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

趙雲知荀貞對徐榮的重視,得獲徐榮之後,一方面以禮待之,一方面親自把他送到了中軍,送至荀貞面前。√∟,

見徐榮來到,荀貞親上前迎之。

卻看徐榮,雖是激戰了多半日,然因趙雲禮遇之故,卻是鎧甲齊全,髮髻不亂,乃至腰劍還在身上。典韋緊隨在荀貞身側,見他寶劍在腰,忙趕上幾步,想搶在荀貞前頭先把他的劍給取了,荀貞攔住典韋,笑道:“我與徐將軍乃故人也,雖久不見,而書信常有,情誼無變!”

徐榮看着笑吟吟的荀貞,想想他施的反間之計,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何感受。

他自己把劍解下,交給身邊的趙雲,長嘆了一聲,說道:“君侯害苦我了!”

荀貞來到他前頭,從趙雲手上把他的劍拿過來,親手又給徐榮配上,然後引徐榮入帳,請他上座,自己則到他座前,對他下拜行禮。

徐榮唬了一跳,萬沒想到荀貞一見面竟然就對他行大禮,下意識地連忙從座上跳起,讓到一邊,伸手向去扶,手伸了一半又頓住,——畢竟他和荀貞現下是“敵對”的關係,荀貞便是屈己待人地向他下拜,他似乎也沒有道理去扶。

荀貞下拜行禮畢,起身說道:“我這一拜,將軍可知爲何?”

“君侯請說。”

“正是因知我此前之反間計害苦了將軍,故而我纔有方纔一拜,爲將軍賠禮啊!”

荀貞是什麼身份?就不說袁紹表的、那個不得朝廷承認的“行建威將軍”號,他也是堂堂潁陰侯、廣陵太守,而徐榮正是個什麼身份?一個比二千石的中郎將罷了。再比較荀貞、徐榮兩人的實權,荀貞是一軍之主,帳下兩萬餘步騎虎士,徐榮只是董卓麾下的一個將校,本部不過數千人罷了。也就是說,不論是身份、還是實權,荀貞都遠在徐榮之上。

而荀貞卻在大庭廣衆之下、衆目睽睽之中,居然當衆行大禮,給徐榮道歉賠禮。

徐榮便是仍對荀貞之前的“反間計”心懷不滿,可現下得了荀貞如此對待,這點不滿也早消失不見了。

荀貞在這時又誠懇地說道:“先之反間計,乃是爲取勝,不得已而爲之,我實懷愧,今因胡軫之故,將軍敗北,將軍如歸洛陽,我深憂將軍或會因此而被董卓殺害,故而再三傳令軍中:‘務必要找到將軍!’今終得將軍於陣上,我心方寬。”

徐榮感荀貞之誠,無話可對,又長嘆一聲,說道:“今我兵敗,爲君侯所獲,無它所言,唯求速死。”

荀貞說道:“我素敬將軍,以爲將軍乃明時事者也,將軍今爲何出此昏聵之言?”

“我與君侯爲敵,今兵敗被擒,自當受死。這是敗將的本分所言,何來昏聵?”

“我與將軍故人,未得將軍前,已深憂將軍或爲董卓所害,今得將軍,又怎會親手害之?此其一也。將軍今次兵敗,太谷已是我與孫侯的囊中之物,太谷一下,至洛陽再無阻礙,區區百里,一日可至,我與孫侯聯兵五萬餘衆,冀州袁本初遣兵五千已渡大河,後續主力不日也會將至,又有魯陽袁公路,亦擁兵數萬,張孟卓諸公,很快也都會再次起兵,與我等共取洛陽,以我此數十萬兵馬步騎,董卓豈能抵擋?他敗亡在即了!將軍素來明智,觀今之形勢,難道還不知道該怎麼取捨麼?卻何必居然求死?此其二也。……因此二故,我說將軍昏聵。”

徐榮默然不語。

荀貞拉起他的手,又慨然說道:“方今漢室衰微,天下紛亂,正英雄用命之時!將軍如肯與我同討叛逆,扶助漢家,以將軍之能,來日萬戶侯何足道哉!”

徐榮低下頭,不說話。

荀貞問道:“將軍何意?”

徐榮答道:“相國對我有舊恩,我不能叛之。”

跟在荀貞左近的荀彧出口說道:“將軍此言謬矣。”

荀貞給徐榮介紹:“這是吾弟文若。”

荀彧說道:“董卓對將軍有恩,漢室對將軍就沒有恩了麼?設無漢室,又何來將軍之今日?董卓之恩,私恩是也,漢家之恩,國恩是也。焉有爲私恩而棄國恩的?”

