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

荀貞迎了張紘,登回堂中。

於在座諸人中,張紘的資歷雖然最淺,剛投到荀貞帳下不久,但他是“地主”,其本人在廣陵、徐州一帶的名氣很大,乃是日後荀貞取徐州不可或缺的一大臂助,故而他在諸人中的座次並不居後,不但不居後,更是排在前列,僅次戲志才,與荀攸等平起平坐。

張紘先道了個歉,說道:“本該早到,出門時,正好有兩個外地的士子在謁門,遂和他兩人略敘了幾句,以致來得晚了。”

“噢?外來士子?不知是哪裡來的?”

“丹陽郡來的。”

“原來是揚州士人,公真是名高遠播,遠近懷歸啊。”

張紘成名已久,去他家拜謁他的各地士人一直來都是來往不息,他早就習以爲常,兼之他是儒學大師,深明君子進退、韜光養晦之道,因對荀貞的這句讚譽,他卻倒是沒有什麼“沾沾自喜”的表現,謙虛地回答說道:“都是些虛名而已,與明府威德相比,不足一提。”

“公何其自謙!”

張紘說道:“我來的晚了,不知有否耽誤議事?”

“公來時,我等正說到該遣個人,擇機去見見臧霸。”

“此固應當之舉!”

“公對臧霸此人,可否熟悉?”

“昔黃巾亂徐時,臧霸曾統兵到過廣陵,我與他見過一面。”

“觀感如何?”

“孝烈之士,頗懷義也。”

“如我遣使與見,能否得其爲用?”

張紘沉吟了會兒,答道:“不好說。”

“不好說?那就是有可能得其爲用,也有可能不能得其爲用了?”

“明府此前也曾遣人去與臧霸見過,不知當時臧霸言辭舉止如何?”

荀貞出兵討董前,爲防陶謙趁機取他的廣陵,先遣了劉備、程嘉分別去見薛禮、臧霸,以圖能與他兩人結盟,至不濟,也希望他兩人可以保持中立。程嘉回來後,把與臧霸見面的整個過程都轉述給了荀貞。荀貞通過程嘉的轉述,對臧霸當時的心態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此時見張紘問起,荀貞答道:“藏宣高節義之士,有英雄之志。”

“節義之士”、“英雄之志”,這兩個詞看似都是褒義詞,而實際上蘊含了兩層意思。

首先,“節義之士”,這說的是臧霸出身遊俠,尚氣重義,換言之,陶謙對他有恩,他可能不會背叛陶謙。其次,“英雄之志”,這說的是臧霸到底年少成名、壯年得志,難免會懷有一些野心,換言之,這又是在說盡管陶謙對臧霸有恩,可臧霸卻還是有可能背叛陶謙的。

荀貞這句話看似前後矛盾,可究其根本,卻與張紘所云之“不好說”其實正是一個意思。

人心是複雜的,尤其在這亂世中,個人受到各方面環境的影響,一個對的選擇可能會功成名就,一個錯的選擇則可能會導致身死族滅,那麼當面臨抉擇之時,他到底會選擇哪一個?很多時候,別說外人了,便是本人,不到最後,他也難以下定決心,難以明確方向。

相比之下,臧霸的這個“不好說”,在目前來看,對荀貞實已是最爲有利的了,至少比他堅定地站在陶謙那邊要好得多,荀貞至少還有爭取到他的可能性。

張紘說道:“藏宣高既懷英雄之志,那得其爲用的可能性就稍大一點了,只是……。”

“只是什麼?”

“藏宣高麾下多泰山兵,君侯便是暫能得其爲用,日後也需還得想再想辦法削其兵權。”

對這一點,荀貞自是以爲然,不過,這都是日後之事了,就眼下來說,能不能得到臧霸的幫助還在兩可之間,這“削其兵權”之事談之尚早,還不需要考慮。

見荀貞和張紘有關臧霸的談話告一段落,戲志才遂接起荀貞剛纔的問題,說道:“君侯適才問州府近日可有異動,倒是沒有什麼異常,還和之前一樣:陶恭祖時宴請州郡名士,多給臧霸及州兵賞賜,又募召豪勇,屯儲糧秣,並冶煉軍械、收買戰馬。”

“下邳呢?有何異動?”

“也沒什麼異動,還是那些:陶恭祖遣兵屯臨下邳境,笮融佈置了兩道防線,一道在下邳與我廣陵交界處,一道在淮水兩岸。”

孫堅表樂進爲下邳相,至今已有數月,荀貞早就回到了廣陵,可到了廣陵後,他卻又是裁撤兵馬,又是安置屯田,又是處理內政,竟是半點也無進取下邳的意圖,可以想見:陶謙和笮融肯定是有點坐不住。

荀攸笑道:“自君侯歸郡,數月不動,陶恭祖、笮融定坐立難安矣!”

