷詔命”這個麻煩給化解掉了。

荀貞笑罷,又說道:“勢強固是不難破,然欲破‘力雄’,實不易也。”

大義是個麻煩,但說到底,大義只是個名頭,只要能找到合適的契機、合適的說辭,不難化解;然而,“力雄”卻是硬實力,要想也將之破解掉,沒有捷徑,只有靠自身的實力。

而如把荀貞和陶謙各自的實力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荀貞只在一個方面佔優,那就是兵士的精銳。對自家帳下將士的戰鬥力,荀貞是充分信任的。畢竟這些年南征北戰,他手下着實是磨礪出了一批能戰的將校,浴血殺出了一批敢戰的精卒,較之陶謙的部隊,肯定精銳得多。

可同時,荀貞的劣勢卻有三點,一個是兵力不足陶謙衆,一個是糧食沒有陶謙多,再一個就是地盤不及陶謙大。

這三個劣勢加在一起,就決定了如果“爭徐”,荀貞必須速戰速決,絕不能陷入久戰,一旦陷入持久戰,只靠廣陵一個郡,肯定是打不贏陶謙三個郡的。

那麼,到底能不能速戰速決,取得速勝?

這一點,正是荀貞有一定把握,可卻又拿捏不準的。

戲志才說道:“陶恭祖兵衆地廣,人、糧遠多於我,從表面看,將軍似不佔優,可如細較之,陶恭祖實際上只不過是一棵病樹罷了,看起來枝繁葉茂,而內實已枯虛,只需一點外力,即會轟然倒塌。”

“噢?”

“先說兵衆,陶恭祖所倚仗者,丹陽、泰山二軍而已,而在這兩軍之中,他能確切指揮的又只有丹陽兵罷了,泰山軍是一支客軍,必不會爲陶恭祖效死力,只要將軍在戰事起後,以迅雷之勢,給予陶恭祖以重大打擊,泰山軍定就會猶豫狐疑,可用計圖之了。”

荀貞點了點頭。

這些月,荀貞加大了和臧霸的聯繫,所圖者,正是爲了能讓臧霸在將來自己與陶謙的爭戰中保持中立,至不濟,也要讓臧霸不徹底站在陶謙那一邊。

“再說地廣。陶恭祖雖有三郡之地,可只要泰山軍狐疑觀望,便就斷了他的一郡;將軍可遣使再赴彭城,許以好處,彭城相見識短鄙,即使不能說動他出兵相助,可只要能說動他列兵於國界,對將軍而言之,就是多了一郡。如此,陶恭祖少了一郡,將軍多了一郡,彼此都是兩郡之地,陶恭祖‘地廣’之優自不復存。”

荀貞頷首稱是。

“至若糧多,卻是一樁好事。”

荀諶沒聽明白,插口問道:“陶恭祖糧多,爲何是件好事?”

戲志才笑道:“以將軍之兵精,使泰山狐疑,得彭城之爲助,取徐易也,徐州已然易主,糧多自是好事。”<

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35 潛光爲養羽翼成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9 盤點籌劃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48 惟是小人最難養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6 虎狼之威(上)2 禮錢需得四百萬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57 市恩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69 躋身才俊(上)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6 祖宗德澤在遺黎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0 查封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5 問世間誰主沉浮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95 會師城下(中)45 欺人42 可願南下?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4 飛蠅逐路廁之臭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34 馮家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83 威震陽翟(上)21 黃帝邢德有之乎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 雙喜臨門(上)31 除惡務盡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32 國家棟梁傅南容31 名重徐州陳元龍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6 招人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3 先表北海刺青州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28 詐降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38 初步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9 書箋反覆修棧道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31 名重徐州陳元龍33 破敵(下)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95 會師城下(中)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34 孟塗敢棄夜襲利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22 枉費心機空費時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