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

不管是發展地方經濟,還是爲將來的“討董”備戰,農業都是重中之重,而要想使郡裡的農業得到蓬勃地發展,在短期內就可以看到成效,可以收穫到更多的糧食,只派一些人去各縣“督視農田”顯然是不夠的,荀貞自然而然地就又由此而想到了屯田。

首先來說,徐州現在是有搞屯田的,陳登這個陶謙親任的“典農校尉”便是專門負責此事,陳登雖然年輕,但是個人才,從去年底到現在,屯田的成績已經出來了一些,很不錯。

其次來說,荀貞有在魏郡搞屯田的經驗,他手底下一幫人,如江禽、何儀等現在也都懂這個。

那麼結合這兩個方面,他就完全可以“上行下效”,在廣陵搞起屯田來。

要想搞屯田,三件事最重要。

一個是地,也即搞屯田的地;一個是人,也即勞動力;一個是糧種耕牛等,也即生產物資。

這三件事中,“地”和“人”都已經有了。

去年十月的那次黃巾之亂,廣陵頗受其害,死的人不少,無主的田地很多,加上郡、縣本來就有的“公地”,也就是“國有土地”,雖然在“量”上還不能與當年在魏郡搞的屯田面積相比,但也足可以把這個事情做起來了。

當然,也不是說做就能做,這其中也還是需要一些工作的,比如那些無主的田地東一塊兒、西一塊兒,零零散散地散佈在全郡各縣,要想屯田搞起來,首先一個,就得把這些地統共地攏到一起來,怎麼攏?這就需要和那些有主的田地進行“置換”,需要郡裡邊、縣裡邊派人下去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把這些地和郡縣現在所用的公地攏到一塊兒。

這個事情,說起來看似容易,辦起來是很麻煩的。

首先,民以地爲生,要想和老百姓換地,不容易。

其次,地有離家遠近之分,又有肥薄高下之別,在換地的過程中,很可能就會出現“徇私舞弊”、“貪污行賄”,乃至“豪強勢族趁機兼併民田”之事,這些東西都要想到,要嚴防。

總而言之,這是個不好乾的差事。

荀貞想來想去,只有把這件事交給荀攸來負總責他才能放心。

相比“地”,“人”就好辦多了。

因爲戰亂而淪爲流民的人有很多,把這些流民招募過來,讓他們去屯田種地,既能收穫糧食,又能減少郡縣的治安隱患,兩全其美。

招募流民這一塊兒,荀貞交給了江禽、何儀。

江、何兩人在魏郡就是屯田的總負責人,組織能力上得到過鍛鍊,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搞屯田,來糧快,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可在很多時候,即使想搞屯田,有些人也搞不起來,沒辦法去搞,爲何?因爲要搞屯田不但需要田地、勞動力,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糧種、耕牛、農具等生產物資,還需要先有一定的糧食儲備來養活這些搞屯田的人,這些都是投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拿出這份投入,又或者是肯拿出這份投入的。

荀貞當然是肯拿出這份投入的。

可問題是,廣陵在這些東西上也缺,在魏郡時也缺,當時荀貞是向趙國、東郡、潁川借來了主要的物資,那麼現在到了廣陵,他該怎麼辦?

他決定還像在魏郡時那樣,從外邊來借。

從外邊來借,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向州里邊借,一個是向州外借。

荀貞先上書州府,問陶謙借生產物資。

陳登在搞屯田,糧種、耕牛、農具等等,州府裡邊是有的,即便所剩無多,但也是可以擠出來一點給荀貞的,不過正如荀貞、戲志才、荀攸等人之預料,陶謙怎麼可能會借給他?

荀貞折了陶謙的面子,陶謙沒馬上和他翻臉就已經很不錯了,又豈會再借東西給他?

陶謙不借也沒關係,荀貞本也就沒指望他。

陶謙是州刺史,郡有困難、先找州里,既然陶謙不借,那麼荀貞就可以向州外借了。

要說起來,這州外遠近的郡國中,荀貞能借的地方還真不少。

沛國相袁忠是汝南袁氏子弟,平原相陳紀是自家人,東平相李瓚是荀貞的同郡長輩,汝南太守徐繆曾和朱儁一起擊過南陽黃巾,荀貞也能套上交情,丹陽太守周昕和袁紹、曹操的關係不錯,荀貞也能從他這裡弄來點,吳郡太守盛憲年少時就和孔融訂交,兩人交情極佳,荀貞也算是孔融的“故交”了,也能套上關係,廬江太守陸康年少時曾被時爲揚州刺史的臧旻舉爲茂材,算是臧旻的“門生”,而臧旻正是臧洪的父親,也能從他這兒搞些糧、牛等物來。

荀貞拿這件事來與臧洪、袁綏、秦鬆諸吏商議。

秦鬆聽了之後,笑了起來。

秦鬆是廣陵的上計吏,臧洪、袁綏等郡吏去迎荀貞時,他也在其中。

荀貞到廣陵這麼些時間了,和臧洪、袁綏、秦鬆等人也接觸了不短的時候了,對他們的性格、能力各有了一定的瞭解,私下裡,他在和戲志才、荀攸、程嘉等閒聊時,曾評價過這幾個郡中的大吏,他認爲:臧洪慷慨,袁綏穩重,而秦鬆則是“多智”,是一個智謀之士。

事實上,從秦鬆能爲廣陵上計吏就可看出,這個人絕對是個聰明人。

如前文之所述,上計吏每年去一次洛陽上計,郡守國相這一年幹得好不好,有沒有政績,能不能得到朝廷的表彰,很大程度上都在這一次“上計”中,事關長吏的前程,這能被選爲郡上計吏的,沒有一個笨人,大多是能言善道、應變能力強、聰明機智的人物。

荀貞看到他笑了起來,遂問道:“文表,卿緣何發笑?可是覺得我所說不妥?”