荀攸亦道:“將軍如肯棄暗從明,天下只會說將軍識大義,不會說將軍叛董逆。”

荀攸早從荀貞,徐榮是認識他的。

聽得荀彧、荀攸這麼說,徐榮乃下拜說道:“願從君侯取洛陽。”

董卓對徐榮有恩,可徐榮不是涼州人,在涼州軍裡久受排擠,被排擠得久了,董卓不能一視同仁地對待他,董卓對他的“恩”自也就難免慢慢地就淡了,而反過來看荀貞,情深意切,足見其誠,相比董卓不知強上多少,又正如荀貞所說,太谷一下,至洛陽再無阻礙,以袁紹、袁術、張邈等整個山東州郡之力,董卓顯是難逃敗亡,再又如荀攸、荀彧所說,董卓爲天下士人所恨,便是叛了董卓也不會有人罵他,三個緣故結合在一起,徐榮改投荀貞自理所當然。

荀貞大喜,把他扶起,請他入座,自也回位上坐下,笑道:“前邊陣上來報,說得了胡軫,便是十個胡軫也比不上一個你!”問道,“將軍本部尚存幾何?”

徐榮也不知道,只能回答個概數,說道:“倘若收攏,或可得千餘、兩千之數。”

“我給將軍補足三千,仍由將軍統帶。”

被荀貞的部將抓獲後,徐榮已經料到荀貞不會殺他,可荀貞在衆人面前給他下拜賠禮,這卻是徐榮沒想到的,荀貞主動提出給他補足三千人,仍交給他統帶,這又是徐榮沒想到的。

想起以前在涼州軍中久受排擠的日子,徐榮又一次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不覺嘆道:“昔擊黃巾,吾知君侯帳下虎士如雲,而至今日,吾始知君侯緣何能得諸多虎士爲爪牙矣!”

在董卓麾下受排擠的日子久了,徐榮難免會在爲人處世上變得“聰明”,或言之“謹慎”,又或言之“圓滑”一點,他這一句話既是表達出了對荀貞度量的佩服,也是不帶痕跡地吹捧了一下荀貞帳下的諸將。

果然他這句話一說出來,環列在荀貞左右的江禽、高素等等諸將,再看向徐榮的眼神,俱都變得緩和許多。

徐榮雖被擒獲的晚,但因爲知荀貞重視他,故而他被送到荀貞面前的時間反比胡軫爲早,過了稍頃,胡軫也被凌操派人送來。

荀貞卻不是隨便見個誰都肯招降,如胡軫這等,他是毫無興趣的,等徐榮確認過,這被擒之人確是胡軫後,荀貞連和他多說幾句的興趣都沒有,直接令人推出斬了。

胡軫髮髻蓬亂,衣鎧不整,一邊身不由己地踉蹌被人推出,一邊哀求乞活地大叫道:“君侯!君侯!不念往昔同擊黃巾的情分麼?……徐將軍!徐將軍!公既已得爲君侯座上賓,何忍見我死乎?”

徐榮也是有脾氣的,胡軫此前在營中,當着衆人的面斥罵他,說他“通敵”,他當時不能發作,現下卻又怎肯爲胡軫求情?一句話也不說。

荀貞看徐榮神色,笑對他道:“如此無用之徒,卻竟位居將軍之上,董卓太沒有識人之明瞭,豈能不敗?待明日取下太谷,願與將軍併力擊洛!”

徐榮離席下拜,說道:“太谷守將與榮相熟,榮願爲君侯招降。”

4 豫州乳虎第一威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8 孫堅37 起行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5 再勝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7 置彀在此請君入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38 範繩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23 豫兗羣豪三人最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42 三見遲婢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74 如何練兵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96 會師城下(下)70 孫曹通脫荀慎行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雷電災害啊,晚點更55 買馬(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7 清洗潁陰(上)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9 太守長史兩不負91 兵臨西華(上)92 兵臨西華(中)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28 原師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49 輜重已備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4 風雪夜刺(上)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 光和七年57 程仲德畫策狠辣82 擒賊先擒王(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63 下邳相舊習難除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81 捕拿張直(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6 聞寇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65 邀得念舊仁厚名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3 典韋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59 奮武意收黃巾用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77 演武薦賢(下)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5 鄉有野賢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28 君子報仇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63 田邊斷案(上)1 飛書問君何所欲24 杜買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2 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