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

曹操那日兵到滎陽汴水岸邊。

洛陽與山東相連的交通要道共有四條,一是孟津渡,由此可過河入到冀州;一是轘轅關道,即河南尹與潁川郡交接處的那個轘轅關,由此可過嵩山入豫州;再一個便是荀貞、孫堅走的樑縣、伊闕關一道,此地乃是從荊州、潁川南部直通洛陽的大道;最後一個就是滎陽這裡了。

從洛陽東出,沿伊洛河谷經偃師、鞏縣,穿過汜水、滎陽谷道(即虎牢關隘道),可直下鄭、汴。

這一條路的咽喉地帶正是在汜水關、滎陽一線。

所以,曹操在到滎陽前,徐榮可以不大舉進攻,然一旦他抵達滎陽,徐榮就必須要進攻了,如再不攻,那就等於是放曹操輕鬆鬆地過了洛陽東邊的防線,再往西去,直到洛陽,幾乎一馬平川。

一方面,曹操到了這裡,徐榮必須要大舉進擊,加以阻擋;再一個方面,這一帶也是個險地,基本是處在黃河南岸黃土原的一條狹縫中,每當雨後,泥淖難行,苦不堪言?頂?點?小說 ,換言之,也就是說,對嫺熟兵法的人來講,這裡也是一個對防守一方很有利的反擊佳地。

故此,徐榮選擇在了這裡大舉迎擊曹操。

曹操與徐榮在此地鏖戰了一天,因爲敵衆我寡,又徐榮統帶的俱爲精兵,遂大敗,兵卒死傷過半,鮑韜、衛茲俱皆戰亡,他自己也被流矢所傷,乘的坐騎也受了傷,他從弟曹洪遂以己馬讓之,曹操初推辭不受,曹洪說:“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執意要將坐騎讓與曹操,曹操這才騎上。——由曹洪這句話也可見當時情勢之急,“天下可無洪”的話都說出來了,曹洪這是抱了必死的決心。曹操騎馬,曹洪步從,逃到汴水岸邊,水深,不得渡,曹洪沿着河道搜尋,找到了一艘渡船,於是曹操、曹洪兩人乃得以逃出生天,乘船渡河,回到了酸棗。

到了酸棗後,曹操見張邈諸人依舊是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既惱又怒,氣得不得了,想他曹操爲了討董,連命都差點丟了,張邈等人倒好,卻居然還在這兒飲酒清談,歌舞昇平,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沒能忍住怒氣,當面指責他們。

可再指責也沒有用,張邈等人本就怯戰,見曹操、鮑信大敗而歸,更是不敢提“出戰”兩字。

把曹操氣得,回到帳中,就提筆給荀貞寫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講述了與徐榮交戰的經過,——荀貞和孫堅便正是從他的這封信裡才知了他戰敗、逃亡的具體過程,講完這些,他筆鋒一轉,直言說道:酸棗諸公非可成事者也,徒擁虛名,而無膽能,不足以謀,討董之事,最終還是得靠我等,只是我兵敗滎陽,士卒折損多半,而今兵少,暫不能再與卿聯軍共進,卿可先在潁川等我,待我去揚州募了兵馬回來,再與董戰。

去揚州募兵云云,是因爲曹操的從弟曹洪與揚州刺史陳溫素善,曹操與丹陽太守周昕又是老交情,而丹陽又是天下知名的產精兵之地,所以他決定去揚州募兵,以補充損失。

荀貞讀完他的信,對孫堅嘆道:“先時,起兵前,孟德離洛歸家,險死在豫州,今兵擊董卓,他又大敗於滎陽,復險些身死,數月之間,兩陷死地,可觀他此封來信,卻毫無氣餒畏怯之意,仍是雄壯不減,志氣愈奮,所謂百折不撓者,說的就是孟德這樣的人?”

漢末三國之際,要說“百折不饒”,首先當是劉備,可如細究之,曹操也是一個百折不撓、心志堅毅的人,——事實上,不止劉備、曹操,但凡能於青史留名的,又有幾個是軟弱之人?

人生一世,不可能事事遂心順意,就如羊祜的那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因爲一點挫折就放棄了抱負和志氣,那這個人就永遠不可能會有了不起的成就。

荀貞以此自礪,暗暗提醒自己,心道:“黃巾以來,這些年我雖然受過些挫折,可比起孟德今日所受之難,比起玄德將來所受之困,卻是無法相比的啊,也許有一天,我也會遇到這樣的挫折和危難,但卻絕不可動搖心志,當以孟德、玄德爲楷模,磨難愈大,志氣應愈奮。”

