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

徐榮願爲荀貞招降太谷守將。,

荀貞大喜,問道:“此去招降太谷守將,將軍可需要什麼?只管講來。”

徐榮說道:“什麼也不需要,只要胡軫首級,榮單騎入關,必就能爲君侯取下太谷。”

荀貞帳下文吏中,有人咳嗽了一聲。

荀貞何等聰明,豈會不知這咳嗽之人是何意?明顯是因聽得徐榮說要“單騎入關”,故而懷疑徐榮是不是要趁機逃跑,所以咳嗽,以提醒荀貞不要答應。荀貞卻是連看也不看這文吏一眼,當即說道:“好!就按你說的。……將軍打算何時動身入關?”

“今董軍新破,胡軫授首,我亦爲君侯所得,逃走的只有呂布一人,太谷關中此時定然軍心浮動,上下畏懼,正好招降。榮願現在就入關中去。”

荀貞即令人把胡軫的首級取來,盛入盒中,交給徐榮,親握着徐榮的手,把他送出中軍,臨別說道:“我便在關外等候將軍佳訊。”

徐榮行了一揖,提着盛裝胡軫首級的盒子,自翻身上馬,一個隨從也沒帶,馳馬而行,徑往太谷而去。

看他單騎遠去,適才咳嗽的那個文吏說道:“徐榮此去,恐難歸矣!”

荀貞不以爲然,望着徐榮遠去的身影,對諸人說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徐將軍乃我故人,我素知其脾性,他今既已歸我,必不反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八個字看起來是在說“既然用了一個人,就不要懷疑他”,而如深究之,“既然用了一個人,就不要懷疑他”其實只是後半句“用人不疑”四個字的意思,前邊還有四個字“疑人不用”,這說得卻乃是“如懷疑一個人,就不要用他”。

荀貞此時說出這八個字,講的自是他不懷疑徐榮,故而用他。

荀貞舉首望了望天色,正值暮深,乃又對左右說道,“由此地去太谷,往返需兩個時辰,至遲明晨,徐將軍必有信來。”

去太谷關需要一個時辰,回來需要一個時辰,加上中間勸降的時間,無論勸降成否,事情順利的話,差不多明天早上應該就能得到消息。

荀貞、孫堅的部曲一直追殺董兵到夜至,乃才陸續各歸本營。

諸將敘功,各有功勞,只是爲他們所斬、所俘的董軍百石以上軍官多是胡軫、徐榮的部曲,甚少見有呂布的部下。荀貞、孫堅問其故,諸將不約而同、異口同聲地都回答說道:“幷州兵腿快,董營纔剛一破,呂布就率其本部當先奔逃,吾等追之不急,故而斬獲稍少。”

胡軫兩次放言要“斬一二青綬”,大庭廣衆之下也不給呂布面子,呂布早懷怨忿,是以今日一戰,從開戰起,呂布就沒出力,在前邊廝殺的悉爲胡軫、徐榮部,而他的幷州兵則一直都沒有動,當事急時,胡軫三次傳令,調他上陣,他卻以種種藉口推脫,直到營破也沒有出兵,——要非如此,孫堅部也不可能那麼快就破了董營,亦因此故,當董營一破,趁着荀、孫兵暫時被胡軫、徐榮部擋住的空,呂布帶着他的幷州兵一溜煙地、順順利利地就先行逃掉了。

孫堅有點惋惜,說道:“呂布有‘飛將’之號,實幷州猛將,今之戰,未能把他斬獲,卻竟叫他給逃了出去,未免可惜。”

荀貞對今天的戰果已很滿意,加上他知道歷史的走向,略微瞭解呂布的爲人,因此卻不像孫堅這樣感到可惜,他笑道:“呂布勇而無謀,雖號‘飛將’,何能與‘故將軍李’相比?今其雖逃,兵鋒已挫,如虎已喪膽,何足慮也?”