荀彧說道:“卻是要防備陶恭祖會先發制人。”

荀貞對此並不擔憂,笑道:“他如肯‘先發制人’,倒是最好不過。”

此次召集戲志纔等人,是爲了總結一下前些時日的外交成果,就“臧霸、州府和下邳近況”的問題,荀貞遂不再多說,轉開話題,問起了近日“外交”上的情況。

荀貞治廣陵已頗有時日,有臧洪、袁綏、秦鬆等本地吏員的輔助和張紘等名士的支持,廣陵郡內不說已是鐵板一塊,至少荀貞的統治基礎已很穩定。

這也就是說:一旦和笮融或陶謙開戰的話,廣陵士、民就算不會全部支持,也不會有什麼阻力,對此不需擔憂。

廣陵之外,荀貞的重點外交目標是州府的吏員、地方的長吏和各郡的冠族右姓。

州府的吏員如陳登、糜竺等,和臧霸一樣,要想把他們徹底拉到荀貞這一邊,眼下還是難以做到,不過根據荀攸等人的稟報,包括州別駕從事趙昱、治中從事王朗在內,這些州府的有識之士對徐州目前的狀況、對陶謙都是懷有一點不滿和失望的。

這點不滿和失望主要是由三層意思組成。

一個是:陶謙自到徐州以來,雖有平定黃巾之功,可過於倚重丹陽兵和泰山兵,使得“外兵”橫行州內,尤其是臧霸,一個泰山人,因陶謙的重用而卻竟得以威凌徐州,同時,爲了養兵,也是爲了奢侈的生活,對各郡國的徵糧、徵稅較爲繁苛,給徐州士人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再一個是:陶謙性剛,許多時候不能聽從州吏的意見,對不肯服從他的那些州郡名士常有打壓之舉。

最後一個是:陶謙坐擁三郡,雄兵數萬,對荀貞卻畏手畏腳。而今天下已亂,對只有一郡之地的荀貞,陶謙尚且如此,那如將來有一天,有比荀貞更強大的外敵來犯,陶謙能保住徐州一地的安穩麼?趙昱、王朗、陳登等人對此都有懷疑。

荀攸總結說道:“治政當行張弛之道,而陶恭祖居徐州,多行霸道,士民懷怨者衆矣,唯因懼丹陽、泰山之兵,故不得以而緘默之,今君侯在廣陵,行王道之政,禮賢愛民,名聲遠聞,州人聞者,皆交口稱頌。來日陶恭祖如果與君侯起紛爭,吾料之,州府諸吏棄其而去者必衆。”

地方長吏上,不說外州的,只說本州的。

徐州五個郡國,下邳在笮融手裡,東海是州治所在,這兩個郡國是沒辦法爭取到的,剩下的彭城、琅琊兩地則是荀貞可以爭取的。

程嘉說道:“琅琊相陰德早就痛恨臧霸奪其郡權,只惜他手下沒多少郡兵,來日君侯如與陶恭祖相爭,他怕是有心無力,便算是想響應君侯,有臧霸在琅琊,他也無能爲也。至若彭城相薛禮,這個豎子就不用多說了,他妄圖能在君侯與陶恭祖間左右逢源,實可鄙可笑。”

荀貞說道:“琅琊之根本還是在臧霸,如能得臧霸爲我所用,琅琊便不足慮了。即便不能得臧霸爲我所用,如能使之保持中立,於我亦有大利。就像剛纔說的,下一步,當時機成熟,需要在臧霸身上多下些功夫了。”

荀諶問道:“彭城呢?要不要再遣個人去彭城,見見薛禮?”

荀貞沉吟片刻,說道:“薛禮首尾兩端,想來他就算不助我,應也不會助陶恭祖。不過,爲防萬一,是應該再遣個人去見見他。”

薛禮的打算是挾彭城自重,遊移於陶謙、荀貞間,以圖達到左右逢源的目的,當荀貞與陶謙開戰之初,他可能會兩不相助,坐山觀虎鬥,可一旦當荀貞和陶謙間的戰事發展到某一方將要落敗之時,他卻極有可能就會出兵相助將要落敗的這一方,以免勝者獨大徐州,將會有損他的利益。如若將要落敗的是荀貞這一方,薛禮來助他自是不錯,可如果將要落敗的是陶謙這一方?荀貞卻就需得提前防止“薛禮相助陶謙”這種情況的出現。

徐州五個郡國,以現下形勢來看,陶謙穩佔上風,他手裡有三個郡國,荀貞手裡只有一個郡國,可細細分析之,陶謙手裡的這三個郡國並不是全都很牢靠,琅琊國是可以爭取的,如能把琅琊爭取到中立或相助荀貞,然後再把彭城徹底地拉過來,這樣一來,就變成荀貞這邊是三個郡國,而陶謙那邊只是兩個郡國了,這場仗就沒有什麼懸念,荀貞勝之不難了。

只是,這是最爲理想的一個狀態。

放之實際上,荀貞現在希望能夠出現的局面是:不求琅琊、彭城相助自己,只要這兩個地方能真正保持中立,那就最好的局面。這兩個郡國若能保持中立,荀貞就是以一個郡國對陶謙的兩個郡國,獲勝可能會稍微艱難一點,但荀貞自問之,他認爲自己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荀貞目前進行的外交這一塊兒上,對州府吏員的爭取、對地方長吏的爭取是兩個重點。

就目前來看,頗有成果。

荀貞心道:“陶恭祖雖爲徐州刺史,而如我能得州吏支持,再得琅琊、彭城中立,那在政治、軍事這兩個層面上,至少就與陶恭祖並駕齊驅,不相上下了。”

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2 仲仁迫凌去檄書80 恨天失我傅南容3 路見白骨露於野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4 豫州乳虎第一威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48 正旦之日84 威震陽翟(中)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26 決勝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5 潛光爲養羽翼成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98 荀貞之虎膽包天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50 排場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24 太守驪馬從白駒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3 荀君有召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3 大獲豐收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9 二荀優劣25 我公恩信結人深82 光陰似苒流如箭42 君臣自古固多疑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2 馮鞏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1 黃帝邢德有之乎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2 仲仁迫凌去檄書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0 督郵在此(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81 捕拿張直(上)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 風雪夜刺(下)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59 慨嘆29 盤點籌劃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58 二月習射(下)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3 先表北海刺青州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44 練軍方略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51 無中生有兵家計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