曹操從酸棗去揚州、丹陽募兵有幾條路可走,其中一條會路過廣陵。

荀貞寫了封信給留守廣陵的袁綏、姚升、陳褒等人,叫他們好好接待曹操,傾力相助。

荀貞這是一番好意,只是,他的這番好意卻沒有被用上。

曹操離了酸棗,先回了一趟譙縣的家中,問他父親和族中要了一大筆錢出來,他從弟曹洪家鉅富,也從家裡拿了很多錢出來給曹操,並把原先留在家裡看守門戶的家兵也都悉數帶上,合計千餘,加上曹操本部剩存的人馬,總共幾千人,然後纔開向丹陽而去。

由譙縣東南下,穿沛國而過,到了沛國的北界,面前是一條大河,此即淮水,如再往前走,渡河而南,是揚州的九江郡,如沿着淮水向東,則是徐州的下邳國,過了下邳就是廣陵,再從廣陵南下,可直接到達揚州的丹陽郡。

在淮水北岸,跟着曹操一起來募兵的夏侯惇說道:“荀廣陵與君交善,我等不如沿水東去,先去廣陵,再下丹陽。”

曹操卻是不肯,他立在水邊的高地上,按着腰劍,俯瞰淮水浪卷,又舉望對岸山川,復又向東看去,遠眺徐州地界,說道:“我與貞之共出兵擊董,貞之連勝,而我大敗,此已恥也,我怎好意思再去他的地界,受他郡臣的款待?”

夏侯惇說道:“勝敗兵家常事,君雖小有一敗,而來日勝負尚未可說,荀侯,人傑也,定不可能會因此而小看於君,君素性寬,今卻怎反計較起此這等小事來?”

“貞之先前寫信與我,稱天下英雄氣,我獨佔五斗。我計較的不是貞之會否小看我,我計較的是我讓貞之失望了,又怎還再有臉面去厚顏受他臣下的接待?且待我等募過兵馬,返程回時,再過廣陵,與貞之的郡臣相見。”

曹操雖是敗而不餒,志氣愈奮,可將到荀貞的地界,想起荀貞那句誇他獨佔天下五斗英雄氣的話來,再看看自家這敗軍之身,卻是自覺臉熱,不好意思再去打擾荀貞留在廣陵郡的那些文武臣下,他的這種心態與肚量無關,強要言之,大約更和自尊有關。

聽他這般說,夏侯惇等遂不復言。

過了淮水,進到了揚州的九江郡。

揚州的州治歷陽便在此郡之中,在此郡的最東邊,和丹陽郡接壤。

揚州刺史陳溫聞報,提前遣了人在郡界相候,接到他們,在前導路,把他們迎到了歷陽州府。

入到府中,曹操、曹洪道出來意。

陳溫,字元悌,汝南人,和荀貞、曹操、曹洪都是同州,汝南西邊是潁川,東北邊是沛國,他很早就和曹洪認識,兩人相交莫逆,聽了二曹是來募兵的,他沒二話說,鼎力支持。

於是,曹洪留在州府,等陳溫給他募兵,曹操則辭別陳溫,東往丹陽,去見丹陽太守周昕。

周昕,字泰明,會稽人,按說他是南方人,就算和曹操相識,南北相隔,也應該很難會有什麼太過密切的來往纔對,不過周昕在他年少時嘗遊學京師,師事陳蕃,而曹操身爲貴族子弟,年少時常居洛陽,他兩人因此而便就得以結識,後來,周昕被太尉府所闢,一直都待在洛陽,所以便和曹操過從甚密,兩人交情非同尋常,——不止他和曹操交情好,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周昂,一個叫周喁,和曹操的關係也非常好,尤其是周喁,更是與曹操相交投契。

荀貞早先遣姚升來丹陽募兵,打的就是曹操的旗號,要不然,便是姚升家是吳郡冠族,與丹陽士人多有來往,卻也定是難以募兵募得那麼順利。

知道曹操要來,周昕親到郡界迎之,把他接到郡府。

曹操道出求兵的來意,周昕比陳溫還要痛快,說道:“酸棗諸公皆畏不敢進,唯卿心懷大義,不惜身,偶有失利,何足以意?我丹陽無它物,唯產精兵,卿爲義起兵,討董事重,既來我地,又何必再去募兵?我現有郡兵六千,可給卿四千,如不足,容我再募召。”

曹操大喜,說道:“丹陽素產精卒,四千足矣,如真不足,我到時再來討之就是。”

兩人相對而笑。

出身貴族、交遊廣闊就是有好處,曹操、曹洪從兄弟兩人,來到揚州、丹陽,只動動嘴皮子,四千丹陽精卒就到手了,曹洪那邊沒多久傳來消息,陳溫亦給他弄來了兩千廬江上甲,這就是合計六千精銳了,想如換個別的寒門子弟來,便是磨破嘴皮子,怕也是討不來一兵一甲。