“故將軍李”,這說的自是前漢的飛將軍李廣了。

“虎已喪膽,何足慮也”,這說的則是今日一戰,呂布沒有出死力,最先逃跑,在呂布來說,他這是報復胡軫,可對呂布麾下的幷州兵來說,這卻是“不戰而逃”,就一支軍隊而言之,

“不戰而逃”是大忌,仗都沒打,主將便帶着部隊當先逃掉,再剽悍的部隊碰到這種情況,士氣也少不了會變得低落起來,下次再碰到同樣的敵人,士兵難免就會生不起強烈的鬥志。

孫堅久帶兵士,熟知兵法,對荀貞此話十分贊同,點頭說道:“貞之所言不差,呂布雖逃,但鬥志已喪,下次再碰上他,勝之不難了。”

孫堅和呂布的初戰,雖是打了個平手,但當時孫堅是以衆擊寡,認真說起來,應算是他敗了,可因了呂布在此戰中的“不戰而逃”,現在孫堅卻有底氣說:下次再碰上呂布,勝他不難了。

戰場上士氣很重要,孫堅勇往直前,遇強不退,戰至今,未有一敗,他麾下部曲的士氣現在正是高昂之時,而呂布不戰而逃,他麾下部曲的士氣卻是頓變低落,士氣上一出現這個變化,下次再碰上呂布,的確也是勝他不難。

荀貞對孫堅說起徐榮已降,並已主動去太谷爲荀貞、孫堅招降太谷守將一事。

孫堅喜道:“我正想和你商議,再接再厲,明天就擊太谷,卻不意徐榮已招降太谷而去。徐榮既與太谷守將相熟,胡軫、呂布今又大敗,那麼想來應該是不需再戰,即可得太谷了!”

……

徐榮單騎入到太谷關中,很快就見到了太谷守將。

太谷守將頭一句話就問道:“我今天在關上觀戰,見胡將軍兵敗……。”

徐榮打斷了他的話,捧着盒子奉上,說道:“我正爲校尉送胡軫首級來。”

太谷守將的左右打開盒子,露出裡邊胡軫血跡斑斑、面目猙獰的腦袋。

這守將大驚失色,霍然起身,翻臉對徐榮說道:“我以爲你是殺出重圍,投我關來,而你卻原來是已降荀、孫,而竟是爲荀、孫做說客來了?”

“我不是爲荀侯、孫侯做說客而來。”

“那你是爲何而來?”

“我是爲你的腦袋而來啊!”

太谷守將聞得徐榮此言,頓時發怒,說道:“胡將軍雖敗,我關卡、精卒尚全,洛陽距我不過百餘里遠,相國的援兵想必不日即可到也。吾內有雄關爲據,外有援師爲倚,荀、孫雖強,不見得就能勝我,你何出‘爲我首級而來’之言?”

“君也知荀侯、孫侯強麼?我且問你:呂布與孫侯之戰,荀侯、孫侯破胡軫營之戰,今日荀侯、孫侯破我與呂布營之戰,君可都一一看在眼中了麼?”

“此數戰,我皆有登高觀望。”

“那麼我再且問你:荀侯、孫侯之強,君可是真的知道麼?”

太谷守將默然無言。

“今太谷四面皆荀侯、孫侯之衆,洛陽雖近,吾恐猶難解太谷之急。便是相國再遣援兵至,便是日行百里,就算這援兵明晚即可至,兵法雲‘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軍’,荀侯、孫侯以逸擊勞,以荀侯、孫侯之強,君以爲援兵有幾成勝算?而如援兵明晚不能至,以荀侯、孫侯之強,他倆如盡起兵衆,以數萬之力,猛擊太谷,君又以爲能守住此關否?”

太谷守將無以對答。

“是以我說,我是爲校尉的腦袋而來!”

太谷守將奮然拔劍,斫案說道:“相國以此關付我,我寧戰死,亦絕不獻關投降!”

徐榮對荀貞說“和太谷守將相熟”,其實他和這個太谷守將也僅僅只是認識的關係而已。太谷關乃洛陽八關之一,能被董卓委任、得以鎮守此關的自然是董卓的心腹。這個守將看起來卻倒是個硬氣的,對董卓忠心耿耿,聽他言辭,卻竟是寧死不降。

徐榮心道:“我以敗將之身,今投荀侯,荀侯固視我以故人,可我如無功勞,卻未免會被荀侯的部曲諸將輕視,……卻未料到此人寧死不降,罷了,罷了,說不得,我得施些計謀了。”

太谷守將喝令左右:“來人!將此叛賊推出去斬了,爲胡將軍報仇!”

徐榮哈哈大笑。

太谷守將愕然問道:“你笑什麼?”

徐榮說道:“我適才所言,只是相試校尉耳!”

“什麼意思?試我?試我什麼?”

“校尉請屏退左右,我有密事相告。”

太谷守將狐疑不定,他知徐榮勇猛,卻是不肯屏退左右,說道:“帳中皆我心腹,你有何話,且講就是。”

徐榮說道:“我與校尉實是同一個心思!”

“什麼同一個心思?”

“相國待我恩重,我豈能叛相國而從荀、孫?之所以降荀、孫者,實假降是也。”

“假降?”

