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

荀貞麾下諸將,凡過往有顯著戰功、又資歷深厚者,多已在討董前夕便被荀貞分別表爲校尉,如許仲、荀成二人,更是當時被荀貞表爲了“行中郎將”,現下亂世方至,荀貞可以說是剛開始“創業”,徐州尚且還沒有能得,治下而今只有廣陵一郡,故而卻是不能再在“官職”上給諸將加以升擢了,官職既不能再加以升擢,那也就只能在宅、田、錢、貨上給以賞賜了。

之前的黃巾之亂造成了廣陵縣不少的人口消亡,縣中現有不少的宅院無人居住,頗多無主空宅,荀貞以郡府的名義下達命令,清空了郡府邊兒上的一個“裡”,命原本在此“裡”中居住的民戶悉數搬出,改遷到那些無主空宅中去住,並視他們改遷之地的遠近程度,各給以一定的補償,然後把這個空出來的“裡”劃爲郡府所有,依照諸將的戰功,分別將“裡”中的宅院賜給他們。

在趙國、魏郡時,荀貞沒有做過這種事情,而現下在廣陵,卻專門騰出一個“裡”,用來安置軍中諸將以及府中文吏,這卻是出於兩個緣故。

一個緣故是:在趙、魏時,天下尚未大亂,荀貞那時不確定趙、魏會否成爲他起家的根本之地,所以就沒想着給諸將及文吏在趙、魏安個家;而今天下已亂,廣陵明顯已成爲荀貞的起家之地,那麼爲使諸將及文吏能安心地跟他征伐,荀貞就需要給他們安個家。

再一個緣故是:出於和上個緣故一樣的緣由,因在趙、魏時天下尚未大亂,所以諸將及文吏多也沒有在趙、魏安家的念頭,多是單身一人跟着荀貞的,而現下不然,天下已亂,諸將及文吏,不管他們再勇猛、又或再多智,從根本上來說,也都是“家庭”的一員,肯定也都會念及自己家人的安危,因而陸陸續續的,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家眷接到廣陵了,這麼一來,從個人需求方面來講,荀貞也需要給他們安一個家。

兩個緣故放在一起,“賜宅田”就是必須的了。

差不多用了多半個月的時間,選定的這個“裡”被騰了出來,有功得被賜宅院的諸將及文吏們隨之搬了進去。一時間,住到此一“裡”中的盡是荀貞帳下的名臣猛將:如荀成、荀彧、荀攸、荀諶等諸荀,如許仲、辛璦、趙雲、劉備、張飛、關羽、劉鄧、陳褒、陳到、陳午、文聘、江禽等諸將,包括甘寧、凌操、潘璋、姚頒等新晉諸人也各得了一處宅院,又如戲志才、陳羣、程嘉、姚升、宣康、徐卓、郭嘉、欒固、陳儀等文士,亦帶着家眷搬入了此“裡”居住,——有了住宅,還沒把家眷接到廣陵的那些人也各自遣人,分別去故鄉接家眷過來了。

這些搬入此裡中居住的人,幾乎就是荀貞帳下現有之高級軍官、高級文臣的全部,每日間出入里門的盡是甲衣、高冠,頓時便成爲了整個廣陵郡、乃至整個徐州最爲矚目的一個地方。

此裡本有名稱,而自戲志才、荀成等搬入後,因出入裡中的皆是荀貞左右宿將重臣之故,而漸得了一個別名,爲廣陵人呼爲“冠蓋裡”,隨着“冠蓋裡”這個名字的傳開,此裡的本名反而被人遺忘,無人再叫了。

賜了宅院,荀貞又分賜給有功將士田地,所賜之田多是廣陵縣周邊的膏腴美地。

賜宅、賜田,這看起來只是單純的論功行賞,可細細考量之,荀貞這麼做,主要卻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就像前文所述,荀貞是要把廣陵、徐州當做起家之地的,而他帳下的諸將、文吏卻多非廣陵本地人,他們中有潁川人,有趙國人,有魏郡人,有東郡人,有南陽人,大多是來自不同的地方,家在廣陵的實在不多,那麼爲使他們安下心來,就需得讓他們有一種“後顧無憂”的踏實的感覺,只有有了這個感覺,他們纔會踏踏實實地跟着荀貞打天下,那怎麼給他們這一種感覺?顯然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給他們在廣陵安個家。有了宅院、有了田地,家眷都在身邊,這不就是有“家”在廣陵了麼?有家在此,他們就會踏實、安心下來了。

宅、田賜了,荀貞又按諸將功勞,分別賜給了錢財、縑帛。

這整個的賞賜過程,用了一個多月纔算告終。

獎賞過諸將的戰功後,荀貞緊接着,回到廣陵的第二件事就是裁撤部曲。

在他提出要裁撤部曲後,他帳下有人提出異議。

卻是文聘的從父,文直提出來的。

文直說道:“於潁川時,孫侯表文謙爲下邳相,今將軍歸廣陵已有月餘,而笮融猶在下邳。下邳如不能得,孫侯所表便無其實。廣陵民少,難養多兵,裁撤部曲固是應當,然以我愚見,何不等先擊破笮融,取了下邳,再議裁撤之事?”頓了頓,又道,“聞將軍裁兵,只欲留萬五千人,如等得了下邳,然後再裁撤,多了下邳這一郡之地,也許還能少裁些人馬。”

荀貞說道:“公所言甚是,只是如取下邳,陶恭祖或會出兵,陶恭祖一旦出兵,勢必就會演變成大戰了,而我軍兵士久戰,將士已疲,短日內實是不可再起大戰了。”

“那將軍打算何時取下邳?”