得了這六千人馬,曹操的兵勢復爲之一振。

他心念討董,沒有在丹陽多留,與曹洪會合後邊從丹陽北上,先入了廣陵郡界。

袁綏、姚升等得了荀貞的囑咐,對曹操執禮甚恭,諸人親把曹操迎入郡界,一番熱情的款待之後,又親把曹操等送出了郡界。送走了曹操,姚升給荀貞去信,信中寫道:“曹將軍貌不驚人,而言行豪壯,有龍虎氣,吾觀其人,必非淺水可居之者也。曹將軍兄弟在揚州共募得了六千上甲,吾觀望之,俱皆精銳,今其歸還,想來等到來日再討董時,必能爲君侯力助。”

姚升的這封信剛送出沒多久,還沒到荀貞的手上,一個叫他驚訝的事情就發生了。

卻是傳來消息:曹操、曹洪、夏侯惇等帶兵剛回到豫州,入了沛國不久,在龍亢縣這個地方,他們從揚州、丹陽募來的那些兵卒卻竟不知爲何,——也許是因思鄉,不想遠離家鄉,去前線與董卓交戰,也許是因爲知道曹操早先兵敗給了徐榮,不想跟着曹操去送死,總之,圖謀叛亂,叛兵夜燒曹操大帳,曹操手劍殺了數十人,乃得出營,被聞訊趕來的夏侯惇等人救下。叛亂的兵卒有的被夏侯惇等鎮壓了,有的逃散了,事後檢點,沒有背叛揚州兵的只有五百餘。

真是屋漏逢陰雨。

先敗於徐榮,繼又兵卒叛變。

如再加上最早那一次險死於豫州,這才短短數月,曹操就在生死線上來回三次了。

但曹操到底是人中之傑,依舊是半點也不氣餒,這已經入了沛國,是他的家鄉了,既然召來的兵卒多叛,那他索性就又在沛國募兵,龍亢往北是蘄縣,從蘄縣開始,曹操一路走一路募,經銍縣、鄲縣、鄼縣、建平等地,前後共募得千餘人衆,兵勢復稍爲一振。

——在丹陽時,周昕說兵如不足,他可再爲曹操招募,而今既然兵叛,曹操卻爲何不回去丹陽?這卻是:人皆是有臉面的。就像曹操在召到兵前羞於去廣陵見荀貞的手下一樣,現在揚州兵叛,他也不好意思再厚着臉皮去找周昕了。陳溫、周昕半點沒有推脫地給他了總共六千精卒,是他自己“沒能耐”,這才導致了兵叛,試問,他又怎麼才能好意思再去找周昕要兵?

到了建平縣,曹操暫時停駐。

出了建平再往前,就已不是沛國地界,而是樑國了,過了樑國則即是陳留。

曹操與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史渙等人商量:“我等今往揚州募兵,半途兵叛,以現在這點兵力,如再去酸棗,或許會被張孟卓諸公嗤笑事小,難以復振擊董事大。吾觀酸棗諸公終碌碌無爲者也,不可成事。以我之意,我等不如舍酸棗而去河內,卿等以爲如何?”

夏侯惇說道:“君意在討董,袁將軍兵勢雖衆,然其意卻不在董卓,便去河內,恐亦難有爲也。君與荀侯友善,荀侯、孫侯皆敢戰之士,何不去潁川與荀侯合兵,共謀擊董?”

曹操說道:“洛陽山河四塞,非是一路可擊之者也。我如去潁川,雖可與貞之合兵,然卻只是一路,直去直去,無有響應,董卓易爲應對,不如去河內,也許能說動本初,至不濟也可試試看能否從他那裡借些兵來,如此,便可與貞之南北呼應,兩路並進,方爲兵家上策。”

曹操這番話是真心話,他雖有男人的通病,有點“好面子”,可關係到軍國大事,他卻是實事求是。

夏侯惇等聞他此言,覺得他說得對,有道理,因便不復再有異議。

在建平休整了一天,次日,曹操帶兵出郡,過陳留酸棗而不停,徑去河內投袁紹。

72 初見一龍(下)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32 君爲虎士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62 賜字26 鄉中四姓23 大獲豐收24 河南諸侯荀曹雄47 張飛急襲葛陂西40 隱秘非只君可尋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98 戲忠建言攻山陽62 賜字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77 演武薦賢(下)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30 歸家諸事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96 會師城下(下)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36 第三兄弟70 劉玄德率部西攻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44 練軍方略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81 擒賊先擒王(中)35 鄉吏殘民22 今有潁陰乳虎(下)65 延攬勇士(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29 許季32 督郵一怒(中)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6 虎狼之威(上)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5 大計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6 本初何如伯珪強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5 且以盜賊付太守26 招人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69 英雄志氣袁本初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98 戲忠建言攻山陽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30 歸家諸事42 君臣自古固多疑56 行若純儒實懷詭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66 子義樹戟喝虎狼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92 虛席問賊進退意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45 得士親附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64 裨將軍新旅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