“正是!”

太谷守將不相信徐榮,懷疑地說道:“你如是假降,又爲何來勸降於我?”

“我在荀貞帳中,聞得他說明日要攻太谷,以荀、孫之強,我深憂太谷難敵。太谷如失,此去洛陽便再無阻礙,我與校尉都將會辜負相國重任,故而當時我心中一動,有了一計。”

“何計?”

“荀貞自以爲寬宏大度,把我的本部歸還給我,仍由我統帶,我雖經今日之敗,本部猶有三千之衆,如與校尉合兵,合計差不多應能有五六千精卒,以此六千精卒,待到相國的援兵來至時,我便與校尉於內相應,擾亂荀、孫本陣,如此,荀、孫必敗!”

這轉折來得太快,太古守將一時沒搞明白,怔了怔,纔想懂了徐榮的意思,說道:“你的意思是說,你想我和你一起‘假降’,等援兵來到,再與援兵裡應外合,從而大敗荀、孫?”

“正是!正因爲我想到了此計,這才主動請纓,來太谷關中‘勸降’校尉。”

“既如此,你剛纔爲何不直接明言,反而再三地嚇唬我,招降我?”

“我雖有此計,而不知校尉何意,故而方纔所言,皆是相試。”

“……,我又怎知你此話是真是假?”

“我此話如是假,今我入關,豈會只我一騎?荀貞用反間之計,再三陷害於我,要非相國神明,我恐早身首兩處,我對荀貞恨之入骨,又焉會降他?……君如不信我,現在就可把我推出去斬了!”徐榮說到這裡,取下佩劍丟在地上,站起身,自解衣甲,卻是坦胸待死。

太谷守將見他這般作態,又想他說的話,心道:“他如心虛,必不敢單騎入關。”於是,乃信了徐榮,收起腰劍,下到席上,親把徐榮的衣甲給他穿上,說道,“將軍此計甚妙之也!”

“校尉信我了?”

“信了!”

“好,校尉請入座,你我再細細商議一下此事。”

這太谷守將和徐榮商議細節,直到天快亮,商議妥當。

徐榮對他說道:“爲使荀、孫不疑,校尉可與我一起去見他兩人。”

這太谷守將以爲然,遂點了一千步騎,與徐榮一起出關,往見荀貞。

……

昨天戰罷已晚,荀貞、孫堅就地駐紮,天亮未久,有人來報信:徐榮和太谷守將來了。

荀貞左右中那些本懷疑慮之人,這纔信荀貞的識人之明。

荀貞親出帳外相迎。

徐榮與太谷守將到了荀貞近前,齊齊下拜行禮。

荀貞正要上前把他兩人扶起,徐榮忽地躍起,抽出腰劍,猛刺向尚拜倒在地的太古守將,正中其脖頸,鮮血噴涌。這太谷守將頓時倒地,捂着傷口,轉臉去看徐榮,荷荷地說道:“你、你!”

驟逢此變,典韋等親衛皆拔刀在手,護衛在了荀貞的左右。

典韋提刀上前,逼近徐榮,喝道:“敢反麼?”

徐榮丟下腰劍,坦然面對典韋的逼近,對荀貞說道:“我再三勸說,此人仍不肯降,不得已,我乃用詐計將他騙來。”

荀貞處變不驚,神色如常,令典韋退後,笑對徐榮說道:“將軍真‘智將’也。”

荀貞當即點派兵馬,出到軍外,把這太古守將帶來的千人步騎圍住,繳了械,又選出一千精銳,換上太谷兵士的衣甲,由徐榮帶着,返回太谷,騙開關門,殺入關中。

卻是因徐榮一人之力,荀貞、孫堅輕輕鬆鬆地就得了太谷。

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33 破敵(下)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2 馳援38 荀攸來訪32 荀衢80 擒賊先擒王(上)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6 第三兄弟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6 亂將至中流擊水39 點將封侯趁少年63 同道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4 風雪夜刺(上)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2 二李陰與澤賊通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6 初夜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0 督郵在此(下)11 朋黨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4 留錢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33 偏師掠潁橋蕤橫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58 二月習射(下)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89 從徵汝南(中)17 推功相讓70 相見恨晚堂上歡90 從徵汝南(下)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45 正旦前日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23 市中美人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15 問世間誰主沉浮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4 豫州乳虎第一威66 子義樹戟喝虎狼65 奉孝高臥懷棲逸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 光和六年(上)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91 兵臨西華(上)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 禮錢需得四百萬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30 將戰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4 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