文表,是秦鬆的字。

秦鬆笑答道:“明公所言,甚是妥當。只不過,以在下愚見,似是用不着去州外借這些東西。”

“噢?卿有何高見?”

“我州中有一鉅富,祖世貨值,不知明公可知?”

“噢?卿說的是?”

“東海糜氏。”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東海糜氏,世代豪富,他家之名,我豈會不知?”

“既知他家之名,明公又何必捨近求遠?”

這個“東海糜氏”,說的自然就是東海郡的糜氏家族了。

糜氏族中有兄弟兩人,在原本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小的大名,即劉備的兩個妻兄糜竺、糜芳。

糜竺、糜芳二人,論智稱不上謀士,論武稱不上勇將,而之所以卻能成爲劉備的大舅子,並且在後世名聲不小,沒有別的緣故,主要靠的就是他們家的資財。

東海郡這個地方,條件好,得天獨厚,臨着海,物產豐富,又海道暢便,往北可到遼東、朝鮮,往東可到日本,往南可至交趾,郡中又有前秦時就修成的“國道”與郡外、州外相連,也就是說,不但出特產,而且無論是海路、還是陸路,交通都非常方便,是一個非常適合做海、陸貿易之地,因此,郡中以貨殖爲生的人家一直都有不少,而糜家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其家世代貨殖,到得糜竺、糜芳這一代已是家產巨億,僮僕萬數,——只家裡邊的奴、客就養了上萬人,可見其家之財力有多雄厚,不說富可敵國,也不說富可敵州,至少富可敵郡。

如果他們家肯出來幫荀貞,區區一點糧種、耕牛、農具,用不了幾天就能給荀貞備齊。

陶謙搞屯田,其所需要的糧種、耕牛、農具等等東西,其中有不少其實就是糜竺給他搞來的。

不過,雖知糜家之名,奈何荀貞和糜竺、糜芳兄弟都不認識,所以他也就一開始便沒在糜家兄弟身上打主意,這會兒聽了秦鬆的話,荀貞心中一動,心道:“秦文表忽提及糜家,莫不是他與糜家兄弟相識?”口上答道,“我雖知糜家之名,但卻與糜家的人無有相識啊!不認識他家的人,這麼大的事兒恐怕不好找他們幫忙啊。”

秦鬆笑道:“要想找糜家的人幫忙,這有何難!”

“此話怎講?”

“明公盛名在外,誠乃當世英雄,在下與糜子仲少小相識,久知他一向是最思慕英雄的,明公有何所需,儘可告我,我親去見他,他必傾力而爲。”

“好!如此事能成,卿立一大功。”

這事兒要能辦成,得利不但僅在眼下,而且也會是在將來。

荀貞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中,糜竺嫁妹時,一次就送給劉備了兩千個僮僕和大量的財貨以爲嫁妝,劉備當時本已落魄潦倒,正是在得到了這麼一大批嫁妝後,才又能東山再起。

若能借由秦鬆、通過此事和糜竺搭上線,那麼很顯然,對荀貞日後的事業將會是大有幫助。

荀貞親筆寫了信箋一道,交給秦鬆,讓他當天啓程去州府,尋見糜竺。

——之所以是去州府、而不是去東海朐縣尋見糜竺,卻是因爲糜竺現在被陶謙闢爲了州吏。

荀貞是個穩當的人,做事從來不會“孤注一擲”,不會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尤其是屯田這等大事,因此,雖然有了秦鬆去和糜竺搭線,但他卻依舊決定還是要派人分去汝南等郡求借物資。

一來,秦鬆雖和糜竺少小相識,但現在糜竺被陶謙闢入了州府,陶謙是他的長吏,他是陶謙的下吏,在明知陶謙和荀貞不太對付的情況下,他會不會來幫荀貞還是個未知數。

二來,就算糜竺肯幫荀貞,戰亂將起,生產物資這類重要的東西當然是“多多益善”,如能再從汝南等郡搞一些來,即使一時用不完,也大可以儲存起來以備將來使用。

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3 先表北海刺青州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0 查封1 風物迥異江南地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5 天寒遙寄冬衣去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18 捕人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56 行若純儒實懷詭9 道人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5 我公恩信結人深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9 高子繡髡髮代首4 留錢92 兵臨西華(中)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4 飛檄琅琊御冀方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0 辛璦(中)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94 會師城下(上)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3 市中美人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9 惡奴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48 雷霆12 道是襄陽德珪來51 無中生有兵家計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3 甲光向日來者誰90 從徵汝南(下)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3 破敵(下)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55 毀容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 光和六年(下)30 歸家諸事90 從徵汝南(下)62 其猶穿窬之盜也6 東漢諸侯王16 五日九戰(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8 未到輕身入京時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36 第三兄弟42 可願南下?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37 起行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2 馳援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8 雷霆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54 焉知生死麴義勇20 屯田從來積糧策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6 亂將至中流擊水80 擒賊先擒王(上)1 風物迥異江南地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36 什伍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82 擒賊先擒王(下)