“爲了討董,我離開廣陵了大半年,久未在郡中,當此之時,當以內政爲先,我打算先治治內政,之後再議取下邳。”

“我聞陶恭祖現有兵馬三萬,而且他坐據三郡之地,將軍,今不趁擊董大勝之勢進取下邳,待到來日?吾頗憂之。”

文直擔憂得有道理。

陶謙掌控三郡地,民力、財力、糧秣上都遠勝於荀貞,他麾下現有三萬上下的州兵,而等荀貞裁撤過部曲後,荀貞將只剩下一萬五千人,那麼兵力上陶謙也將會是遠勝過荀貞。荀貞不趁現在兵多的時候去打下邳,等到將來裁撤過部曲後再去取下邳,怎麼看勝算也不如現在大。

對取下邳這事,荀貞是考慮過許久,也和戲志才、荀攸、荀彧等反覆商量過了,已有定見。

他對文直說道:“公族爲南陽右姓,我試問公:如南郡太守欲取南陽,公會有何想法?”

南郡也是荊州的一個郡,在南陽郡的南邊,兩郡相鄰。

文直說道:“如南郡太守欲取南陽,我會怎麼想?”

他還能怎麼想?第一個想法當然就是:南郡太守憑什麼來取南陽?緊跟着第二個想法就是:南陽一旦陷入戰亂,作爲南陽土著,他文氏的家族利益恐怕就要受到損害。

荀貞再又問道:“於南郡與南陽間,公又會作何選擇?”

文直醒悟過來,明白了荀貞的意思,說道:“將軍的意思是:在取下邳前,先要爭取到下邳大姓的支持?”

如不能先得到下邳大姓的支持,那麼爲了本家族的利益,下邳的大姓們就極有可能會和笮融站在一起,“共御外侵”。待到那時,內有下邳上下一心,外有陶謙援助笮融,荀貞取下邳將必會是難之又難,就算能強取下來,得不到下邳大姓的支持,日後治理下邳也將會不易。

荀貞笑道:“不但要先得到下邳冠族右姓的支持,最好還能得到州中大姓的默認。”

當下之時,雖入大一統時代已數百年之久,儒家“大一統”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可一來因此時距先秦未遠,各地猶尚存春秋戰國時的遺風,二來因交通不便,故而各州各郡的地域觀念還很嚴重,荀貞一個外來人,老老實實地做廣陵太守也就罷了,可一旦他要想在徐州的地面上興兵擊戰,那麼徐州本地的豪強大姓們爲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肯定對此就會有看法。

萬一激起了徐州豪強大姓們的一致反對,荀貞還想再得徐州?那純屬做夢了。

也正是因爲了這個緣故,張紘主動提出願意輔助荀貞的時候,荀貞是真的開心。

張紘不是尋常的名士,他不但在廣陵,在整個徐州,乃至相鄰的揚、荊都是很有名氣的,很有號召力,有了張紘相助,可以預見,即使他完全沒有什麼軍事才能,一個有用的計策也提不出來,但只要有他在荀貞這邊,當荀貞正式開始與陶謙爭徐州時,必然就會減少許多阻力。

文直說道:“吾聞‘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又聞‘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今聞將軍策略,乃知此二語是何意矣!”

得天下依靠的是人,治天下依靠的還是人,只靠蠻力、只靠武力去攻城略地,即便一時能得之,最終也將會失去之。還是那句話: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奪天下的過程中,軍事手段是必須的,但不是第一位,更不是唯一的,最主要的還是政治,還是人心,或言之:民心。

!!

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3 陽翟侯扣使不遣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2 旋舞1 張長詈罵府門外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31 程普諫止回師救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61 仲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9 二荀優劣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7 敬老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2 敬事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8 未到輕身入京時82 擒賊先擒王(下)20 今有潁陰乳虎(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6 子長忿仇求爲應6 生子當如孫伯符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57 二月習射(上)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2 孫郎威震定潁外32 君爲虎士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6 本初何如伯珪強95 冀州北望氣如何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4 陽城治吏(上)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54 焉知生死麴義勇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3 大獲豐收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3 路見白骨露於野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4 飛檄琅琊御冀方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3 先表北海刺青州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49 聖如仲尼也好名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3 甲光向日來者誰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37 會師(下)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5 備寇50 排場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40 蹴鞠44 許仲程偃25 再勝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42 馮鞏27 舉薦戲忠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90 揭竿而起爲招安30 將戰72 凌霄鴻鵠潁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